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數據鏈-----戰爭信息樞紐(組圖)

(2008-08-07 13:07:47) 下一個

來源:世界報      石江月


近日,國內外媒體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信息化戰力建設進行了重點報道。

  解放軍在進行有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實現以信息化為核心來帶動機械化,同時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而有新世紀信息化戰爭中戰場“神經係統”之稱的數據鏈係統,正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

[提要] 通過海軍數據鏈係統,將前方海航預警偵察機偵察到的敵艦目標信息,源源不斷地實時傳輸到113號導彈逐驅艦作戰指揮中心,編隊首長根據敵方實時目標信息,指揮編隊驅逐艦和導彈護衛艦,向敵發起超視距導彈飽合攻擊……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資料圖:我軍反艦導彈齊射

  解放軍的數據鏈戰力

  近日,國內外媒體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信息化戰力建設進行了重點報道。解放軍在進行有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實現以信息化為核心來帶動機械化,同時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而有新世紀信息化戰爭中戰場“神經係統”之稱的數據鏈係統,正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

  數據鏈成為解放軍重點發展對象

  在今年8月初的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七頻道軍事新聞中播出了一條非常引人注目的消息。在這則新聞中,隸屬北海艦隊的解放軍113號導彈驅逐艦跨海區機動,進入東海海域,並與東海艦隊的驅逐艦、導彈護衛艦編隊合練。演練的重點是,113號導彈驅逐艦作為編隊指揮艦,通過海軍數據鏈係統,將前方海航預警偵察機偵察到的敵艦目標信息,源源不斷地實時傳輸到113號導彈逐驅艦作戰指揮中心,編隊首長根據敵方實時目標信息,指揮編隊驅逐艦和導彈護衛艦,向敵發起超視距導彈飽合攻擊……

  從這則新聞不難看出,解放軍海軍已經進入在不同海區艦隊之間執行數據鏈係統對接的階段。雖然還隻是處於演練階段,但這畢竟表明解放軍海軍已經進入群體性、立體化、網狀戰鬥攻擊模式。

  此外,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今年早些時候報道稱,有跡象顯示南海艦隊也開始重視數據鏈作戰指揮係統。

  首先,是部署到南海艦隊的新型2艘052B型“中華現代”導彈驅逐艦和2艘052C型“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都加裝了新型戰術數據鏈。其次,解放軍海軍053H係列導彈護衛艦目前改良的方向是,在不換裝主要裝備的前提下,通過增加數據鏈指揮係統,進而提升053H係列導彈護衛艦的協同作戰能力。不僅如此,在新型導彈快艇上也安裝了相同的數據鏈指揮係統。

  《漢和防務評論》稱,作為強化水麵艦隊整體作戰能力的重要一環,南海艦隊的幾乎所有主要的水麵戰艦都加裝了可能稱作HN900(西方稱之為Clink 11)型的戰術數據鏈,它可能相當於北約海軍的Link 11型數據鏈作戰係統。中國海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更好地解決了不同種類艦隻使用不同種類反艦導彈實施聯合作戰的問題。也使得中國海軍不對稱作戰中的“導彈飽和攻擊”手段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戰效果。

  在理論探討軍事信息化的同時,解放軍在若幹個集團軍、空軍、海軍都設立了“信息化建設試點部隊”。近年來,解放軍陸、海、空軍新型主戰裝備的使用部隊都屬於“信息化試點部隊”。而在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設的麵更廣一些。空軍的蘇—27 SK/殲—11、殲—10A等新型作戰飛機都裝備了必要的GPS和其他數字化指揮控製係統。而預警機成為了空軍信息化作戰的“關節點”和終端平台。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現代艦導彈發射

  數據鏈是戰爭信息樞紐

  那麽為什麽解放軍要重點發展作戰數據鏈係統呢?數據鏈係統到底有何作用?

  在現代戰爭中的武力優勢存在軟硬兩個方麵。硬武力是以先進的武器為代表,這方麵的優勢表現在射程、打擊精確度、速度、隱形技術、反應能力、破壞能力、飛行速度等多方麵。這些優勢是確確實實能夠看得見的、摸得著的。但還有一部分是看不見、摸不到的,那就是軟武力,它是以C4ISR(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係統為代表,數據鏈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數據鏈就像“戰爭巨人”的神經係統,將所有器官和肢體連接在一起。它可以使得單獨的、孤立的武器單元聯結起來,形成巨大的戰爭網,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器的係統優勢。簡而言之,就是完成了軍事作戰中的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在西方,數據鏈被稱為武器裝備的“生命線”、戰鬥力的“倍增器”、部隊協同作戰的“黏合劑”。

  數據鏈是將數字化戰場指揮中心、指揮所、參戰部隊和武器平台鏈接起來的信息處理、交換和分發係統。作為現代指揮與控製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數據鏈技術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聯合作戰”、“網絡中心戰”都離不開它。

  數據鏈最初發揮強大的戰爭作用表現在1982年的敘以貝卡穀地空戰中。當時敘利亞方麵是米格—21、米格—23戰鬥機,以色列方麵是F—15和F—16戰鬥機。盡管雙方的飛機檔次相差不大,但以色列方麵以損失1架飛機的代價,取得摧毀敘利亞19個地空導彈陣地和81架飛機的戰果。戰後,世界各國軍事專家對這次空戰不約而同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以色列空軍使人望而生畏的能力,來自於一架預警和指揮控製飛機與若幹架戰鬥機的高度協同和配合。在這種預警機和戰鬥機之間實現高度協同與配合的現代化聯合作戰裝備,就是由裝備在各種飛機上的數據鏈終端所組成的數據鏈係統。

  數據鏈係統主要有六大特性,一是信息傳輸的實時性;二是信息傳輸的可靠性;三是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四是信息格式的一致性;五是通信協議的有效性;六是係統的自動化運行。

  數據鏈是現代高技術戰爭必需的一種裝備,信息化戰爭離不開數據鏈。促進數據鏈係統的推廣應用,形成適應信息化戰爭的綜合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已經成為現代軍事領域重要的發展趨勢。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現代艦導彈發射

  西方視數據鏈為生命線

  如果你讓美軍官員形容數據鏈的作用,他會告訴你美軍的E—2T預警機,若以人工語音引導戰鬥機,隻能進行1至3批目標的攔截作業,但美軍現役的E—2C預警機利用數據鏈配合F—14戰鬥機(已退役)或F—15戰鬥機,可同時進行100個以上目標的攔截作業。因此,美軍稱“數據鏈是武器裝備的生命線”。

  1983年美軍入侵格林納達,由於三軍通信係統互不兼容,橫向通信是當時美軍最大的問題。而在格林納達陸上作戰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通信也不得不經海上中繼站中轉。美聯合特遣部隊司令、海軍中將梅特卡夫事後在評論此役的通信聯絡時說:“在格林納達,我們既不能與陸軍互通,也不能與空軍互通……我們不能使已裝備的通信設備一起工作。”

  而在7年之後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初級“數據鏈”已初顯威力。以美軍攔截導彈作戰為例,伊軍的“飛毛腿”導彈發射12秒鍾之後,位於太平洋上空的美國防支援計劃(DSP)的導彈預警衛星就發現了它,並迅速測出其航行軌道及預定著陸地區,報警信息及有關數據迅速傳遞到位於澳大利亞的美國航天司令部的一個數據處理中心,數據中心的巨型計算機緊急處理這些數據之後,得到對“飛毛腿”導彈進行有效攔截的參數,然後航天司令部將這些參數通過衛星傳給位於沙特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指揮中心。防空導彈指揮中心立刻將數據裝填到“愛國者”導彈上並發射,整個過程隻需要3分鍾左右的時間,而“飛毛腿”至少要飛行4到5分鍾才能到達預定目標的上空,這就為攔截導彈創造了條件。在這次戰爭中,伊拉克共發射了80餘枚“飛毛腿”導彈,其中向沙特阿拉伯發射了42枚,向以色列發射了37枚,向巴林發射了3枚。但隻有一枚命中目標;大部分導彈不是被“愛國者”攔截,就是因技術原因自爆。從某種意義上說,“愛國者”攔截“飛毛腿”的成功之處,就是數據鏈的成功。

  在科索沃戰爭中,由於利用了數據鏈支持的C4ISR係統,前線戰區總指揮、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津尼上將不必親赴戰區,而是坐鎮本土佛羅裏達的中央總部指揮作戰行動;在美國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基地”組織的軍事行動中,美軍運用數據鏈,實現作戰信息的無縫鏈接,取得了很好的作戰效果。

  目前,美國現役艦船約200艘裝備海軍戰術數據係統(NTDS,第一代數據鏈係統),其中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和兩棲攻擊艦。海軍戰術數據係統使用Link 11、Link 4和Link 14號數據鏈。此外,在北約和美國海軍中還使用Link 4A、Link 16數據鏈等。美國還在開發新一代數據鏈係統,而美軍倡導的“網絡中心戰”,就是主要借助數據鏈技術,使得各類武器平台形成了預警探測網絡、火力交戰網絡和數據信息網絡的相互融合。

  除美國外,西方其他軍事發達國家也都在著力發展作戰數據鏈係統。以色列就自行開發了ACR—740數據鏈係統,不僅預警機要裝,每架戰鬥機也都要裝網絡終端。數據鏈正成為世界範圍軍事裝備發展的一個熱點。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中國海軍“狼群”

  解放軍數據鏈發展刻不容緩

  根據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表示,在1999年得到批準之後,有消息稱美國方麵已經開始幫助台灣地區開展C4ISR計劃(台軍方稱之為“博勝案”),內容包括向台灣地區出售數據鏈係統和各軍種間在聯合指揮、控製係統方麵的協同。2001年7月,布什政府向美國國會通報,提議向台灣地區出售聯合戰術信息發布係統/Link 16的終端,這將為擴大該計劃提供基礎。

  Link 16號數據鏈是美國供應給盟軍的先進軟件,可以讓日本、以色列、北約等盟國武力與美軍的戰機、雷達站、航空母艦之間的語音對話及資料,經由密碼編成傳遞,而防止敵軍的竊聽或截收。這將使得台灣地區F—16戰機與E—2T預警機、海上船艦,以及岸上作戰管製雷達之間,可以直接進行通訊與資料傳遞,即使美軍不參戰,台軍也能共享美軍偵查係統對其開放的信息(美軍不可能對其全部開放),並且其信息共享程度是動態的。台灣地區三軍協同作戰能力將會有大幅提升。

  針對這種外在環境,自科索沃戰爭之後,解放軍也將數據鏈係統作為研究的重點,各種關於作戰數據鏈的研究文章頻頻在官方的《解放軍報》上出現,這也顯示解放軍作戰數據鏈已經成為亟待發展的項目。

  大陸《當代海軍》雜誌副主編劉江平上校就曾撰文指出,中國海軍應通過新型裝備的信息網絡化升級和現役裝備嵌入芯片改造的兩個層麵,全力打造海上軍事行動的數據鏈,從根本上改變未來執行任務的方式。力求將攻艦、防空、反潛和反導等戰鬥行動從依靠本艦艇自身的係統轉變到以網絡化的艦隊編隊協同作戰方式進行,從而既顯著地縮短戰術反應時間,充分發揮單艦艇的作戰潛力,又最大限度地提高艦隊編隊的整體作戰效能。盡快縮小我國海軍同發達國家海軍之間的差距。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解放軍幾大艦隊裝數據鏈 演練“導彈飽和攻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