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空軍國產戰鬥機發展曆程---殲8(組圖)

(2008-08-06 13:11:15) 下一個
殲-8戰鬥機研製曆史和基本性能介紹
2008年07月30日 11:13:23  來源:新華網

 

殲8飛機原型機出廠

    殲-8是我國在殲-7,即米格-21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其研製是為滿足我國高空作戰要求,沈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殲-8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相比殲-7,各項性能指標均有改善。殲-8采取機頭進氣,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空氣動力布局形式。    

    盡管最初殲-8被定位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擊型號,將作為國土防空的主力,但由於交流電、火控雷達進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裝備直流電、測距器的白晝截擊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殲-8白天型。    

    殲-8白天型還可使用配套的照相偵察吊艙,外掛於機身中線下方。內裝兩具KA-112A型長焦距照相機,可完成高空全景傾斜式可見光偵察攝影,與地麵機動戰術偵察設備組成一個完整的航空偵察係統。覆蓋範圍縱向3.5度,橫向30度,工作高度9200到15000米。攜帶610米的EK3412型膠片,分辨率為56線對/毫米,可攝影550張。    

    殲-8I殲擊機(全天候型)的研製也曆盡坎坷。六0一所於1978年2月發出殲-8I飛機全部生產圖,由沈陽飛機公司(原沈陽飛機廠)試製。1980年5月總裝完成首架飛機。6月25日原型機地麵準備試車發生重大事故。沈陽飛機公司趕工裝配了全新的一架殲-8I,1982年4月24日首飛。10月第二架殲-8I上天。1983年7月完成全機靜力破壞試驗,85年7月27日,航定委正式批準殲-8I設計定型。    

    裝備後隨著部分新係統的研製成功,所有殲-8都改進為殲-8I型,又稱殲-8全天候。與白天型相比,主要改進有:安裝殲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達、射瞄-8A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隨控裝置等十一項電子設備;艙蓋改為與殲-7II相同的向後開設計。座椅、氧氣係統和組合儀表重新設計;武器係統改裝23-Ⅲ型雙管航炮、4枚霹靂-2乙導彈、4組火箭。後進一步加裝了霹靂-5乙導彈。    

    殲-8和殲-8I飛機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自行設計的殲擊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殲-8和殲-8I裝備了空軍和海軍,產量不大。 

  技術數據:

    翼展:9.34米

    機長:21.52米

    機高:5.41米

    機翼麵積:42.19平方米

    空重:9826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38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55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M2.2(高空)

    實用升限:20500米


 

一架兩側進氣帶進氣錐的方案模型


顧頌芬和殲8戰鬥機


殲8飛機原型機出廠


殲8飛機的雷達


殲8II戰鬥機做戰狀態


殲8II能攜帶的武器


殲8II能攜帶的武器


作戰部隊的殲8II戰鬥機


作戰部隊的殲8II戰鬥機三機起飛


雙機起飛


減速傘打開著陸


殲8飛機著陸


左邊為霹靂5導彈,右邊為霹靂8導彈


霹靂8空空導彈


掛架上的霹靂8導彈


殲8II戰鬥機座艙


殲8II座艙,雙杆操縱


某新型殲8戰鬥機,注意其機翼上的雙翼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