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三千年搶劫史:海盜也有“國營”,鄭成功父親實為最大海盜頭

(2009-01-12 09:59:20) 下一個


三千年搶劫史 海盜也有“國營”的
2009年01月  來源:新華博客


索馬裏海域的一係列襲船事件讓“海盜”成了2008年的熱詞。這不是演習,不是電影大片的娛樂,是活生生的暴力掠奪。由於公海區域的特殊性,以及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海盜們總是能輕易得手,快速銷贓,但各國海軍卻難以對他們發動有實質意義的打擊。除了索馬裏海域之外,離中國不遠的馬六甲海域同樣有大批海盜出沒。作家沉石由於工作關係,曾經和這裏的海盜們有過一些近距離接觸,也參與過一些打擊海盜的行動。他將為我們揭開“海盜產業鏈”的迷局。



已知最早的海盜劫掠記錄出現在公元前13世紀。在此後的三千多年裏,他們一直威脅著正常的海上航運。想當年曾經威震西方世界的古羅馬獨裁者愷撒,年輕時曾經一度被愛琴海上的海盜劫持。進入中世紀以後,維京人四處征討,博得了“北歐海盜”的赫赫大名。他們特有的牛頭盔成了當時西歐人的噩夢。在同一時期的地中海,阿拉伯海盜馳騁一時。地理大發現之後,在英國更是出現了“官營海盜”。而在中國,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海盜問題也日漸突出。據說鄭和下西洋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肅清當時在南洋一帶的海盜。


    在大眾文化領域,海盜們同樣地位顯赫。從迪斯尼樂園裏的海盜船,到《海盜船長》,從遊戲《大航海時代》,到電影《加勒比海盜》,海盜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現在就讓我們仔細看看,在蒙著獨眼、拖著假腿、架著鸚鵡,用一支鐵鉤替代手的形象背後,海盜的曆史與現狀究竟是什麽樣的。


初體驗:海盜和海商同時產生


    根據1982年製定的《聯合國海洋法》,海盜行為包括任何基於個人利益的暴力、拘禁、掠奪,它是由海盜船或海盜飛行器的乘員發動,直接針對公海上的其他船隻或飛行器,或者船隻或飛行器上乘員的行為。它也可以是任何在各國管轄範圍之外針對船隻、飛行器的攻擊行為。


    注意,這個定義產生於1982年,當時已經有了完備的國際法律體係,當代的普世道德觀也已經形成。然而,海盜誕生於人類“無法無天”的時代。自從人類開始通過海洋進行貿易,海盜行為就產生了。最早關於海盜的文獻記載是在公元前13世紀,愛琴海和地中海域有襲擾商船的行為。由此算來,海盜的搶劫行為至今已有超過三千年的曆史。


    英文“Pirate”(海盜)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peira”,意為“動機,經曆”,它暗示著“在海上撞大運”,這個詞和“Peril”(危險)同源。


    下麵,我們就按照1982年的定義,考查一下曆史上的海盜行為,注意,當時人們對這類行為的看法很可能和現在是不一樣的!

古羅馬:愷撒被海盜綁架


    在西方的“古典時代”,第勒塞尼亞人(Tyrrhenians)和色雷斯人(Thracians)被認為是“海盜”。愛琴海北部的利姆諾斯島長期抵禦希臘化的影響,一直作為色雷斯海盜的天堂。


    有人認為腓尼基人也有海盜行為,他們特別擅長掠取年輕男女賣做奴隸。在公元前一世紀,在安那托利亞沿岸分布著很多海盜城邦,威脅著羅馬帝國的統治。

 

    還有著名的利西亞海盜。在公元前75年,當時25歲的羅馬貴族愷撒在愛琴海上被利西亞海盜綁架,關押在多德卡尼斯島上。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愷撒仍然保持著他的高傲。開始海盜商量要20塔蘭特(羅馬重量單位)的金子,而愷撒說他這個人至少值50塔蘭特的金子,於是海盜同意了他這個請求。這個塔蘭特(Talent)現在當“才華”或者“有才華的人”講,一塔蘭特的重量就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重量,約60千克,不過在應用時通當從20千克到40千克不等。愷撒這麽獅子大開口,幫海盜要至少100千克的金子,真是不怕死的表現。海盜得到這50塔蘭特的金子,放了愷撒———他們一定會後悔的。回到羅馬的愷撒率領一支艦隊橫掃海盜老巢,把他們通通殺死。
後來,來自巴爾幹半島的伊利裏亞人成為新興起的海盜,直到公元前68年,羅馬才攻占伊利裏亞,結束了他們的威脅。


    近來,索馬裏海盜折騰得非常厲害,讓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海盜”身上。其實回顧曆史,我們會發現在人類的各個曆史階段,在海洋上的各個角落都有過海盜活動,可以說海盜隨時都有,到處都是。


鏈接:海盜也有“國營”的


    在英語裏,除了“海盜”(Pirate)這個詞語,還有個和它很像的詞叫“私掠船”,也叫“官方海盜”(Rrivateers)。他們其實就是被政府招安的海盜,政府給一些海盜船發“證書”,允許他們搶劫敵對國家的船隻。美國1787年憲法就曾專門規定國會有權給私掠船頒發“證書”。


    但是私掠船員被抓住後是被當做“有證書”的敵對方戰俘對待,還是當做普通海盜對待,往往還要看是誰抓住了他們,以及他們攻擊的目標是什麽。西班牙人就經常把脖子上掛著“證書”的私掠船員當做普通海盜處決。


    西班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雇傭北非巴巴裏人(Barbary)和馬耳他人襲擊英國船隻,從1609年到1616年,英國損失了466艘商船。


當年維京海盜就是駕駛著這樣的船,橫行在大西洋沿岸的

    在17世紀到18世紀的歐洲戰場,私掠船是海軍的重要輔助力量。在1701年到1704年的西班牙繼位戰爭中,當時因為擔心法國通過操縱西班牙繼承人而使兩國合並,英國等國和法國開戰,戰爭中英國損失了3250艘商船,而法國損失了3434艘商船,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於私掠船。


中世紀:維京人曾橫行西歐


    歐洲最有名的海盜當屬維京人。維京人是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探險家、武士、商人和海盜,他們從8世紀晚期直到17世紀一直在歐洲開拓殖民地。雖然維京有著至今讓北歐國家引為驕傲的輝煌文化和技術傳統,但他們的很多行為無疑符合1982年“海盜”的定義,而且他們不但劫船,也上陸地搶劫,這也是曆史上海盜的普遍行為。公元844年,維京人劫掠了西歐的海岸、河流和島嶼,他們甚至還襲擊了北非和意大利的海岸。他們還深入波羅的海,沿河上溯到東歐境內,還到過黑海和波斯灣。在中世紀,歐洲缺乏統一的領導,這讓維京海盜如魚得水,他們獨特的裝飾有牛角的頭盔成為歐洲很多民族的噩夢。


    在9世紀,阿拉伯海盜讓地中海居民人心惶惶。在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分布著阿拉伯的海盜天堂。846年,阿拉伯海盜襲擊了羅馬,摧毀了梵蒂岡。在14世紀,因為阿拉伯海盜的襲擾,威尼斯公爵請求威尼斯艦隊時刻保持警備。

    在5世紀到6世紀,斯拉夫人入侵巴爾幹半島,其中一支重新恢複了伊利裏亞人的海盜傳統,讓亞得裏亞海不得安寧。在公元9世紀,這些斯拉夫海盜跟威尼斯海軍掐得很厲害,同時也跟阿拉伯人發生衝突。870年他們綁架了羅馬教皇的使者,羅馬教皇對他們進行軍事打擊,最終讓他們皈依基督教。


    公元937年,愛爾蘭海盜和蘇格蘭海盜、維京海盜、皮克特海盜、威爾士海盜一起進攻英格蘭,被當時的英格蘭國王阿瑟爾斯坦(Athelstan)打回老家。


    古代海盜時而是商人,時而又是搶劫者或者綁匪,有時還是雇傭兵。其中最有名的,是居住在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哥薩克不但在陸上橫行,也在海上發威。1625年,哥薩克曾經劫掠伊斯坦布爾外圍,嚇得當時的土耳其蘇丹逃出宮殿。

鎖國令:有時為商,有時為盜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林仁川介紹說,16-17世紀明朝中葉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就是一個海盜的世界。這裏有中國海盜、日本海盜、葡萄牙海盜、西班牙海盜、荷蘭海盜等等。那時商、盜沒有明確的劃分,有生意做的時候就是商,沒生意做的時候就是盜。他們有時候互相搶,有時候就上岸搶。


    當海禁寬時,海盜就變成海商;當海禁嚴時,海商就變成海盜。因為明朝的海禁很嚴,中國海上商業資本沒有出路,所以就隻能去做海盜,林仁川說,他更傾向於把這些海盜稱為“海商集團”。這些海盜(商)集團的勢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明朝政治、軍事局勢。


    林仁川認為,所謂的“倭寇”,其實是在中國海盜集團指揮下的日本海盜。這些中國海盜集團以王直集團最為著名。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直派人傳話給明朝政府,表示願意聽從命令,協助剿除鬆江各處流民,並希望以此換得明政府開放沿海貿易的許諾。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中國海盜(商)集團的頭子,他假意投降明朝,其實是為了消滅其他的海盜團夥,稱霸中國沿海。鄭芝龍的手下達到10萬人,是當時世界海盜中的“巨無霸”。後來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裏奪取台灣島作為反清基地的主力就是鄭芝龍的海盜集團。


    林仁川認為,明朝中葉的中國海盜和現在的海盜不一樣,他們代表著商業的新興力量。很可惜,這些商業力量並不成熟,鄭氏集團到達台灣之後並沒有繼續發展商業,而是把金錢換成了土地,錯過了建立海上商貿帝國的時機。(來源:新京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