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中央軍委委員:對越反擊戰的鐵血戰將廖錫龍(圖)

(2009-02-17 11:14:53) 下一個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的廖錫龍

廖錫龍將軍

廖錫龍上將;1979年對越作戰時任11軍31師91團副團長。1984年收複兩山時任11軍31師師長。以後曆任11軍副軍長,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1988年9月少將,1993年7月中將,2000年6月晉升為上將。現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

1979年3月4日,31師接到指示,中國政府將在3月5日向全世界宣布撤軍的消息,部隊應做好撤退回國的準備。鑒於邊境地區一個叫班繞散的越軍據點還未受到我軍打擊,該地區又是越軍騷擾我邊境的重要據點,距離我國金平縣城較近,31師決定91團繞路奔襲,在撤軍中殺回馬槍,拔出這顆釘子,殲滅班繞散地區之敵。

班繞散位於越封土縣城正北18公裏的高山地區,封(土)班(繞散)公路的終點,其西側有1661、1662高地,東側有1642、1783、2010等高地,噉製班封公路,山上野草叢生、樹木茂密,隻有一條小路通向2010高地,易守難攻。

據上級敵情通報,該地區有一個營的越軍兵力防守,其防禦配製不詳。

當31師奪占封土地區後,班繞散之敵已孤立無援,是我攻殲該敵的有利時機。師決定借撤軍之便,令91團殲滅該敵後,從西羅樓撤回我國金平縣的十裏村。

91團奉命加強雲南省獨立師第3團1營,在軍、師炮火的支援下,首先殲滅4連曾經困守的1642高地當麵涼水井地區之敵,而後奔襲至班繞散,采取迂回包圍、穿插分割的戰術手段,殲滅班繞散地區之敵。團決定由汪啟發副團長帶領1營、廖錫龍副團長帶領3營從兩翼,雲南省獨立師3團1營迂回,包圍班繞散。1、3營先攻占班繞散兩側2010、1661高地兩製高點後,從東西兩麵夾擊,對該地區實施合圍發起總攻,全殲該敵。在敵情布置不明的情況下,3營主動要求在敵情顧慮較重的班繞散東側發起攻擊的任務,因為班繞散東麵有該地區的絕對製高點2010等諸高地,可能是越軍班繞散防禦的重點。

3營在開進班繞散途中接到從敵東側攻殲班繞散之敵的任務後,廖錫龍副團長和王昭輝營長召集三個連的連長,在圖上分析了班繞散2010高地及附近地形的情況後,決定從涼水井到達掉深村寨後,不走班封公路,直接上山,先占領1493高地,然後順山脊前進占領1635高地,以9連首先奪占2010高地,8連攻占1283高地,控製製高點,爾後8、9連同時往下打奪占班繞散集鎮和1642高地。7連為預備隊。

廖錫龍副團長下達命令時同時強調,由於敵情不明,來不及作現場勘察,地形複雜,所以各連隊要邊走邊勘查,邊打邊摸情況,不要盲目冒進,保持好戰鬥隊形。指揮員要沉著指揮,特別是碰到一些意外情況時,更要機動靈活,必須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果斷出擊,在堅決貫徹上級作戰意圖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各級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地指揮戰鬥。

通過攻打木桑地區、血戰巴沙山口等戰鬥,3營幹部戰士們對廖錫龍副團長都非常信任,對打下班繞散地區的信心十足。

3月5日13時,3營離開團接敵縱隊,向班繞散東側前進。為了把握正確的接敵路線,廖錫龍副團長拿著地圖走在隊伍的最前麵。3營長王昭輝發現後,為了保證廖錫龍副團長的安全,謊稱團部有事,需要匯報,要廖錫龍副團長速返營部。廖錫龍副團長安排新任7連副連長繼續注意把握接敵路線、方向後,回到營部。7連副連長在接過隊伍後,前剛行進了100餘米,就踩響了地雷負傷。

18時30分,3營在團右翼攻占1493高地後,接團指命令:鑒於地形、敵情不明、夜間攻擊不便,推遲攻擊時間。廖錫龍副團長即令3營收攏部隊,在1493高地組織防禦。

這時,團左翼的步兵第1營因與團指聯絡中斷,未接到團指揮所推遲攻擊的命令,按原計劃於5日18時30分向1661高地之敵發起攻擊,遭到敵頑強抵抗,該營連續11次衝鋒仍未奏效,且傷亡慘重。

這時,31師的部隊已開始從封土和巴沙山口撤軍。如91團不能迅速殲滅班繞散之敵取道回國,在國境外,該團將陷入孤軍作戰之境地,從而影響11軍的撤軍計劃。團決定,調整部署,隻留步兵第5連為預備隊,以2營(欠5連)沿班-封公路直插班繞散,首先占領1672高地,切斷1661---2010高地之敵聯係。加快攻占班繞散地區的速度,全團同時於6日8時發起總攻。

6日5時40分,廖錫龍副團長指揮3營開始接敵運動。9連在向2010高地的運動中走錯路,8時10分誤入1783高地和1642高地之間鞍部附近,發現兩名越軍在河溝裏洗菜,當即打死1人,越軍陣地之敵聞槍聲向9連猛烈射擊,9連被敵三麵包圍,傷亡較大,與營指揮所失去聯係。在這緊急時刻,9連根據廖錫龍副團長遇到意外情況要主動出擊的要求,決定就地與敵爭奪,待全營打響後,視情況再完成攻占2010高地的戰鬥任務。

廖錫龍副團長在營指揮所聽到1873、1642高地附近密集的槍聲,接報8連還未到達1873、1642高地,9連又聯係中斷,其負責攻占的2010高地沒有動靜。根據3營攻擊區域沒有我方的其他兄弟部隊的情況,略加思索,據9連接敵出發的時間推算,判斷有可能是9連走錯路,在1873、1642高地間被敵發現投入了戰鬥,當即命令迅速查明情況。

8連尖兵向1873、1642兩高地槍聲密集區接近中,證實了廖錫龍判斷無誤,9連確是在兩高地已投入戰鬥,立即用步話機向廖錫龍作了報告。

廖錫龍副團長當即命令:8連迅速調整攻擊方向,向2010高地進攻;營部想法與9連恢複聯係;9連應將錯就錯,接替8連任務,避免在敵火力下橫向運動可能增大傷亡的危險,爭取時間,不給1642、1873高地之敵以喘息之機,營炮火支援9連,堅決迅速奪下1873、1642兩高地。

8時40分,9連被1873、1642高地之敵夾擊在兩高地之間鞭部,情況危急。

8時45分,9連步談機報務員終於與3營指揮所取得了聯係。。廖錫龍副團長當即命令9連接替完成8連攻打1873、1642高地的任務,同時要求9連注意觀察炮火效果,炮襲後迅速對兩高地發起攻擊。

8時55分,3營炮連向1873、1642高地炮火準備,9連1班借炮襲之機,搶占了鞍部兩側的無名高地,掩護全連展開。一班攻占無名高地後僅剩三人,仍頑強地進行戰鬥。2排長申江海衝進敵第一道塹壕後,頭部、脖子、左臂三處受傷,戰士們要背他下陣地,他堅定地說:"不要背我,先消滅敵人",最後壯烈犧牲。

戰鬥中,從步談機裏傳來了團政委吳斌傳達的昆明軍區授予9連副班長陶少文"董薦瑞的戰鬥英雄"稱號的喜訊,消息傳開,立即變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指導員帶領1排衝鋒在前吸引敵火力,頭部和左臂負傷,堅持不下火線,並號召大家,隻要有一個人就要衝上敵人陣地,我連出了英雄陶少文,我連還要出更多的英雄。2排和3排在連長的指揮下,迅速把敵人的陣地分割成幾塊,然後各個擊破。火箭筒班副班長李光輝第一個衝入敵塹壕,與敵激戰,全連用35分鍾斃敵27名,奪占了連隊被困地兩側的無名高地,與1873、1642高地敵人形成對峙,轉危為安。

在9連激戰的同時,8連在廖錫龍副團長的指令下,於8時40分一舉攻占1635和1653兩高地,9時40分攻占班繞散主峰2010高地。11時30分,廖錫龍即令8連從高處往下出擊,13時8連協同9連攻占了1783、1642高地。

13時30分,在步兵第2營沿班-封公路有力的突破支援下,3營7連和我所在的2營4連前出班繞散集市,占領了越軍的軍需倉庫和彈藥庫。我團右翼、斑繞散東側、3營當麵之敵被全殲。

戰後查證,三營攻占的班繞散右翼陣地1642、1783及2010高地為越軍公安第5連和193團2營的2個排防守,比預先判斷敵人1個連的兵力多出2個排。

3營在班繞散東側率先突破越軍陣地並占領班繞散集市,殲滅了我團右翼之敵,按預定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為團能集中兵力、兵器盡快全殲班繞散之敵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由於配屬91團的雲南省獨立師3團1營在穿插中,沒有按命令穿插,停止不前,6日18時40分,91團令該營返回團指附近,作預備隊使用。

為了盡快殲滅繞散西側1661高地之敵,團派出1名副政委到1營加強指揮,並將全團所有炮火集中使用,投入圍殲該高地的戰鬥中。

3月7日9時30分,步兵第1營2連、3連向1664高地發起衝擊,我所在的4連插至高新寨,接替雲南省獨立師3團1營未完成的斷敵退路的戰鬥任務。

圍殲1661高地之敵的戰鬥進行到8日淩晨結束。

班繞散進攻戰鬥中,91團在接受任務緊急、敵情不明、地形不熟、準備時間短促的情況下,邊打邊準備、攻得猛、打得狠。戰後查證,有敵1個加強營的兵力的防守。1661高地為萊州省741團1營營部帶兩個連。1642、1783及2010諸高地為公安第5連和193團2營的連兩個排,這是戰前我方沒有預料到的。91團應硬是把這鍋夾生飯吃了下去。

在中越戰爭中,以一個加強步兵團在敵情不明情況下,單獨在一個方向上殲滅越軍有野戰防禦工事和預有防禦準備的一個加步兵強營,這是1979年中越戰爭中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國外軍隊作戰中的首次,更何況敵人是打了幾十年仗、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越軍。因為此戰,戰後中央軍委授予91團"二等功臣團"的光榮稱號。

以一個加強步兵團殲滅異國軍隊的一個加強步兵營,在抗日戰爭、朝鮮戰爭、中印戰爭及我國的近代戰爭史上沒有發生過,特別是在交戰國國土上發生這樣的事情更是奇跡,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很少見。它是越南軍隊的恥辱,是中國軍隊的光榮,91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爭史寫下了值得中國軍隊值得榮耀的一頁。

此次戰鬥,共斃敵317名,其中少校一名、大尉2名、俘敵5名;繳獲各種火炮13門、各種機槍27挺、各種槍119支、各種子彈126000餘發、各種炮彈1600發、地雷8000個、電台5部、電話機6部、十門總機1部、汽車一輛及大量的軍用物資。我方亡57人。

6時40分,炮火準備開始,我方的大小炮全都吼了起來,彈群密集飛向者陰山上的越軍陣地,隻是比平時的炮擊更加猛烈。那本來一片黝黑的夜空,突然被撕裂成了紅、黃、黑、紫的碎塊,濕漉漉的群山也在戰栗、抖動。

首發命中,首群覆蓋,敵陣地上一片火海。敵官兵在心驚膽戰地猜測:炮擊以後,步兵是否將進攻?

近幾個月來,我大軍南移,敵人已有防範,在陣地周圍鋪設了縱深一百五十米寬的環形地雷區,加固了高樁和低樁鐵絲網,儲存了可用三個月的糧食。但究竟中國軍隊什麽時候動手,從哪個方向攻擊,他們卻猜不到,常常是一夕數驚。中國軍隊的佯攻和一個月"一4月17日。四工程"的炮擊,已把他們搞得精神晃忽。

今天,我軍炮火一起,敵人雖然感到來勢很猛,一時還難斷定是否佯動,特別是一聲狗吠也聽不見,更使他們惶惑不寧。他們哪裏知道,我邊境村寨的人民又配合得很好,已把家裏的狗捆了起來。

炮火還沒有停,我多路進攻部隊就已摸到了敵陣地前。炮擊是六時四十分開始,而92團6連2排7時24分就攻上了16號高地,敵人喊來的攔擊炮火也完全落了空......

山頭上的敵人,有的衣褲也來不及穿就赤條條地躍入地堡躲避炮彈,有的還來不及進入工事就被炸成了肉泥...

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93團1營在1250高地北側開辟了一條通路,92團2營在995。5高地北側和1052。4高地北側各開辟了一條通路(93團查明1142高地西北側無名高地無雷區,不需開辟通路)。兩翼穿插分隊分別從1171、1047高地向預定目標穿插。

7時10分,和我一起下鄉當知青又一起當兵的戰友趙星所在的92團2連攻占39號高地。

7時20分,93團4連攻占1185和1216高地,5連由1185高地向26號高地攻擊,基本達成對安明縣獨立第3營的合圍。

7時22分、92團5連攻占了12號高地,93團向11號高地前沿兩無名高地發起攻擊,92團6連、5連根據炮兵射擊效果提前發起攻擊,7時27分,先後占領1052。4高地,14、9、10高地。

7時30分炮火延伸,各攻擊分隊全線發起攻擊。93團5連在連長曠俊川、指導員馮冶生的率領下(兩位都和我下鄉在一起當過知青,1977年一起入伍到部隊,我在91團,他倆在93團,趙星在92團)攻占15號高地。

7時40分,越軍105公安屯、877團5連一部及青年衝鋒隊約1個連,沿41號高地西北側山背,680高地東北側山背兩路向39號高地攻擊,企圖奪路增援者陰山。我92團2連依托39號高地有利地形將其擊退。

8時9分,越軍105公安屯、青年衝鋒隊及877團5連一部,再次向39號高地攻擊,我92團2連擊退了越軍的第二次攻擊,並進行陣前出擊。8時30分,92團一部時至662高地西南側溝穀,向41號高地發起攻擊。

8時46分,93團5連攻占26號高地,對柴山堡、新寨形成了四麵包圍

9時,越軍依托1250、1142高地堅固防禦工事頑抗,等待增援。此時,越軍約30餘人,從42號高地成兩路分別向662。6高地、39高地攻擊,企圖從右翼解柴山堡之圍。92團2連一部和4連一部以猛烈火力粉碎其增援企圖。93團3營加快了向1142者陰山高地的攻擊速度,9連和8連一部於9時15分攻占了該高地

9時34分,93團5連在連長曠俊川、指導員馮冶生的率領下由24號高地多路向柴山堡、新寨攻擊。

9時52分,92團4連攻占了918高地,截斷了柴山堡越軍潰逃的道路。

10時30分,93團5連攻占了柴山堡、新寨,轉入搜剿,2排排長馬平在完成任務後卻不幸在攻進敵營部時踏雷犧牲。中央軍委授於馬平烈士為特級戰鬥英雄。1984年9月4日

此時1250高地已成為越軍安明縣獨立第3營1個獨立的最後據點。93團1營調整了攻擊部置,在8連主力側後配合下。再次向1250高地發起進攻。

10時27分,越軍877團7連和8連一部向1250高地增援,進至26號高地東南側公路一線,93團6連部分兵力占領26號高地有利地形,4連一部從1185高地前出至西南側無名高地,切斷越軍退路,在450米6連一部的配合下,斃敵54名,俘敵2名,粉碎了越軍的增援企圖。

93團1營在8連主動配合下,於12時15分攻占了1250高地。至此,上級賦予31師的者陰山作戰任務已經完成,部隊轉入全麵搜剿,擴大戰果。

從晨至午,報捷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到師指揮所。從炮火開始轟擊,到全線攻克,清掃戰場完畢,轉入防禦,一共隻用了五小時零三十五分。完全在廖錫龍的預料中。

為了完備防禦體係,16時2分,師偵察連2排占領了82號高地,16時12分攻占了961高地。

這是久雨後的一個難得的晴天。白霧沉入山穀,形成了一望無際與遠天連接的雲海,蔚藍的天空象洗過一樣透明發亮,遠山蒼青起伏,近處一片濃綠......

組織科長激動地把手舉到軍帽邊沿,莊嚴地向師長敬禮。他明白了,這次者陰山戰鬥,師長已穩操勝券!

用最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這恐怕就是區分一個指揮員才能的最好尺度,廖錫龍是這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戰後廖錫龍很誠懇地說:"我們人民解放軍的任何一個師、團,都可以把者陰山從越軍手裏拿下來,問題是看誰的傷亡小、消耗小。

這裏說件與這場戰事無關的事,充分的表現出廖錫龍的人格魅力和他作為一個職業軍人的堅強性格。者陰山"拔點"收複之戰準備工作進入關鍵時期,這時大理31師留守處負責人師政治部副主任打來電話,政委接電話後立即要廖錫龍師長接電話。廖錫龍接過電話知道了二兒子在洱海的出水口西洱河中遊泳身亡,他並未責怪這位政治部的副主任,而是讓這位政治部副主任今後後方的事情不要輕易打電話在前方來就放下了電話,走進了作戰室。當夜廖錫龍的作戰室的煙崗裏多了不少煙頭,第二天他又將才新修定好十分周密的作戰方案交給大家研究。

部隊在從大理開往西疇前線的途中,廖錫龍回想起1979年戰後在91團駐地我軍著名戰將、時任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將軍主持的一次91團連以上軍事幹部和中央慰問團參加的座談會。

座談會上,宋時輪將軍聚精會神,不時點頭讚許,偶爾也閉目靜思,聽得津津有味。大家發言完後,宋時輪將軍麵帶溫怒,,聲調嚴厲地提出了問題:"一連長,我請教你一個問題,你知不知道子彈要打死人呐?"會場上一下子緊張起來了,誰都摸不清宋時輪將軍問這何由。被問的一連長隻好硬著頭皮回答:"知道!"宋時輪將軍追問到:"知道什麽?是打得死,還是打不死?"一連長隻好輕聲的回答:"打得死!""高、高、高!"宋時輪將軍身子從靠椅上跳起,伸出大拇指,連說了三個"高!"繼而又說:"今天我受到了教育,知道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子彈是打得死的!既然如此,你為什麽打班繞散1661高地時連續十一次衝鋒不回頭呢?不好好研究一下打法呢?...這時有個幹部想為一連長辯解,說了一些客觀情況和戰鬥中幹部戰士英勇頑強的表現。宋時輪將軍更不客氣了,當著在場的匯報幹部還有中央慰問團的同誌批評辯解者:"你應該姓王,叫王婆,是個賣瓜的。"這個幹部臉色都白了。宋時輪將軍又問另一位連長:"你在進攻xx高地時為什麽不呼喚炮火?而要采取你的什麽擊!?"被問的這名連長很牛他不願意回答。一個幹部怕把局麵搞僵,代他回答:"叫壓製射擊。"宋時輪將軍看了這個幹部一眼說:"謝謝你的指點,我問的是他。"這時這位"牛"連長頂上去了:"首長,那是打仗!不是你想呼喚什麽就來什麽!"宋時輪將軍"哦---"地一聲,點點頭:"那--是-打仗!我有所不做知啦。"然後提高嗓門大聲說:"我打了五十多年的仗,五十多年的經驗讓我懂得:人的因素、勇敢頑強,要在強大的火力支援下才能充分發揮,充分施展。"宋時輪將軍語重心長地說:"不是為了批評你一個人,更不是否定你們的戰功,珍惜戰士的生命,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光是玄揚他們的英勇頑強,而是要首先組織發揚火力優勢,去大量地殺傷敵人。"

在開往前線的途中,廖錫龍師長聽到這樣一件事,曾讓他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兄弟部隊一位指揮員當支前辦公室向他征求需要給部隊提供什麽支援時,這位指揮員十分幹脆地回答:"別的都不要了,你給我準備一千口棺材。"後來這支部隊確實打得越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但他們傷亡也太大了......

一位軍事家說得好:"指揮官的職位越高,就越需要有深思熟慮的智力來指導膽量,使膽量不致毫無目的,不致成為盲目的激情衝動,因為地位越高,涉及個人犧牲的問題就越少,涉及其他人生存和全體安危的問題就越多。"

者陰山"拔點"收複之戰結束,連一百口棺材也沒用完。讚揚之聲不斷傳來,但廖錫龍的心情卻仍感沉重。一次,師裏別的領導同誌去參加州慰問團的一次宴會,他卻悄悄溜到正在緊張施工的烈士陵園,和戰士一起壘石抬土,他要為死去的戰一點事

者陰山"拔點"收複之戰,廖錫龍一戰成名,十幾天後,1984年5月,中央軍委主席鄧 小平簽署一項任命廖錫龍為副軍長的命令,此命令在人民日報上公開發布,這是我軍高級幹部提升命令首次在報刊上公開刊載。1984年9月中央軍委主席鄧 小平又簽署一項任命,任命廖錫龍為11軍長軍長。這時廖錫龍提升任師長剛好一年。1984年廖錫龍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風雲人物。"

對於重回雲南前線戰區,指揮不同軍區的輪戰部隊作戰,廖錫龍副司令的擔子是可想而知的。這時廖錫龍副司令又回想起他當11軍軍長時將老山陣地移交給南京軍區首批輪戰部隊1軍時的情景。

1軍接11軍防時,指責11軍的部隊是爛部隊,沒有軍容軍姿,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馬上搞了新的一套,新車場,新標語,大搞衛生大掃除,帳篷用被包帶拉成一條直線,整齊的炮兵陣地旁都醒目的書寫有展我國威軍威的大標語(這無意的給越軍指示了目標),人員軍容嚴謹,雄赳赳,氣昂昂。總之,大家在電影裏看到的解放軍打仗是什麽樣,1軍上來就是什麽樣的。人員的裝束就更不一般了,不管老山一年平均30度以上的氣溫,都是帽徽領章帶齊,紮武裝帶,斜挎一邊水壺一邊挎包,腳下打著綁腿。幾個月下來,該部隊出現了很多戰士爛襠等熱帶野外長期生活帶來的流行病,造成不少的非戰鬥減員。

來接防我們陣地的那個營更是大哥大,對我們向他們介紹陣地地形及雷區分布情況顯得極不耐心,到熱衷於往陣地上搬運物質,來自江南魚米之鄉的這支中國軍隊的老牌英雄部隊裝備精良,他們的戰士要往返七、八趟才能把自己的裝備物資搬運上陣地,除了有我們的戰士上陣地的必備裝備外,他們多出了不少物資。人手一件的大衣、裝滿慰問品的慰問袋,裝備到班的鍋、馬燈、煤油爐、手電筒等各種物質應有盡有。我們營的陣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形陡峭,部分陣地極為狹窄,一些戰士在陣地上隻能在一兩平方米的範圍內活動,這樣多的物質一運上去,陣地成了一個軍需倉庫,戰士根本無立錐之地,一些戰士們一不小心被擠出塹壕被迫進入雷區,造成誤傷的情況時有發生。而我們的戰士一交防,就將所有裝備一次性的帶下了陣地,撤離了戰場。看見他們的戰士辛苦的往陣地上一趟又一趟的搬運著物資,當我問他們的一位連長為什麽要這樣做時,這位連長的回答堅定有力:我們就是要將家搬上陣地,長期堅守!

越軍看到新對手來了,了解一下是平原來的,就手癢了,一個月下來,1軍丟悼了4個陣地,亡100多人,傷400多人,這可是接近11軍在老山上作戰4個多月的總傷亡數啊!

另外第三批接防老山的濟南軍區67軍在老山211高地的"5。31"失利,其主要原因就是67軍軍一級指揮員的指揮不當,立功心切。老山前線那拉口子戰區211高地是1軍在1985年2月11號拔點奪下的陣地,67軍與1軍換防期間1985年5月18日將該陣地交給67軍。

67軍"5。31"失利後,在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廖錫龍率領的成都軍區雲南前指的指導下,認真地總結了教訓,,並讓67軍熟悉戰場、熟悉當麵越軍戰鬥特點,整理部隊,開展針對性訓練。經過整頓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部隊戰鬥力得到極大提高,在後來的戰鬥中取得較大的戰績,是各輪戰部隊中戰果最為顯赫的、但同時也是付出傷亡代價最大的。


2009年02月         鳳凰網曆史綜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