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關於“核動力”衛星:俄軍方稱一顆在軌核動力衛星開始破碎

(2009-01-22 07:59:39) 下一個

俄一顆核動力衛星開始破碎 俄聲稱不會造成威脅

2009年01月22日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美聯社1月21日報道,俄羅斯軍方周三稱,一顆蘇聯時期建造的核動力衛星在軌道上釋放碎片,但堅稱這一事件並沒有威脅到國際空間站或地球。俄羅斯軍方空間部隊稱,退役的宇宙-1818衛星在去年7月“部分碎裂”。

空間部隊參謀長Alexander Yakushin將軍在周三的聲明中稱,衛星的碎片停留在距離國際空間站很遠的高軌道上。Yakushin將軍補充稱,這些碎片不會對地球造成放射性汙染。

1月初,美國宇航局(NASA)的時事通訊《軌道碎片季度新聞》第一次報道了這些碎片的情況。這份刊物稱,宇宙-1818衛星在7月4日的事件中釋放了一塊由大量小顆粒組成的顆粒雲。據稱,這些顆粒可能是宇宙-1818衛星反應堆的鈉-鉀冷卻劑顆粒,這些顆粒可能是由於冷卻管破裂釋放的。俄羅斯空間部隊發言人Alexei Zolotukhin中校稱,這些衛星碎片較小,目前仍不清楚其起因,也不可能準確確定是何部件破裂。(核信息院 王超)




核動力衛星
(互動百科)

使用核電源的人造地球衛星。核電源工作壽命長,性能可靠,能提供較大的功率。它與太陽電池電源相比,適應環境能力強,由於在衛星外部沒有伸展開的大麵積太陽電池翼,在低軌道飛行時大氣阻力較小。在空間戰中使用核電源能提高衛星的生存能力。核電源適用於某些軍用衛星和行星探測器。由於衛星墜毀時會對大氣和地球造成汙染,核電源的使用受到安全上的限製。衛星用的核電源有兩類: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和核反應堆電源。前者功率較小,為幾十至幾百瓦;後者功率較大,可達數千瓦至數十千瓦。

  美國在1965年發射的一顆軍用衛星中,用反應堆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由於電源調節器出現故障僅工作43天。以鈈 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熱源的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曾用於“子午儀”號導航衛星、“林肯”號試驗衛星和“雨雲”號衛星。這些衛星經過長時間的空間運行後,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殆盡,再入大氣層燒毀。美國在1964年4月發射“子午儀”號導航衛星時,因發射失敗衛星所攜帶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燒毀,鈈238散布在大氣層中並擴散至全球。後來改用特種石墨作同位素源外殼,以防燒毀。1968年5月“雨雲”號氣象衛星發射失敗時,核電源落入聖巴巴拉海峽,後被打撈上來。

  蘇聯在1967~1982年共發射了24顆核動力衛星,都屬於海洋監視衛星。衛星帶有以濃縮鈾 235為燃料的熱離子反應堆,功率為5~10千瓦。它們在200多公裏的低軌道上工作,完成任務後核反應堆艙段與衛星體分離,並小型火箭推到大約1000公裏的軌道,可運行600年。1978年1月24日,蘇聯“宇宙”954號核動力衛星發生故障,核反應堆艙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隕落,未燃盡的帶有放射性的衛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內,造成嚴重汙染。1983年1月“宇宙”1402號核動力衛星發生類似故障,核反應堆艙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氣層時完全燒毀。

  在外行星探測中,由於空間探測器遠離太陽,難以利用太陽電池發電,必須采用核電源。美國在“海盜”號探測器,“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木星和土星探測器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