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三年困難時期天津市每人每月糧食定量

(2009-01-30 09:14:41) 下一個

三年困難時期天津市每人每月吃多少糧食

 

近三十年來,在反毛、非毛化的浪潮中,有一些人對毛澤東時代提出種種的誣蔑和抵毀,他們否定毛澤東時代的一切,製造種種謊言。其中困難時期 “ 餓死 3000 萬人 ” ,有的甚至說是 4000 萬人,是他們喋喋不休的重磅炸彈。說什麽 “ 文革時期經濟到了崩潰邊緣 ” 。有的人在報上發表文章,題目就叫 “ 你餓過肚子嗎? ” 好像中國六億多人口天天都在餓肚子。有的甚至造出,鄧小平到聯合國開會,把全國外匯都集中起來,隻有 3.8 萬美元,不夠開消,連住賓館的小費也付不起,這是任何人都不會相信的,既可笑又低能的謊言。但是人家都是學者、名人,不是參加什麽論壇,就是參加什麽訪談。到處這樣講,欺騙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有的人在各種場合,利用一切機會對毛澤東時代諷刺、挖苦、貶低。

在反毛、非毛化的隊伍中,有些人可能是不了解全麵情況,特別是一些沒有經曆過那段曆史的青年同誌,是跟著一些所謂 “ 精英 ” 的喧囂人雲亦雲。也有極少數人確實是對共產黨、毛澤東懷有刻骨仇恨,進行誣蔑和攻擊。

我們這些毛澤東時代的親曆者,各項工作的參與者,我們有責任把當時真實情況寫出來,批駁那些反毛者的謊言,告訴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請他們對聽到的問題都要動腦筋想一想,問一個為什麽,不要人雲亦雲,受騙上當。

我是這一時期的親曆者,當時在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一個處工作,主持了困難時期這一段各項工作,包括落實糧食定量工作。經過是:

1960 年 8 月 17 日 天津市委傳達了關於市場供應問題的意見。 8 月 29 日市委書記萬曉塘傳達了中央關於保糧、保鋼、保出口,壓縮基建戰線,搞好交通運輸問題的五個指示。 9 月 19 日市委傳達了河北省委關於節約糧食、壓縮定量的報告。指出自然災害的嚴重情況,蘇聯逼債及我們工作中的問題。對天津市糧食供應的安排是: 1959 年糧食銷量 19.48 億斤(包括工業、食品等),本年中央要求減少 1.6-2 億斤。天津市人口 1959 年為 342 萬人,流動人口為 26 萬人,平均每人 30.5 斤。 1960 年人口為 358 萬人,標準壓到平均每人 28 斤,銷售控製到平均每人 28.5 斤。要動員 10-20 萬人還鄉,可減少 3000 多萬斤。

困難時期糧食問題人人都關心,減少定量是黨支部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具體負責。根據天津市 1960 年 9 月 27 日公布的各類人員的定是標準是:

1 、工人及其他體力勞動者、特殊重體力勞動者 48-60 斤,平均 55 斤。重體力 38-49 斤,平均 44 斤。輕體力 27-39 斤,平均 35 斤。

2 、幹部及其它腦力勞動者 22-32 斤,平均 29 斤,最高不超過 32 斤(包括機關團體人員、企業行政人員、教職員、電話員、醫務人員、保育員、傳達員等均在此類,但體育教員按輕體力定量)。

3 、售貨員、售票員、勤雜人員、炊事員、經濟警察等 22-37 斤,平均 33 斤。

4 、大、中、小學生 27-36 斤,平均 33 斤。

5 、居民 22-32 斤,平均 29 斤。

6 、兒童:出生 -1 歲 4 斤、 1-2 歲 8 斤、 2-4 歲 12 斤、 4-6 歲 16 斤、 6-8 歲 20 斤、 8-10 歲 23 斤。

9 月 23 日 分行黨委根據市委指示,對降低糧食定量問題進行了動員,號召大家節約糧食,每人定多少,自報公議。當時我們處共有 60 多人,討論中大家都很積極,擁護中央和市委所提出的措施,都表示個人定量按最低標準,最後按平均數 29 斤,有的高一點 32 斤,有的低一些 28 斤。領導幹部都定為 28 斤。討論中沒有遇到困難。

當時也有兩個問題:

1 、銀行金庫有十幾個同誌,他們是幹部編製,而工作主要是出入庫,扛麻袋、搬箱子實為體力勞動。給他們定量 32 斤,確有困難。

2 、有的同誌家在外地,單身一人在天津,沒有調劑餘地, 32 斤定量比較緊。

對這些同誌爭取了一些補助糧,在副食品生產基地生產糧食和副食品中適當照顧,也都基本得到解決。到 1961 年 9 月做一次調整,銀行金庫人員有三人定量增到 38 斤、 1 人 37 斤、 2 人 36 斤,對處內定量偏低的 5 人,每人增加 1 斤,對病號給予了補助,大家都很滿意。

1960 年 7 月 -8 月中央在北戴河舉行工作會議,討論國民經濟調整問題。 9 月 30 日批轉了國家計委黨組《關於 1961 年國民經濟控製數字的報告》,提出 “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 的八字方針。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情況很快得到扭轉。在 1961 年 12 月召開的全國財貿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 1962 年社會購買力為 640 億元,商品可供量為 610 億元, 1962 年要做到 “ 當年平衡,略有節餘 ” 。陳雲同誌說: “ 我們有強大的國營工業,現在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 ” 。周總理說: “ 農村形勢好轉了,真正困難時期過去了 ” 。到 1962 年,夏季城鄉情況都有了很大好轉。從我們的實際感受也可說明情況已經好轉。

以上是我親曆的三年困難時期的實際情況,最困難的時期就是 1960 年秋到 1962 年夏,不到二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天津市每人減少 2 斤供應糧。按以上規定各行各業的供應標準,可以說基本是可以吃飽飯的,是不會餓死人的。我也沒有聽說過天津有餓死人的情況。各大城市情況也基本如此。

至於農村情況,全國那麽大,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各地領導幹部的工作狀況,政策水平、受災程度等因素情況各不相同。根據當時中央會議和文件所講河南信陽、甘肅等地有餓死人的情況。但是沒有聽說過有餓死 3000 萬,甚至 4000 萬人的情況,講這個數字的人也沒有提出任何根據和具體事實。如果按 3000 萬計算,當時全國 6 億人口,那樣 20 人中就餓死 1 人,有那麽多人餓死為什麽提不出任何具體事實依據呢?這不是一些人造出來的謊言,又能說明什麽呢?

有人還說: “ 中國沒有三年自然災害 ” ,他們這樣說是沒有根據的。我想把 1960 年 9 月 19 日天津市委領導關於節約糧食動員報告中的一段話摘錄供研究,報告說: “ 今年自然災害很大,八月份以後東北天天下雨,現在遼寧需要調入 30 億斤糧食,內蒙計劃調出 80 億斤糧食完不成,河北省的旱災是 70 年來從來沒有的,全國受災麵積 9 億畝,占耕地麵積的 50% ,天津農村也連年受災,因此造成糧食減產,供應緊張。 ” 這是當時講的,我想不會是憑空捏造的。有些人根據什麽說: “ 沒有三年自然災害 ” 呢?

對於毛澤東時代所處的曆史條件,建國時工農業生產破壞的情況,國際、國內環境,在困難情況下的的奮鬥和取得的偉大勝利,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進行論述,這裏不再多說,隻是希望廣大的青年同誌,能夠了解老一代人,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為實現中國現代化,改變中麵貌所付出的犧牲和作出的貢獻,不要受人蒙騙,不要數典忘祖。

2008 年 5 月 29 日      烏有之鄉網      王子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