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陳虎點兵:'礪兵-2008'不是解放軍陸軍最高水平的對抗演習(組圖)

(2008-09-19 19:43:24) 下一個

陳虎點兵:
"礪兵-2008"不是解放軍陸軍最高水平的對抗演習
2008年09月   來源:新華網

編者按:國際形勢風雲變幻,軍事熱點撲朔迷離。9月16日,"礪兵-2008"進入實戰演習階段。各大媒體紛紛將目光對準此次輕型機械化步兵與重裝甲部隊之間的對抗。

    這是一次什麽樣的演習?演習有什麽看點?輕型機械化步兵能夠打敗裝備先進的重裝甲部隊嗎?國外媒體對此次演習的評價如何?本周《陳虎點兵》邀請《世界軍事》雜誌執行總編輯陳虎先生將為大家進行深度剖析。 

“礪兵-2008”對抗演習[中新社 宋吉河 攝]

    "礪兵-2008"是一次什麽樣的演習?

    陳虎:我們看到很多軍事愛好者都十分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礪兵-2008"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演習?

    根據目前公開報道透露的一些情況綜合來看,"礪兵-2008"可以界定為是以探索和檢驗為目的的,帶有聯合作戰背景的地麵機動攻防、實兵對抗戰術演習。

    這個界定帶有很多的定語,我們可以一一進行解讀和剖析:

    首先從目的上來看,"礪兵-2008"是以探索和檢驗為目的。所謂"探索"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探索軍隊建設轉型,另外就是探索訓練模式的改革。所謂"檢驗"就是檢驗機械化步兵旅實戰化能力。引用《解放軍報》文章的一個具體表述就是"通過千裏跨區實兵對抗演練檢驗部隊建設成效,發現、暴露問題,為謀劃軍隊建設轉型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礪兵-2008"的作戰背景是高科技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我們參演的兩個部隊,特別是北京軍區的裝甲團是解放軍全軍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先頭部隊,本身具備這種性質和能力。

    從演習的主要兵力編程來看,參演兵力包括了機械化步兵、裝甲兵、陸軍航空兵,還包括了空軍的空降兵。所以,從作戰性質來看,"礪兵-2008"屬於聯合作戰。和以往的協同作戰、合同作戰有本質區別。

    "礪兵-2008"是地麵機動攻防演習。這是因為參演的主要戰術集團"紅方"是以輕型機械化步兵旅為主,"藍方"是以裝甲團為主,都是以地麵部隊為主。

    "礪兵-2008"是實兵對抗演習。演習有別於以往的圖上推演、計算機模擬網上對抗、首長司令部機關帶通訊器材及部分士兵的對抗,而是全部采用實兵對抗的方式。

    "礪兵-2008"是一次戰術演習,這體現了演習的級別。參演主要的戰術集團一個是旅級,另一個是團級。按照通常的劃分方法,師以下為戰術級別,師以上為戰役級別。

   

“礪兵-2008”對抗演習[中新社 宋吉河 攝]


"礪兵-2008"演習都要演習哪些科目? 

    陳虎:從目前媒體的一些報道內容來看,"礪兵-2008"演習的主要演習科目包括:戰備等級轉換、跨區多方式投送、針對性訓練、戰鬥部署和戰鬥實施這樣5個主要的大科目。

    戰備等級轉換演習的主要是一支戰備部隊從平時狀態轉換為戰時狀態的過程。

    跨區多方式機動演習的是參演部隊從駐地到演習場如何實現遠距離的機動。這次演習的跨區機動是1500多公裏,而且遠程兵力投送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摩托化開進、鐵路輸送、空中投送等。

    "礪兵-2008"演習的看點是什麽?

    陳虎:"礪兵-2008"演習的看點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麵來看。

    從背景來看,演習本身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現代化條件背景的,值得大家關注。

    從方法上來看,這次演習是采用了實兵對抗演練、複雜環境檢驗、限地全程觀摩、互動座談交流的方法。其中有許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比如全程實兵對抗演練就完全排除了用部分實兵來替代更大規模兵力的紙上談兵的方式。複雜環境包括複雜的電磁環境,也包括其它的戰場地理環境。另外,全程觀摩和互動座談交流意味著參演雙方甚至是參演部隊之外的部隊、專家要對這次演習進行全程觀摩。也就是說這個演習的成果會擴散到全軍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演習的過程中按照不同的節點,"紅""藍"雙方、參觀觀摩人員、相關的研究人員和專家進行座談和交流,對前一階段的作戰和演習進行總結。

    除了背景和方法之外,大家可能還比較關心結果,也就是勝負。

    另外還有考核方法。從目前的公開報道來看,考核是依據模擬交戰係統來評估的,盡可能排除人為因素。這也是值得關注的。

    最後一個值得關注的看點就是演習的影響。演習結束之後大家可以跟蹤分析,看看這次演習對解放軍的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到底會產生哪些影響。

“礪兵-2008”對抗演習[中新社 宋吉河 攝]



我軍近年來為何頻頻演習遠程機動? 

    陳虎: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覺得演習最熱鬧的肯定是交戰階段。

    實際上,交戰階段在實戰中僅僅是一個方麵,部隊怎樣機動到作戰地域,也就是兵力的投送怎樣完成作戰部署,這些應該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當年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同國民黨軍作戰時,國民黨軍將領戰敗後經常不服氣,認為解放軍作戰不正規,他們自己的兵力還沒有展開就被解放軍包圍了。實際上,這就體現了遠程機動兵力投放和作戰部署這個階段對整個作戰勝負的影響。

    另外,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大家也可以體會到部隊兵力投送和機動的重要性。

    在現代戰爭中,部隊的駐地離作戰地域肯定要有一定的作戰距離,怎樣在實戰中把需要參戰的作戰部隊從駐地投送到作戰戰場,這個應該是很複雜和重要的任務。及時、準確、快速地投放兵力應該是取得作戰勝利的一個重要保障,所以近年來我軍很多演習都把遠程機動作為了重要內容,而且遠程機動演練的強度很高、方式很複雜。

    比如此次演習遠程機動1500公裏,距離很大。同時,機動方式采用了空中和地上,地上又采用了鐵路機動和摩托化機動,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內容。

    戰爭能否打贏和打好首先就要看兵力是否到位。怎樣到位呢?就是要看這種遠程的快速機動。

    所以把遠程機動作為演習的重要內容也是貼近實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礪兵-2008”對抗演習[中新社 宋吉河 攝]



在計算機模擬對抗日益普及的今天,為什麽還要舉行耗費較大的實兵演習?

    陳虎:這個問題可能也是軍事愛好者心中的疑問。

    很多實兵演習確實耗時、耗力、耗錢,相對於計算機模擬對抗來講,耗費要大很多。但是,計算機模擬對抗仍然不能替代實兵演習,因為計算機模擬對抗畢竟還是處於一個紙上談兵的層麵,而實兵演練不管是從上級的指揮人員還是基層的官兵,都可以在行動中明確自己的角色,演練自己的每一個戰術動作。

    計算機模擬對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預先的經驗數據,和實際情況會有差距,核定計算機模擬對抗的準確與否也需要實兵演習對計算機模擬對抗係統進行檢驗和修正。有些具體的動作,比如小的戰術動作在計算機模擬係統中產生經驗數據本身就需要實兵演習來完成。比如,之前我們部隊在做計算機模擬對抗係統時遇到一個問題,在某一具體地形上,步兵目視發現坦克目標的發現概率和距離是不能憑空想象的,怎樣取得數據呢?隻能是把部隊拉到現場統計發現概率和距離。取得數據之後,在未來的計算機模擬係統中就可以以這個數據為依據進行模擬。

    也就是說,實兵演習是對計算機模擬對抗係統的一個檢驗,同時為它提供基礎的數據,是計算機模擬對抗不可替代的。

    演習中如何製造複雜電磁環境?

    陳虎:一些軍事愛好者可能對複雜電磁環境的認識有些模糊,比如人們會認為,如果沒有裝備先進的電子幹擾器材的話,複雜的電磁環境如何製造?

    之前我也曾經觀摩過一些演習,其中有一些演習也是以複雜電磁環境為背景的,這些演習在模擬這個環節上用了很多辦法。

    比如,對電子器材幹擾的能力取決於兩個方麵,第一,對對方頻率掌握的精確程度如何。也就是說,如果我方的幹擾頻率剛好壓在對方的工作頻率上,那麽這個幹擾效果就會很強。

    第二個因素就要看幹擾頻率有多大。

    就這兩點來說,導演部可以將"紅方"的工作頻率提供給"藍方",也就是說"藍方"可以精確地掌握"紅方"的工作頻率,並將自己的幹擾頻率準確地壓在對方的工作頻率上。在幹擾頻率方麵,將幹擾器材部署到參演部隊的駐地在實戰中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演習中就可以強行這樣做。也就是說,通過預先通報精確的工作頻率、預先部署幹擾器材的位置來模擬高強度的複雜電磁環境。

“礪兵-2008”對抗演習[中新社 宋吉河 攝]



複雜電磁環境對演習和作戰的影響有多大?

    陳虎:這個影響應該是相當大。具體的狀況很可能就是指揮通訊中斷,也就是說上級無法接到下級的報告,無法掌握下級的作戰狀況;而下級也接不到上級的作戰指令。

    遇到這種情況,對作戰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克服這種情況就需要想很多辦法,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克服對方的幹擾。利用一些所謂的"土"辦法來對付,比如無線的通訊被中斷了,可以用有線的通訊;有線的也被切斷了,就要通過一些更加"低級"的方法,比如人工的機動通訊、旗語通訊等。這對部隊在實戰當中克服複雜電磁環境的鍛煉是相當大的。

    至於實戰中複雜電磁環境對部隊影響有多大,我可以舉一個小例子。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有一個很著名的作戰是38軍113師向美軍縱深的三所裏穿插作戰。通過前一階段的作戰經驗來看,美軍的無線電偵查相當厲害,我們的無線電器材隻要一開,對方馬上就能測定我們的位置,接著而來的就是轟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當時113師采取的措施就是在整個穿插過程中關閉全部的無線電通訊器材。之後會是什麽樣的情景呢?美軍當然找不到我們的行蹤,但是在誌願軍司令部裏,包括彭德懷司令員在內的誌願軍領導人因為不知道113師的具體位置,當時氣氛相當緊張。直到113師穿插到位之後,打開電台,誌願軍司令部裏的同誌才長出了一口氣。

    由此可見,複雜電磁環境對作戰的影響是多麽的大。

    "礪兵-2008"是如何貼近實戰的?

    陳虎:我們從上到下采取了一係列的方法。

    首先,采用了陌生地形和陌生環境。我們都知道,參加"礪兵-2008"演習的"紅方"是濟南軍區的部隊,這個部隊的首長說他們常年在濟南軍區的確山演習場進行演習,對那裏非常熟悉。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到過朱日和演習場,對這個環境是完全陌生的。這與實戰是很貼近的。因為在實戰中,很難遇到比較熟悉的戰場環境。

    第二,對手是陌生的。這次參演的兩個部隊分屬兩個軍區,一個是濟南軍區,另一個是北京軍區。在日常訓練當中,這兩個部隊互相對打的機會基本是沒有的,所以陌生的對手也是貼近實戰的。

    第三,給"紅方"設定了一個很強的對手。我們知道,北京軍區的裝甲團號稱我軍信息化改革的先行者,也就是說它的技術含量是很高的。給"紅方"設定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也是為了使這次演習和未來高技術條件下戰爭與實戰更加貼近。

    另外,在一些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盡可能使演練貼近實戰。從方法上來說,采用了背對背、沒有預案的演習方式。也就是說,導演部僅僅把一個對抗的初始態勢交給參演雙方,雙方是背對背的。這樣比那種預先交底、像演戲似的的演習更接近了實戰的情景。從技術措施上來看,這次參演的大型裝備普遍裝備了激光對抗係統,也就是說在武器上加裝激光發射器,隻要激光束打到對方,對方就會冒煙、發出聲響,表示被擊中。這種方式相對來說與實戰也更為接近。在考核的方式上也更加貼近實戰,這次考核的考核方既不是濟南軍區也不是北京軍區,而是總參謀部。同時,考核利用的工具是模擬對抗的評估係統,它是一個客觀的、人為因素更少的評估係統,更加接近實戰。

    以上這一係列的方式方法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演習由"演戲"變得更像實戰。

 

“礪兵-2008”對抗演習[中新社 宋吉河 攝]

輕型機械化步兵能夠打敗裝備先進的重裝甲部隊嗎? 

    陳虎:大家可能都很關心這個問題。我們看到網上有很多媒體,包括我們新華軍事的記者在采訪參演部隊領導的時候都提到了這個問題。

    輕型機械化步兵旅的領導表示,從裝備上來講,輕型機械化步兵旅比北京軍區裝甲團確實要略遜一籌。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取得勝利,不光是大家關注,相信參演部隊也相當關注。

    參演部隊領導的表述都很有技巧,但是基本上包含了兩個信息:第一,有強烈的取勝的欲望;第二,在陌生地形情況下和強手對陣,勝負難料。

    具體來講,輕型機械化步兵旅能否打敗裝備先進的重裝甲部隊,不可能有一個確定的答案。通常情況下,主要是看戰術運用情況。運用之妙,存乎於新。如果戰術運用比較好,就可以以劣勝優。

    為什麽國外媒體會把這次演習稱為"解放軍陸軍最高水平的對抗演習"?

    陳虎:這是國外媒體的一種說法,但是我們要很謹慎地看待這個評價。

    解放軍不論是從編製體製、武器裝備還是訓練水平上都處在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最高"這個詞是輕易不能用的。

    當然,國外媒體這樣講也有它的依據和理由。

    首先,參演部隊的訓練水平、裝備水平應該是很高的。濟南軍區的輕型機械化步兵旅是我軍第一個輕型機械化步兵旅,在輕型機械化步兵旅的編製改革中是排頭兵。而北京軍區某裝甲團是我軍第一個實現裝備信息化的戰術部隊。這樣兩支部隊在解放軍陸軍當中確實是高水平的部隊,既有裝備水平、訓練水平,又有曆史、各自的榮譽、各自的作戰經驗。所以兩支部隊的水平很高。這可能是國外媒體作出上述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

    另外,這次演習水平之所以高還表現在它的背景使用上。這次演習的背景是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化作戰。以往很多演習大多數是以協同作戰、合同作戰為背景,而聯合作戰就使這次演習提高了一個檔次。具體表現就是,在這樣一個地麵攻防對抗當中,不僅有地麵部隊,還有陸軍航空兵、空軍的空降兵和其它部隊參加。這也是體現演習高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麵。

    除此之外,激光模擬器材、模擬交戰係統評估考核等方麵的運用,也是體現演習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綜合這些因素,國外媒體才會把這次演習稱為"解放軍陸軍最高水平的對抗演習"

    今天我們還可以把這場演習稱為高水平的演習。不久的將來,高水平的對抗演習肯定會出現一個新的高度。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