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後勤保障 |
來源:龍山縣政協 作者:宋考維 |
戰前,我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五十五軍一六四師四九一團任副團長。本來我一直是分管作戰訓練的,臨戰前,團黨委臨時決定我與一名副政委分管後勤。上級要求,後方指揮所不能少兩名領導,因為作戰任務重、總是擔心怕一線分隊出問題,為加強一線分隊的領導,又將原安在後指的副政委抽調一線。結果是我一人承擔整個後方指揮的責任。誰都知道這是一份苦差,尤其是在敵國作戰。更是苦而又苦,險而又險的苦差,肯定要忍辱負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是沒有人會願意承擔這項任務的。當年誌願軍副司令員在兼任誌願軍後勤司令時,還在彭總麵前講過價錢。誰都知道這項工作的艱巨性,比直接帶突擊營衝鋒陷陣要複雜得多。通過這次戰鬥,我深深感到後勤在戰爭中的極端重要性和戰時後勤工作的複雜性。
戰爭就是打後勤
自古到今,從有戰爭起,真正的軍事家和戰爭指揮者都十分重視後勤保障工作。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一位著名的軍事家說:“戰爭就是打後勤”。真是言簡意賅!這是對後勤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準確的概括。因此,當今各國軍隊對後勤建設都是極為重視的。任何戰爭,若沒有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再驍勇善戰的將軍,再能攻善守的部隊都是無法打勝仗的,甚至戰爭根本就無法進行。朝鮮戰爭,我誌願軍不能說不英勇,但由於後勤保障的製約,有時一個戰役僅靠戰士們自身攜帶的彈藥和給養作戰。再節省,也隻能堅持一周,就是忍饑挨餓最多也隻能堅持十天。一旦彈盡糧絕,就不能不後撤,美軍就利用我們這一弱勢,把握戰機,適時組織全麵反攻,我軍吃了不少虧。倘若我軍當時後勤保障條件再好些的話,戰爭形勢還要好得多。當然這是與國力有直接關係的,不是憑主觀想象的。
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我團為師部主攻團,擔負著艱巨的作戰任務。配屬的部隊多,還有不少代供單位,後勤保障任務極其艱巨。由於廣大後勤指戰員,特別是支前民兵和民工的英勇奮鬥,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以及時而有力的保障,為全團克班然,打通連,戰巴外,搗諒山取得輝煌戰果,作出了重要貢獻。共殲敵八百餘名,俘敵近百人,繳獲軍用物資一大批。特別是繳獲了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一套蘇製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我軍當時一共才兩具,另一具還是花巨資從某友好國家購進的。這對我軍研製反坦克武器起到重要作用。全團湧現一個英雄連和兩名戰鬥英雄。我三營英勇作戰,一路所向披靡,不顧一切直搗諒山,成為攻占諒山第一營,受到軍委的表彰,營長、教導員雙雙榮立一等功。該營九連為攻占諒山突擊連,全連榮立集體一等功,並已報英雄連稱號。因名額限製未被授予。而當時攻擊諒山的部隊有幾十個營,誰都想爭奪這一永載史冊的戰鬥榮譽。
敵國作戰中後勤保障的特點
我軍長期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是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在國內進行的。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雖在國外,當時仍然得到了友好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敵對國家作戰隻有兩次。一次是中印邊界還擊戰,再就是這次對越還擊作戰。而對印與對越還擊戰又大不一樣。印度人民信奉佛教,一般是不直接參加戰爭的,況且當時的戰場又主要是在荒無人煙的邊境地區進行的。而越南實行的是所謂的“人民戰爭”。這就使我軍後勤保障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
一是無法利用當地資源,一切保障物資全部要從國內遠距離供給。特別是不能象國內作戰那樣隨時得到當地人民的支援和幫助。這使我軍的後勤保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經受了嚴竣的考驗。
越南人民對我還擊作戰普遍不理解,加上越南當局長期的反華仇華宣傳,不少群眾對我有敵意。戰爭打響後,一般群眾都在深山老林躲避戰火,村莊留下的盡是老弱病殘。這些因素造成越南人民不可能公開幫助支援我軍。而越南在經曆長期解放戰爭之後,又追隨蘇聯窮兵黷武,實行民族擴張主義政策,大量消耗了國內資源。國力貧弱,沒有什麽戰略物資供我利用,所以一切物資全靠國內供給。
二是地形複雜,加之越軍在撤退時對道路的破壞,戰鬥初期無法利用現代運輸工具,主要依靠原始的運輸辦法,用人力肩扛背負,保障效率極低。邊境屬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帶,山高坡陡,小路崎嶇,通行極為困難。越方公路稀少,又多為當年法國殖民軍修的筒易單行線。越軍在我進攻後,主力全線後撤時,為遲滯我軍追擊,破壞了沿線的橋梁,在重要地段還埋設反坦克和防步兵混合雷場,所以戰爭初始,機動車無法前行。運送給養彈藥,後運傷員、烈士遺體,全靠民工肩扛背負,運量小,效率低。當時,師對團、團對營連基本都是以人力運輸為主。
三是後勤編製和裝備落後,不適應在敵國作戰。由於十年文革,加之林彪主持軍委工作期間大搞空頭政治,大批軍事訓練,我軍的裝備沒有什麽改善,比當年朝鮮戰爭好不了多少。部隊幹部怕戴單純軍事觀念的帽子,不敢抓訓練。因此部隊的軍事素質遠不如當年的誌願軍,後勤更是如此。一個團才十幾台汽車,營連還是騾馬化,幾乎無現代運輸工具,很難進行遠距離作戰。通信落後,後勤僅一部小功率電台,隻能同營指溝通,而對散布在全戰區的民工連及後勤所屬分隊都無法聯絡,指揮極為困難。
四是後方自衛能力弱,無法組織有效的防護。有人或許認為,後方總比前麵安全。他們不懂得現代戰爭和在敵國作戰的特點。現代高技術條件作戰,是越前越安全,越後越危險,甚至已無前方與後方之分了。如要使用戰術核武器的話,首先要考慮自己部隊的安全距離,隻能對敵縱深的目標使用,而絕不可能在前沿使用。所以戰術上有條要求,就是一線部隊要緊緊咬住敵人。就是為了防敵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這就是現代戰爭的特點。是的,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不需現代化,但卻是在敵國進行的,敵人的指揮官們當然懂得打擊我後勤保障體係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戰略指揮員,深知要阻敵進攻,隻有破壞敵後方補給體係。這不僅是一條重要的軍事原則,也是個常識問題。朝鮮戰爭中,美國投入大量的空軍,對我後方實行狂轟濫炸,企圖斷我後方補給,阻止我軍向南推進,所謂“絞殺戰”。世界戰史上,因後方中斷供給,彈盡糧絕而慘敗的戰例不少。要是在現代條件下,一旦後勤保障中斷,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隻能是一堆廢鐵,最多是個擺設,部隊也寸步難行。
對越自衛還擊戰,越軍對我後勤補給係統,千方百計進行破壞,戰鬥中,我軍後勤遭敵襲擊的單位很多,幾乎無一幸免,有的損失非常嚴重。我某師後指揮所,遭敵特工夜間突然襲擊,損失就極為慘重。敵方以炮火攔阻、特工和民兵的襲擾為主要手段。
後勤隊伍龐大,連代管代供單位,人數超過作戰分隊。後指直接指揮了全團一半以上的參戰人員,而這些都是些管理和勤雜人員,業務能力強,軍事素質低,有些人甚至連槍都未放過。這樣一個龐大的集體,隻有一個勤務排的編製,而這個戰鬥排還不能用於保護指揮所的安全,主要是用於為民工帶路,執行掩護民工前送後運的任務。後方指揮所實際上唱的是“空城計”。
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敵特工就混入我民工隊伍,企圖襲擊我正在前送物資的民工,特工自以為得計,哪知他的衝鋒槍使他暴露了身份。當然我民工裝備的是全自動步槍。在急速前進的隊伍中,我民工排長發現前麵背著衝鋒槍的“民工”,頓然生疑,斷定是特工混進了隊伍。因前後都是自己人,無法開槍,於是決定徒手將其製服,突然從後麵將敵抱住,格鬥中雙雙滾入十幾米深的河溝,特工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尤其擅長格鬥,在格鬥中,我民工排長被敵開槍擊倒,英勇犧牲。敵人也當場被民工指導員開槍擊斃。這是支援我團唯一犧牲的民工。
我後方人員眾多,隊伍龐大,又有滿載物資的車隊,不能象步兵分隊那樣可以避開公路,翻山越嶺,而隻能沿公路開進,很難做到隱蔽行進,目標特別明顯,是敵人重點襲擊的目標。一次我後指剛在越波甘地區開設,擺在公路上的車還沒疏散,就遭到敵一個榴炮營的猛烈射擊達六小時之久,造成我一人犧牲,多人受傷。當時在我車隊後麵還有十幾輛坦克和數十台前送炮彈急待通過的車輛,被堵在一公裏多長的路段上,而這一段公路,一麵是陡峭的高山,一麵又是懸崖峭壁,是當年法國殖民軍修的單行的簡易公路,既無法繞道迂回,又無法措車。一旦敵炮向我車輛縱隊轉移射擊,隻要有一輛彈藥車爆炸,就會引炸所有彈藥車,後果不堪設想。情況萬分危急!我根據越炮兵一般不襲擊越村莊的規律,當機立斷,將我團前麵的車輛緊急開進被敵炮火包圍的波甘村,疏通了道路,使幾十台車輛和坦克利用敵炮火的間隙,衝過火力封鎖區,避免了重大損失。根據我多年炮兵的指揮經驗斷定,附近肯定有炮兵隱蔽觀察哨在給炮兵指示目標,要不敵炮火不可能這麽及時,又如此準確。經搜索,果然在村裏發現敵指揮組和電台。敵企圖開槍抵抗,被我全部擊斃,打瞎了敵炮兵這隻討厭的眼睛。
敵特工和民軍知道我前沿作戰分隊戰鬥力強,警戒部署嚴密,一般不敢偷襲,而後指是其襲擊的主要目標。從這方麵可以說,在敵國作戰,後麵比前沿更危險。
五是越境內地形生疏,尋找前沿分隊位置困難。民工在前進中,一無地圖,二無通信工具聯絡,三無向導,四無法向當地人問路。僅憑出發前簡單介紹的各分隊的大概位置。這些位置在生疏的地方沒有準確的地圖對照,也是無法識別的,更何況部隊進攻發展很快,位置又是隨時變化的,莫說民工,就是有經驗的我軍幹部,若無地圖,也是很難找到的。民工背著十分沉重的物資,滿山遍野轉了半天也找不到部隊,體力消耗大,還不能及時給分隊補助物資。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們組織了一個精悍的伴隨保障隊,他們隨各戰鬥分隊行動。由後方將物資送到某點,並通知分隊派人帶保障隊把傷員送到規定地區,再領回作戰物資。這實際也是接力運輸,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凡是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都是我直接帶隊去完成的。
1979年3月3日,總攻諒山的前夕,上級要求,對諒山炮火準備半個小時,除軍師炮群外,團、營屬火炮也要對當麵之敵同時進行火力襲擊,要保證落在市區的炮彈不得少於一萬發。當晚我直接帶隊為部隊補充彈藥。當時運輸距離近二十公裏,在漆黑的夜晚,真是伸手不見五指,地形地貌十分複雜,況且沿途敵人活動頻繁。在這種複雜的生疏地形執行任務,要是沒有一定的地形學知識,是相當困難的。出發前,我從圖上將沿途三十幾個重要地形地貌特征及其關係位置牢記心裏,結果是準確的找到了部隊的隱蔽位置。前沿敵我陣地距離很近,夜戰時有發生。正當我們抬著十幾名傷員返程途中,碰上敵偷襲我某連陣地,一時槍聲大作,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我民工隊被敵我雙方的火力壓製在山穀中,因有傷員,無法參戰支援,隱蔽了一個多小時,槍聲才靜下來。沿途還遭到十幾次機槍掃射,敵我也分不清楚。往返三十多公裏的行程,我們竟用了九個小時。
三月四日,總攻諒山戰鬥開始,我軍萬炮齊鳴,地動山搖,諒山市一片火海。敵在電台裏向其上司報告驚呼:“中國軍隊的炮兵暴風雨般的襲擊市區!”我數路大軍從東北、正北和西北直撲西區。我團三營象一支離弦的利箭直插市區,成為攻占諒山第一營。為給該營及時補充已大量消耗的物資,以抗擊敵大規模的瘋狂反撲,我大膽設想利用越軍在諒山儲存的物資就地補充。越南再窮,在省會城市不可能不存有一定的物資。為搶在其他部隊進城之前,炮火硝煙未散,我一人乘指揮車通過敵炮火封鎖區,半個小時就趕到市區,打開敵營區倉庫,驚喜!盡是中國當年援助的大米白麵,包裝袋上“中國大米”幾個字格外醒目,彈藥也應有盡有,因為蘇式的完全可以通用。在為三營及附近的分隊充分補充後,令其全部炸毀,零星的彈藥也全部丟進水溏。當我完成任務後撤出市區時又遇敵較大範圍的封鎖區,司機很猶豫,我鼓勵他,這是訓練通過敵火力封鎖區難得的機會,也是對你平時訓練的一次考核,要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因為指揮車體積小,隻要不被炮火直接命中,一般是安全的。因為我在炮兵指揮連工作過,對炮彈炸藥的彈片散布規律清楚,結果是安全通過了封鎖區,司機也經受了實戰訓練。
對越自衛還擊戰是我民工用肩扛出來的
當年陳毅元帥在評價淮海戰役時說:“淮海戰役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那麽今天我們可以說,對越自衛還擊戰是“支前民工用肩膀扛出來的”。民工是後方前送後運的主力軍。他們為戰鬥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廣大民工和民兵的支援,就不可能有自衛還擊的勝利。
這次作戰中,我團實際被保障的達四千多人,短短半個月,前送物資達200多噸,搶運傷員、烈士數百人。在國外沒有丟一名傷員,也沒有遺棄一具烈士遺體,更沒有因為後勤保障不及時而影響過部隊的戰鬥行動,做到了部隊打到哪裏,後方就保障到哪裏。後勤分隊直接同偷襲亡敵戰鬥十餘次,斃敵十餘人,俘敵五人。在全團出現了四個僅有:一是遭敵偷襲最多,基本指揮所有特務連警戒,隻被偷襲過一次,戰鬥分隊遭偷襲加起來也沒有後指多。二是同敵麵對麵的生死搏鬥,戰鬥部隊沒有發生過。三是遭敵炮火攔阻達六小時之久,戰鬥分隊都沒有遇到過。四是消滅了敵後炮兵觀察哨,繳獲了電台。
民工在戰鬥中,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任勞任怨,舍身忘死。隨伴戰鬥分隊的保障隊,一直隨 戰鬥分隊戰鬥在第一線。他們不僅扛著彈藥給養隨部隊行動,還主動在戰鬥中冒著敵人的密集火力搶救傷員。伴隨配屬我團防坦克導彈連的民工,扛著本屬車載笨重的導彈裝備,經常爬山涉水,緊急轉移陣地,人人肩膀全被壓爛,流血流濃,顧不得包紮,忍著巨痛堅持戰鬥,受到配屬分隊的高度讚揚。紛紛為民工們請功。
戰鬥中,民工們不斷總結經驗,越戰越勇,組織也越來越嚴密。第一次遭敵炮擊時,隊伍比較亂,後經總結教訓後,每到一地,再疲勞,也按規定挖好防炮洞和警戒掩體,行軍中擔任警戒的人員能提前發現敵人,做到先敵開火,保證了行軍縱隊的安全。
在短短的半個月的共同戰鬥中,軍民結下了深厚的戰鬥情誼。他們視傷員為親人,經常是自己忍饑挨渴,把最後一塊餅幹和最後一口水留給傷員。我們的傷員盡管嘴唇幹裂急需飲水,但見民工們同樣嘴唇幹裂出血,含著熱淚不願飲水和吃幹糧時,民兵們就象母親哄孩子一樣地動員戰士吃喝,場麵感人肺腑。每當擔架隊遭敵襲擊時,民工們總是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身體掩護傷員,絕不讓傷員二次受傷。民工們經常是天不亮就出發前送物資,等到物資送到前沿分隊時,早已精疲力竭,但在返程時還要後運傷員。有時八個人輪流抬一名傷員,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每一輪最多走幾十步就已氣喘噓噓,需要輪換。有時遇到山高坡陡的地形時,行進困難,民工們硬是將擔架一段一段往山上分段遞送,非常艱難。他們為了使傷員減少痛苦,自己都忍受著極大的痛苦。
民工連看到後方指揮所自衛力量弱,就主動要求承擔後指的戰鬥警戒。這就彌補了我後方自我防護兵力的不足,有效地保護了指揮所及其大量軍用物資的安全。
指揮所對民工們也是非常關心的,要求凡是有好的罐頭和新鮮蔬菜要首先送給民工。開設指揮所時,盡量將民工連安排在比較安全的地帶,使他們能休息好,而把部隊總是安排在比較危險的外圍。
在這次自衛還擊中,民工中湧現了同敵人英勇搏鬥而壯烈犧牲的民工排長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範。指揮所為他們向上級請功,民工們立功受獎達百分之八十以上,遠高於部隊。
我們英勇的民工民兵,為自衛還擊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他們的艱苦奮鬥,流血流汗,就沒有戰鬥的勝利。我作為他們生死與共的戰友,從內心感謝他們。有這樣英勇的民工和民兵,沒有不可戰勝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