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俄媒分析卡-50攻擊直升機遭俄軍拋棄原因(組圖)

(2009-01-21 07:59:31) 下一個

俄媒分析卡-50攻擊直升機遭俄軍拋棄原因
2009年01月       來源:中國網

 

卡-50攻擊直升機隻有一名飛行員,在戰鬥中壓力太大 圖片來源:東方網

最新型卡-52攻擊直升機已經改為並列雙座型 圖片來源:東方網

    2008年年底,俄羅斯武裝直升機製造領域接連發生了兩起重要事件。首先是俄空軍司令亞曆山大·澤林上將宣布,通過對最新式國產武裝直升機的測試結果進行評定,將開始為俄陸軍航空兵裝備兩種新型號--米-28N“夜間獵人”和卡-52“短吻鱷”。之後不久,位於遠東地區的俄“進步”航空製造廠總經理透露,曾經引來無數讚譽的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已經停產。

    自20多年前誕生以來,卡-50的生產計劃就一直斷斷續續,俄軍方始終沒有明確對其的態度。到目前為止,該機的產量不過隻有十餘架:其中8架在第334陸軍航空兵作戰培訓和飛行員轉訓中心,還有5架未組裝完的本產品尚未出廠。當然,最後5架半成品的卡-50今後可能將再也不會走下生產線。

    雖然曾經多次在國際航展上博得眾人的喝彩,但事實上,“黑鯊”現在的結局在其誕生之初便已經確定了。為什麽會有如此結局?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可以說即簡單,又複雜。俄羅斯《獨立軍事觀察》日前刊文對卡-50遭俄軍方遺棄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卡-50“黑鯊”三視圖[資料圖片]

    卡-50的研製工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最初的項目代號為V-80。按照設計者最初的構想,該機的性能應全麵超越美國的AH-64D“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研製過程中,俄羅斯的直升機專家們幾乎運用了所有最先進的設計理念,為卡-50配備了最強大的武器裝置和高精度的導航係統。除此之外,該機還擁有極高的爬升率和機動性,能夠在山區和高溫條件下高效率地執行作戰任務,並且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

    就整體性能來說,卡-50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共軸雙旋翼布局使其具備出色的懸停能力,能夠在保持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向各個方向射擊。其旋翼的所有重要部件都有輕裝甲進行保護,可抵抗12.7毫米子彈的打擊。防爆油箱和俄專家獨創的彈射座椅可顯著提升飛行員在戰場上的生存率。此外,該機的武器配置也非常強大,除了裝備有與米-24相同的非製導火箭和高速機槍,其還可使用反坦克和近程空對空導彈(最初是R-73,後來更換為配備紅外導引頭的“針”式)。

    在1984年,“黑鯊”最終被前蘇聯政府確定為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主力機型。該機的所有技術指標均超越了前輩米-24:卡-50擁有強大的火力,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即能夠執行偵察任務,也可對敵方裝甲目標和有生力量實施打擊。此外,其還可對敵方直升機進行攻擊。

    “黑鯊”的另一項優點是其操控駕駛人員隻需一名--即是飛行員,又要操作各種武器係統。與其他武裝直升機相比,“黑鯊”被擊落後最多隻會損失一名飛行員,僅為前者的一半。而對於任何一種作戰係統來說,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卡-50與掛載各種武器彈藥[資料圖片]

    不過,這一優點同時又可視為卡-50的一大缺陷--飛行員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俄陸軍航空兵領導層並未認同設計人員的這一新穎理念。俄軍將領們表示,無論對於國產直升機,或是國外裝備的直升機,飛行員和武器操控人員的職能都應該是分開的。設計人員提出的一名戰鬥機也能完成作戰任務的理由並未被接受。俄軍方始終不願放棄自己的觀點:在他們看來,戰鬥機在攻擊目標時經常會得到地麵指揮中心或空中預警機的引導,而直升機則多需要自己尋找目標。雖然卡-50於1990年代初在遠東艱難地投入量產,並在1995年開始交付部隊測試,但在反對者們的阻撓下,其最終並未能裝備俄陸軍航空兵部隊。這樣以來,卡-50隻能在各種國際航展上展示其出色的性能,讓軍事專家們了解自己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同時,“黑鯊”長期以來還擔負著另外一項工作--接受沒完沒了的測試。

    當然,“黑鯊”也曾經曆過實戰的檢驗--參加過在車臣的反恐行動。在車臣,“黑鯊”表現出色,成功發現並擊毀了恐怖分子的數個基地。但其參戰的時間並不長。許多航空指揮員都不願拿這種頗具神秘色彩的新裝備去冒險。因此,在車臣表現出色的卡-50最終被送回了第334陸軍航空兵作戰培訓和飛行員轉訓中心。

    “黑鯊”的設計者們在努力無果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了一種“退步”的選擇--研製出一種同樣采用共軸雙旋翼布局、但卻有兩人操縱的雙座版卡-50,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卡-52“短吻鱷”。

“共軸雙槳”細節特寫[資料圖片]

    卡-52不但繼承了卡-50的所有優點,而且還可以作為指揮機協調武裝直升機群的行動,尋找並分配目標。

    俄羅斯第929國家飛行測試中心的試飛員弗拉基米爾·托米林上校在接受《獨立軍事觀察》采訪時表示,卡-52在執行山地作戰任務時的優勢尤其明顯。他介紹說,該機擁有非常高的升限和非常出色的機動性,同時,它還可與數架米-28N組成一個功能完善的作戰係統,執行各種攻擊任務。卡-52在同一地點上空的持續盤旋時間可達12個小時,火力能夠覆蓋周圍數公裏範圍內的區域。此外,卡-52的串列式雙人座艙能夠滿足直升機在晝夜和各種氣象條件下完成超低空對地麵目標進行突擊的需要。當然,增加一個乘員使“短吻鱷”的飛行性能比“黑鯊”要稍有降低:升限和速度有所下降,最大運載重量減少了50%。

    據俄軍方提供的消息,如果米-28N最終被確定裝備前線航空兵部隊,那麽卡-52將會主要用於裝備特種部隊。當然,也不排除軍方會將兩種直升機搭配使用的可能性。

    此前有消息稱,卡-52將從2009年開始裝備部隊。根據俄國防采購計劃,到2012年前,俄陸軍航空兵將至少采購12架“短吻鱷”。而俄“進步”航空製造廠總經理近日甚至宣稱,該機在2011-2012年間的產量將有望超過20架,而且,還有三個國外客戶已經表達了購買該機的願望。

    卡-52的主要技術指標為:最大起飛重量10800千克,最大作戰載荷量1181千克,巡航速度270千米/小時,機體長16米,高4.93米,懸翼直徑14.5米,轉場航程116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360千米/小時,動力裝置為2台TV3-117VMA 渦輪軸發動機。 除了根據任務的需要配備火箭彈發射吊艙和近程防空導彈外,卡-52標配的主要武器是AT-9“旋風”反坦克導彈。AT-9是一種管射式反坦克導彈,全重60公斤,射程8~10公裏,以超音速飛行,能夠穿透900毫米厚的裝甲。卡-52一次可攜帶16枚AT-9,分4組掛載在兩側短翼下的4個掛架上。AT-9也可用於空戰,甚至能攻擊海上的導彈快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