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天降大任: 中國空軍的戰略抉擇(組圖)

(2008-10-07 07:30:13) 下一個

天降大任: 中國空軍的戰略抉擇
2008年03月12日 11:16:59  來源:《中國空軍》

導語:在20世紀前半期,空中力量的基本活動場所僅在大氣空間的中低空,從50年代開始,世界由航空時代向空天時代過渡。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成為世界軍事正式步入了空天時代的標誌。在少數大國中,大國空軍已成為航天力量的主體。進人21世紀,主要大國空軍更是加緊了向空天力量轉型的步伐。由空而天,以天製天,乃至實現空天一體,不再是一個不可企及的神話,而是大國空軍麵臨的事關未來的現實戰略抉擇。    

中國殲-10戰機

    空軍是迄今唯一憑借在第三維空間的活動而"安身立命"的軍種。在航空時代,大氣空間高度使空中力量多能。在空天時代,全空間高度賦予空天力量全能。

    自有人類戰爭以來,登高可以望遠,居高臨下便能勢如破竹,就是最一般的軍事常識,搶占製高點更是一條永恒的戰爭"鐵律"。作為空中力量的主體,空軍通過運用各種飛行平台來控製和利用天空,是唯一憑借在第三維空間的活動而"安身立命"的軍種, 天然具有無阻礙通視通達、活動域廣、 機動速度快、攻擊猛烈、靈活性大、多用性強等諸多作戰優勢。可以說,天空是空軍立身的根本,空軍在天空的職能、能力和作為決定了空軍的本質和地位,因而,依據一定的技術基礎和戰略需求不斷追求對全高度天空的控製和利用是空軍的"天性"。

    總的看,在20世紀前半期,空中力量的基本活動場所僅在大氣空間的中低空,但已表現出多方麵作戰功能和戰略潛質。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中力量被大規模用於獨立或作為主要力量實施奪取製空權作戰、對陸海上支援作戰、戰略轟炸和戰略防空作戰,廣泛執行了空中偵察、空中轟炸、軍事空運、航空火力支援、空戰和防空作戰等多方麵任務;製空權在戰爭進程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占有中心地位,直接關係到陸、海戰場戰略戰役的進程和結局;空中戰場和戰略防空顯示出極大戰略價值。因此牢固確立了空軍與陸、海軍相並列的獨立軍種地位。

    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軍事開始由航空時代向空天時代過渡。噴氣式飛機、彈道導彈及航天器接連問世。70年代以後,高新技術廣泛用於航空領域,新一代作戰飛機、空中加油機、指揮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精確製導彈藥及C3I係統等空中武器裝備極大發展。以兩個超級大國空軍為代表,空軍活動躍升到大氣層高空、超高空乃至外層空間,在水平方向擴展到數萬千米,戰略功能得到極大增強。

    在核大國的導彈核戰略中,空軍成為三位一體戰略力量中的支柱力量,戰略轟炸機得到優先發展,洲際彈道導彈也大多歸屬空軍;在國土防空中,多數國家空軍是主體力量,地空導彈加入防空火力係統,在高度、速度、範圍和功能上都極大增強了防空體係的效能;超級大國加速發展導彈防禦係統,把戰略防空擴展到外層空間,具有防空反導功能的戰略防禦係統初具雛型;在常規局部戰爭中,空中力量的作用引人矚目,對戰爭進程和結局的影響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特別是空軍遠程作戰、精確打擊和電子戰能力的長足發展,使70年代後的局部戰爭通常以空中作戰為主導,外科手術式空中打擊成為空軍戰略運用的新方式;太空軍事化拉開帷幕,航天力量出現及初步與空中力量結合,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和馬島戰爭中,天基平台對空中和海上作戰提供了戰略、戰役層信息支援。



海灣戰爭中,美國導彈預警衛星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是世界軍事正式步入了空天時代的標誌。這是第一場"初級空天戰爭":航天力量第一次成係統使用,航空與航天力量第一次大規模一體化作戰,以空中戰場為主的高立體空天戰場第一次出現,天基信息支援下的空中作戰第一次成為直接達成戰爭主要目標的決定性作戰。在戰後興起的世界新軍事變革中,信息化空中力量和航天力量都得到優先發展,主要國家空軍紛紛開始了由傳統空中力量向一體化航空航天力量的轉型。

從美國等大國航空航天力量在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精選力量"行動、"南方監視"行動和"北方監視"行動、"沙漠之狐"行動等軍事行動中的運用看,一體化空天力量是舉足輕重的戰略力量,它的活動領域可從地球表麵延伸到外層空間、並可覆蓋全球,具有全麵的戰略功能。

    作為聯合作戰的主角,以空軍為主體的空天力量通常擔負並完成不少於70%~80%的聯合作戰任務,包括作為主戰力量或主要助戰力量實施奪取製空天權和製信息權作戰、提供戰場空天情報信息、戰略打擊、對陸海上支援作戰、戰場信息作戰、戰略投送等。

    由於大國空軍通常掌握著戰略轟炸機和核彈頭,因而空軍還成為戰略打擊力量的支柱。而美國空軍更是還擁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核、常戰略打擊的主要支柱力量。在少數大國,大國空軍已成為航天力量的主體。比如,美國空軍擁有國防部空間資源的90%,59顆在軌軍用衛星中空軍有46顆。加上戰略防空反導體係各組成係統通常以空軍為主建立或由空軍為主進行協調,空軍同時還成為戰略防空反導的主力。

    在裝備偵察機、空中預警機、電子對抗飛機、地麵雷達、各類偵察預警衛星等信息作戰手段後,空軍可成為戰略情報和戰役戰術情報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信息攻防作戰的主要實施者。現代戰略運輸機航程數千公裏,經空中加油可全球輸送;不受陸地或海洋地理條件限製;速度分別是陸、海上運輸的10倍、20倍。

    此外,空軍還可算是戰略威懾的先鋒。空天力量威懾行動可達到地球表麵任何地點,可信度和可靠程度高,可靈活實施,政治風險較小,往往可達到政治、軍事、心理等方麵的綜合效應。

    進入21世紀,主要大國空軍都加緊了向空天力量的轉型步伐,在加速空中作戰平台四代化、全隱身化和無人化的同時,重點發展以導彈防禦係統、軍用衛星、反衛星武器等為主的航天(防天)裝備和全球信息柵格,大力開發臨近空間飛行器、跨空天飛行器和計算機網絡空間戰設備。無可置疑,在21世紀,航空航天環境和信息環境是空軍活動的基本空間,為適應這一新的第三維空間的作戰需要,世界空軍發展的主導趨勢,將是使航空、航天和信息要素在作戰行動和作戰力量上實現更加高度的融合,大國空軍將加速向一體化空天力量的發展步伐。



“德爾塔”運載火箭

    在空天時代的初級階段,用天製天是空軍戰略職能的最主要拓展領域,這一拓展將有力推進空天時代發展走向更高級階段。

    迄今為止,空天時代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理由是:空間戰場尚未開辟,空天戰爭仍主要在空中戰場實施;以天基信息平台支援下的空中作戰和防空反導作戰為空天一體作戰的基本形式:信息化空中力量是空天一體攻防作戰的主導力量3航天力量未裝備攻防作戰武器,主要是一支信息支援保障力量和威懾力量。

    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和軍事對抗表明,外層空間已成為一個新的戰爭和戰略製高點,大國在軍事和經濟上越來越依賴空間資源。天基信息對於空、地、海各維軍事行動有巨大的增效作用,信息化空中作戰與空間軍事行動在戰場空間、力量運用和行動效果上都難以截然分割。美國空軍及其他一些大國空軍在空間戰略中,把控製和利用空間作為未來戰略空天力量必備的基本職能和核心任務,在建設信息化空中力量的同時,著力發展航天力量,大力提升空軍用天和製天的能力。

    "用天"是傳統空軍"用空"職能的擴展,當前階段的重點是運用航天力量的支援保障職能,尤其是天基信息支援職能。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發射的五千多顆衛星中約70%屬於軍用衛星,以美國空軍為代表的航空航天力量,在軍事行動中極大依賴各種衛星支援。偵察衛星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在全球範圍實施連續偵察監視。平時能為戰略判斷和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全球戰略情報信息,戰時與各種偵察機和預警機結合,為戰爭提供實時的情報、偵察和監視信息,使空中力量能有效實施精確打擊行動和其他作戰行動。


美國“環球迅猛打擊係統”假想圖

    通信衛星成為聯結作戰係統、信息係統及支援保障係統實施網絡中心戰的中心紐帶。在阿富汗戰爭中,美中央戰區司令弗蘭克斯將軍就是依靠衛星通信係統,實現了在美本土對戰爭實施遙控指揮。在伊拉克戰爭中,"全球鷹"和"食者"無人機的操縱人員在美本土遙控這些飛機遂行偵察和攻擊任務,成為曆史上的首次"遙控戰爭"。從發展趨勢看,未來天基定向能武器和動能武器、軌道戰鬥機等打擊兵器一旦部署和運用,空間攻擊便將成為空天力量的關鍵性職能,"用天"能力也將有質的飛躍。由於天基打擊係統的作戰效能對於信息化空中作戰的助益和威脅都特別巨大,因此,在當今,發展空間攻擊能力越來越受到各大國空軍的關注。

    作為傳統空軍"製空"職能的延伸,"製天"的目的是奪取並保持對空間環境的控製權,即所謂製天權。製天權包括防禦性與進攻性兩大類。防禦性製天(或稱防禦性空間對抗),指為保護己方空間能力免遭敵方攻擊或幹擾而采取的積極或消極行動和措施。積極防禦指對敵方可能或正在來襲的航天兵器或導彈采取主動的探測、跟蹤、識別、攔截、摧毀或抑製行動和措施。

    消極防禦是為降低己方空間係統脆弱性、提高其抗毀生存能力而采取的行動和措施,如對衛星係統進行加固或提高其跳頻、變軌能力都屬於消極防禦性製天措施。在當前階段,空軍製天職能隻涉及防禦性製天。當今一些大國紛紛把建立或加入導彈防禦係統,以及在衛星係統上采取各種消極防禦措施,作為提升製天能力的可行手段。

    進攻性製天(或稱進攻性空間對抗)指通過主動攻擊敵方空間係統的天基、地基或鏈路部分,以達到欺騙、破壞、抑製、降級或摧毀敵方空間係統或信息資源目的的作戰行動。當前,進攻性製天還隻是構想中的行動。但從發展趨勢看,隨著未來外層空間武器化和戰場化,進攻性製天將成為空天力量奪取空間優勢的主要職能。近年來,美俄等大國空軍都針對軍事衛星加緊研製反衛星衛星、反衛星動能攔截器等衛星攻擊係統,以及空間軌道設障布雷、衛星太空"捕俘"等措施,即是為未來進攻性製天所做的準備。

    2001年1月和2003年2月美國空軍分別舉行了代號為"施裏弗-2001"和"施裏弗-2"空間戰演習。兩次演習均以太空為主要戰場,以空間係統攻防交戰為重點, 目的是探索空間戰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保護美國和盟國空間係統的措施及壓製對手空間作戰能力的辦法。所動用的空間力量包括各類軍用和商用衛星、反衛星武器、天基反導武器、載人航天器、空間軌道戰鬥機、地基激光武器和電磁波武器、陸基彈道導彈等,陸軍空間與導彈防禦司令部、美國宇航局和一些商業航天公司以及其他研究機構等也參加了演習,但參演部隊出自美國空軍。演習是對未來空天力量用天製天能力的形象展示,也顯示出美國空軍由從航空航天力量向航天航空力量發展的趨向。兩次演習以計算機仿真形式所勾勒出的2017年可能發生在大國間的"星球大戰"的圖景,是對未來空天時代更高發展階段的極好圖解。

E-3A預警機

   無論未來航天力量歸屬如何,空軍的命運已經曆史性地與"天"緊緊聯結在一起。在已經到來的空天時代,空天一體是大國空軍確立戰略軍種地位、履行戰略使命任務、發揮戰略作用的必由之路。

    20世紀90年代以來,航天力量在信息化戰爭和平時維護國家安全中作用越來越突出,因而成為各大國軍事力量發展和軍備競賽的重心,有關航天力量發展模式的爭論也愈加激烈。按照新興軍事力量生長的一般途徑,航天力量將隨著未來空間戰場的開辟和空間攻防手段大規模用於作戰,而改變配屬性力量的地位作用成為獨立作戰力量。這一發展進程不僅要有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實力做有力支撐,而且要有強大戰略需求牽引。

    一方麵,在當今曆史條件下,空間武器裝備係統攻防作戰手段尚比較薄弱,由於受到政治、軍事、經濟、法律、文化等多方麵因素限製,空間武器係統研發及部署、空間武器化進程又很難加快,這就決定了航天力量在較長時間內隻能作為作戰支援保障力量。另一方麵,從可預見的未來趨勢看,在21世紀相當長時期內,大國之間大規模戰爭、尤其是大規模空天戰爭很難發生,因而缺乏促使航天力量迅速擴展、形成獨立軍種的強大動力。此外,空間打擊手段對於地球表麵衝突局勢的控製能力有限,也從需求方麵限製了航天力量向天軍的發展。

    在空天時代發展的當前階段,以空軍為主體建設一體化空天力量的模式成為當今多數大國空軍的選擇。如美軍將軍事航天資源和資金的90%以上歸屬空軍,航天部隊隸屬於空軍,指揮權集中於空軍。法國空軍司令部稱為航空航天司令部,負有航天監視和預警的責任。印度空軍編製航司令部,負責管理和運用國家全部軍事航天資源。俄羅斯目前雖然采取的是以建立獨立航天力量的模式,但也有計劃不久將這一獨立兵種納入空軍。

    進入21世紀,為適應新的安全環境對軍事能力的需要,搶占新的戰略製高點,全麵提升以軍事力量維護國家利益、影響國際事務的能力,一些大國空軍製定並開始實施轉型戰略,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要實現由航空型空軍向空天一體型空軍的轉變。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空軍。美國空軍率先進行空天一體化,在這一進程中早已遙遙領先。它早在1959年就提出了航空航天一體的概念,並最早把航天力量主體歸屬空軍建製。


全球定位係統衛星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正式頒布的基本理論和條令概則中都反複強調空軍在空間的職能和使命。而90年代以來,在不斷強化航空與航天力量一體化運用,豐富、發展空天一體作戰形式的同時,美國空軍也在加緊打造一體化的航空航天部隊。美軍先後發布了((2020空軍構想:全球警戒,全球到達和全球力量》、《航空航天部隊:21世紀保衛美國》等一係列戰略文本,並明確表示:空間是一個美國決不能拱手相讓的極為重要的領域,美國空軍必須確保絕對的空間優勢。空軍是一體化航空航天部隊。空軍的活動領域是無縫的,從地球表麵一直延伸到外層空間。領導航空航天力量的藝術在於把以航空、航天、信息為核心的所有係統融為一體,在地平線以外取得對陸地和空中的控製地位,從而滿足國家需要。

    2002、2004年美國空軍相繼推出《美國空軍轉型計劃(路線圖)》和《空軍轉型飛行計劃》,著手實施空軍又一輪的轉型。從兩版轉型計劃的核心內容看,此輪轉型的根本目的是加速美國空軍由一支以成熟航空力量與初級航天力量組合而成的一體化航空航天力量,向一支以航天力量為主、以航空力量為輔的一體化航天航空力量全麵轉型。

    美國空軍的戰略轉型,對世界各主要國家空軍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嚴峻而現實的巨大挑戰。一些大國空軍紛紛對此作出反應。各國空軍轉型構想雖然根據本國國情軍情和戰略需要,在內容上有較大差別,但基本方向都指向將單一"航空力量"轉變為"航空航天力量"。俄羅斯計劃到2020年,不但要繼續保持航空航天能力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而且要使其信息化水平與一體化空天力量建設的水平處於僅次於美空軍或在某些方麵超過美空軍的位次上。俄羅斯已於2001年成立了航天部隊,有計劃未來要納入空軍。2004年10月,印度、韓國也相繼公布了相應的計劃措施。

    各大國空軍空天一體化建設的主要動向,表現在明確空軍在航空與航天方麵的使命,加強空天戰略理論建設,大力發展各種軍事衛星,加緊發展空間武器等等,這些動向都值得我們關注,作為一支大國戰略力量,我空軍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速力量轉型,努力打造一支與國家地位和戰略需求相應的戰略空天力量。(策劃:《中國空軍》編輯部/選題協助:空軍指揮學院)

    《中國空軍》聯係電話:(010)66989224(地)電子郵箱:ZGKJ2005@126.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