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深度觀察:2009年的世界 多少火藥桶將被引爆

(2009-02-13 07:43:59) 下一個

深度觀察:2009年的世界 多少火藥桶將被引爆
2009年02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正如自然界會出現災害災難集中爆發的厄爾尼諾現象,國際安全也同樣有武裝衝突集中爆發的周期律,2009年正是國際安全進程中的厄爾尼諾年。發軔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正在繼冷戰結束、“9·11”事件之後第三次改變著世界戰略格局。

    2008年,全球重大軍事危機和武裝衝突共計39起,比2007年有大幅增長;展望2009的世界,全球有可能進入低強度衝突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將再次深刻調整全球政治軍事秩序,凸顯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合作與衝突”的新主題。

  美中俄三國聯手遏製大規模局部戰爭

    2009年,美中俄三國在全球安全事務上的合作將成為全球穩定的基石。其一,美國今年工作重點的轉移帶來全球安全政策的大轉折。奧巴馬把國內改革作為執政的重點,軍事上想求穩。所以,新年伊始,美國新任副總統拜登主動向俄羅斯伸出橄欖枝,希望能與普京協商解決美國導彈防禦係統部署問題;與此同時,新國務卿希拉裏打破常規率先訪問亞洲四國,目的即要與中國的合作從經濟領域深入到包括軍事領域在內的更廣闊的安全領域。

    其二,俄羅斯力抗北約東擴代價不菲,去年迫不得已與格魯吉亞打了一仗。雖有一時斬獲,但從俄羅斯安全的大局上造成集安組織的內訌,如果身邊的小兄弟再倒向北約的懷抱,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再向前延伸,將是致命威脅。與奧巴馬緩和,穩住陣腳將是今年普京政府的必然選擇。

    其三,中國的發展成為國際安全的新支點。因此,美中俄三國聯手防止金融危機釀成全球性動亂,特別是防止發生大規模戰爭,是共同的安全利益需要,必將有助於全球的安全穩定。

     地區強國和軍事集團崛起導致武裝衝突將在邊境和海上展開

    雖然今年大規模爆發局部戰爭的可能性減小,但地區性武裝衝突的動因卻異常活躍。

    正如自然界會出現災害災難集中爆發的厄爾尼諾現象,國際安全也同樣有武裝衝突集中爆發的周期律。2009年正是國際安全進程中的厄爾尼諾年,主要原因是伴隨金融危機影響的擴大,“9·11”以來全球安全矛盾在美國反恐戰爭的多年壓製下將出現大範圍、大規模的釋放。在這個背景下,一些地區強國崛起導致地區軍事力量失衡,致使武裝衝突在所難免,並且多以邊境和海上衝突為主要形式。

    在歐洲,歐盟與俄羅斯角逐軍事控製區。如今歐盟的崛起已經不滿足於經濟上的影響力,軍事上更試圖重溫拿破侖時代的輝煌。從去年上半年科索沃宣布獨立到下半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發生南奧塞梯5天戰爭,都影射出歐盟實力的增長。

    2009年,歐盟將更活躍地在歐洲事務上發揮主導作用,以軍事手段控製與俄羅斯的緩衝帶,從而造成北約與俄羅斯的邊界國家處於兩大勢力的擠壓之中,低強度武裝衝突一觸即發。

    在中東,隨著美軍撤兵伊拉克的鑼聲敲響,地區強國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領帥新一輪中東角力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在2009年的中東版圖上,“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

    首先是以色列麵臨盟友撤出後孤立的未來,決不容忍伊朗因濃縮鈾的進展而影響力見長,伊朗核計劃將成為中東新一輪衝突的導火索。

    其次,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和加沙哈馬斯勢力的打擊也將處於活躍階段。現實的穩定狀態將隨著美軍的離去不僅會變得動蕩起來,而且還會引進新的力量。

    在國際媒體高調渲染俄格衝突和以巴衝突的同時,土耳其越境打擊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近日,土耳其又向格魯吉亞發出其空軍巡邏越線的警告。這一連串事件預示著土耳其的中東政策將背離北約搞單幹。

    目前,土軍除10萬大軍跨境駐屯土耳其與伊拉克邊境之外,其海空主力揮師西向,欲與希臘爭奪愛琴海島嶼控製權,中東形勢將變得複雜化,軍事危機比以往更容易爆發。

    在亞洲,日本、韓國、印度軍事力量走強,引發地區安全板塊劇烈碰撞。近年來,日本置北方防禦於不顧,將海空自衛隊主力全線南下。今年日本又打出援亞170多億美元的招牌,積極推進從日本海到阿拉伯海的千裏航線控製區計劃。由於這一計劃帶有鮮明的排他性,從而導致韓朝和東盟各國的緊張。

    目前,日本因素引發亞洲軍事板塊突變的可能性在麻生政權交替前後增大,可能因日韓島嶼爭端、朝核危機等涉日問題新發展而發生突變。

    另一方麵,朝韓矛盾進一步加劇,韓朝軍事力量對比進一步失衡,雙方再次進入武裝對峙的危險狀態,朝鮮半島擦槍走火極易引發全麵衝突。

    美俄借力打力,代理人衝突全球重演

    奧巴馬與普京並非化幹戈為玉帛,相互的緩和仍是策略所需。雖能按住彼此衝突的火苗,但借助地區強國的崛起還會重演代理人之間的對抗,隻不過雙方要的是低強度的衝突來取代冷戰時期消耗巨大的代理人戰爭。主要有以下表現:

    美國收拾後院,南美洲上演新的導彈危機。去年在美國支持下哥倫比亞越境空襲厄瓜多爾境內的反政府遊擊隊,引發委內瑞拉與厄瓜多爾聯手對抗哥倫比亞,三方糾集20多萬大軍於邊境。

    而俄羅斯也試圖將紅旗插到美國後院,除了同委內瑞拉聯合軍演外,還與其簽訂了友好軍港協議和反潛協議。美國猶如芒刺在背,匆匆組建解散25年的第四艦隊,專為監控南美各國,防止俄羅斯建立南美軍事基地。屆時,南美各國在美國和俄羅斯支持下發生火並的幾率大幅提高。

    非洲成為代理人衝突新戰場,索馬裏海盜一時難以解決。去年最上鏡頭的索馬裏海盜引來各路海軍,但交贖金放船這個海盜定下的規則並未因各路海軍的到來而作廢。就打海盜而言,對各國海軍來說都是區區小事,但如今海軍圍著海盜打轉轉的問題愈發明顯,這裏麵反映出某些大國角逐非洲的利益之爭。

    目前的非洲正經曆著一場域外大國借助地區代理人瓜分非洲石油和礦產的大爭鬥。可以預見在不同域外勢力控製下的軍閥混戰,將使打海盜的海上力量難以同心協力,如果聯合國協調力度不夠,非洲動蕩的形勢將變得更加惡化。

    美俄爭鬥的戰場從歐洲延伸到中亞,中亞麵臨外部軍事介入新危機。俄羅斯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分為歐洲和中亞兩個部分。2008年北約與俄羅斯在歐洲的爭鬥已告一段落,雙方開始在中亞發動新的角逐。

    本月,奧巴馬已經著手向阿富汗調兵遣將,同時也力促北約盟國向阿富汗增兵。中亞諸國即是俄羅斯集安組織的一部分,又同時為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提供基地群。近年來美俄圍繞中亞的主導權,雙方鼻子對鼻子地在中亞構築軍事基地。近日,吉爾吉斯斯坦提出收回美軍馬拉斯基地的事件拉開了今年美俄中亞之爭的序幕。

  恐怖主義領率非傳統安全,激發新一輪跨國衝突

    近年來,由於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而坐失反恐良機,“基地”組織在世界各地重新發展起來。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經濟衰退,恐怖主義趁機反彈,全球各地均萌生恐怖襲擊的征兆,而且今年的衝突特點普遍具有跨國色彩。

    美國發動阿富汗新戰事激發地區性“三股勢力”作亂。“9·11”反恐戰爭帶來一個地區性後果,就是“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勢力流竄到周邊各國,造成恐怖勢力跨國化。伊拉克戰爭又使恐怖勢力得以建立地區性活動網絡。

    如今,印、巴兩國已經成為反恐戰爭的重大受害者,一旦美軍加大對阿富汗的打擊力度,恐怖勢力必然挑起地區性襲擊浪潮,從外部策應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抵抗。那時印巴可能再度成為“三股勢力”發動武裝叛亂的重點,甚至導致該地區出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

    東南亞國家麵臨新動蕩,恐怖主義挑起東盟內部新裂痕。近年來,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迅猛發展,但相互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軍事互信程度不高。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一度造成東盟內部劍拔弩張。如今,金融海嘯再度襲來,東盟各國又一次麵臨巨大挑戰。

    自去年以來,泰國政治動蕩,以致泰國與柬埔寨為一座邊境古寺的旅遊問題差點大打出手。今年以來,東盟諸國也相繼發生宗教極端勢力抬頭和排外傾向,國內族群矛盾升級為恐怖主義,為在東盟內部引發大麵積衝突提供了條件,而國內衝突又可能使各國政黨為轉移危機而觸發國家間的邊境和海上衝突。在這種形勢下,一些外部勢力也開始軍事介入,東南亞的軍事形勢由此變得撲朔迷離。 (林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