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直係軍閥創始人,中華民國代總統馮國璋的子孫?(組圖)

(2009-02-18 18:11:33) 下一個


馮鞏的曾祖父是馮國彰。
《馮鞏與家族》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馮鞏與家族

眼下中國,不知道笑星馮鞏的人恐怕不多。但知道馮鞏的先祖是本世紀
初赫赫有名的中華民國代總統馮國璋的恐怕也不多。

馮鞏出生在1957 年。往前上溯約100 年,他的曾祖父馮國璋在河北河間
縣西詩經村哇哇落炕。很巧,他們都是本輩中最小的兒子。

100 年,中國經曆了從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
的大飛躍,經曆了亙古以來最為激烈最為悲壯最為徹底的社會變革。100 年,
對一個普通或者不普通的家族來說,也必然會包含有幾代人的酸甜苦辣,喜
怒哀樂⋯⋯馮氏家族,從馮國璋舍家別妻投軍習武,到如今曾孫馮鞏這一輩,
四代人各展風姿,顯露頭角,其間歲月悠悠,世海蒼茫,豈是提筆一揮就可
以說得完道得清的?馮氏家族和近現代中國史有著血肉和悲喜交揉的關聯。
可以說,一部馮氏家族史,便是本世紀中國社會的一段精采剪影。
如今,很少有人樂意去回顧那些曆史舊跡了。






極少有人知道80年前曾任過中華民國代總統的馮國璋,是今日相聲演員馮鞏的曾祖父。 

  按說,昔日的大總統,與今日的馮鞏,不該再有什麽聯係。然而,因政治的原因,這兩人不僅有聯係,一度還曾是一種致命的聯係。這種聯係,讓馮鞏吃盡了苦頭,但也為他提供了難得的生活基礎。 

  (一) 

  當年的馮家,曾著實地輝煌過。但到馮鞏這一代,所能享受的,隻是祖宗留在天津民主道58號的一套老宅了。 

  這座小樓,是當年馮國璋曾居住過的私宅。馮鞏,童年時代就在這座小樓裏長大。那時,這座小樓充滿笑語歡聲。馮鞏最小、嘴甜,父母和兄姐們都非常溺愛他。馮鞏無憂無慮,是這座小樓裏的“皇帝”。因特別受寵,也就特愛撒嬌。據說,馮鞏七歲時,還吵鬧著尋找媽媽的奶頭;十歲時,離開媽媽還不能睡覺。 

  馮國璋在天津的故居。 

  “文革”中,掃蕩“殘渣餘孽”的風暴,野蠻地衝擊了這座小樓。曆史上,馮國璋曾依附於袁世凱,替清廷鎮壓過山東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時,馮國璋又作為清廷和袁世凱所委派的先鋒,攻打過革命武裝;“二次革命”期間,馮國璋鎮壓過南方的進步力量。雖然時光已過半個多世紀,但人們當時頭腦發熱發昏,不能正確地對待曆史,正確地分析一個曆史人物,仍把這些“陳年舊賬”粗暴地強加在馮家第三、第四代人的頭上。在一片“打倒反動軍閥的孝子賢孫!”的口號聲中,馮家被抄、被砸,馮家人被掛上大牌子遊街。 

  馮鞏真正地認識世界,是從這一時刻開始的,直到這時,他才第一次聽說了自己還有一位那樣的曾祖父。在他那朦朧的意識中,曾祖父無疑是一顆“災星”。保姆被攆走了;他親眼看著哥哥姐姐們如何離開了家;父母遊街挨鬥的場麵,嚇得他渾身顫抖;他不敢出屋,走出家門,街上的孩子們都敢揍他,稍不留神,便會有一個不知何處飛來的西紅柿狠狠砸在他的頭上。 

  馮家被攆出了那座小樓,被趕到大昌興胡同的一個大雜院裏,住進一間僅有12平方米、連窗戶玻璃都沒有的小屋。 

  這個大雜院,是個典型的“貧民窟”,30戶人家擠在一起,沒有一間不漏的屋,沒有一塊平坦的地,住的全是靠賣苦力掙錢的人們。不過,這裏的人們,善良樸實,不像外麵的人那樣欺負馮家。 

  那時,馮家的日子過得很苦。馮鞏的父親工資停發了,被遣送回原籍勞動改造。全家八口人的花消,全靠馮鞏母親79.50元的工資。就是這點錢,每月要給馮鞏的父親寄20元,要扣除房租15元,還要接濟遠在內蒙古和甘肅下鄉的三個兒女,以及癱瘓的七叔。為省錢,馮鞏到菜市撿過菜幫兒,到工廠的廢土堆上撿過煤核兒。但是,馮鞏卻過得挺快活,因為這裏少有歧視,有著可供馮鞏充分發揮的自由和天地。

(二) 

  在馮家,對馮鞏影響最深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他那當中學教師的母親。其母名叫劉益素,這位昔日“京東第一家”的劉家大小姐,早年畢業輔仁大學數學係的高才生,在如此艱難的逆境中,竟能連年被教育係統評為優秀教師。用馮鞏的話說:“就因母親工作上極其能幹,馮家才避免了全家被下放農村的危險。否則,我也就不可能走上文藝這條路了。” 

  馮家曆史上無人幹過文藝工作。對馮鞏來說,幹文藝與其說是愛好,不如說是為了尋找一條政治出路。在那特殊年代裏,像馮鞏這樣的小人物,要想出人頭地,要想增強自身的“革命色彩”,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能夠進入“無產階級革命文藝宣傳隊”。 

  馮鞏不漂亮,但具有一種獨特的表演才能。九歲時,他就在一個全是由孩子們組成的宣傳隊當骨幹。 

  進學校後,馮鞏開始學樣板戲。他拜了一位琴師,不到三個月,便能用京胡像模像樣地拉出幾段曲子了。他偷著賣掉祖傳的一個大鐵爐,換來一把胡琴。這把胡琴,使他成為宣傳隊裏不可缺少的人物。後來,馬季、唐傑忠合說的相聲《友誼頌》出台,這是“文革”開始後出現的第一個新相聲,轟動了文藝界。校宣傳隊老師要排演這個節目,選演員時,挑來挑去選中了身材瘦長、口齒伶俐的馮鞏。馮鞏接受了這個任務,不想從此就開始走向相聲藝術的大門。 

  那時,馮鞏若是一個“根紅苗壯”的學生,他的藝術之路或許會很平坦,但他是馮國璋的曾孫子,於是就有了強大的政治阻力。 

  馬季、唐傑忠聽說天津有兩個學生能說他們的《友誼頌》,特從北京趕到天津,戴著大口罩,親自看他們的表演。事後,馬季非常高興,不僅要收馮鞏為徒,還要把馮鞏帶走。可惜馮鞏難過政審關。 

    馮鞏清楚,要改變自己的政治命運,唯一的出路就是參軍入伍。因此,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參軍。 

  機會來了,沈陽軍區某基建工程兵宣傳隊派人找到馮鞏,說:“隻要你們願意,什麽都可以解決,一到部隊就讓你們穿上軍裝。”馮鞏豁出去了,當時他任鉗工的工廠領導堅決不答應,他和另一同事劉偉卻悄悄上了火車,不顧一切地去了部隊。

部隊在東北一個蠻荒之地。馮鞏、劉偉作為文藝兵進部隊,花名冊上卻沒有他們的名字。他們當了兩年的“黑兵”,入伍的問題仍然難以解決,最後又不得不退回天津。工廠裏,一張大字報貼在牆上:馮鞏、劉偉二人目無組織紀律,擅離職守,曠工達一年多,經研究決定予以自動離職處理。鑒於兩人已一年多未參加團組織活動,作自動離團論處…… 

  麵對無數次挫折,若換另一個人,意誌恐怕早已消沉了,馮鞏卻不然。他從母親身上看到學習的榜樣,母親的出身也不好,況且又是馮國璋的孫媳婦,但母親憑自己的奮鬥,不僅成為優秀教師,還被評為勞模。因此他在相聲這一藝術領域裏,拚命地勤學苦練,終於練就一副獨具特色的工夫。 

  馮家的大總統給馮鞏留下了政治災難,也留下了可供馮鞏磨煉意誌和性格的好機會。如今,馮鞏朋友遍天下,人們都說馮鞏脾氣好,為人和藹,總是一副謙虛模樣。馮鞏卻說:“咱哪是謙虛呀,這是形成習慣了。是人都比咱強,人家能跟咱平等地說話辦事,咱就感激不盡了,還敢跟人家擺譜?說出來不怕您笑話,我覺得我最適合給別人當秘書,因為我從小就是看著別人的臉色長大的,專會觀察別人的臉色。到現在,已成習慣了,不好改了。”馮鞏的話中,不無調侃的意味,但幾十年的磨難,確實養成了他謙虛好學和百折不撓的優秀品格。而這些良好品格,使他在藝術創作、為人處世上都獲益匪淺。

本文來自:中國免費資源情報站(www.jn001.net),原文地址:http://www.jn001.net/RenWu/2009-01/5732p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