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淺析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

(2008-12-30 15:58:48) 下一個

淺析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

甄冠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政法學院,武漢430074)

摘要:石油作為一種戰略性礦產資源是保障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勢必造成對石油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目前,由於國內石油資源儲備和開發不足造成了對國外進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斷加大,國際石油市場價格風險增加,環境國際化帶來的壓力等眾多因素,都要求我國應當加速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製度體係,以期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石油安全問題。本文著重對於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石油戰略儲備 法律製度 石油安全


引言

石油是保障國民經濟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甚至有“黑色金子”的美譽。近年來,我國國內和國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石油價格高居不下、國際態勢持續動蕩以及我國石油淨進口量大量增加,致使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加大,石油安全形勢異常嚴峻。為保證我國的石油安全和能源供應,也為了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順利發展,盡快建立石油儲備體係,尤其是建立完善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體係,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一、我國現行石油供需形勢分析

(一)我國石油供應前景嚴峻

中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1999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602億噸,較1998 年下降0.1%;2000年,全國原油產量為1.6億噸,同比基本持平;2001年,全國原油生產緩慢增長,年產量為1.64億噸,比2000年增長1.33%;2002年,我國原油產量可望同比增長2%左右,原油年產量有可能達1.68億噸。在過去的10年裏,原油產出年均增長率僅為1.8%;與此同時,伴隨我國經濟的連年穩定增長,石油消費平均增長速度達到4.9%。我國近年來是世界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從1983年開始使用進口原油,當年進口量為905萬噸。近年進口更呈明顯增長態勢。1999年4381萬噸,增長384%;2000年7900萬噸,同比增長80%,超過一半是從海灣地區進口的 。2003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為6700萬噸,與2000年相比增長39.35%,平均年增長11.69%。石油對外依存度達36.4% 。可以說,如果在今後的10-15年內沒有重大發現和重大技術突破,我國原油將嚴重供不應求。到2015年,我國將有一半原油需有進口。2020年,中國對國際石油的依賴將從目前的20%左右上升到40%左右。

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中國石油接替資源量和後備可采儲量日趨緊張。根據 2002年中國油氣資源評估報告,中國的石油資源量應大於1021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但陸上石油平均探明程度僅為28%,天然氣平均探明程度隻有6%,遠低於世界平均探明率,中西部地區探明率更低。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近海油氣資源勘探還處於開發初期。

石油安全問題不解決,將會嚴重製約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中國人均GDP僅1000美元,剛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還需50年中國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沒有足夠的能源保障,現代化隻能成為一句空話。

(二)國際石油供求形式的新變化

石油市場供求形式的變化無疑是影響石油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市場反映供求形式的參數是價格。所以,石油價格可以反映出石油供求關係給石油安全帶來的不確定性。而油市震蕩,油價上漲,油品吃緊,已經成為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外油品市場的大趨勢。最近,國際油價走勢再創曆史新高,我國也隨之再度調高了國內成品油價格。目前影響油價的因素不乏投機炒作等因素,從整體上看,世界石油供應仍呈供略大於求的態勢,有人認為,這種高位震蕩,不會持續太久便會出現適當跌勢。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隨著世界經濟的轉暖,石油開采難度的加大,今後幾十年內,世界範圍的石油價格上漲,仍然難以避免。2003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為6700萬噸,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67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如此一來,國際油價每桶變動1美元,將耗費大約55.6億元人民幣,會直接影響我國的GDP約0.047個百分點。可見,穩定的世界石油價格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目前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體係建設現狀

國際上石油戰略儲備製度的興起和石油危機有關,對於石油消費國來講,石油價格的波動將會給國家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如果中國未來15年的經濟增長維持在7%以上,則原油需求將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國內原油產量增長速度難以超過2%,世界石油大會預期中國在2005年、2010年、2015年將分別進口0.7億、1億和1.3億噸原油,而自給率則將逐步滑落到70.8%、64.3%和59.4%。
總體來說,石油安全是我國在新時期麵臨的新情況,但是相關製度的建設仍然滯後。目前,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儲備體係,其石油儲備量從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日本國家加上民間的石油儲量已大大超過了170天。作為稀缺性戰略資源,石油曆來被視為戰略物資為世界各國所重視。我國應高度重視能源安全,重點提出必須搞好能源供應多元化,加快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健全能源安全預警應急體係。因此,石油戰略儲備政策直接影響石油需求,進而影響國際油價。

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計劃的實施日程表,現在仍然無法非常確切地對日程作一個界定。最大的問題就是石油安全。目前我國的石油安全麵臨很大的挑戰,一個是石油價格波動,另一個是可能會出現的石油短期供應中斷。石油儲備不僅僅是儲備一定數量的石油,而是需要一個科學的係統化設計,其中包括資源儲備、物質儲備和市場建設。物質儲備應對的是短期的問題,而資源儲備和市場建設則需要長期完善。盡管從國際上來說,石油的長期供應不會有大問題,但是石油儲備是一種國家需要,盡管這也需要巨大的成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4年06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必須堅持把能源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要高度重視能源安全,搞好能源供應多元化,加快石油戰略儲備建設,健全能源安全預警應急體係。因此,我國目前在石油戰略儲備體係建設領域內有諸多的課題急待研究和解決,以期盡快緩解我國能源安全問題帶來的壓力。

三、盡快建立我國石油戰略儲備之必要性

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國際形勢地劇烈動蕩、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維持高價位、國際能源供給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石油安全已經成為了急需解決的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課題之一,也是我國必須應對的挑戰,因此,石油戰略儲備作為減少和防止石油供應中斷所造成危害的核心手段其在我國的建立已經勢在必行。

(一)石油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隨著常規能源的逐漸衰竭,能源的發展將直接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為此,各國都將能源發展置於國家安全的重要位置.從近期發展趨勢看,由石油引發的全球範圍或局部地區的政治經濟危機不斷發生,世界強國通過跨國公司加強對世界能源的控製,今後誰掌握了能源的主動權,誰就掌握了經濟發展的主動權,也就獲得了國家間競爭的先機,而控製石油資源又是其舉措中的重中之重。

(二)防止出現石油供應中斷危機

石油戰略儲備的功能之一既是防範國際石油市場可能出現的突發中斷情況。所謂國際市場的石油供應“中斷”,主要指因某個或某些石油輸出國的石油出口突然終止或急劇下降而導致國際市場石油供應量在短期內大量減少 。從石油供應曆史看,由於戰爭、動亂或其他突發事件導致不同程度的石油供應中斷事件巧次,中東地區在1951年後供應中斷達13次。我國進口石油的重點地區,即中東和裏海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和風險最大的地區之一,任何一個突發因素都會導致原油供應的中斷。進口石油的運輸也存在風險,包括原油的海上運輸和輸油管道,都會因為途經國家或地區的不穩定或海上運輸通道安全因素而發生意外。此外,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台風等也會造成石油生產和供應的中斷。通過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可以有效地減輕種種原因造成的石油供應中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化解各種由於石油供應風險引起的危機。

(三)有利於抑製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

石油戰略儲備主要應對突發事件造成的短期石油供應短缺,例如達到90天的儲備量,甚至達到更多天數的石油儲備,麵對中國飛速增長的石油總需求量,其效果是杯水車薪。但是,這數十天的石油儲備卻能抑製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美國石油儲備動用原則中規定,即使沒有發生緊急事態,當總統認為原油供應可能因某種途徑中斷而造成供應不足時,也可動用國家石油戰略儲備。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動用石油戰略儲備,每天向市場投放112萬桶原油,起到了穩定市場、平抑價格的作用。中國因為沒有石油儲備體係,在國際石油處於低價位時無法大量購入,油價上漲時又無法減少進口量,形成“買漲不買落”的現象。2000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時,中國進口原油7000萬噸,比1999年增加70%。隨後原油價格回落,2001年底國際油價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時中國卻在釋放庫存壓力,減少原油進口,2001年原油進口比上年下降7%。而國際油價高漲的2003年上半年,中國原油進口卻比2002年同期增長了32.8%。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銜接如此之近,隻會極大地削弱國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當然,石油戰略儲備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平抑石油價格,但其發揮的作用也是勿庸置疑的。
 
(四)石油戰略儲備在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體係中的重要地位

石油是當今世界第一大能源,其安全問題已成為各國麵臨的共同問題。可以說,目前世界上的幾乎所有國家都已經把石油安全置於能源戰略的核心位置。因此,研究我國的石油安全問題,提出相應的法律對策,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該說,我國石油方麵的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時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石油安全保障法律製度存在諸多缺陷:如大部分有關石油的立法效力層次較低,幾乎都是以“條例”“辦法”的名稱出台的,沒有獨立的石油法典;有關石油方麵的立法,分散地規定在憲法、礦產資源及其他條例規章和政策性文件中,沒有形成係統和完整的法律體係,使作為特定礦種和戰略物資的油氣資源的特殊性,在立法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因此可以說,我國在石油安全方麵的立法近乎一片空白。同時,我國缺乏有效的石油安全的政府管理體製。令人擔憂的是,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完備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目前中國石化企業的石油庫存量隻能維持7天,遠遠低於美、日兩國100多天的庫存水平。

四、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係的對策

(一)建立石油儲備,首先要立法

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為保障儲備工作的順利進行,都進行了立法,如美國的《能源政策與儲備法》,日本的《石油儲備法》《石油公團法》,德國的《能源安全法》《石油及石油製品儲備法》等。石油儲備是一項事關國家與產業安全的戰略性工作,必須有法可依,沒有法律保障就很難實施。中國現在迫切需要在能源安全和石油儲備方麵進行立法。國家發改委已設立了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專門處理國家石油儲備的相關事務。

1.為了保證日本經濟發展對礦物原料的需求,日本政府早就著手製定完善的全球資源戰略,對利用國外資源進行長期規劃。全球資源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長期、大量進口,並進行有計劃的石油儲備。日本的石油儲備始於1972年,當時的儲備目標是相當於60天的消費量。在經曆了1973年“石油危機”的嚴重打擊以後,日本全麵推進民間石油儲備建設。日本政府於1975年製定了《石油儲備法》,要求所有石油公司和石油進口商按照規定,在政府財政援助下進行基礎儲備,基礎儲備量之和相當於日本70~90天的石油消費量。1978年,日本政府又修改了《石油開發公團法》和《石油公團法》,規定由兼有政府職能和國家石油公司特點的石油公團承擔國家石油儲備的責任和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任務。1989年日本政府又修改了《石油儲備法》,明確石油儲備以國家儲備為主,並規定逐步降低民間企業法定的石油儲備量。

2.美國國會於1990年在重新修訂《能源政策與儲備法》時,放鬆了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條件,理由是“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據新規定,除了“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外,在國內石油產品供應出現中斷或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總統也可決定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此外,在企業因突發事件導致其石油供應中斷的情況下,能源部可有償向這些企業借貸戰略石油,但借貸期不能超過6個月,借貸總量不能超過500萬桶。這樣做既可解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給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帶來一定收益。

3.在國外,石油儲備法律往往是包含在能源法之中,或者是進行專門的立法,但是共同特點都是將石油儲備法律納入綜合的能源法律體係當中。這是因為,石油儲備的出發點在於保證一國的石油安全(能源安全),但僅有石油儲備是遠遠不夠的。一國石油安全(能源安全)戰略是一個綜合的機製,包括節能、新能源開發、石油進口多元化等措施,這些戰略組成的實施都離不開法律的支撐,並且這些法律之間必須協調一致,形成體係。石油儲備戰略的實施在我國已成定局,法律是石油儲備戰略體製層麵—製度—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談法律在石油儲備戰略中的位置,隱含著與石油儲備戰略整體係統中其他要素相對照的意味。石油戰略儲備是一個龐大的、整體的係統工程,涉及經濟、法律、社會、政治、外交、科學、技術等許多方麵。涉及到具體操作,石油戰略儲備的實施可以概括為兩個層麵:物質和體製層麵。

物質方麵,石油儲備不是無形的看不見的製度、管理、戰略等概念,石油儲備要有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實物,包括儲存的石油;儲存石油的倉庫、洞穴;運輸石油的管道、車輛等等。而支撐這些硬件得以實現的另一硬性要素更為重要,即合理的技術使用。石油儲備這種大型項目的一係列環節都要貫穿著科學、嚴謹的技術要素:儲備的石油應選擇原油還是成品油;儲存石油的倉庫、洞穴在哪選址、在哪建造;這些倉庫、洞穴如何維護,防火、防震標準如何;地下儲備的洞穴有怎樣的地質構造和特征;儲油罐用什麽樣的鋼材原材料最合理;等等。這些都需要經過大量地質學、材料學、化工、物理等學科的知識、技術來計算、研究和論證。

體製方麵,石油戰略儲備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旨在確保一國石油安全的製度設計。作為一個海外舶來品,國外的經驗尤為重要,這裏指的主要就是製度建設。事實上,國外的石油儲備建立的過程也往往是和國家各方麵的現實國情不斷磨合的製度設計的過程。這項製度包含的內容很豐富,如石油儲備的模式(政府、企業還是民間等)、規模大小(具體的石油儲備量)、管理體製(管理機構的設置、人員的分工等)、資金的籌措渠道(政府投資還是采取其他融資渠道)、運行機製(購買儲藏、市場投放機製)等。

借助製度經濟學的原理我們可以梳理出法律在石油儲備中的位置所在。按照製度經濟學製度構成的觀點,製度包括正式規則、非正式規則以及實施機製。正式規則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以及由一係列的規則構成的一種等級結構,從憲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細則,最後到個別契約。可見,法律是製度很重要的一項構成要素。由上可知,法律在我國石油儲備戰略中的位置可以概括為:製度是石油儲備戰略中的軟件層麵;而法律則是這個層麵中的一項重要構成要素。可以預見,石油儲備立法必將是一個利益的衝突與協調;製度的設計和比較;權利、義務的爭奪和配置;時機、尺度的把握和衡量等長期而複雜的過程。

(二)我國石油戰略儲備的主體

石油戰略儲備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參照美國的方式,即完全由國家財政支持建立國家儲備,另一種是按照日本的模式,即開始以民間儲備作為儲備的主體,逐步增加國家儲備的比重, 應走國家與民間相結合的道路。在建設石油儲備方麵,一開始以民間儲備為主,石油公團在融資政策上給予優惠,然後逐步發展國家儲備,並相應地減少民間儲備,最後使二者穩定在6∶4的比例。戰略石油儲備是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建立的儲備,不同於為了保證企業生產經營連續性穩定性的商業儲備。

從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性來看,應走以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為主,國家儲備與民間儲備相結合的途徑。日本能走民間儲備為主的道路,除了政府有一係列鼓勵政策外,還在於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經過30餘年的發展,日本已形成官民一體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與其它國家石油儲備不同的是,日本石油儲備帶有強製性。為了搞好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和運作,日本政府在石油儲備中,吸收了具有建設儲備設施和經營原油技術及經驗的民間石油經銷企業,合資設立了國家石油儲備公司,專門從事相關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戰略儲備目標為5、6個月的國內消費量。到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其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有10座,5座建在陸地上,2座建在海上,還有2座是利用地下岩穴儲油,總容量達4000萬立方米。此外,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日本的國家儲備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間儲備中原油和成品油各占一半。

目前,日本已經相繼建成了13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這些基地大體占到日本國家石油儲備設施容量的51%-52%。日本政府決定進一步加大石油儲備的力度,將國家石油儲備量提高到全國90天的消費量。此外,民間儲備一般保持在4000萬千升左右,可用75天。根據日本政府最新的統計數字,今年4月的石油儲備為8899萬KL,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國家儲備4844萬KL,可用92天,民間儲備4055萬KL,可用77天。

迄今為止,在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項目以及給予民間的儲備補貼的事業費上,日本政府已從國家預算中支出近2萬億日元。為了解決石油儲備需要的巨額資金,日本政府開征石油稅,並設立石油專用賬戶,主要用於國家石油儲備。日本政府還編製了國家石油儲備特別預算,作為戰略石油儲備和液化石油氣儲備的專項資金使用。

中國目前還沒有石油儲備方麵的法律、法規,如果把公司、企業作為儲備的主體,不僅沒有法律依據,而且實施起來會非常困難,但考慮到我國項目建設資金比較緊張,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完全由國家出資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也應該把民間的儲備作為國家儲備的重要補充,積極鼓勵有能力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企業進行必要的儲備,盡快建立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體係。我國在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之外,還可以通過立法,規定要求企業在正常的商業儲備之外,承擔一定的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石油儲備,如日本要求企業有相當於25天用油量的義務儲備,儲備的成本由企業負擔 。我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與民間戰略石油儲備量初期的比例大致定為2比1,以後逐步減少民間的儲備義務"初期的儲備天數可以為5天~10天,最後達到20天左右儲備量。

日本政府還出資設立了日本石油公團,具體承擔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任務和支援民間企業的石油儲備事業。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購買國家儲備石油以及用於促進石油開發和石油開發技術的研究。由於民間企業承擔儲備石油任務必然要增加其巨額的儲備設施建設費用和日常維持費用,國家有責任幫助企業減輕石油儲備造成的經濟負擔。所以石油公團的部分資金用於支持援助民間企業從事石油和液化石油氣的儲備事業 。

(三)石油儲備資金的籌措

1.建立石油儲備體係成本巨大

建立石油儲備體係需要大量的資金,如何籌集足夠的資金就成為關鍵。主要包括儲備設施成本、維護費用以及原油成本等。國家石油儲備不能指望依靠經營和盈利的辦法來維係,政府必須要保證所需的資金及時到位,所需資金投入必須優先予以保證,沒有資金的及時和足額到位,戰略石油儲備就是一句空話。我國戰略石油儲備的主體是國家,儲備資金的來源主體也應該以政府撥款為主,政府和民間多方麵多渠道籌集 。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也必須考慮成本的問題,無疑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建立起一個安全的儲備水平,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指導為儲備等於90天的供應量,日本由於石油幾乎全部需要進口,故此有150天的儲備。 以油價每桶40美元計算,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涉及超越300億美元的資金,即需投入300億美元,才能建立起如此龐大的儲備。日本是世界上擁有最大的外匯儲備的國家,當然可以負擔如此龐大的資金,積壓不用,因為購入石油後,資金會被積壓。中國畢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資金並不這麽充裕,因此以往論證過建立石油儲備,未見實行,資金問題可能為一個重要因素。以中國年耗油2.6億噸計算,即使隻建立一個30天的儲備,以每桶40美元計算,亦涉及一筆63億餘美元的資金,就目前顯示的信息來看,中國政府將為建立適度規模的石油儲備投資1000億元。何況目前的石油價格已高達70美元以上,並還在不斷波動攀升。

2.我國戰略石油儲備資金的籌資渠道

我國戰略石油儲備資金的籌資渠道具體可大致分為: 1.財政性籌資:即由國家劃撥用於石油儲備的財政撥款和利息補貼。對關係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的戰略石油儲備,政府必須要投資。國家可以在資金、利息、政策等方麵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和優惠。企業可以通過國家的優惠貸款和補貼等形式建立石油儲備。2.政策性籌資:可以用石油消費特別稅的形式,在每升石油消費中提出一定的比例作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資金,用於儲備設施的建設或儲備油的購進。3.債券籌資:國家可以發行石油儲備資金債券,向社會募集資金。4.國際金融機構籌資:指從國際金融機構取得的長期貸款,目前從國際金融機構取得的貸款主要為帶有政府間、國際間經濟合作的性質。國際間經濟合作的優點是貸款利率低,還款周期長,資金成本低;缺點是手續複雜,限製條件多,籌資時間長。5.自籌資金:企業依其生產經營活動在內部形成的可用於再投資的資金,它無利息負擔,但籌資額有限。

3.民間資本的引入機製

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將不斷增加,因此,如果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將給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並不符合我國國情,因此,可以考慮在國家儲備基地建設和運營管理中引入民間投資資本。可考慮以下方式:

政府可以通過與民間投資者合資建立儲備機構,由機構投資建立儲備設施,國家購買原油在這些儲備設施中儲備,由合資機構負責日常的維護管理。目前我國非國有部門有相當多的民間資金找不到出路,隨著中國入世,國外石油商業進入中國,引資建立儲備設施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一方麵有利於啟動民間投資資本,另一方麵有利於減少對國家財政平衡的影響,緩解對財政預算的壓力。

通過招標投標機製確定民間代儲者,即由民間投資者出資建設儲備設施,由國家購買原油在這些設施中儲存,由民間投資者負責日常管理,包括日常操作、設備維護、電力供應、安全保衛等具體工作。後者通過收管理費用獲取經營利潤。

政府出資建設儲備設施並購買原油,但日常經營管理通過招標委托給民營企業負責,後者通過收取管理費獲取經營利潤。

4.我國石油戰略儲備的規模問題

我國已經選定4個地區作為中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第一期項目的儲備基地,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第一期項目包括大連新港、山東黃島、寧波鎮海和浙江岱山。在我國當前資源形勢下,為了加強資源安全而建立戰略資源儲備非常必要,但儲備的建立不僅涉及到商業利益,而且涉及到國防、社會利益,因此應該有戰略性思維,操作過程盡量秘密進行。國外對戰略資源儲備的建立一般都是秘密進行,有些國家對建成後的儲備量、儲備地點都予以保密。筆者認為如果我國在戰略資源儲備建立過程中,將儲備地點、儲備量、操作購買進程都全盤推出,那麽不僅要增加儲備成本、在經濟利益上遭受損失,而且在危急時刻,資源儲備本身的安全性也會受到威脅。石油儲備庫的建設應該分期進行,因為我國的石油進口量正在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就已經增長了12%,而全球的石油增長率是2%。現在國內石油產量的增長速度隻是1.8%等於石油使用量的淨增部分基本上依靠進口。因此,如果按照現在的石油進口量來建立儲備庫存,在完工的時候一定不能達到當時的儲備標準。鑒於中國的特殊情況,起步階段將建立規模較小的儲備,隨後逐步增加。中國應該逐步地補充其戰略石油儲備,因為短期內大量買進石油必將推高全球油價,而這將給中國帶來很大的財政負擔。中國應當在油價降至足夠低的水平時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按照我國原油進口的依賴程度,采取90天進口原油的儲備量比較理想。如果達到90天的淨進口量,儲備總量大概在3500萬噸左右,在這一總框架下,可考慮采取2:1的比例,國家承擔60天儲備量,民間承擔30天儲備量。目前正在浙江鎮海興建1000萬立方米石油儲備基地,明年一期工程完成後,石油儲量超過500萬立方米。

5.我國石油戰略儲備的選址問題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地點幾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主要選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個州的沿海地區,其原因有三:一是運輸和加工便利。墨西哥灣是美國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加工基地。由於緊靠油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不僅大大提高了戰略石油儲備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還降低了釋放儲備時的運輸成本。二是安全係數較高。美國的戰略石油均儲藏在該地區地下610米至1200多米深的巨型鹽礦洞穴中,此深度幾乎可以防禦任何人為和戰爭的破壞。三是便於儲藏,且成本低。墨西哥灣沿岸有500多個鹽質洞穴,采用簡單的“水溶技術”,即用清水將鹽溶解便可將鹽洞加工成巨型圓柱狀“地下儲油罐”。由於鹽洞很深,地層壓力將封閉任何裂縫。此外,鹽洞上下幾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溫差,可使原油保持循環流動,有利於保持油品質量。據能源部介紹,采用鹽洞儲油,建造和維護費用很低,平均每桶容積建造成本隻有1.5美元,每桶儲備石油每年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為25美分,是采用地上罐儲方式的1/10,是采用岩石礦洞儲存方式的1/20 。我國也擁有十分豐富的鹽洞資源,采用此種儲存方式的潛力巨大。

結束語

麵對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勢頭,石油安全已成為我國在21世紀麵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盡快建立石油儲備體係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核心環節和重要步驟。我國目前並沒有專門的石油資源立法,例如《石油法》。很多關於石油資源的規定散落於眾多的石油專項法律法規之中,然而伴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的改革和不斷深化,石油資源立法日趨陳舊,以往的法律體製已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發展。建立石油儲備體係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係統性工程,時代的發展呼喚《石油儲備法》的盡快出台,石油儲備體係的建立無疑對保障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和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戰略意義。


Abstract: Petrol is an important kind of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 It is one of the most vital basic of guaranteeing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growth and employmen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demand of petrol oil must be enlarged. However,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weak storage and employment of national petrol, we more and more depend on the petrol of other countries, and there is more risk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 of petrol. With so many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ur country must accelerate the step of building the system of national oil strategic storing,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our national oil. The paper is meant to implore the relative problems of national oil strategic storing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o some good advice and some polices.

Key words: petrol strategic storage; law system; petrol security

作者簡介:甄冠楠,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政法學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