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空軍國產戰鬥機發展曆程---殲7(組圖)

(2008-08-06 13:07:09) 下一個
殲七研製曆史、基本性能及重點型號介紹
2008年07月28日 16:58:16  來源:新華網

 

解放軍空軍殲-7戰鬥機機群

    殲-7戰鬥機,原型為蘇聯於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分代為第二代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是我國目前的主力戰鬥機,有多種改型。

    我國由50年代末開始對米格-21產生了濃厚興趣,但當時由於中蘇已出現裂痕,蘇聯並不想提供這一先進戰鬥機給我國,尤其是生產技術。但隨著共產國際形勢變化,蘇聯需要中國支持,於是1961年中蘇簽署協定,授予中國米格-21F-13飛機及R-11F-300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包括全套生產技術資料,飛機、發動機散裝件,以及當時國內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但由於中蘇交惡,實際上大部分的技術資料沒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錯誤,真正有用的就隻有幾架樣機,這給試製帶來了困難。最後經過負責此項目的沈飛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艱苦努力,硬是“照貓畫虎”把米格-21製造出來。    

    1966年1月,首架殲-7在沈陽飛機廠首飛,試飛員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業部確定成都飛機廠和貴州飛機廠也生產殲-7。後來基型殲-7大約生產了十幾架。    

    殲-7基型裝有1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2枚霹靂-2空空導彈或38枚火箭。進氣道進氣錐可分三級調節。發動機為一台渦噴-7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渦噴-7是黎明發動機製造公司於1963年按前蘇聯Р11-Ф-300發動機開始仿製的,1966年12月國家驗收,1967年小批生產。1968年轉至黎陽公司試製,1970年開始批量生產。首翻期為100小時,總壽命300小時。

    1980年後渦噴-基型基本停產。在使用初期出現了不少影響可靠性、耐久性與維修性的結構問題,通過改變結構、更換材料和改進工藝,基本排除故障。改進包括,新工藝製造的渦輪葉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燒室和壓縮器則重新設計。後期的渦噴-7的渦輪葉片從31片減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減少了發動機對喘振和失速顫振的敏感性。    

    殲-7基型揭開了殲-7係列的序幕。此後殲-7衍生了眾多的改型。 

    殲-7基本性能:

    翼展7.15米

    機長13.945米

    機高4.103米

    機翼麵積23平方米

    機翼後掠角57度

    實用升限17500米

    正常起飛重量7370千克

    正常著陸重量5480千克

    機內燃油2080千克

    最大航程1480千米1530千米(帶副油箱)

    最大平飛速度2177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970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215千米/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800米

    著陸滑跑距離800~1000米



殲7


殲7G


殲7MG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7戰鬥機

緬甸空軍的殲7戰鬥機

朝鮮空軍的殲7戰鬥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