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探秘51區:美國新型飛機秘密基地(組圖)

(2008-09-09 11:58:10) 下一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0:31 《科技新時代》
科技時代_探秘51區:美國新型飛機秘密基地(組圖)
提到51區的時候,人們經常會想到羅斯維爾,反過來也一樣。其實,51區位於內華達州,而羅斯維爾則在新墨西哥州,兩者之間的距離有1280千米。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傳聞1947年外星人的飛船在羅斯維爾附近墜毀後,美國軍方將外星人的遺體和飛船殘骸一並運到了51區進?

  未經證實的傳聞、無法解釋的音爆、不知去向的巨額經費。在這處位於沙漠上的絕密基地中曾經誕生過U-2和SR-71這樣絕密的間諜飛機。現在,一個傳說了很久的速度惡魔又將在這裏誕生。

文/BILL SWEETMAN

        在2004年一次前往拉斯維加斯的旅行中,我住在了那裏金字塔形的盧克斯特酒店。我房間的窗戶剛好是朝向東方的。在一天拂曉,我看到6架沒有任何標記的波音737飛機從空中飛過。這些飛機每個工作日的早晨都降落在邁克卡倫國際機場最西側一處整潔但沒有任何標識的航站上。當飛機離開後,排成長隊的汽車不斷地湧上跑道,拉上一些從飛機上下來的乘客,然後消失在無邊的沙漠中。在每天的傍晚,這隊飛機又會返回這裏接上這些乘客。在這些乘客回到家裏後,對於自己今天去了哪裏、都幹了些什麽全都守口如瓶。

  今年的4月4日,聖迭戈的居民全都感到了隆隆的震動聲。然而當時並沒有地震發生。很快,有媒體報道說這種隆隆的震動聲是噴氣式飛機發出的音爆。但是美軍的發言人否認這是他們的飛機造成的,聲稱當時沒用任何軍用飛機在飛行。《聖選戈聯合先驅》報的記者亞利克斯·魯斯對這起事件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自2003年以來,在美國各地已經有6起類似的神秘事件發生。

  時間很快到了7月。在英國法恩伯勒國際航空展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大名鼎鼎的臭鼬工廠的副總裁弗蘭克·卡普奇奧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他播放了一段“具有深遠意義的”短片。在這段長度僅有兩分鍾的短片中,一架從沒有人見過的飛機呼嘯著飛過一片貧瘠的山脈。這架灰色的飛機沒有座艙,看上去就像是縮小了的B-2轟炸機。“現在,”卡普奇奧說,“我們可以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在幹什麽了。”

  所有這些事件都是有關聯的,它們都是美國正在進行的秘密軍用飛機項目露出的冰山一角。那些沒有標記的737飛機是將工作人員送到位於內華達洲格壚姆湖附近(也就是人們所常說的51區)的試飛中心,而那架灰色飛機名叫Polecat,是正在研製中的美軍下一代無人駕駛偵察機,卡普奇奧用短片的方式狡猾地公開了它的存在。至於那些隆隆的音爆,很有可能是由人們懷疑已久的高超音速攻擊機發出來的—它們的存在已經令像我這樣關注秘密航空計劃的人懷疑了20多年。盡管高超音速攻擊機的發展曾一度停滯不前,但現在顯然有什麽因素為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能明顯感覺到它的研製進度加快了。

  美國的秘密軍用飛機項目曾經產生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技術。在上世紀50年代,秘密軍用飛機項目催生了U-2間諜飛機,它的飛行高度和航程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想象。10年之後,外形奇特的SR-71“黑色怪鳥”誕生,它以令人驚歎的雙3能力(最大速度3倍音速、最大飛行高度3萬米)而贏得了世界的尊敬。此後是外形像折紙一樣的F-117隱身戰鬥機,雖然它的飛行速度較慢,但是卻具備前所未有的隱身能力。

  然而,對於關注美國秘密飛機項目的人來說,似乎近年來美國類似的項目減少了。(當大型戰爭爆發或者開發的技術被應用於其他項目時,我們就能發現絕密項目的存在。)F-117隱身戰鬥機是在15年前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公開亮相的,在那之後,一共隻有3種新式飛機被公布。其中的一種是Polecat,另一種是由諾斯羅普·格魯門開發的偵察機Tacit Blue(這種飛機外形醜陋,綽號是“鯨魚”),第三種則是波音公司開發的“掠食鳥”。這種飛機對多種隱身技術進行了驗證,其中包括通過特殊的外形曲線讓機身陰影和對比最小化。此外有傳聞說,它機身上的燈光讓它能與天空融為一體。

  但是沒有新式原型飛機公開亮相並不意味著美國在秘密飛機項目上的研究停滯不前了。實際上,各種跡象都表明,與表麵上的平靜相反,美國的秘密飛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通過Google Earth可以發現,在51區內又修建了一些新的跑道、機庫和其他附屬設施;美國國會通過的那些通常被用於秘密軍事項目的、用途說明含糊不清的預算的金額在迅速增加;此外,現代技術的發展可以使一種飛機型號被開發幾年後仍不為人所知。而且美軍現有的飛機配置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陷,這足以促使五角大樓迅速地采取措施彌補這些缺陷—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悄悄進行。

  如此秘密地進行新式飛機設計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保持技術上的突然性,以防止其他國家找到對付這些飛機的方法。美軍的這種做法也為我們找出黑幕的後麵究竟隱藏著什麽秘密帶來了困難。在後麵,大家將看到一些我們根據現有證據得出的一些有根據的、非常有可能的猜測,看看在51區的機庫中究竟鎖著什麽樣的秘密飛機,其中包括特種部隊的運輸機、無人駕駛的間諜飛機、具有高機動性的轟炸機,以及我們前麵提到的神秘音爆的可能製造者、一種高超音速攻擊機—“極光”。

探秘51區:美國新型飛機秘密基地(組圖)
特種部隊載機

  特種部隊載機

  發現秘密項目存在的最佳方法就是找到現有裝備存在的技術缺陷,而美軍現役飛機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缺乏一種具備隱身能力的短距起降運輸機。美國空軍喊著要一種能垂直起降或者能在足球場那麽大的空地上短距起降、具備隱身能力的運輸機已經有很多年了,正在研製中的V-22“魚鷹”傾轉旋翼機隻能部分滿足這一要求。美國空軍希望要的是一種速度快、能夠自如地進出敵占區的隱身運輸機,而“魚鷹”巨大的旋翼會讓敵方的雷達輕易地捕捉到它。奇怪的是,到目前為止,無論是軍方還是航空公司都沒有公開的類似飛機研製計劃。然而,在1992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臭鼬工廠的工程師卻申請了一個類似設計的專利(一種新型飛機的研製需要多年的時間,一項14年前申請的專利很可能是用於一個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

  這種無尾翼、采用翼身融合式設計的飛機帶有6台噴氣式發動機,由這些發動機驅動升力風扇為飛機提供升力。在起飛時,升力風扇艙門和百葉窗打開,風扇提供的動力使飛機垂直起飛;在巡航狀態時,發動機轉而帶動小型的推力風扇。為什麽要6台發動機?因為這種飛機的發動機和風扇通過精心設計的橫軸係統聯係在一起,任何一台發動機都能同時為兩側的機翼提供動力,這樣即使有一台發動機失效也不會影響飛機的正常飛行。

  難道現在沒有類似設計的飛機嗎?實際上,盡管已經有垂直起降飛機問世(例如英國的“鷂”式飛機),但是在垂直起降技術上仍然有大量的問題沒有解決。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問題被發現,今天人們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甚至比幾十年前更多。而且,想研製傳說中的飛碟使用的那種反重力係統,這種布局是僅有的幾種可能之一。理論上,這種飛機可以綜合V-22“魚鷹”所采用的動力分享技術(如果“魚鷹”的一台發動機失效,另一台發動機就會同時為兩副旋翼提供動力)和F-35“聯合攻擊機”所采用的垂直升力風扇技術,但實際情況還很難說。

探秘51區:美國新型飛機秘密基地(組圖)
偵察平台

  無人駕駛的隱身無人機

  有人駕駛噴氣式戰鬥機和轟炸機一直是美國軍方公開的重點項目,但無人機項目(無論是公開項目還是在秘密項目)的數量卻是近些年增長最為迅速的,即便如此,美軍仍缺乏一種具備隱身能力的無人偵察機。按照計劃,美國將用“全球鷹”無人駕駛飛機取代U-2間諜飛機。由於沒有人的存在,自動駕駛的“全球鷹”與U-2相比具有更長的飛行時間和自支持能力,但是卻無法達到U-2的飛行高度,起飛重量的限製也使得它無法使用U-2上的那種高性能相機,更不用說攜帶幹擾機幹擾敵方導彈了。

  剛剛從黑幕後麵飛出的Polecat是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代表介紹了一個目前正在試飛的版本,這個版本的Polecat具有和U-2一樣的飛行高度和載荷攜帶能力,同時具有視覺隱身能力(帶有“掠食鳥”的某些特性)。此外,Polecat也許還帶有一種自動係統,這種自動係統能根據飛機的凝結尾流控製自動駕駛係統改變飛機的飛行高度。

  另外一些具有隱身能力的無人機很可能也在試飛之中—其中也許包括一些具有攻擊能力的型號。這種猜測並不是空穴來風。例如,眾所周知,發動機製造商威廉姆斯國際公司在四五年前向美國軍方交付了其第一批(12台左右)FJ33新式小型噴氣式發動機,但是已知的飛機中沒有任何一種使用了這種發動機。英國的《簡式國際防務評論》近期報道了另外一種新型無人機,這種無人機的尺寸比Polecat更大,使用的發動機也明顯與Polecat的不同。這篇文章的作者猜測這種無人機使用的是由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J97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上世紀60年代為一種名為“羅盤箭”的無人機生產的。

  為什麽要使用一種老式的發動機呢?原因隻能有一個—J97發動機最不尋常的地方在於它是設計用來在2.4萬米的高空工作的。在這個高度上,絕大多數噴氣式發動機都會出現哮喘、駐車,甚至徹底無法工作。美國空軍顯然不會在白天派遣F-117和B-2進入敵方領空,因為它們很容易被目視發現。但是在2.4萬米的高空—比普通戰鬥機的巡航高度高9600米—天空幾乎與夜晚一樣黑暗,這樣一架小型的隱身無人機即使在白天也有很大的生存機會。我懷疑無論是Polacat還是這種尺寸更大的無人機目前都在51區進行試飛。

  另外一些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可能比這些間諜無人機要低很多。波音公司在2004年就一種新型的飛行器申請了專利,這種飛行器的設計介於飛艇與飛機之間—由氦氣和機翼同時提供向上的升力。此外,這種飛行器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並帶有自動駕駛係統。

  這樣的飛行器有什麽用呢?它有一種重要的優勢—極長的滯空時間。普通飛機的滯空時間都是以小時計,而它卻能在空中停留幾天乃至幾個星期。此外,這種類飛艇設計使它能很容易地搭載高靈敏度的大型雷達。如果想對微弱、雜亂的無線電信號進行定位—例如手機和衛星電話發出的信號—這種飛行器無疑是理想的平台。

探秘51區:美國新型飛機秘密基地(組圖)
隱身戰鬥機

  全天候隱身攻擊機

  美軍現役飛機的另一個明顯缺陷是缺乏一種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隱身攻擊機。F-35聯合攻擊機的出現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它要等到2014年才能問世。F-22“猛禽”也能用來進行對地攻擊,但它主要是一種進行空戰、奪取製空權的戰鬥機。如果作為攻擊機使用,那麽它的900千克的載彈量就顯得太小了。F-117隱身戰鬥機隻能在天氣晴朗的夜間執行任務—它沒有能穿透雲層的雷達,而且它黑色的外表在白天一眼就能被人認出來。

  然而,有某種跡象表明,也許有某種全天候無人攻擊機正在進行試飛—它的問世時間要大大早於2014年,而且有很大的載彈量。航空專家彼得·莫林在一名試飛員所寫的傳記中發現了它的存在。這名試飛員名叫丹尼爾·瓦登霍斯特,在他20年的試飛生涯中,曾經試飛過諾斯羅普公司的Tacit Blue和其他6種秘密飛機型號。“最終的試飛內容是驗證改裝的起落架、內部武器掛架和進行武器發射試驗。”丹尼爾說。這件事是很不尋常的,因為通常試飛中的原型機是不會安裝武器掛架的,安裝了武器掛架這一點說明這種飛機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了實用階段。我猜測,這種飛機是從A-12“複仇者”重型全天候攻擊機發展而來的(A-12型攻擊機由於預算嚴重超標且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於1991年被終止)。

  飛翼設計、可從航母上起飛的A-12“複仇者”隱身攻擊機的研製工作處於嚴格的保密之下,但是卻並不是一個絕密項目。在被終止之前,首架A-12距離試飛隻有11個月的時間。沒有人曾透露過A-12原型機的任何細節。如果有一架原型機已經被製造完成並在後續項目中進行過試飛,那麽最有可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用來驗證某些用於F-117隱身戰鬥機的技術。與其他隱身飛機不同,A-12的後續機種既能具備隱身對地攻擊能力,同時還會有先進的後射導彈技術,能同時攜帶兩枚反雷達導彈和兩枚AIM-120空對空導彈。

探秘51區:美國新型飛機秘密基地(組圖)
高超音速攻擊機

  高超音速攻擊機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極光”。這個名字本身就很神秘,會讓人想起那些神秘的現象。這個名字第一次被泄漏出來是在1985年,在一份含糊不清的預算文件上第一次出現了“極光”這個名字。這種使用衝壓發動機的飛機—飛行速度5馬赫(5倍音速)以上,能在幾個小時之內攻擊地球上的任意一個目標—正是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衝壓發動機的原理說起來很簡單—一根中間帶有燃油噴嘴和燃燒室的錐形圓管,另一端則是推力噴嘴。采用衝壓發動機的導彈的最高速度已經超過了6馬赫。經過空氣動力學軟件的模擬結果和試飛數據,一個具有良好空氣動力特性的楔形物體的最大速度還能更高。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項目的存在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而公眾第一次發現這種飛機存在的線索是在1988年—當時《紐約時報》報道說美國空軍正在開發一種高速間諜飛機,它的最高速度可達5馬赫,是SR-71的兩倍,也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

  兩年後,SR-71全部退役。隨後在1991年,一種無法解釋的激波席卷了洛杉磯,門窗都在猛烈的搖晃,以至人們以為發生了地震。但是並沒有地震發生,而且軍方的發言人否認這種激波是由他們的飛機引起的。今年5月,我聯係上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音爆專家杜姆·馬格列理,他曾在美國低音爆飛機的設計中扮演過重要角色。我們從加州理工學院找來了最近15年來地震儀記錄的數據—這裏高靈敏度的傳感器能夠對音爆進行追蹤—並進行了研究。“數據顯示,這些神秘的音爆是某種在2.7萬米高空、以4~5倍音速飛行的物體造成的。”馬格列理說,“而且並不像之前人們猜測的那樣、是一架在數千米之外飛行的飛機產生的激波被折射到洛杉磯的。這種激波隻能是由一架以高超音速直接飛過洛杉磯上空的飛機所引發,盡管誰也不承認是這種飛機的擁有者。這兩種情況產生的激波是完全不同的。”

  在第一次激波事件發生後不久,公認的飛機識別專家、石油工程師克理斯·吉布森聯係了我。吉布森告訴說,1989年9月的時候,他正在北海石油平台上工作。一天,他的同事叫他出去看一個正飛過平台上方的飛機編隊。編隊共由3架飛機組成,最前麵的是一架F-111戰鬥機,在它的後麵是一架KC-135加油機,編隊的最後是一架大約30米長的三角翼飛機,它擁有一架高超音速飛機所需要的完美外形。

  吉布森的這次發現提供了這個項目存在的最初證據。隨後,我開始尋找這種飛機存在的其他證據。例如,我花了幾年的時間分析軍費預算,追蹤那些不知去向的資金和神秘的項目代號,學會了如何辨認資金的流向。今年,當我在研究空軍的經費清單時,發現了大約90億美元的黑洞—這個金額與“極光”這類項目的經費開支是非常吻合的。將90億美元不知去向的經費和近期在聖迭戈發生的神秘音爆聯係在一起,可以很容易地得出這個項目存在的結論。

  經過著幾年的研究,我發現很少有人真正關注軍費的去向。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的分析師史蒂文·康思克認為,美國軍費的管理應該進行改革,他甚至懷疑即使國會也不清楚所有資金的去向。“很多項目追加經費的申請都得到了通過。人們對這種事情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對於經費的使用情況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清楚。”

  如果“極光”項目已經存在了很多年,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浮出水麵、它遇到了什麽問題呢?我猜測,最主要的問題是燃料。在高超音速巡航狀態,需要燃料循環流動以吸收發動機產生的熱量,但是傳統的航空燃料是無法滿足這以一需求的。在上世紀80年代,傳聞“極光”使用的是液氫和液態甲烷燃料。但是這兩種燃料在常溫下都是氣態,需要首先強冷卻至液態才能給“極光”加注。盡管它們能滿足冷卻發動機的需求,但是加注環節操作困難,而且複雜的燃料補充環節對於“極光”這種需要迅速作出反應的戰略飛機是不合適的。今天,應該有更好的燃料和發動機技術了。

  但最根本的問題是,“極光”真的存在嗎?經過多年的分析,我確信它一定存在!而且正在不斷用最新的技術進行改進,以實現美國政府這個持續了幾十年的願望。

  本文作者是一名航空專家、本刊的特約作者,著有30多本航空方麵的著作。

  遊弋於天空的鯨

  盡管外形醜陋,但人們仍然不得不承認,Tacit Blue是最為可怕的飛機之一。  

  1978年,美國國防部預先研究計劃局和諾斯羅普公司的精英們聚集在一起,開始了一項耗資1.65億美元、長達7年之久的絕密研發計劃。他們將這個計劃命名為“沉默之藍示範計劃(Tacit Blue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gram)”。

  有關Tacit Blue的研發信息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直到1996年5月22日在美國空軍博物館的展覽會上它才被首次披露。由於它采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因此在展覽會上所展示的也僅僅是這架神秘飛機的外殼而已,除此以外什麽也沒有。

  Tacit Blue采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技術,這使得它能夠成功躲過敵方雷達連續不斷的監視,在很低的高度下飛行,獲取情報並及時傳送回總部。然而,與著名的F-117A隱形戰鬥機不同的是,設計人員並沒有在Tacit Blue上配備任何武器裝備,它的主要用途是為評估隨時湧現出的各種各樣“狡猾”技術而搭建的一個專用測試平台和展示平台。當年主管空軍的美國副國防部長阿瑟·莫尼表示,Tacit Blue達到了所有的預定目標,是美國空軍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一個計劃。

  Tacit Blue的第一次飛行是在1982年的2月,而在隨後的3年間共有6名試飛員駕駛它飛行了135次。它的全長為16.5米,高3.2米,重量為13.5噸,翼展達到13米。巡航速度為461千米/小時,巡航高度為9140米。惟一的進氣孔位於機身頂部飛行員駕駛艙後麵,呈方型,在躲避雷達探測方麵能起到一定作用。也因為這個孔,使得它像是一條飛行在空中的鯨,並獲得了“鯨魚”的綽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