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空間問題專家:衛星相撞\'陰謀論\'證據不足(圖)

(2009-02-12 08:57:46) 下一個

空間問題專家:衛星相撞"陰謀論"證據不足
2009年02月   來源:新華網


 專家簡介

    都亨,國家“十五計劃”專家組組長,前中國碎片行動計劃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研究員,知名空間問題研究專家。2月12日就美俄衛星相撞事件接受新華軍事專訪。

   

    主持人:兩顆衛星在俄羅斯上空相撞,是否是俄羅斯在進行太空試驗?

    都亨: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

    兩顆在固定軌道運行的衛星相撞,在所有位置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在俄羅斯上空也是可能的。

    主持人:兩顆固定軌道衛星"迎麵"相撞的原因是什麽?

    都亨:"迎麵"相撞的意思是兩顆衛星相撞時速度是相對的,在兩個軌道上也是完全可能的。

    美國的銥星完全有自己的固定運行軌道,完成工作需要進行變軌的時候不太多。

    俄羅斯的廢棄衛星的軌道是固定的,如果不是人為做試驗基本上是不需要再進行變動。不管是"迎麵"相撞還是"追尾"相撞,在軌道上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主持人:美國是世界上空間監測能力最強的國家,為什麽沒有監測並預報這次相撞?

    都亨:實際上美國的空間監測能力是很強的,對衛星、空間碎片等空間目標進行了編號,目前公布的數據庫美國監測的空間目標大概有13000多個,但是按照需求來講,這些監測能力還是稍微偏差一點,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這表現在:

    第一,測量精度不夠高、不夠及時。這是無法進行預報相撞的主要原因。事實證明,目前的監測能力並不能對太空相撞事件完全預報。

    第二,太空的空間很大,想要預測幾米範圍之內衛星的相撞還是很有難度的。這個預報是一個概率,就是針對現在的運行軌道來預測碰撞的概率有多少。這個概率一般來講都是比較低的。對於空間碎片相撞很肯定的預報現在還沒有辦法做到。而且對於在100米範圍內的這種近距離的接觸就相當於"擦肩而過",因為這100米是在誤差範圍之內的。有可能在100米範圍內相撞,也有可能隻是"擦肩而過"。

    主持人:有的網友問,此次相撞是否有"陰謀"?

    都亨:我覺得"陰謀論"的證據不足。

    如果懷疑俄羅斯打了美國的衛星或者說俄羅斯正在進行太空試驗,那麽就要看衛星在碰撞之前有沒有變換軌道。如果沒有改變,恐怕就很難認定為這是"陰謀"。如果在碰撞前發現俄羅斯廢棄衛星的運行軌道由固定軌道變到當時的碰撞軌道,這個"陰謀論"就有可能成立了。僅就目前得到的情況來看,"陰謀論"的證據不充分。

    主持人:兩顆整星相撞,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是不是說明太空安全正在發生"質變"?

    都亨:太空麵臨的危險是有點嚴重,但是不是"質變"還不能下結論。

    兩顆整星相撞是第一次,但是我們很早就預測到這種情況會發生,隻是不知道具體什麽時間發生。在太空中,這種高風險的事件概率很低,到現在也還是第一次,但是風險卻很高,因為一旦相撞衛星就會全部失效。

    這樣的風險隨著太空中衛星數量的不斷增加而增加,衛星越多,相撞的概率就肯定越高。我們回顧過去的碰撞情況來看,碎片碰撞的事件逐漸增加,概率也確實有所提高,一直到現在發生了整顆衛星相撞的事件。如果不采取措施,今後的太空環境肯定是會更惡劣,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主持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從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都亨:我們可以說我國是航天大國,發射的衛星也會越來越多,衛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所以衛星安全、太空安全就越來越重要。

    目前對我國來講,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空間監測、做出自己的相對精確的預報、形成這樣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空間安全意識,加強空間監測能力建設。

相撞衛星軌道圖

資料圖:銥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