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潘占林:我本該和邵雲環他們在黃泉路上同行(圖)

(2008-12-18 10:21:25) 下一個

作者:許路陽 董音菲 宋晨

潘占林與同學們交流

    “我本該和邵雲環烈士們在黃泉路上同行。”9年前的5月8日,我國前駐南聯盟大使潘占林的官邸收到了美國政府送來的價值約300萬美元的厚禮,一枚內含400多公斤高效炸藥的巡航導彈。9年後的5月8日,這位戰火中的外交官端坐在寬敞明亮的管理學院學術報告大廳內,將滿堂師生帶回到了那個不凡的“黑色星期五”。 

    潘占林語重心長地說:“一個忘記過去的民族是沒有希望和未來的。”聽完他的回憶,信息管理專業的劭捷對被稱為“文職解放軍戰士”的外交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以後要照潘大使說的,做好自己的事情,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轟炸一個國家的大使館,簡直不可思議!”

    1999年5月7日深夜11點40左右(北京時間5月8日5時左右),潘占林正在官邸臥室內秉燭讀書,突然間,“響聲地動山搖,天崩地裂,感覺就像發生了強烈地震。”官邸的兩層玻璃鋼窗被推進了屋裏。 

    僅十步遠的大使館已經滿是殘磚斷瓦,濃煙四起時,“我明白了,不是間接轟炸,而是直接轟炸。”受國際法保護的使館居然遭遇直接轟炸,震撼了23名在場的使館工作人員,包括潘占林本人。9年過去了,他依然憤慨地痛斥:“轟炸一個國家的大使館,簡直不可思議!” 

    不僅使館遭遇轟炸,連潘占林的官邸住處也未能幸免,一枚內含400多公斤高校炸藥的巡航導彈直接穿透官邸,砸下十餘米的深坑,所幸引線失靈。“按照美國人的計劃,我本該和邵雲環他們攜手同行在黃泉路上。”潘占林說。 

     美國向使館投擲了多枚巡航導彈,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等三人未能逃生。他們被導彈炸塌的牆壁壓在了地上,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潘占林語重心長地告訴台下的學子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一天,一個忘記了過去的民族是沒有希望和未來的。”被深深震撼的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外交官就是文職解放軍戰士”

    使館的大火熊熊燃燒,當大家都在想方設法下樓逃離時,機要人員小王和小鄭卻掉轉方向,從四樓上到五樓。 

    麵對同伴們的疑惑,他倆手提四箱國家重要資財回到了三樓的一間辦公室,和同伴們搭建了使館的第一條逃生通道。順著塑料窗簾做成的繩子從上往下逃生時,他們沒有一點慌張跡象,自覺地讓國家機密先行,讓受重傷的同誌們先行。“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沒有受傷的工作人員們堅持最後離開。 

        回到安全的地麵時,小鄭因為臉部受傷被送往醫院,而小王則看護著箱子,寸步不離。“因為想到的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情況逐步穩定後,潘占林展現出一個戰火中優秀外交官的形象:為尋找失蹤武官,他往返於太平間、旅館和使館間;為堅持外交工作,他放棄回國機會,與6名同伴留在貝爾格萊德繼續作出努力。 

    人們問他為何這樣做,他以周恩來對外交官的要求為準則:“立場堅定,掌握政策,熟悉業務,遵守紀律。這一直是我們外交官遵守的信條,外交官就是文職的解放軍戰士。”

“他們是在給克林頓出難題”   

     炸館事件已經成為了曆史,但人們對美國為何出此下策的猜測並沒停止。潘占林認為一定是在決策的某個環節發生了問題。 “我們認為可信的原因是美國的頑固派想給克林頓出難題。“潘占林分析道。當時美國即將麵臨大選,美國的共和黨頑固派希望通過炸館事件給克林頓點顏色瞧瞧。因為克林頓在事後曾經向我國提出五次道歉,反複強調:“我不會下令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