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我軍建成數字化炮兵 具備一炮製敵精確打擊能力(組圖)

(2008-12-19 10:05:49) 下一個

2008年12月  解放軍報

我軍建成數字化炮兵具備一炮製敵精確打擊能力
國產最新型PLZ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我軍建成數字化炮兵具備一炮製敵精確打擊能力
國產新型300毫米遠程多管火箭炮

  鄭鑫 特約記者 劉逢安 本報記者 趙利

  炮兵,古老的兵種,“戰爭之神”。

  我軍炮兵,隨人民軍隊誕生於南昌起義的隆隆槍炮聲中,建功於革命事業的各個曆史時期:井岡山保衛戰,1門迫擊炮留下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壯麗詩篇:長征途中,大渡河邊,趙章成僅以28發迫擊炮彈退敵反擊,創造了炮戰史上的奇跡:抗戰時期,八路軍勇猛的炮兵9發炮彈便使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凋謝在了太行山上:抗美援朝戰爭中,毛澤東欣然寫下“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製勝的要素”:炮擊金門、解放一江山島、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人民炮兵,都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軍炮兵的建設發展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全軍炮兵部隊廣大官兵,以“建設強大的人民炮兵”為己任,直麵危機,正視挑戰,按照軍委“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部署要求,對軍事訓練進行了整頓和恢複,炮兵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麵啟動。

  進入20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炮兵早已邁進現代化的門檻,用“塔克法”等自動化係統指揮射擊,1分鍾內就能做出準確的火力反應。而昔日屢建功勳的我軍炮兵仍在沿用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火力反應速度最快也要五六分鍾。現代戰爭中,幾分鍾的差距意味著什麽?如何消滅這幾分鍾?答案———

  砸鍋賣鐵也要搞“快反”

  麵對嚴峻的形勢,隻有知恥後勇,迎難而上,才有出路。從1984年開始,全軍炮兵緊緊抓住提高火力反應速度這一核心問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炮兵快速反應訓練改革(簡稱“快反”)。在很短的時間內,沈陽、廣州、濟南等軍區先後研製成功了第一代炮兵簡易射擊指揮係統,實現了由雙觀交會偵察到單觀偵察、由手工作業到利用計算機決定射擊諸元的轉變。稍後,其他炮兵部隊、院校、科研單位紛紛報捷,各具特色的“快反”指揮係統相繼誕生。

  1986年,全軍炮兵“快反”改革經驗交流會在沈陽軍區召開,劃時代地改寫了中國炮兵火力反應速度的紀錄。1989年,全軍在廣州軍區觀摩“快反”改革成果,標誌著“快反”在全軍普及的開端。到1990年6月,即將裝備全軍的3種射擊指揮係統進行了試驗演示,火力反應速度和精度與發達國家水平相比毫不遜色。從此,我軍炮兵正式告別了以手工為主的作業方式,跨入自動化指揮的現代炮兵行列。

  跨入90年代,新軍事變革的潮流撲麵而來,西方少數發達國家軍隊已經開始試驗建設數字化炮兵部隊,並初具規模。如何緊跟時代步伐?搶占時代製高點?答案———

  為“戰神”插上數字化翅膀

  搶占時代製高點,組建數字化部隊是時代賦予炮兵的新要求。全軍炮兵積極貫徹軍委新時期質量建軍和科技強軍的戰略思想,對炮兵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開始了以“打得贏”為目標的新一輪炮兵訓練改革。

  從1995年起,針對未來作戰整體對抗的特點,在炮兵營、群逐步形成快反能力的基礎上,蘭州等軍區炮兵通過開發新軟件和快速定位定向技術,運用數據計算、數字傳輸、數字圖形圖像處理等新技術,先後研製成功了各具特點的師炮兵指揮自動化係統,使戰鬥師全建製、全炮種、全係統的炮兵聯成一個整體,實現了整師炮兵“快反”,提高了合成軍隊首長指揮控製炮兵火力的能力,並創新出與之配套的整師炮兵“快反”戰法,使炮兵部隊整體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理論研究、裝備科研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1997年,全軍在北京軍區初步進行了數字化炮兵群作戰試驗演示,展示出數字化裝備對提高炮兵作戰能力的巨大作用,展示出炮兵向數字化建設發展的前景。在此基礎上,廣州軍區炮兵部隊繼續深入試驗,將“快反”係統擴展為偵察手段多樣、指揮機動靈活、通信組網便捷、信息實時共享的數字化係統,建成了全軍第一支數字化炮兵連,實現了偵察目標、信息處理與輔助決策到末端火炮射擊全程一體的數字化、自動化,使實時偵察目標即時火力打擊的夢想成為今天的現實!特別是自主定位定向、自動修正火炮姿態、自動操作的數字化火炮的研製成功,顯著地提高了炮兵適應高技術條件下作戰要求的“停下就打、打了就走”的能力,使我軍火炮數字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來源:解放軍報第7版

解放軍炮兵進入自動射擊數字計算的信息化時代

國產PLZ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平射


解放軍炮兵進入自動射擊數字計算的信息化時代

國產最新型SY400神鷹遠程製導火箭


解放軍89式自行火箭炮群齊射


國產最新型105毫米輪式突擊炮

  新世紀幾場局部戰爭表明,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精確火力打擊,我軍炮兵如何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特點規律和客觀要求,完成“萬炮齊發”向“精確製敵”的重大轉變?如何做到“信息”與“火力”的高度融合,提升精確打擊能力?答案———

  從“萬炮齊發”到“一炮製敵”

  新的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主導、火力主戰、精確作戰”等理念已成為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指導,而且精確實施火力打擊也在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幾年,隨著武器裝備的迅猛發展,我軍炮兵武器裝備體係完成了由過去的單一型號、單一種類向多品種、多用途、多層次的轉變,先後列裝了新型戰役戰術導彈、遠程火箭炮、自行加榴炮等一大批具備自主定位定向、自動修正火炮姿態、自動操瞄的數字化、信息化武器係統,形成了彈炮結合、輪履結合、輕重結合的炮兵部隊結構,構建了彈炮結合、以炮為主的火力打擊體係。可以說,我軍炮兵基本告別了偵察靠交會、指揮靠複誦、通訊靠話音、計算靠手工、射擊靠體力的機械化時代,逐步邁進了目標共享、網絡指揮、組網通訊、數字計算、自動射擊的信息化時代。

  在此基礎上,全軍炮兵部隊繼續響應軍委“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決策部署,圍繞軍事鬥爭準備現實要求,積極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深入、廣泛地開展了新一輪的軍事訓練改革。特別是在圍繞精確打擊這一現實課題,積極開展研究和探索。如在精確偵察上,如何實現由預先偵察向實時偵察的轉變;在精確指揮上,如何實現由計劃、預案指揮向實時、隨機指揮的轉變,由人工指令控製向數傳信息控製的轉變;在精確射擊上,如何實現由密度毀傷向精度毀傷轉變,由先試射、後效力射向直接效力射的轉變;在精確評估上,如何實現由基於經驗思辨為主向基於係統分析為主、由以模糊描述為主向以精密描述為主的轉變等,成果顯著。

  隨著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我軍炮兵精確打擊能力、綜合毀傷能力和戰場適應能力明顯增強,作戰方式正由機械化戰爭時期的火力支援、火力壓製,逐步轉向適應“信息主導、火力主戰”要求的“精確打擊”,炮兵“精確打擊”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我軍炮兵必將以更強的火力、更遠的射程、更好的精度、更高的機動能力和更快的反應能力,發揮著更大的作用,為“戰爭之神”的再次騰飛續寫新的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