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青幫曆史

(2008-11-07 13:15:07) 下一個

青幫曆史

   

     青幫是上海灘勢力較大的幫會,青幫勢力僅次於洪門,是上海灘的第二大幫會,相傳有300餘年。青幫起源有許多的說法,但實際上是在清朝雍正初年為承運漕糧而形成的。然而,幫中人卻把曆史淵源推向明朝,以明永樂朝的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為第一代祖師。第二代祖師是羅傳。羅傳曾收徒三人:翁、潘、錢。乾隆年間,此三人為清廷運糧,奉準欽命,準備招徒1326名,帶糧船1990隻半,因名義上係幫助清廷,故稱青幫。

  運糧之後,翁、潘、錢照軍功例,被授予武職,於是公開奉羅傳為祖師,立下3堂6部24輩,製定10大幫規,使青幫發展為嚴密幫會組織。3堂是:翁佑堂、潘安堂、錢保堂。6部為:引見部、傳道部、掌印部、用印部、司禮部、監察部。24輩按:“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大通悟學”排列,一字一輩。10大幫規為:一、不準欺師滅祖,二、不準擾亂幫規,三、不準蔑視前人,四、不準江湖亂道,五、不準扒灰放籠,六、不準引水帶跳,七、不準奸盜邪淫,八、不準以卑為尊,九、不準開閘放水,十、不準欺軟淩弱。

                             上海青幫

    青幫是清初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在其早期、以及某種特殊情況下,他也曾起到過進步作用外。一般地說來,它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在解放前,各種反動勢力、帝國主義者,都與之有著相互依存、狼狽為奸的曖昧關係。有的地方,他就是反動、凶殘的象征。隻要提起青幫,善良的老百姓都會不寒而栗。有的城市簡直就是青幫會黨們的世界。上海灘的第一號流氓大亨黃金榮就曾恬不知恥的稱自己為“天”字輩的青幫大亨。由此,青幫的勢力可見一斑。

    青幫早先原是清代漕運水手中的一種行會性秘密結社。結社的初衷全在於保衛自身的利益,與官方作鬥爭。始建於雍正五年至七年間(1727年-1729年)。到了嘉慶年間,由安慶府的糧幫水手們在原來的糧幫組織之外,獨立的建立了一種秘密結社,名叫“安慶道友會”。為區別先後長幼,遂分出了“清靜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元明興理大通悟學”等24字輩分。

    青幫字輩的頭一輩之所以是“清”而非“青”那是有點講究的。因為,他們認為,青幫是源於大清朝,又都是吃水路飯的,所以起“清”為頭輩,是最妥帖,最最有道理的。

    上海青幫字輩,是在1919年時,青幫在滬召開懇談會時才是有記載的。當時最高的輩份為“大”字輩。那時,上海僅存“大”字輩人物17人。他們是:步章五、吳省三、高士奎、榮華亭、張蔚齋、李春利、龔謹成、梁紹棠、劉登階、張樹聲、趙德成、曹幼珊、袁克文、周藎臣、李琴、阮慕白、程孝周等。上海黑社會的“三大亨”在青幫裏的輩份不算高。

    杜月笙:因拜過“通”字輩人物陳世昌為老頭子,所以隻能算是“悟”字輩。

    張嘯林:曾投在“通”字輩人物龔謹丞為師,所以也隻能算是“悟”字輩。

    這兩個人在青幫裏的“曆史”比較清楚。唯有另一個大亨黃金榮,卻是青幫子輩裏的“不二不三”的人。黃金榮一生沒有正式投過貼子,開過香堂、拜過老頭子。他在青幫裏沒有名份,當然也就沒有輩份。他是個貨真價實的“空子”。照青幫裏的“家規”,沒有名分、字輩的認識不能收徒弟的。但黃金榮自恃權勢,目空一切,照樣廣受門徒。隻要有人送他一隻紅包,上首寫黃金榮老師,下腳寫某某門生敬拜,即可成為師徒。因此,它的徒弟不下二三千之眾。就是這麽一個“空子”,他居然與青幫“大”字輩人物曹幼珊、高士奎等稱兄倒弟。他公開宣稱:“老子要橫在大字輩頭上一筆,是天字輩。”由此可見,黃金榮狂妄到了何種地步。後來,曹幼珊曾勸他向做過通海鎮守使的青幫“大”字輩的人物張鏡湖拜為老頭子,以正幫規。但黃金榮隻是嘴上應了一聲,實際上也沒有去辦。

 

    另外,上海灘上還有一個可以稱得上大亨的是顧竹軒,人稱“江北大亨”。此人倒是正統的青幫字輩中人。因為,他拜的老頭子是青幫“大”字輩的人物劉登階。而有人傳說,顧竹軒曾是黃金榮的門生,那就有點滑稽了。

    從黃金榮的無視幫規的做法,以及青幫對其奈何不得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幫會也好、會黨也好,實際上在那個黑社會裏,誰的勢力大,誰才是真正的老大

     舊上海青幫三巨頭:左起張嘯林、杜月笙、黃金榮

 

  我於1928年投拜於黃金榮門下。由於我發跡後仍忠於黃門,老頭子更是對我另眼看待,為了表示對我的信任和顯示他自己的威風,和我談了不少“私房話”,其中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蔣介石拜師在他的門下。

  1916年5月陳其美被刺死於上海,蔣介石在政界上失去了靠山,在經濟上也開始拮據。他需要另辟門路,尋找庇護者,乃開始與張人傑、戴季陶、陳果夫等關係密切,並跟隨他們參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活動,因投機失敗,背了一身債,處境十分狼狽。在被債權人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決定離開上海,避債到廣州去投奔孫中山先生。

  因為債務所纏又缺乏盤費,就去找虞洽卿老板商量辦法。虞治卿當時在上海商界雖有地位,卻是一個賣空買空的“空殼老板、負債大王”,不肯做這種賠本錢的事情,就代蔣介石出主意,介紹他去投帖拜黃金榮為老頭子,一可以利用黃金榮牌子,去對付債權人,二可以向黃商借盤費。兩人商量定當,先由虞洽卿與黃金榮談妥並約好日期,並陪同蔣介石前去舉行拜帖儀式。

  這裏先得來一個說明:按照安清幫投師拜祖的常規,普通一般的壓帖贄敬自幾十元至幾百元,最起碼的亦需5元至10元。若照當時黃金榮、杜月笙的身價,壓帖贄敬,至少是幾百元,甚至有幾千元的。贄敬越多,越受老頭子的看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