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中國將采用自有標準體係研製第四代戰機

(2008-11-06 07:11:36) 下一個

中國將采用自有標準體係研製第四代戰機
2008年11月06日 11:05:20  來源:東方網

中國的四代機肯定是中國標準

    據中國航空報文章報道:10月17~21日,中國航空工業在沈飛舉辦航空科技谘詢活動,4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應邀參加了以“重點型號發展”為主題的科技谘詢活動。其中有兩院院士顧誦芬、殲十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飛豹”飛機總設計師陳一堅、K8飛機總設計師石屏等11位在航空工業係統工作的院士,還有“神舟”係列總設計師戚發軔、西工大女教授張立同等在其他科學領域和高等院校工作的30位院士。這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事實,中國的四代重型殲擊機將由沈飛承擔;並將匯集全中國目前掌握的最先進的航空技術研製成果來打造;中國的下一代戰機將用自己的標準體係來建造。

     大多數的軍事愛好者都知道,第四代戰機就美國一家搞了出來,美國想保持住它在這方麵的優勢,是不可能將F22隱形戰機這一明顯具有四代機特征的技術傳授給別國的,甚至近距離觀看也不允許,可見第四代重型殲擊機的軍事機密程度。其他各國研製同類戰機隻能根據第四代戰機的通用特點並結合自己掌握的最新技術來進行,所以說各國要研製的第四代戰機會各不相同,會采用本國所掌握的各具特色的標準體係。中國研製的第四代戰機也一樣,也一定是具有中國標準的東西。

  漫談中國在第四代戰機領域的技術突破點

    眾所周知,美國的F-22戰機有五大特征,隱身、超音速巡航、高機動能力和敏捷性、綜合化航電係統和良好的可維護性。

    目前,中國在這些領域都進行了研究,並有專業的文獻出現在專業的期刊上,筆者摘錄了一些,代表作品有《第四代發動機不加力超聲巡航性能的研究》、《對第四代戰鬥機綜合航電係統的構想》、《第四代戰鬥機作戰需求研究》等等。這些資料都是公開的研究成果,還有很多技術成果不便公開。譬如國外的一些軍事刊物和軍事網站上宣傳的中國太行發動機推重比達到9和隱身技術的研究突破點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隱身技術研究突破點,更是令人叫絕。目前已經有國內的文獻更是直截了當地說:“中國航空工業對於飛機隱身技術進行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試驗,在結構設計、材料和塗料的研究方麵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完全可以通過努力設計出達到第四代戰機要求的隱身戰鬥機”。要知道中國有了推重比為9的太行改發動機就可以能夠直接設計出滿足超音速巡航和高機動性於一身的第四代戰機,再加上隱身技術、航電和可維護性上的最新成就,中國第四代戰機的研究瓶頸技術障礙被排除,剩下的就是花費時間整合的問題了。

  中國航空自主原創的標準規範體係即將形成

    以前我國研製戰機,不是采用俄式標準就是參照歐美標準,譬如殲5、殲6、殲7是采用的俄標準和規範,而殲10、殲11B是參照采用歐美標準。現在我國通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終於可以自豪的說,我國即將擁有自主原創的標準戰機——中國的第四代戰機。四代機的研製就是分水嶺,就代表我們民族獨特的品牌形成,它將會向全世界宣告航空屆又多了一個標準體係,一個中國航空特有的標準體係。

    中航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新國和中航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高建設主持了這次航空科技谘詢活動。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副局長李仁涵也參加了科技谘詢活動。

    院士們考察了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聽取了四家單位領導介紹的科研生產情況及學術報告,進行了分組座談。

    高建設副總經理代表新組建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代表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林左鳴,對各位院士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說:“學之大者,國之重器”;兩院院士是全國科技大軍的領軍人物,是我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賴以依靠的重要力量。我們組織院士“航空科技谘詢”活動,就是要認真聽取院士意見,尋求智力支持,請院士們“把脈”。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結合新型殲擊機研製邀請50位院士參加航空科技谘詢活動,院士們的建議使我們受益匪淺;此次,請各位院士對我們正在進行的重點型號飛機研製出謀劃策;今後還將繼續定期聽取院士對集團公司戰略管控、科技發展等方麵的意見和建議,邀參與重大項目論證、決策。(北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