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專家:現代軍事欺騙戰術---現代欺騙戰術已經具有更廣泛的涵義

(2009-02-09 14:40:32) 下一個

從最早期的戰爭開始,具有欺騙敵人的能力就能夠在戰鬥中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能夠打敗占有優勢的敵對部隊,付出最少的損失,這種能力已經被認為是軍事領導者和指揮官應具有的最重要品質。毫無疑問,早在過去關於這方麵的軍事技能就已經成為軍事理論家和研究者關注的焦點,他們力求去理解領會和總結欺騙敵人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大家所最感興趣的著作之一,公元前古代中國戰亂頻繁時期,由最早期軍事理論家之一孫子所撰寫的以其名字命名的《孫子兵法》一書,就是一本關於對敵騙術的著作。這名傑出的中國指揮官(公元前6世紀晚期-5世紀早期)為我們呈現了一套完整的騙術連貫體係。孫子認為:“戰爭就是欺騙之路”。在其上述著作中,他提出了13條欺騙敵人最重要的技巧和規則,這些技巧和規則在我們今天看來還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如果你能確實做一些事情,那麽你就向敵人表現出你不能做這些事;如果你確實能利用一些事情,那麽你就向敵人表現出你不能利用這些事;即使你離敵人很遠,也要表現出離的很近;利用誘餌誘使敵人陷入圈套;使敵人陷入混亂以攻克之;如果敵人物資貯備充足,要小心注意了;如果敵人很強大,那麽可從背後攻擊之;通過激起敵人的憤怒以使其陷入混亂;假裝被挫敗投降,使其產生自大自負;如果敵軍部隊是新軍,那麽就使其得彈震性精神病;如果敵軍部隊是集體統一行動,那麽就要將其打散;在敵人沒有準備好時,攻擊之;在敵人還沒有預想到戰爭時,發起戰鬥。”

  通過對上述原理規則以及對其他傑出軍事領導者實戰經驗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和當今的一些軍事專家的觀點相反,對敵欺騙是一個更加廣義的概念,而不純粹是指戰役(戰術)欺騙。在現代的解釋中後者僅僅包括:掩護隱蔽友軍部隊以及通過散布虛假情報、假裝被騙和間接行動來欺騙敵人。事實上,實戰經驗表明還可以通過許多其他技巧手法來欺騙敵人,這些技巧與欺騙無關,比如,通過快速反應部隊的快速移動,直到士兵耐力和武器能力達到極限;通過執行非常規機動(根據戰爭學術學說為非典型);通過在敵人預料不到的時間或敵人認為不可能具備地形條件的地點發起攻擊;通過利用敵人所不熟知的新作戰方法;通過非傳統戰鬥隊形抑或是不符合現有軍事學術規則的戰鬥隊形;通過吸引敵軍進入殺戮地帶和埋伏區;通過將部隊主動撤離出敵軍可能重點投入攻擊的地區等等。

  比如,亞曆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i),其非常精通利沃尼亞騎士團(Livonian Order knights)(屬於條頓騎士團)的戰術(利用“V”字隊形發起攻擊,目的是為了粉碎敵軍中最強大的中部),在1242年著名的冰上之戰中他通過利用非傳統的作戰隊形欺騙了對手戰勝了敵人。他沒有使用當時俄軍部隊一貫的作戰隊形,在麵對敵方強大的中部(“額頭”)和稍弱的兩翼(“翅膀”)時,他聰明的集中主力部隊迎擊敵軍的側翼,然後命令其中部弱勢部隊撤退到湖的冰麵上。結果,條頓騎士團仍按照楔形隊形(“中拱隊形”)對他的部隊中部發起了攻擊,毫不費力的向前推進,幾乎獲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開始追擊他的中部後撤部隊。就在這時,突然,條頓騎士團的側翼受到了攻擊,接著被包圍,最終遭到了慘敗。

  著名的俄羅斯軍事領導人A.V.蘇沃洛夫(A.V. Suvorov)元帥過去經常慣於欺騙敵人,包括:通過由他率領部隊的進行突然行動,通過迫使敵軍在不利的環境下參與作戰,以及通過大膽地將線形戰術變換為縱隊隊形分散部署戰術,這些後來被歐洲各國大多數軍隊很好的吸收和消化,同時也被廣泛應用於大膽冒險的機動策略和從看似不可及方位發起的攻擊。他所使用的這種用於欺騙敵人的技巧的本質可以象征性地這樣來表達:“假設我軍在相距敵軍100俄裏時,敵軍預料不到我軍,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很可能相距200、300俄裏或更遠[1俄裏相當於1.07公裏]。我軍就像晴天霹靂般的對敵軍發起突然攻擊,敵軍頭腦將開始發昏,那麽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來攻擊敵軍。”

  1812年衛國戰爭時期由M.V.庫圖佐夫指揮的俄國軍隊進行的Tarutinski機動就是一個對敵欺騙的光輝戰例。在放棄莫斯科之後,10萬強大的俄國軍隊在毫無戒心的敵軍眼皮底下突然消失,並且封鎖了拿破侖軍隊經由俄羅斯南部gubernias省的撤退路線,因該省有豐富的糧食供應。就在七天之後,法國人找到了這隻俄國軍隊,然而此時已經太晚了,已無法采取任何辦法來阻止俄國軍隊機動行動的執行。

  具有不少啟發性的對敵欺騙例子是1920年的Perekopsko-Chongarskaya戰役,此次戰役是由M.V.伏龍芝(M.V. Frunze)領導下的南方陣線部隊所發動,其目的是為了徹底擊敗蘭格爾(Wrangel)將軍領導的白宮部隊以及克裏米亞的解放。此次騙術的本質在於從敵人認為不可能接近的方向發起了攻擊,也就是,強行穿越了位於錫瓦什(Sivash)的沼澤地,有計劃的切入蘭格爾將軍在皮裏柯普地峽(Perekop Isthmus)防禦工事的後方。此次計劃本身是完全有道理的。結果是,此次奇襲獲得了成功,士氣低落的敵軍開始匆忙地撤退,拖著部隊回到了黑海港口。


來源:四川新聞網 作者:知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