個人資料
正文

前昆明空軍指揮所主任馬傑三:中國曾撿到美軍最先進的D21無人機

(2009-02-19 13:29:18) 下一個


昆明空軍指揮所原主任馬傑三回憶:中國真的撿到美軍最先進的D21無人機

一 個 意 外 的 “ 收 獲 ”
   
     由於美軍入侵雲南的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多次被我空軍擊落。他們不甘心失敗,又研製出了一種更為先進的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它不但體積小,而且速度和高度都有了更大的提高。它使用了更為先進的衝壓式噴氣發動機以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照相偵察設備。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我們稱它是“高度3萬3,速度3千3”。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殲擊機(包括蘇聯美國自己)都無法將其擊落,就連當時的地空導彈都沒有它飛得快。依我空軍當時的裝備和技術手段是無法將其擊落的,我們也隻能掌握一些它的一般情況。這種飛機在雲南地區上空共活動過4次,在最後一次入侵時出了故障,轉彎時突然從空中掉了下來,墜落到雲南省西雙版納境內,在熱帶雨林裏來了一個“軟著陸”,竟保存得如此完好。這對我們來講真可以說是從天上掉下了一個“寶貝”,當地民兵和邊防部隊把現場很好地保護了起來。後來北京來的科研人員將飛機殘骸運到北京去做科學研究。
   
    這個意外的收獲對我們航空科研有著非同尋常的的意義。後來我們在航空領域的許多科研成果,都與這次收獲有關。
   
    美軍飛機墜落後,他們一時也沒有搞清失事的原因。當時,還誤認為是被我空軍擊落的。從那以後就再也不敢來了。

而據我方當時掌握的其飛行情況判斷它是由於在轉彎時失速而墜落的。
(該文摘自《馬傑三將軍回憶錄》




相關鏈接

    美國最大膽,也最秘密的無人機計劃要數60~70年代的D-21“標簽”。

    這種由洛克希德公司一代名師凱利•約翰遜設計的無人機可以從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此時稱M-12)的機背上發射,利用自身的衝壓發動機,以超過馬赫3的速度巡航。在經曆了一次機毀人亡的事故後,D-21改為從更穩妥的B-52轟炸機翼下發射,準備偵察中國羅布泊的核試驗場,代號“高級碗”(Senior Bowl)。1969年11月9日,首架D-21B發射,不料卻在目標區上空失蹤,1970和1971年美國又發射了兩架,一架完成任務後在太平洋海麵回收時沉沒,另一架失蹤,也許是被中國擊落,也許是毀於故障。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和更先進的間諜衛星的問世,使“標簽”工程壽終正寢。



                              窺探中國的美國高空超音速無人偵察機

作者:馬貴富/摘譯軍事文摘 年10期
   
1969年11月9日,也就是蘇聯十月革命節兩天後,蘇聯領土上出現了一架"迫降"的美國D-21型高空超音速無人偵察機。這架編號為517號的D-21B型機在完成對中國西北核試驗基地空中照相偵察後,繼續向北飛行,燃料耗盡,不得不著陸在蘇聯拜科努爾附近的基尤臘塔姆地區。蘇聯解體後,美國負責無人機項目的前負責人裏奇訪問莫斯科俄羅斯方麵將該機的部分碎片交給了他。
  
  窺探中國的高技術間諜機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核力量發展令美國感到不安。美國雖然已經有U-2和SR-71偵察機,但還是擔心飛行員遭到不測,而無人機是最好的選擇。D-21B型機由洛克希德公司研製,代號為GTD-21B,北約代號為"雄蜂"(drone),長13.1米,翼展5.8米,高2.2米,最大起飛重量5000公斤,動力裝置為1台XRJ-MA20S-4型發動機,推力680公斤力,液體助推火箭,航程達5000公裏,最大飛行速度達3.35/3.6馬赫,實際升限29000米。1966年8月,在M-21和D-21A型無人機試驗失敗後,美國取消了該機研製規劃,但三倍音速無人偵察機的研製並未結束,B-52H型轟炸機攜帶2架無人偵察機進行空中試驗。一般來說,無人偵察機掛載轟炸機機身與發動機艙之間的機翼下。1966年12月12日,首架B-52H(60-0036號)型轟炸機飛抵洛克希德旁姆戴爾工廠進行改裝。隨後,第二架(60-0032)B-52H也進行了改裝。試驗飛行是在比爾空軍基地進行的,巨大的轟炸機成了無人偵察機發射的最好平台。然而,開始時,無人機速度並沒提升到衝壓式空氣噴氣發動機所需的速度,液體燃料發動機隻將無人機的速度推到1.5馬赫。發動機在無人機發射2~5秒後開始工作,但隻工作了90秒。於是,增補液體發動機的無人機被命名為D-21B。

  按照計劃,在完成偵察任務階段,D-21B型機應降到1?8萬米高度在預定區域投下偵察設備艙。然後,無人機自行銷毀。設備艙投下後,應在4.5公裏的高度打開降落傘,由JC-130B型機用專用設備在空中進行截收。如果不成功,專門派出的軍艦應將落水的設備艙收回。根據規劃,無人偵察機進行了17次試射。在所有發射中,B-52H型隻在左翼攜帶1架無人偵察機。1967年9月28日,編號為501的D-21B型機由B-52H攜帶升空,然而,在飛往測試場時從B-52H型機的吊架上脫落。1967年11月6日,編號為507的D-21B型機飛行了250公裏。1968年6月16日,編號為512的D-21B型機飛行了5300公裏,設備艙首次被收回。
  
  偷獵中國的慘敗
  
  偷獵中國的行動開始後,B-52H型轟炸機攜帶D-21B在西太平洋空域共進行了四次作戰發射,無人偵察機侵入中國領空後,對目標進行了空中偵察。其中,編號為517的D-21B的首次作戰發射於1969年11月9日進行,這就是被蘇聯繳獲的這一架。該機帶有自毀裝置,但不知何故,自毀裝置最後沒有啟動。第二次作戰發射完成於1970年12月16日,編號為523的D-21B型無人偵察機飛行了近5000公裏。然而,無人偵察機返回太平洋空域後,JC-130B型特種運輸機未能在空中攔住設備艙,設備艙墜入太平洋。隨後趕來的軍艦進行打撈,第一次未能成功,第二次才將其打撈出水。第三次偵察任務完成於1971年3月4日,編號為526的D-21B型機飛行了5400公裏,之後才將有效載荷投入太平洋,但未能被收回。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於1971年3月20日進行。美國方麵專家稱,編號為527的無人機可能出現故障,以致在中國大西北核試驗場上空失蹤,有可能被擊落。

  1971年7月23日,美軍不得不結束了該型無人偵察機對中國的窺探。1973年,D-21型機退出現役。其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該型機存在結構缺陷,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富的美國也難以長期裝備一次性使用的用鈦金屬製造的超音速飛機。如果加上使用費,每架D-21B型機的價格達550萬美元。因此,美國不得不決心停止該型機的使用。

   D21是中美共同承認的事情,但是到現在中方方麵細節仍然沒有解密。。。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擊落的,但是80-90年代中國跟美國關係改善了以後,中國便把D21的殘骸送還美方。現在中方對此事仍然沉默,但是故障失事是默認的結果了。

   D21計劃中斷的原因其實並不是一台D21在中國失事造成的,其實這個是很多方麵的結果,而且可以認為這樣損失一台D21美國人根本不會關心。D21原本是屬於M21-D21計劃裏麵的產物,用SR71/A12(牛車計劃)裏麵用A12發射的高超音速無人偵察機(A12改做D21的發射母機,改稱M21,M代表mother,D代表daughter)。後來一次失敗的發射中,一台D21在發射過程中撞毀了一台M21/A12,美國軍方(CIA)就改用B52+火箭推進器發射D21了。這時候改稱畢業生計劃。整個畢業生計劃中,D21的可靠性一直是很大的問題,D21的電氣性能也被認為是不甚可靠的,總回收的飛行器不及總數的1/2,所以往後就用效能更高的衛星偵察,D21失去了原本的曆史使命,自然就結束了。

     不過墜落在中國的D21無疑是美國送給中國的一份大禮,雖然是一台無人機,但是D21代表了當年美國最高新的技術,包括隱形塗料,高性能發動機,高性能自動導航係統,翼身融合設計,高溫高超音速材料等等,都是中國當年無法企望的東西。60年代美國的技術產物,即便拿到今天有一些秘密仍然是我們所不能做到的。

整個畢業生計劃中,D21的可靠性一直是很大的問題,D21的電氣性能也被認為是不甚可靠的,總回收的飛行器不及總數的1/2,所以往後就用效能更高的衛星偵察,D21失去了原本的曆史使命,自然就結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