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商的影響及對策
時間: 08-10-21 來源: 中國貿易金融網
作者:陳力平 中國建設銀行
盡管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8500億美元的市場救助法案,但市場並不買賬,股指繼續下跌,金融危機並未就此消除,並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至於這場美國次貸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現在還無法具體估計和判斷。中國的銀監會和央行已經表態,中國銀行業受此影響有限。但中國的出口商的命運顯然比銀行要差一些,他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度要遠遠大於中國的銀行。
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消費者消費意願不斷下降,由此導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訂單的減少;另外,德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正相關程度很高,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導致了德國和日本經濟的放緩。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也相繼減少。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下,中國東部地區中小企業陷入生產經營困難,已經不是什麽新聞。雖然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係列政策,例如放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提高了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 ,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中國的出口商將迎接來自海外的新一輪打擊。
最近河北地區一家較大型的羊絨線生產集團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營陷入困境,各家銀行紛紛上門逼債。公司在意大利的合作夥伴違約,不能按期付款,造成銀行貸款無法按期清償。該公司產品出口意大利,由意大利加工成羊絨衫再出口美國。由於美國羊絨衫消費總量下降,減少了從意大利進口的訂單。意大利公司已經從國內公司訂購的大批貨物在意大利港口滯港,因為意大利進口商不願意繼續提貨。這是國內出口商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又一個典型案例。
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危機必然導致流動性緊張,而流動性就像是氧氣,金融機構為了保證生存必然采取信貸緊縮的措施。這對實體經濟的打擊巨大,尤其是歐美的中小企業將造成致命性的傷害。事實上,美國金融機構在資金上的收緊措施,已經直接導致了部分高度依賴銀行資金運轉的企業在資金流動上困難。最終,很多美國企業直接宣布倒閉,把負擔甩給了下遊的製造企業,而接下這最後一棒的,則是中國的製造企業。例如,一家有著43年曆史的美國大型便攜式發電機生產企業,由於資金鏈斷裂,2008年3月向美國破產法庭提出破產申請,直接導致中國出口企業1055萬美元的出口賬款無法收回:一下子將浙江的3家出口企業推向絕境!
由於國內國幣緊縮政策的影響,國內民營企業借貸非常困難,資金鏈普遍緊張,當金融海嘯席卷歐美的時候,海外市場賴賬已經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把稻草。筆者預計,海外信用環境的不斷惡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將在今年四季度進一步顯現出來。這種破壞,不但損害中國企業的利益,而且必然波及到了中國的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銀行對這樣的企業,大都提供了包括貿易融資、流動資金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在內的多項金融產品。
如何控製和防範這類風險是中國出口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與此同時,這也是中國銀行業和有關政府部門必須麵對的挑戰。為盡量減少這場危機對出口企業造成的損害,筆者認為,從國內出口商角度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規避風險:
1、對國外買家進行征信調查
由於國際金融形勢前景不明,海外買家的資信狀況在發生著變化,即使過去履約紀錄良好的老客戶,也不能保證他們現在的信用評級沒有下降。國際信用保險機構科法斯的統計顯示,今年前4個月美國企業欠款指數上升了35%,因此科法斯在2008年4月初宣布調低美國的國家貿易風險評級至A2。因此,國內企業不僅要對海外新客戶進行必要的征信調查,對老客戶也要采取類似措施。企業可以通過購買例如鄧白氏等國際征信機構的服務,了解海外買家的信用狀況。還可以委托國內商業銀行,通過他們的海外分支機構,通過當地的征信機構,獲得買方的信用狀況。
2、采用謹慎的結算方式
過去的幾年,迫於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國內出口商從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方式,改為賒銷(open account)結算方式。這種結算方式,使國內出口商直接麵對海外買家的商業風險,收匯風險較大,特別是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風險程度加劇。國內企業應該考慮調整這種激進型的結算方式,以更加謹慎的結算方式收匯,例如要求國外買家開信用證,或者改為跟單托收D/P方式。
3、重新認識國際保理的作用
大多數國內企業認為國際保理隻是應收賬款融資的一項產品,其實國際保理的基礎功能首先就是對國外買家的資信進行調查,然後才能由進口保理商給於壞賬擔保額度,在此額度基礎上再由國內銀行為出口商提供無追索權的應收賬款融資。另外,國際保理業務還可以提供應收帳款的催收服務。在當前環境下,這項服務對國內出口商來說,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進口保理商身處國外買家所在國,熟悉當地的法律法規,了解當地的商業習慣,掌握適應當地的催收手段;對國外買家形成了比較有效的催款壓力。經驗表明,哪家債主催收的緊迫,哪家就會首先獲得償付,這是屢試不爽的辦法。試想,國內出口商親自飛到意大利進行催收,不僅費時費力,倒不如通過國內銀行聘請國外進口保理商,進行有效催收。
4、充分利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避險工具
國內企業應該充分運用出口信用保險這一各國政府普遍采用的、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減少企業收匯風險。像美國AIG這樣的保險巨頭都不能在次貸危機中幸免於難,其他國際保險公司和銀行的資信狀況,的確令人堪憂。原先在海外投保,或者依賴國際金融機構擔保的業務,也逐漸令人不放心起來。中國出口信用公司是我國財政部全資所屬公司,未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直接影響。在目前這種形勢下,國內出口商最好能夠獲得中信保公司的保單,也規避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到國外買家的信用風險。
5、增強企業自身的風險控製能力
次貸危機給中國企業敲響警鍾,國內企業應該也必須建立一套良好健康的風險防控機製,準確地判斷風險,並及時采取各種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做好事前風險防範準備,以減少風險的發生或減輕損失。大型企業可以效仿商業銀行,對其國內外的交易對手建立起信用評級體係,並使用額度授信的方法,控製給交易對手放賬的風險。國內中小企業應更多地借助商業銀行的創新型信用避險工具,最大程度上規避海外信用風險。
為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金融的負麵影響,筆者建議有國家關部門采取積極應對的措施:
1、 人民銀行與其他國家央行互換征信信息;
目前人民銀行已經在國內建立起來了個人和企業的征信係統,國內企業可以通過這個係統查詢國內企業的信用證狀況。但這套係統還不能夠提供國外企業的資信情況。建議人民銀行與我國主要出口國家的央行(例如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等)建立企業資信互換機製。如果能夠建立這種服務平台,國內企業可以付費獲得征信服務;避免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所遭遇的信用危機和應收賬拖欠甚至是欺詐問題。這種征信服務,不僅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還能夠滿足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製的需要。
2、 放緩人民幣升值步伐,給出口企業以喘息之機
為了抑製過高的貿易順差給人民幣帶來的升值壓力,自去年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多項政策,的確達到了預期目標,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順差同比下降。但目前國際金融海嘯橫掃整個歐美世界,流動性偏緊,中國企業又麵臨海外買家拖欠賬款的問題,中國政府理應考慮放緩人民幣升值步伐,中國出口企業因此得以喘息之機,積極應對國際市場的信用風險問題。
3、 擴大內需,消化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緩解企業運營困難;
麵對海外市場的動蕩,中國政府應積極調整有關外貿政策,以財政政策刺激國內需求。中國出口型生產企業,可以根據國內市場的需求大力拓展國內市場,彌補國外市場銷售萎縮的局麵,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解決國內公司現金流緊張的現狀。
總之,美國次貸危機不僅影響了美國消費者需求,而且已經開始蔓延到實體經濟,這將對中國的出口將形成進一步打擊。為了應對這種海外信用風險,中國的企業、銀行與政府部門必須提高市場風險敏銳度,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以避免海外壞賬的增加,對我國經濟金融領域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