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中國神人(組圖)

(2008-10-10 10:32:22) 下一個








姓名: 楊利偉

    民族:漢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貫: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政治麵貌:中共黨員

        楊利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學文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大校軍銜。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

    個人經曆:

    1983年,楊利偉考進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4年後畢業。

    1996年,楊利偉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

    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軍優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

    2003年7月,楊利偉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4年12月9日,楊利偉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小行星21064是以楊利偉來命名的。

    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以自己的壯舉和英姿,贏得了每一位中國人的尊敬,同時也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聶海勝,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湖北棗陽人,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他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他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員梯隊。

    聶海勝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已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05年10月12日,聶海勝與費俊龍乘坐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順利完成各項空間實驗活動,並於10月17日安全返回地麵。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費俊龍、聶海勝“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天功勳獎章”









費俊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漢族,江蘇昆山人,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他曾任空軍某飛行學院飛行技術檢查員,安全飛行179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費俊龍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已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與聶海勝乘坐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順利完成各項空間實驗活動,並於10月17日安全返回地麵。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費俊龍、聶海勝“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天功勳獎章”



吳傑大校,中國航天員大隊河南籍教練員兼航天員(尚未執行任務)

  吳傑,男,漢族,河南鄭州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1985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訓練基地領航主任,飛過殲六等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景海鵬,男,漢族,山西運城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六等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飛行乘組航天員。






翟誌剛,男,漢族,黑龍江龍江縣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航天員。






劉伯明,男,漢族,黑龍江依安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飛過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10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2008年5月,入選神七航天員乘組航天員。







載人飛船“總舵主”-------戚發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一號至五號總設計師和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原院長。被譽為“中國載人航天之父”。

戚發軔(1933年4月26日-)。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總設計師。遼寧省瓦房店市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飛機係,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1976年調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從事衛星和飛船的研製,曾任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同時擔任過多個衛星型號和飛船的總設計師。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第九、十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

  作為中國航天領域的技術專家,戚發軔自1957年從北航畢業進入航天領域工作至今的40年間,不僅親自參加了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工作,而且主持過東方紅二號、風雲二號、東方紅三號等6種衛星的研製,還親自組織了十餘次衛星發射任務。1992年,他走馬上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之職。

在主持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工作時,提出完整的地麵實驗方案,為保證發射成功做出貢獻。在主持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研製工作時,提出並建立了衛星可靠性設計規範,為提高衛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時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塊化設計原則和多項新技術,不僅使中國通信衛星上了一個新台階,並為後續衛星研製提供一個技術成熟的公用平台。在主持“神舟”號飛船時製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總體方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飛行。作為總設計師在解決衛星和飛船研製過程中的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上發揮了指導和決策作用,做出了係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次、一等獎、三等獎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獲中國工程科技獎,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中的技術科學獎。



劉竹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長征二號F”火箭係統總設計師。

1939年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曾參與研製中國第一代捆綁火箭“長二捆”,負責研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長征二號F”火箭係統總設計師。作為中國運載火箭捆綁分離技術的開拓者,他研究成功的助推器、捆綁分離技術,填補了我國在這個領域的一項空白,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運載火箭捆綁技術的國家。



張柏楠,神舟六號七號飛船係統總設計師

1962年6月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1980年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固體力學係,1987年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飛行器設計專業碩士學位(其碩士期間的一年基礎課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完成,即1984─1985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由顧震隆教授指導),研究生畢業後,他開始參加返回式衛星的總裝設計工作。“921工程”立項以後,他被調入載人飛船總體室,曆任總體組組長、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和總體室副主任,具體組織載人飛船的設計工作。1997年任飛船係統副總設計師。先後獲“神舟號試驗飛船”國防科技一等獎和“飛船總體構形與布局優化設計”國防科技二等獎。2004年出任神舟六號飛船係統總設計師。 2008年張柏楠繼續擔任神舟七號飛船係統總設計師。





陳炳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上將軍銜。(靠,總參謀長把頭,美國人不嘀咕才怪)

男,漢族,江蘇南通人,1941年7月生,196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參加工作,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係畢業,大專學曆。

    1958年9月至1961年4月為江蘇省南通市油酒廠工人。196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4月至1964年8月為陸軍戰士、副班長、班長。1964年8月至1965年10月任陸軍排長。1965年10月至1971年2月任陸軍軍司令部作訓處參謀。1971年2月至1974年2月任陸軍師司令部作訓科副科長、科長。1974年2月至1976年8月任陸軍團司令部參謀長。1976年8月至1977年5月任陸軍師司令部副參謀長。1977年5月至1979年4月任陸軍團長。1979年4月至1982年6月任陸軍師司令部參謀長(其間:1979年9月至1981年1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係學習)。1982年6月至1983年5月任陸軍師長。1983年5月至1985年8月任陸軍副軍長(其間: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班學習)。1985年8月至1990年6月任陸軍集團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990年6月至1992年8月任南昌陸軍學院院長。1992年8月至1993年2月任陸軍指揮學院院長。1993年2月至12月任陸軍集團軍軍長。1993年12月至1996年1月任南京軍區參謀長、軍區黨委常委。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1999年12月至2004年9月任濟南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黨委書記。2005年3月至2007年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黨委書記。2007年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5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2002年6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各分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名單

航天員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 陳善廣

飛船應用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 顧逸東

飛船係統總指揮: 尚誌

總設計師:  張柏楠

火箭係統總指揮:  劉宇

總設計師: 劉竹生

發射場係統總指揮: 張育林

總設計師: 陸晉榮

測控通信係統總指揮:董德義

總設計師: 於誌堅

著陸場係統總指揮: 隋起勝

總設計師: 侯鷹

  (據新華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