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殲-11B真的是空軍的“雞肋”嗎?(組圖)

(2008-12-19 20:02:29) 下一個


要國產還是要洋貨:殲-11B真的是空軍的“雞肋”嗎?






     近來,在網上流傳著一種關於中國空軍現役最先進的國產殲-11B重型遠程戰鬥機的議論。在這種論調中,目前中國空軍最先進的國產殲-11B重型遠程戰鬥機在被人從各個方麵進行“全麵分析”後全盤否定。而得出的結論就是所謂的“殲-11B性能有限,中國空軍是不得不勉強湊合接受殲-11B的。殲-11B隻是一種過渡品,不可能大量裝備,中國空軍要發展就必須繼續購買俄國戰鬥機”。最終,曾經被國內外評論家一致看好的中國國產殲-11B重型遠程戰鬥機被形容成了中國空軍花大價錢買的“雞肋”,而俄國戰機則成為中國空軍強大的“必須品”。這種論調遭到很多網友的反對。那麽,殲-11B究竟是不是象這些“分析”中所說的如此性能低下甚至落後呢?那些被俄國人在宣傳中描繪的五光十色的新型戰機難道真就是中國空軍強大的“必需品”嗎?國貨和外國造究竟哪個更好呢?再次,靈雲欲以自己所知和網友們此進行一下探討。由於靈雲是軍事菜鳥,因此所寫的肯定有不足之處。還請網友們多多指教。

     在對殲-11B的評論中,殲-11B被形容為“蘇-27的中國改進版”。其性能被認為與原形機俄製蘇-27SK相比雖有提升但非常有限。航電係統尤其實際機載雷達與原形機的俄羅斯N-0001雷達性能相比性能提升有限。特別是批評者將殲-11B所使用的新型國產機載雷達描述為隻具備單一的對空作戰能力,不具備現代化戰機應有的多用途性。而且即便是這唯一的製空作戰能力也非常有限。而殲-11B的多用途性也備受置疑。殲-11B被形容為“火控雷達功能單一,而且缺少與雷達配套的對地對海作戰用航電設備如激光瞄準吊艙,對地搜索與跟蹤傳感器”。因此,無法使用國產和引進的精確製導武器對地麵和海上目標進行精確打擊,而且殲-11B同時對空多目標遠程攔射能力也遭到置疑。同時,在現代戰鬥機的心髒航空發動機方麵,殲-11B使用的國產WS-10“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則被形容為“性能不穩定,綜合性能遠不如俄製AL-31F渦扇發動機,之所以用於殲-11B是暫做驗證發動機”。至於目前國際流行的戰機隱身技術方麵,殲-11B被形容為“隻是機體作比蘇-27尺寸略小,沒有塗吸波塗料”。因此斷定殲-11B不具備有局部隱身能力。經過這些“分析”,最終殲-11B成了隻比蘇-27SK稍有進步但性能依然落伍的過渡類產品。但靈雲對此不能苟同。

 

    要說殲-11B就必須從其前身俄製蘇-27SK相比。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為增強空軍整體作戰能力,中國從前蘇聯(靈雲注: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續履行供貨合同)引進了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蘇-27重型戰鬥機。由於前蘇聯在對外武器出口方麵的一貫政策,蘇-27原形機被進行了技術刪節處理。於是就有了出口型蘇-27SK。與俄國自用版相比,蘇-27SK在發動機和機體結構以及航程、作戰半徑和載彈量等方麵沒有太大差別。兩者的主要差距在航電係統上。蘇/俄方對蘇-27使用的N-0001雷達性能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技術刪節,因此不具備同時多目標截擊能力和使用精確製導武器對地/海麵目標精確打擊能力。中國引進蘇-27是一項龐大的整體化係統工程,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引進蘇-27生產線和相關技術。按中國與俄國達成的協議,中國國產蘇-27計劃采取了分步驟進行的方式。先進行進口散件的組裝,之後不斷提高國產率,最後實現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和自產原材料和設備實現蘇-27全麵國產化。中國國產化蘇-27具體分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所產生的型號就是眾所周知的殲-11A。殲-11A與蘇-27SK相比在集體結構等方麵沒有多大差別。主要不同是在航電係統。在蘇-27國產化進程中重要一項就是用中國自行研製的綜合航電係統替換掉原蘇-27上相對落後的俄製係統。中國自行研製的綜合航電係統比原俄製係統在性能上有相當大的提高。通過近20年的摸索和實踐,中國軍事科技人員在已經基本掌握了蘇-27的生產技術的情況下用中國自行開發的一係列新技術對國產蘇-27進行了重大改進,於是就有了第2代產品,這就是目前中國空軍所裝備的最先進的國產殲-11B重型遠程戰鬥機。與早期殲-11A不同,殲-11B除在外形上與蘇-27類似之外,內部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在性能上也有了巨大提升。尤其重要的是,早期殲-11A尚未實現全麵國產化,在一些關鍵的核心部件如發動機上還必須依賴俄國,這對中國空軍是非常不利的。而殲-11B則實現了“從鉚釘到發動機”的全麵國產化。靈雲認為這正是殲-11B對中國空軍最大意義之所在。

     說起殲-11B的性能,首先是殲-11B綜合航電係統的性能問題。尤其是機載雷達係統。如前所述,早期蘇-27SK/殲-11A使用的俄製N-0001雷達隻具備單一的空戰能力。即便是空戰能力也非常有限。N-0001雷達不具備遠程 多目標同時攻擊能力,而且不能使用主動雷達製導空空導彈。因此中國空軍的早期型蘇-27SK/殲-11A在多用途性和超視距空戰方麵有很大不足。但殲-11係列航電係統的不足到殲-11B時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根據國內和國外一些權威機構分析,殲-11B使用了目前中國科研機構所能提供的最先進的綜合花航電火控係統。其中最重要的是國產大型機載火控雷達係統。該雷達係統是目前已知的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用大型機載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據國內外機構分析,該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350公裏,可以同時跟蹤20個目標並同時引導主動雷達製導超視距空空導彈攻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而且具備極強的抗幹擾能力。同時,新型雷達擁有合成孔徑功能,具備良好的對地(海)麵探測能力和對地麵的多普勒波束銳化掃描/地圖測繪功能,對地(海)麵探測距離達120公裏,可以有效執行對地(海)麵目標精確打擊任務。殲-11B的機載雷達是目前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戰鬥機機載雷達係統,已經達到機載脈衝多普勒機械式掃描雷達的最高水平,而且該雷達具備今後升級為數字式電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能力。因此,靈雲認為那種所謂“殲-11B的火控雷達隻具備單一空戰能力”的說法是非常荒謬的。最實際的,目前,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資料,中國空軍現役的殲-8F戰鬥機在經過航電係統生升級尤其是在換裝國產新型機載火控雷達後,已經可以使用包括國產雷石-2型激光製導炸彈和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在內的多種精確製導武器進行對地(海)麵目標的精確打擊。而另一種國產FBC-1B“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在裝備國產新型綜合化航電係統後其精確打擊能力已經超過中國空軍裝備的俄製蘇-30MKK重型戰鬥轟炸機。殲-8F這種典型的高空高速製空老舊戰機在改進升級航電係統後尚且具備如此強悍的精確地(海)麵目標打擊能力,作為中國空軍耗費近20年的心血才研製成功的殲-11B重型戰鬥機怎麽可能象批評者所說的那樣“雷達落後隻具備單一的空戰能力”呢?!至於激光瞄準吊艙、對地搜索與跟蹤傳感器,中國在這方麵早已經取得巨大進展。在很多公開的航展和防務裝備展覽上,中國已經多次公開展出了多種戰鬥機國產航空吊艙。這些吊艙可以執行包括激光照射-目標指示、空-地目標精確探測等多種任務,與同等作用的俄國產品相比性能不但毫不遜色相反在很多方麵還超過俄國產品。最實際的,同樣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資料,中國空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大、時間最長的強-5型強擊機在經過技術升級後,已經可以攜帶國產航空吊艙執行多種地(海)麵目標的精確打擊任務。強-5作為已經服役50多年的老舊戰機尚且如此,作為中國空軍耗費近20年的心血才研製成功的殲-11B重型戰鬥機隻能更強。因此那種所謂“殲-11B不具備精確對地打擊能力”的說法是非常荒唐的。誠然,殲-11B確實是一種以製空為主要目的的空優戰機,製空能力是他的首要任務。但這決不是說殲-11B就因此不具備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目前,戰機多用途化已經是世界上的發展趨勢,過去那種“一機單用”的做法早已成為曆史,目前世界各國在新型戰機的研製方麵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一機多用”的發展模式。中國空軍同樣如此,殲-11B就屬於典型的“一機多用”,以製空為主,同時兼具對地(海)麵目標精確打擊能力的重型多用途戰機。在珠海航展上,中國展出的晚期型號的殲-11A(靈雲注:國產化率為95%)的模型上已經搭載了國產“霹靂”-12超視距空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2D遠程空地導彈以及“雷石”製導炸彈等精確製導武器。殲-11A的晚期型號已經具備了相當對地(海)麵目標精確打擊能力,因此最新型殲-11B在這方麵隻能更強。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戰機的發動機問題。中國空軍裝備的蘇-27SK和早期型殲-11A使用的都是俄製AL-31F渦扇發動機。而新型殲-11B使用的則是兩台國產最新型WS-10“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在這裏靈雲認為有必要對早期型號使用的AL-31F渦扇發動機進行一下說明。中國空軍在引進蘇-27SK生產技術時,原本是計劃引進包括AL-31F渦扇發動機技術再內的全套生產技術的,也就是說中國方麵最初是希望實現AL-31F渦扇發動機的全麵國產化的。但是,俄國在蘇-27SK計劃中最重要、最核心的AL-31F渦扇發動機的技術轉讓方麵的態度異常強硬,始終堅決拒絕將AL-31F渦扇發動機的生產技術提供給中國。這直接導致當蘇-27SK的中國國產型號殲-11A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5%,機體其他部分都已實現國產化之時,戰機最關鍵、最核心的航空發動機卻必須依賴俄國。俄國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通過對發動機技術的壟斷達到長期控製中國空軍戰鬥機市場的目的。發動機被稱為“戰鬥機的心髒”,直接關係到戰機的整體性能,AL-31F渦扇發動機不止是蘇-27SK和早期型殲-11A的動力裝置,而且是國產新型殲-10戰鬥機的動力裝置,中國空軍在如此關鍵的核心技術上長期依賴俄國是非常危險的。正因如此,中國空軍才一直沒有中斷國產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研製。成果就是目前已經開始裝備部隊的國產最新型WS-10“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與俄製AL-31F渦扇發動機相比,WS-10“太行”的推力相當,但重量更輕,壽命更長。當然,由於是新裝備,因此難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工作可靠性上。但是,一種新裝備從研製成功到裝備部隊再到性能穩定可靠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是世界範圍內的通例。不能因此就將WS-10貶低的一無是處。靈雲認為,從目前可以得到的資料分析,WS-10配套殲-11B裝備部隊後並沒有任何大的技術性事故。這充分說明國產WS-10的性能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之所以目前WS-10隻裝備了殲-11B而沒有裝備單發的殲-10,一方麵是空軍考慮到其可靠性尚待觀察,雙發的殲-11B比單發的殲-10顯然更適合裝備。另一點也是最重要的,目前盡管WS-10已經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但其產量有限,無法同時滿足殲-11B和殲-10兩種戰機的需求。而與單發殲-10相比,雙發重型的殲-11B顯然更適合中國空軍建立遠程進攻性空軍的要求。因此才將WS-10有限的產量首先集中用來供應殲-11B。而至於批評者所謂的“WS-10不具備推力矢量技術”。靈雲認為更是嚴重的錯誤。俄國在改進型戰鬥機上使用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已經不是第一次,但其究竟具備多大的實戰意義目前還是未知數。首先是目前的所有推力矢量發動機都是以複雜的機械手段來控製噴口,這導致矢量推力噴嘴的變換角度越多其機械結構就越複雜,加上俄國航空發動機向來有壽命短的缺陷,這直接造成目前所有俄製推力矢量發動機的壽命尤其是其最關鍵的矢量推力噴嘴的大修間隔壽命非常短。這直接影響到空軍戰鬥力的發揮。其次,最重要一點,殲-11B屬於典型的第三代半戰鬥機。目前世界上使用推力矢量發動機的除俄羅斯一些改進型第3代戰機外隻有美製F-22和F/A-35兩種第四代戰鬥機。而西方所有其他改進型第三代戰鬥機如美國的F-15K和法國的“陣風”、歐洲“台風”戰鬥機等都沒有使用推力矢量發動機。這決不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發動機技術不如俄羅斯。靈雲認為,原因就是第三代戰鬥機的整體氣動布局設計與第四代戰鬥機有巨大差異。現代戰鬥機對發動機的使用是在設計時就與機體氣動布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考慮進去的,而第三代戰鬥機在設計氣動布局時並沒有考慮過使用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因此其氣動布局如外掛武器極大限製了推力矢量發動機功能的發揮。而第四代戰鬥機在設計時就將推力矢量發動機帶來的高機動性考慮在內,如美國的F-22和F/A-35就使用了諸如內置彈倉等技術。正是如此才能保證推力矢量發動機功能的充分、全麵發揮。這也是西方所有其他改進型第三代戰鬥機上都沒有使用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的最根本原因。反觀俄國,俄國在一係列改進型第三代戰鬥機都使用了推力矢量發動機,這樣做確實給這些飛機帶來更好的機動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各種航展上俄國飛機都作出大量驚人的高難度動作。但所有這些表演飛機都有個通例,就是都是沒有攜帶任何外掛載荷的“裸機”,而帶彈機和“裸機”兩者在氣動外形和整體重量上存在巨大差異。掛彈後的戰機其氣動布局將產生巨大變化,整機重量和飛行阻力將大幅增加。如此一來飛行條件將徹底改變,在此種狀況下安裝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的第三代戰鬥機在實戰中究竟能否做出航展那些花裏胡哨的高機動動作絕對是未知數。裝備WS-10“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殲-11B的性能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至於殲-11B備受批判的隱身性,靈雲認為同樣經不起推敲。殲-11B被批評者形容為“隻是機體作比蘇-27尺寸略小,沒有塗吸波塗料”。因此斷定殲-11B不具備有局部隱身能力。而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首先,殲-11B決不是所謂的僅僅“機體作比蘇-27尺寸略小”。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殲-11B在研製過程中大量使用了中國自行研製的國產最新型複合材料,同時對一些蘇-27原有的反射雷達波反射麵積較大的地方如機腹進氣道進行了技術處理,因此其基本隱身性比原形蘇-27有很大提高,同時機體減重很多,非常有利於增加載油量和載彈量。至於“沒有塗吸波塗料”,中國目前麵向國際市場推出的國產新型FC-1“梟龍”戰鬥機上就已經噴塗了國產雷達吸波塗料。甚至連一些國內裝備的老式戰機如殲-8II在改進過程中也都噴吐了國產雷達吸波塗料。國產雷達吸波塗料在國內已經出現應用多年,技術上早以成熟。因此作為中國空軍目前最先進的殲-11B不使用國產雷達吸波塗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目前國產戰機在噴塗雷達吸波塗料後,在外觀上根本沒有任何明顯變化。因此如果隻是單純的就從外觀就斷定殲-11B不使用國產雷達吸波塗料是非常愚蠢的。至於所謂“殲-11B隱身性不如國外新型戰機”的說法更是荒唐。眾所周知殲-11B是典型的3代半戰機。這種戰機在設計時隱身性並不是重要考慮因素。殲-11B在研製過程中通過大量使用國產最新型複合材料、國產雷達吸波塗料和對機體氣動布局進行必要處理,已經將雷達反射截麵盡可能的控製在最小範圍內。但是,受機體原始氣動布局設計的限製,殲-11B的隱身性不大可能向西方媒體認為的由蘇-27的15平方米大幅下降3倍至5平方米,這是不現實的。目前殲-11B的隱身性已經算是蘇-27係列中最出色的了。因此過分責難殲-11B的隱身性是非常錯誤的。

      殲-11B的研製成功對中國空軍有巨大意義。殲-11B的研製成功是繼殲-10後中國航空工業的又一次飛躍。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空軍就開始了蘇-27國產化的漫長征程。經過近20年的坎坷和挫折,在俄國方麵強大的技術封鎖下,中國軍事科技人員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終打破國外封鎖,實現了作為中國空軍主力機型的殲-11係列的最終全麵國產化。從此終於結束了中國空軍近20年的對俄國人的技術依賴。靈雲認為這對中國空軍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殲-11B的研製成功決不是單純的研製出一架飛機。作為一個龐大的整體係統化工程,殲-11B帶給中國空軍的更多的是各種配套的相關技術的成熟。這點對中國空軍尤為重要。今後,殲-11B工程所取得的各種相關技術將被用來改進、升級中國空軍此前裝備的近300架蘇-27/30/殲-11係列戰機,這標誌著今後中國空軍在蘇-27/殲-11係列戰機技術尤其上核心發動機技術上將不在受製於俄國,這對保證中國空軍發展、壯大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殲-11B重型戰鬥轟炸機下一步改進方案是殲-11BS雙座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將最終用來代替中國空軍裝備的俄製蘇-30MK2雙座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同時,中國可以依靠殲-11B重型戰鬥轟炸機進軍國際戰機市場,擴大自己在國際戰機市場的影響力。事實上伴隨殲-11B的出現,俄國人已經明確表示感覺到巨大壓力。而殲-11B的批評者所謂的“如果俄羅斯肯送來蘇-30蘇-35BM相信我國軍方還是會笑臉相迎的”本身就是嚴重錯誤。實際情況正好相反。自從國產殲-11B重型戰鬥技術成熟起,中國空軍已經先後拒絕了俄方提出的包括蘇-27SM、蘇-30MK3在內的多種蘇-27/30係列的改進方案,就是因為殲-11B在各方麵絲毫不遜色於俄國貨。而且殲-11B在某些方麵如隱身性、航電係統和發動機壽命上還要強於包括蘇-35在內的俄製武器(靈雲注:關於殲-11B和蘇-35詳見靈雲ら蒼月《中華龍擊敗俄國鷹:論中國空軍不需要蘇—35!》)。俄國新型蘇-35展出後,俄方曾經一再極力向中國推銷,但到目前為止中國空軍隻對蘇-35上使用的新型“雪豹”E數字式電掃描無源相控陣雷達表現出一定興趣,而對整機沒有表現出任何采購意向。因此今後的情況很可能是中國空軍會引進部分“雪豹”E相控陣雷達用於國產機載相控陣雷達服役前的過渡階段,整體引進蘇-35的可能性非常小。目前的情況並不是俄國人不想賣,而是中國人不買。中國國內的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滿足空軍需要。殲-11B作為中國空軍曆時近20年才研製成功的目前最先進的國產精銳戰機怎麽可能是“中國空軍不得不接受的雞肋”呢?!最實際的,中國軍費有限,空軍的發展很多項目都需要錢。在如此情況下中國空軍怎麽可能花大把金錢去購買一種“不得不接受的雞肋”呢?這從任何一方麵都無法自圓其說。而那種對俄國戰機的無限推崇本身就表明了一部分國人對國外新技術的盲目吹捧和對國產武器裝備的嚴重不信任,這是非常危險的!將導致嚴重後果。最現實的例子就是印度。印度空軍就是由於對俄國人吹得天花亂墜的新技術的盲目追求直接導致在連最起碼的設計藍圖都沒有的情況下就花巨資蘇-30MKI項目上,印度人盲目行動造成的惡果至今依然嚴重困擾著印度空軍。中國不是印度,中國空軍更不是印度空軍。今天,中國航空工業與20年前引進蘇-27時相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國產戰機在任何一方麵都絲毫不遜色於進口洋貨。一個強大的國家和他強大的空軍必須完全依靠自己而決不是別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後,隨著中國科技水平更近一步提高,中國空軍將永遠告別外國戰機,國產戰鷹將昂首展翼,在祖國廣袤的領空——翱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