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2007年中國外貿回顧/2007年中法貿易額/中國是否要對法國經濟製裁?

(2008-12-08 09:16:49) 下一個


法國海關統計:2007年法中貿易額增長15%
沈陽市外商投資項目信息交流中心

法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法中貿易仍保持較快增長,但增幅放慢,其中法對華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從中國進口增速有所回升。

    據統計,2007年,法中貿易額為372.7億歐元,較上年同期324.9億歐元增長15%;其中,法國對華出口90.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80.9億歐元增長11.9%,法國自中國進口282.2億歐元,較上年同期243億歐元增長16.1%。

    數據顯示,上年同期,法中貿易額同比增長達20.3%,其中法對華出口增幅39.5%,自中國進口增長15%。

    統計還顯示,2007年,法中雙邊貿易法方逆差繼續擴大。據統計,2007年,法方貿易逆差額增至191.6億歐元,比上年同期逆差額162.1億歐元,增加了29.5億歐元。

    2007年,法國對外貿易額(不包括軍火)達8387.7億歐元,其中法出口3933.3億歐元,進口4454.3億歐元。法中貿易占法國對外貿易的比重為4.4%,其中法對華出口占2.3%,從中國進口占6.3%。



2007年中國外貿回顧

來源:北京周報 2007年第52期 12月27日出版

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1-11月,中國進出口貿易額達19690.8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11036.04億美元,同比增長26.1%;進口8654.8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順差2381.21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貿易順差(1774.75億美元)。

隨著對外貿易規模的增長,中國外貿的結構也在這一年裏有所改善,其主要表現為機電產品出口增幅繼續高於出口總額增幅,初級產品進口增幅繼續高於進口總額和工業製成品進口增幅。這表明中國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工業國地位日益鞏固。

2007年1-11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6340.6億美元,增長27.8%,比出口總額增幅高1.7個百分點。同期中國進口初級產品2177.9億美元,增長27%,比進口總額增幅高6.5個百分點,占同期進口總值的25.2%;進口機電產品4527億美元,增長16.8%,比進口總額增幅低3.7個百分點。

同時,一般貿易進出口和出口增幅超過貿易總額、出口總額增幅,又表明中國貿易方式的改善。

外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分別占據中國外貿、特別是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以上,這是近十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突出特點。這個特點盡管在短期內就推動中國外貿突飛猛進躍居世界第三貿易大國,但後果是導致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實際收獲的利潤非常微薄。中國收獲了一大堆光彩奪目的數字,實際的利潤卻流入西方品牌商、銷售商手中。

而且,加工貿易和外資企業主導兩大特點又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外資企業把持了中國的加工貿易,內資企業參與機會少,越是高端產品這種現象越嚴重。隻要外資企業主導的格局不改變,無論中國的加工貿易升級取得了多少紙麵上的成就,中國實際獲得的收益都不會增加多少。

今年1-11月,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8743.89億美元,增長29.0%,增幅高於進出口增額增幅5.4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4880.48億美元,增長30.2%,增幅高於出口總額增幅4.1個百分點,表明一般貿易在中國外貿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是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

2007年,本著減少貿易順差、提升貿易商品結構的宗旨,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貿易政策調整。

4月5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環保總局聯合頒布2007年第17號公告,發布2007年版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至此,2007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共計1140個(10位碼)稅號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5月22 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其中調整進口暫定稅率的有3類商品共209個稅目,調整出口暫定稅率的有鋼材等3類商品共142個稅目,並在6月1日起執行。

6月1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取消金屬碳化物和活性碳產品等553項“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汙染、資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稅,降低服裝等2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稅率,10項商品的出口退稅改為出口免稅,總共涉及2831項商品,如此大麵積的出口退稅調整,在中國出口退稅製度發展曆程中堪稱史無前例。

8月起,1853個十位商品稅號列入新一批加工貿易限製類目錄,占全部海關商品編碼的15%,成為中國加工貿易興起以來最大規模的加工貿易政策緊縮方案。

2007年,從貿易爭端、貿易差額之爭到“中國輸出通脹論”,外界的壓力無時不在幹擾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特別是今年突如其來的產品質量風波更是給“中國製造”潑上了一頭汙水。其實,所有這一切都不應該由中國獨自承擔責任,甚至根本就不應該怪罪到中國頭上。

如在貿易差額問題上,中國的巨額經常項目順差和美國的巨額經常項目逆差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兩極,對這種失衡的基本解釋有兩種,一種是“擠出效應論”(crowding out),著重強調美國和其它經常項目赤字國消費過多、儲蓄過少、對資金需求過度;另外一種是“擠入效應論”(crowding in),著重強調經常項目盈餘國家儲蓄過多而消費、投資過少,導致資本過度供給。

在這一問題上美國官方更傾向於支持“擠入效應論”,進而更強調中國擴大內需,以及相應地擴大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但實際上中美兩國經濟外部失衡是兩國經濟結構問題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純要求其中一方調整,必然效果不彰。

在產品質量問題上,近20年來,經濟全球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全球生產的重新布局尤為壯觀,中國也以遠遠超過世人預料的速度成為經濟全球化不可忽視的關鍵參與者之一。然而,無論是作為出口國的中國,還是作為進口國的美國,其監管體製都未能完全跟上全球性生產和貿易發展的步伐,從而出現了監管漏洞。正是由於監管漏洞導致中國出口商品質量問題浮現並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中國政府為商品質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對出口商品質量監管投入財力、物力的比例明顯高於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是否要對法國經濟製裁?利弊權衡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12月4日報道稱,中國正在提高對法國警告的語調,“他們第一次非常明確的威脅正在考慮(對法國)經濟製裁”。

中方作出強硬回應是在薩科齊執意與達賴會麵,並且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消息。

報道擔心,中國在推遲了與空客的談判後,劉建超的表態說明“未來可能會有更大的經濟餘波”,其中包括法國核能AREVA集團,雪鐵龍汽車,零售巨頭家樂福和製造業集團阿爾斯通。

對於長年韜光養晦的中國,假如真的實施經濟製裁,你支持嗎?

正方:政治利益應該優先

作為中國互聯網聲音的前沿陣地,網易網友友以國家政治立場出發,提出抵製法國,並在跟帖裏蓋起了大樓,強烈支持中國對法國實施經濟政策。

反方:經濟利益應該優先

單方麵的經濟製裁在改變一國行為上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沒有共同的聯合陣線,貿易製裁隻能傷害實施製裁的國家。例如,當美國石油公司撤出伊拉克時,法國石油公司乘虛而入,和伊拉克簽定了利潤豐厚的協定。

貿易限製也可能導致目標國家設立貿易障礙,最後使兩國的消費者和企業都受到傷害。並且, 經濟製裁對被製裁國無辜百姓造成痛苦,對被製裁國的鄰國和實施製裁的國家經濟也帶來損害。

因而,經濟製裁實際上犧牲了兩國無辜的經濟利益,即使政治上或許能達到一些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