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美顛覆\'先發製人\'思想 技術人力間尋找平衡

(2008-10-18 16:25:53) 下一個

美顛覆"先發製人"思想 技術人力間尋找平衡
2008年10月17日 08:52: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美軍全麵轉型自上世紀末啟動以來,經過近十年的探索,目前進入縱深發展階段。但是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困窘又使美軍在轉型之路上搖擺不定,是重技術還是重人力,美軍高層也爭論不休

9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講話時表示,為了打敗包括恐怖組織和所謂“流氓國家”在內的各種對手,美軍需要向均衡和快捷方向發展,要做到既能哄騙對手,又能擊垮對手。蓋茨強調,美軍需要擁有一係列廣泛能力,而不是僅靠投入重金解決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

    蓋茨的講話並非心血來潮。8月初,美國國防部出台了新的《國防戰略報告》,堪稱蓋茨自2006年年底主政五角大樓以來的軍事思想總結。這份報告不但拋棄了前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出的“先發製人”思想,而且首次將應對恐怖主義的“不規則戰爭”列為轉型的重中之重,並將其置於常規戰爭準備之上。

    由於擔心美國可能專注於反恐戰爭而喪失對新興大國的軍事優勢,因此,新《國防戰略報告》在美國防務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也遭到了參聯會各軍種參謀長的聯合抵製。在各軍種參謀長看來,如果美國放鬆了對常規戰爭的準備,可能使得對手在網絡、天空和太空等諸多關鍵領域獲得競爭優勢。

    此外,美國國家安全中心對蓋茨發布這樣一份戰略報告感到十分驚訝。他們認為,蓋茨對“不規則戰爭”的強調有些過分。該中心負責人表示,盡管“不規則戰爭”十分重要,但並不應當是重點。而傳統基金會的專家也表示,用持久戰來應對恐怖主義分子是誇大其詞的說法,犧牲一切為反恐戰爭讓步的做法對美國沒有絲毫幫助。

    麵對種種責難,蓋茨並沒有放棄,反而多次利用公開場合強調“不規則戰爭”的重要性。貫穿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尋找“均衡”,並解釋稱“均衡”是美軍轉型的新目標,也是國防戰略的關鍵。並指出,美軍加大對“不規則戰爭”的關注,並非要放棄對常規戰爭準備的追求。美軍應具備“全頻譜”作戰能力,既能發動全麵的國家戰爭,也能進行“不規則戰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但由於美國的防務資源有限,必然會有輕重緩急之分。

    顛覆拉氏“先發製人”思想

    事實上,自入主五角大樓以來,蓋茨就一直在倡導與其前任拉姆斯菲爾德截然相反的軍隊轉型方案。與拉氏強調“先發製人”,精簡軍隊,投資於“智能”武器、偵察係統和信息網絡,用速度、隱蔽性、準確性、網絡取代大規模兵力不同,蓋茨的轉型思維則傾向於將反恐持久戰作為中心目標,認為要贏得反恐戰爭,僅僅靠技術力量及軍事手段是不夠的,蓋茨在多種場合都強調發揮美國“軟實力”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軍的轉型在拉姆斯菲爾德時代達到“暴力崇拜”的頂峰,在蓋茨時代又有理性回歸的意味。盡管美軍先後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但伊拉克的嚴重騷亂、阿富汗南部的暴力,以及大量士兵陣亡都表明,雖然美軍擅長摧毀目標,卻不擅長國家重建。有時候強大的火力不但毫無用處,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在蓋茨看來,美軍轉型的當務之急是擊敗“基地”組織成員和其他恐怖分子。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打贏針對恐怖分子暴力活動的“持久戰爭”。在這一過程中,僅僅憑贏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或隻一味地采取暴力手段都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

    因此,蓋茨提出的新的軍隊轉型目標——均衡,既有平息反對聲浪的意味,也表明了仍要將“不規則戰爭”進行到底的立場。也就是說,美軍發展必須保持均衡,既確保有能力打贏針對恐怖主義的持久戰爭,又要保持其在常規軍事領域的優越地位。

    “用大腦而不是用子彈”

    就美軍在伊拉克的現狀而言,蓋茨的轉型思路也並非沒有道理。明眼人都知道,盡管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地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是接下來的情況卻嚴重地影響了美軍所謂的“軍事聲望”。亂象叢生的伊拉克不但成為更多美軍士兵的夢魘之地,也促使美軍內部更多的“有識之士”苦苦思索,為什麽如此強大的軍隊卻難以擊敗比自己弱小得多的對手。

    難怪有西方媒體評述,在伊拉克作戰要“用大腦而不是用子彈”。前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中將就曾表示,在伊拉克,軍隊需要更多大腦而不是肌肉,需要更多耐心而不是進攻。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自蓋茨上任起,就明確提出,光靠軍事手段不足以贏得戰爭,必須把高端軍事裝備與低端的培訓、溝通和建設等技巧結合起來使用。

    一般來講,軍事作戰能力分硬性戰鬥力和軟性戰鬥力。前者主要指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後者包括軍人的精神品質、部隊士氣、對作戰地域的文化、宗教、民族等知識的了解和把握程度等。伊拉克戰爭的實踐表明,軟性戰鬥力對戰場勝負的影響越來越大。因為人類的暴力行為雖然繼承了動物社會的一些本質和特征,但它畢竟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一路走來,並在不斷強化自身的存在和影響。所以,人類戰爭中亦有相當部分內容屬於軟性戰鬥力的範疇。就此意義而言,軟性戰鬥力對戰爭的勝負有著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就曾因屢屢侵犯伊拉克宗教文化的敏感地帶,而引發當地示威遊行和抗議複仇源源不斷,並將更多的伊拉克民眾推到了反美武裝分子一邊。在此情況下,美軍的技術優勢不僅發揮不出來,反而處處被動挨打。難怪五角大樓的一位高官感言:“這是一場人的戰爭、一場文化衝突,而不是技術的戰爭。”

    所以說,隨著信息時代軍事行動中軟性戰鬥力作用日漸突出,習慣於從技術層麵看待作戰問題固然正確,但是當對手采取非常規手段作戰時,深刻理解對手的文化背景,提高文化認同和感知能力,往往比單純增加軍隊數量、提高武器質量更為重要。如果隻習慣於用軍事手段解決戰爭問題,不重視運用“軟實力”,就無法從真正意義上贏得戰爭的勝利。因為即使戰勝了對方的肉體,卻無法征服對方的心靈。這也是美軍在伊拉克深陷困境至今,蓋茨極力推動“技術型”美軍向“人力型”轉型的主要原因。

    在技術與人力間尋找平衡

    尋找“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就本質而言,蓋茨的轉型目標實質上是在挑戰美國“技術崇拜”的傳統。五角大樓希望軍隊擁有“全套”軍事能力,以便能夠應付從全麵戰爭到小規模作戰行動在內的各種情況。但是,不同能力在軍事轉型中所占的確切比例卻引發了越來越大的爭議。

    首先是對威脅來源的確認上,在美軍內部有兩種聲音。如果最大的威脅來自“新興大國”,美國及其盟友就需要投資於飛機、艦艇和先進武器。如果最大的挑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戰分子和恐怖分子,那麽美國及其盟友就需要更多的士兵。但是在對威脅的判斷上,蓋茨則更傾向於後者。他認為,美國麵對的下一次襲擊很可能來自一個恐怖組織滋生的“失敗國家”。

    其次,是如何處理轉型的風險。反對者認為,五角大樓把重點放在組建更多作戰部隊上是不明智的做法。雖然此舉能緩解兵力緊張的問題,但是,在遠離本土的地方與遊擊隊作戰困難重重。

    第三,是如何把握平衡點的找尋。在蓋茨看來,轉型之路的設計,不能以犧牲美國的“軍事聲望”為代價。蓋茨認為,美軍未來應對威脅的能力取決於在當前伊、阿戰場上的表現。如果在這兩個戰場遭到挫敗,或被世人視為失敗,將給美國的軍事聲望帶來“災難性打擊”。

    特別是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下任總統及其五角大樓的新主人是否會就軍隊轉型采取“更為均衡”的新路線,平衡地運用硬力量和軟力量,我們還得拭目以待。

    當然,我們也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何種轉型,美軍的根本目的不會改變。那就是創新性地改變作戰方式、發展武器裝備和調整編製體製,拉大與其他國家,既包括潛在對手也包括盟國的軍事能力的時代差距,使其他國家即使有與美國競爭的動機也無與美國競爭的實力而放棄競爭。從而強化美國不可挑戰的全麵軍事優勢,以支持其長期主宰世界的國家戰略目標。(孫曄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