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國外十大預警機盤點(組圖)

(2008-08-22 08:07:19) 下一個
國外十大預警機盤點
2008年08月22日 09:48:53  來源:新華軍事博客

 

1. 美國E-2“鷹眼”

美國E-2“鷹眼”預警機

    E-2是目前世界上擴散範圍最廣、生產數量最多的預警機,由格魯曼公司研製,1956年開始設計,服役後即參加了越戰。

    E-2已發展了多種型號,E-2C是目前的主力隊員,也是美國海軍唯一的現役預警機,最新型號E-2D“先進鷹眼”於2007年首飛。這些改型外形沒有多大變化,主要是雷達的升級和電子設備的改進。一架E-2C能同時跟蹤2000 多個目標,並控製40多個空中截擊任務。

    E-2參加過多次實戰,曾在貝卡穀地上空由以色列創造了現代空戰的奇跡。它雖然是一種艦載預普機,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它引進搬到陸地上使用,為美國掙了大把的銀子,我國的台灣地區也湊了這個熱鬧。但即使它探測範圍再廣,以台灣海峽有限的空域,真正打起來,恐怕也是自身難保啊。

2. 美國E-3“望樓” 

 

美國E-3“望樓”預警機

    嚐到E-2的好處後,美國決心發展機身空間更大的預警機,以安裝更多的設備來大幅提升預警機的性能,於是以波音707客機為基礎開發的E-3現身了。

    E-3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美國空軍,是一種大型遠程預警機,可有效監視空中及海上目標,並具備遠程目標攻擊指揮能力。

    它采用AN/APY-1型脈衝多普勒雷達,天線安裝在機背上6轉/分的圓盤式天線罩內。

    該機最大的特點是能與戰鬥機的火控係統交聯,戰鬥機可以不使用自身雷達,而由E-3直接指揮攻擊目標。E-3也有幾個型號。

    E-3A是美國空軍的首批生產型。E-3B是A型的改進型,提高了目標處理能力和搜索艦艇的能力。C型與B型相同,但改裝了與歐洲通用的通信係統。D型和F型分別裝備英國和法國。

 

3. 俄羅斯A-50“中堅”

俄羅斯A-50“中堅”預警機

    俄羅斯/蘇聯預警機的發展要滯後於美國,其A-50與E-3類似,也是一種大型預警機,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服役,以替換圖-126預警機。

    它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台,安裝了包括脈衝多普勒雷達等設備在內的“熊蜂”大功率電子係統。由於電子技術水平落後於美國,A-50的探測距離和跟蹤目標數量要遜於E-3,但在有地麵雜波幹擾下識別目標的能力上要優於後者。

    當然,針對不足,A-50也在不斷改進。它最露臉的一次實戰是在1996年通過截獲車臣匪首杜達耶夫的手機通信信號,從而確定其位置,引導蘇-25將其炸死。

4. 澳大利亞“楔尾”

澳大利亞“楔尾”預警機

    “楔尾”實非澳大利亞研製,隻是澳軍方選中了波音公司研製的“楔尾”作為自己的預警機,並訂購了6架,土耳其也看中了它“楔尾”以成熟的波音737為平台,上麵整合了諾·格公司的多功能電掃描相控陣雷達,於2004年首飛。

    其雷達天線布局很特殊:一塊天線像“背鰭”一樣垂直安裝在後機身上(兩側各掃描120° ) ,另一塊像搭積木似的水平安裝在“背鰭”上部(縱向前後各掃描 60° ) ,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天線陣,可360°掃描。它對戰鬥機的下視探測距離370千米,可跟蹤300個目標。

    由於采用了最新技術,“楔尾”的信息處理速度比E-2C高出十多倍。

 

5. 以色列“費爾康”707

以色列“費爾康”707預警機

    “費爾康”707在外形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身背圓盤式的預警機,這因為它采用了“環”式布局的EUM-2075全固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在載機波音707的機鼻、機尾和機身兩側安裝有天線陣列,可360°掃描,反應速度遠優於機械掃描。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采用這類雷達的預警機。

     該機性能優越,可探測雷達截麵積很小的目標,總體性能與E-3不相上下,但價格隻有後者的1/3,所以一出世就不同凡響,引起了轟動,印度在2004年就訂購了三架。而對於中國軍迷來說,“費爾康”更是一度傳得沸沸揚揚,多種情感融於其中。

6. 以色列G550

以色列G550預警機

    G550實際上也采用“費爾康”空中預警係統,於2006年5月20日首飛,其雷達是升級版的EL/M-2075相控陣雷達,載機平台為“灣流”G550商務噴氣機,但做了較大改動。在機身前後和兩側裝有被稱為“保形機載預警”(CAEW)係統的雷達天線整流罩,並加裝了為雷達供電的兩台發電機和冷卻係統。

    該機滯空時間為10小時,最大速度592千米/小時,使用成本大大低於波音707。 

7. 英國“獵迷”

英國“獵迷”預警機

    英國雖然最早研製出雷達,但在以雷達為主體的預警機的研製上卻是磕磕絆絆,更是在“獵迷”預警機上栽了個大跟頭。

    “獵迷”以“彗星”客機為平台,於1980年首飛。其外形很獨特,在機頭和機尾有兩個大鼓包,裏麵安裝的是共用一個發射機的連續波雷達天線,通過波導開關交替接通以實現360°掃描。

    但在試驗過程中發現雷達工作極不可靠,而且在探測低空慢速飛行目標時,不能將高速路上行駛的車輛與目標區分開。經過改進和試飛,效果還是不理想。無奈,英國痛下決心,停止“獵迷”,轉購E-3。

     如果“獵迷”能夠服役,並能在馬島戰爭中上場,或許能讓當時因沒有預警機而被頻頻擊沉艦船的英國海軍保全一些臉麵。但曆史不容假設。

8. 日本 E-767

日本E-76預警機

    E-767是波音公司以波音767客機為平台專為日本研製的大型預警機。日本雖然未能如願買到E-3,但E-767卻是意外之喜。其機內容積是E-3的2倍,可以裝備更多的任務係統和設備。

    E-767的雷達、航電係統和電子戰係統都是E-3所用設備的改進型,因而戰術技術性能明顯增強。E-767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22個小時,不加油航程比E-3要遠20%。

    日本訂購的4架E-767已經裝備部隊,還計劃再買6架,再加上已有的十多架E-2,日本的預警範圍和力度實在是大了點,它到底想幹啥? 

9. 瑞典“愛立眼”

瑞典“愛立眼”預警機

    瑞典的軍工有相當實力,在預等機上也毫不示弱。其1985年開始研製的“愛立眼”雷達係統通過與不同平台的整合已形成一個係列,即“薩伯”340、EMB-145,以及“薩伯”340的出口型“薩伯”2000。

    它們的標誌性特征是機背上的“平衡木”式雷達天線,其雷達為PS-890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具有波束窄、精度高的特點,可探測和跟蹤多種目標。由於該係統價格低廉,且維護和運行費用低,不僅瑞典空軍裝備了它,希臘、巴西等國也對它情有獨鍾。

    為抗衡印度的“費爾康”,巴基斯坦選中了“薩伯”2000。

10. 印度ASP

印度ASP預警機

    印度在發展武器裝備上總是雄心勃勃,預警機也不例外。印度於1985年l月開始“機載監視平台”(ASP)的研製工作,性能要求遠遠優於美國的E-2C,甚至期望具有偵察衛星的功能。

    ASP以印度仿英的HS-748渦輪螺旋槳運輸機為平台,上麵安裝其國產雷達等設備。在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後,該機於1996年公開亮相。

    但好景不長,在已完成了90%的試驗項目後的1999年,該機連同科學家和試飛員在試驗時機毀人亡,元氣大傷。印度已無力、無時、無心繼續,轉求外援。

    感謝新華軍事網友“鬱鬱蔥”提供。本文原載《兵器知識》2008年第5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