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豐臣秀吉(圖)

(2008-08-18 14:15:06) 下一個
豐臣秀吉
2008年08月18日 15:06:20  來源:新華網

豐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Toyotomi Hideyoshi,1536—1598) [資料圖片]

    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統一全國的武將。

    豐臣秀吉1536生於尾張國中村(今屬名古屋)。始姓木下,改姓羽柴,賜姓豐臣。早年為尾張國大名(領主)織田信長的部將,屢建戰功。

    1577年,信長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後任征西先鋒,在中國(今本州西部地區)、四國、九州等地指揮作戰,先後平定播磨(今兵庫縣南部)、備前(今岡山縣南部)、美作(今岡山縣北部)、但馬(今兵庫縣北部)、因幡(今鳥取縣東部)五國。

    1582年,進攻中國,包圍高鬆城(在今岡山市附近),與毛利氏決戰。同年信長被部將明智光秀殺害後,與毛利氏講和,回師討伐光秀,並擁立信長幼孫秀信為繼承人。但信長部將柴田勝家欲立信長三子信孝。

    1583年,秀吉經賤嶽之戰消滅勝家與信孝的聯軍。同年建大阪城,作為統一日本的根據地。

    1584年,與信長次子信雄和德川家康聯軍戰於小牧,失利後媾和,並與家康結盟,確立織田信長繼承人的地位。

    1585年,率10萬大軍平定四國領主長宗我部,出任關白(輔助天皇處理政務的最高官職)。翌年兼任太政大臣,控製軍政大權。

    1587年,興兵30萬進取薩摩國(今鹿兒島縣西部),進而平定九州。

    1590年,出動26萬大軍滅北條氏,平定奧羽地方,完成日本統一大業。

    1591年,將關白職位讓予養子秀次,自稱“太閣”。

    1593年,將北海道正式劃入日本版圖。

    1592年和1597年兩次出兵侵略朝鮮。1598年8月因侵朝失敗,鬱悶而死。

    豐臣秀吉執政期間,丈量農地,增加貢租;收繳武器,實行農、兵分離;統一貨幣,廢除關卡;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領主統治,為幕藩體製奠定基礎。






百度百科

豐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 Toyotomi Hideyoshi)
(1536-1598)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封建領主,是繼室町幕府之後,完成近代首次統一日本的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為1590-1598年期間
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法名國泰佑鬆院殿霊山俊龍大居士。《明史》裏稱作平秀吉。



總綱:第一版 

人物生平: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豊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Toyotomi Hideyoshi,1536年~1598年)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中村,貧農之子。最初叫木下藤吉郎。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統一全國的武將。

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人。父親木下彌又衛門曾是信長父親信秀的鐵炮足輕。因在一場戰鬥中受傷致殘,無法再上戰場而回家務農,但不久就因傷重去世。無法生活的母親帶著七歲的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生下了弟弟秀長與妹妹阿旭。繼父竹阿彌性情粗暴,又因為秀吉生來瘦小,常被人稱為猴崽子,因此對秀吉非常厭惡,叱罵之餘還經常拳腳相加。秀吉為了不與令人討厭的竹阿彌相處,經常到村外的光明寺住宿。

十五歲時,在又被竹阿彌打了一頓後,秀吉終於忍無可忍,拿了一貫錢後離家出走,過起了流浪的生活。為了生計,秀吉先是在尾張與鄰近倒賣些針線、布棉等小商品。當時正處於戰國最混亂的時期,各地大名、土豪有的互相征戰掠奪,有的與寺社力量勾搭成奸,大發不義之財。秀吉在流浪中深刻感受到這種亂世帶來的災難,一種強烈的想結束這種混亂的社會誌向在心中牢牢的樹立起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秀吉被
今川義元所屬的遠江國土豪鬆下加兵衛征召去了,作了其 隨身小姓。加兵衛對秀吉非常照顧,令秀吉非常感激,但是今川軍營中充斥的腐朽風氣卻讓秀吉說不出的厭惡。

1554年,受在織田家出仕的一個童年的玩伴的勸說,秀吉來到織田家,作了信長的小姓,邁出了一生重要的一步,當時他的工作主要是在冬天為主上信長暖草鞋。信長很喜歡這個長的象個猴子,但機靈乖巧的侍從,開玩笑的稱秀吉“猿”。在信長這樣的人物身邊侍奉,秀吉的才能逐漸受到主人的重視。一次,清州城的一段城牆倒塌,織田家的許多家臣都沒有辦法修複,信長同意了秀吉的請求,讓他去試試。秀吉詳細了解了任務後,將整個工程分為十段,一起動工,一天之內就修好了城牆。還有一次,秀吉被委派管理冬天燒的柴木,通過仔細觀察和精確計算,他得出結論,隻用平日燒的三分之一的柴木就足夠了,這大大減輕了領民的負擔。經過這樣的幾次傑出表現,信長對秀吉的能力非常賞識,遂提拔他為正式的武士,讓他作了織田家的家臣。不久,秀吉結婚了,新娘是織田家臣淺野又右衛門的養女禰禰(後來的北政所,戰國三夫人之一),那一年,他二十四歲。

1564年,信長進攻美濃時,秀吉再次一鳴驚人,在首席家老柴田勝家等重臣都沒能完成下,他短時間內築成
墨俁城,確立了自己在織田家的地位。在這次任務中,秀吉充分發揮了他智謀、交涉、膽識等諸多過人之處。圓滿的完成任務。信長也開始將其視為得力部下,

  1568年改名為木下秀吉。開始上洛後,秀吉與
佐久間信盛丹羽長秀共同擔當了進攻南近江六角家的任務,信長進入京都後,又與明智光秀村井貞勝一起擔任了京都奉行,主管畿內行政。

1570年,秀吉又擔任了出使毛利家的任務。

1570年4月,信長進攻越前的朝倉家時,親家北近江的淺井 長政突然違背與織田家的婚姻關係,與朝倉家聯合夾擊。在形勢極為危急時,秀吉與德川家康主動擔任了殿後的重任,保護信長撤退(金ヶ崎殿後)。對秀吉來說,並不隻是完成這個任務,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信長帶有感激的空前信賴。以信長的性格,這種仇怎能不報。同年6月28日,信長卷土重來,率織田軍(二萬三千)、德川軍(六千)與淺井軍(八千)、朝倉軍(一萬)激戰於姊川,在這場合戰中,秀吉率領著織田軍七隊中的一隊苦戰,最終織田、德川方取得勝利。但這並沒有消滅朝、淺兩家,因為信長此時正受到四麵八方的包圍戰,直到三年後,才滅掉兩家。這期間,秀吉擔任了進攻淺井家的總大將。因此淺井滅亡後,信長把北近江三郡的領地就封賞給了秀吉。

1573年,秀吉也在此時改名為羽柴秀吉(羽柴秀吉,取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修長濱城為居城,開始以新的身份出現。之後改木下姓為羽柴之後依命令進攻中國地方,征服播磨國、但馬國、因幡國,使備前國和美作國的宇喜多氏服屬,並與
毛利輝元作戰。

以後,秀吉依次參加了進攻將軍足利義昭(1573。7)、鎮壓伊勢一向一揆(1573.9~10.)、殲滅伊勢長島一向一揆(1574.7~9.)、長篠合戰(1575.5.21.)、越前一向一揆進攻(1575.8.)、圍攻石山本願寺(1576.4~5.)、進攻紀伊雜賀、根來(1577.2~3.)等戰鬥。

1576年,秀吉被信長任命為主管中國地方的毛利家的攻略。從此直到信長去世,秀吉都在這條戰線上作戰。在這期間,秀吉還有幾次助戰。1577年8月,秀吉奉命援助與上杉謙信纏鬥的
柴田勝家。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秀吉與這位從出仕起就與自己敵對的織田家首席老臣發生爭執。秀吉一怒之下率部返回長濱城,這直接的結果是勝家在手取川的大敗。秀吉的行為令信長非常憤怒。但是並沒有得到處罰,同年10月,參加了對叛將鬆永久秀的討伐。10月21日,秀吉被黑田孝高迎進播磨姬路城,開始了西邊的戰事。28日全域支配播磨。然後進攻但馬,一連攻下山口、岩中、竹田城,降伏山名家。11月28日,攻陷播磨最西端的上月城,交給尼子家複興力量尼子勝久和山中鹿之介把守。呈現出勢不可擋的軍鋒。

1578年元旦,秀吉趕回安土城,參加織田家的新年茶會。2月,播磨趁秀吉不在三木城主別所長治謀反,與毛利家聯合進攻上月城。23日,秀吉緊急趕回姬路城應付。在毛利輝元、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別所長治宇喜多直家的幾個兵團的進攻下,秀吉抵擋不住,向信長求援。信長派信雄、信孝、一益、光秀、長秀、藤孝、信盛等率兵援助,戰況得到好轉。6月,秀吉上京,親自聆聽了信長的指示。在信長的授意下,秀吉放棄上月城,全力進攻三木城。不久,上月城落,尼子勝久山中鹿之介被毛利家殺死。可三木城卻久久不能攻下。10月,播磨東麵的荒木村重又謀反,並扣押了前來調停的黑田孝高,與毛利、別所聯合,三麵夾擊秀吉。在這種不利條件下,秀吉沉著應戰,次年9月,籠絡成功備前的宇喜多直家,1580年1月,攻下三木城。6月,平定了播磨。同時,弟弟秀長也平定了但馬,構築成以播磨、但馬為基礎的戰線,開始與毛利家的作戰。

1581年6月,秀吉進攻因幡鳥取城,他先派人在城內以高價買米,然後再圍城。並派重兵攔截毛利家的運糧部隊。僅一個月,鳥取城就成了地獄,樹皮、草根都被吃光,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 劇。城主吉川經家以切腹落城的代價換取了全城士兵的性命。(餓殺鳥取)

1582年5月,秀吉進攻備中清水宗治的高鬆城,他根據地形的特點,十九天內築成長2.8公裏、高7米的水堤,將高鬆城淹入水中,不久清水宗治也以切腹的代價落城。(水淹高鬆)


  1582年,本能寺事變爆發了,信長被部下明智光秀襲擊,自刃於京都本能寺。秀吉感到一生中最大的機會來到了,他敏銳的抓住了關鍵,立刻與正麵敵人毛利家講和,然後連夜行軍趕回大阪城,在其他人都為保住領地的心態下,與丹羽長秀、池田恒興聯合,樹起討伐明智光秀的大旗。僅用十幾天就將光秀大敗於山崎,取得了主動。在隨後的關於繼承權的“清州會議”上,秀吉因其功績在清州城重臣會議上占據了主導權,並於賤嶽之戰擊敗了柴田勝家、瀧川一益和織田信孝,使丹羽長秀和池田恒興歸服,於小牧·長久手之戰與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雄戰和,成為織田信長的實際繼承者。

  1583年,秀吉在賤之嶽擊敗柴田勝家,逼死織田信孝。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阪城。

1584年,降伏織田信雄與織田家老盟友德川家康,篡取了織田家的基業。

1585年任關白,1586年受賜姓豐臣並就任太政大臣,確立了政權。先後經過紀州征伐、四國征伐和九州征伐,征服了西日本全境。1590年遠征關東,包圍小田原城並擊敗北條氏,使陸奧國的伊達政宗等東北諸大名皆歸服,統一日本,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閤。


  1592年出兵朝鮮(文祿之役),遭到朝鮮各地義勇軍和李舜臣的朝鮮水軍的激烈抵抗,同時明朝也向朝鮮派出了援軍,於是休戰。不久後談判破裂,1597年再度出兵朝鮮(慶長之役)。豐臣秀吉1598年8月18日於伏見城逝世。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製都市、鑄造貨幣等政策控製商業。太閤檢地和刀狩等政策用來確立稅製,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製打下了基礎。




總綱:第二版 

【青年時期】



秀吉出生於
尾張國中村(今愛知縣名古屋一帶),為貧農之子(一說是下級武士之子)。幼名為日吉(ひよしまる, Hiyoshi-maru)。早年喪父,因與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據說因其自幼生活艱辛、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猥瑣,酷似猿猴,因此被稱為猴子。據說他是多指畸形患者:右手長了兩根大拇指。

受限於其出身影響,關於秀吉早期的文獻記載十分有限,僅大概知道他曾在尾張、三河、駿河等地活動,並與尾張地方土豪蜂須賀氏有不錯的交情。此外,也有些關於他和忍者間互動的傳說。不管如何,青年時代的秀吉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

大約1555年的時候秀吉回到尾張,並加入當時尾張的領主
織田信長麾下。最初秀吉也隻是打雜的仆役,但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信長賞識,逐步由仆役升格成為下級武士,改名為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 Kinoshita Tōkichirō)。


【家臣時期】



1560年左右,秀吉成為織田家的足輕組頭(足輕是臨時征集的農民兵,組頭相當於小隊長),並參加了著名的
桶狹間合戰。據說戰後因其功績信長將淺野家的養女寧寧(似乎也有翻譯成彌彌的)許配給他,這位寧寧小姐後來在秀吉的賢內助,在豐臣政權中影響頗大,人稱“北政所”。

在桶狹間合戰中打敗並討殺了今川家督今川義元後,信長與從今川獨立的
鬆平元康(後來的德川家康)結盟,以穩定東部防線,而後回過頭來向北攻略美濃的齋藤家。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失利後,信長決定修築墨股城,但猛將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說墨股城一夜築城,為後世所稱道。

修築墨股後,信長將居城遷往離美濃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州)。不久美濃發生
竹中半兵衛以十七騎輕取稻葉山城(齋藤居城)的事件,事後半兵衛放棄稻葉山城。得知此事後,秀吉以“三顧”之禮將半兵衛召至麾下,並借半兵衛之力招降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信長出兵稻葉山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齋藤龍興兵敗被俘。

此後信長遷居岐埠城(即稻葉山城),並開始在天下布武的名義下開始了統一日本的戰爭。

1568年,前征夷大將軍
足利義輝(被三好家殺害)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尋求援助,於是信長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在打敗三好家後義昭被擁立為將軍。隨後信長又以違抗將軍命令為由出兵越前朝倉家,結果因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戰眾負責殿後,曆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也就是這年木下藤吉郎改名為木下秀吉。

在討伐越前失利後不久因統治權上的分歧織田與足利發生對立。義昭聯絡各路大名一起討伐信長,史稱“
信長包圍網”。

此後信長腹背受敵,疲於應付。1573年
武田信玄上洛失敗,病死途中,成為信長霸業的轉折點。同年信長打敗並流放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稍後,信長攻陷淺井家居城小穀城,淺井氏滅亡。不久朝倉家在信長打擊下土崩瓦解,家主被家臣弑殺,其主要家臣亦歸順信長。

也就是在1573年,秀吉因與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作戰有功,封
近江國今濱城(後改名長濱城)城主,並改木下姓為羽柴秀吉(はしば ひでよし, Hashiba Hideyoshi)羽柴(羽柴,取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姓中各一字),領有淺井故領北近江22萬石,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

1577年,播磨赤鬆家投降後,受命攻略中國(日本本州島西部地名,非指CHINA)地方,任播磨國國主,主城為姬路城,征服
但馬國、因幡國,使備前國美作國宇喜多氏服屬,並與毛利輝元作戰在此期間秀吉展現出過人的謀略,“鳥取斷糧”、“水淹高鬆”等著名戰役不僅遏止了毛利的東進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難以招架。


【統一日本時期】



1582年,明智光秀於支援秀吉途中發動兵變,攻占京都並夜襲投宿在
本能寺的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焚毀本能寺,切腹自盡,但屍骨無獲,其長子織田信忠戰敗切腹。史稱“本能寺之變”。當時豐臣秀吉正在圍攻備中國的高鬆城,由於報信者的失誤,於事變三天後才得知消息。之後,在毛利氏大老小早川隆景主導下,他迅速與毛利氏議和,5天內強行軍200公裏返回京都,並隨即與明智軍展開決戰,這次行軍史稱“中國大撤退(中國大返し)”,行動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師的明智軍。

回師之時,秀吉以信長之名為號召,成功收納流竄在各地的信長舊屬,於
山崎之戰大敗準備不及的明智光秀。因此功績,秀吉在清州城重臣會議上得到多數織田族人與家臣支持,擁立尚在繈褓的信忠之子三法師(元服後稱織田秀信)繼任家督。但為此得罪了同屬織田重臣的柴田勝家,導致其擁立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對抗秀吉。隔年,雙方決裂,勝家出兵攻打秀吉。開始柴田軍略占優勢,但秀吉攏絡柴田陣營的前田利家,使其於後方倒戈而擊潰柴田軍。此戰後勝家自殺,另一重臣瀧川一益則被迫蟄居,織田信孝不久被殺,丹羽長秀和池田恒興歸服,秀吉完成統一織田舊部之舉。

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阪城。

1584年,與其合作的信長次子
織田信雄聯合德川家康反對秀吉,羽柴軍便與兩人展開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的戰事。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羽柴軍直撲德川領地,但途中卻遭到德川軍伏擊,有“鬼武藏”之稱的大將森長可和池田恒興戰死,在戰況失利的情況下秀吉憑借驚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織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而後秀吉又以令人難以置魄手段招降德川家康(把妹妹嫁給家康並把自己的母親送去作人質,完全是乞和的架勢),德川軍歸順羽柴軍,秀吉正式展開統一信長未完成的統一大業。

1585年,秀吉率聯軍攻打剛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氏,迫使其歸降並退回原居地土佐。同年秀吉希望成為
征夷大將軍,但在公卿的勸阻下轉而向朝廷索取關白的封號。為此秀吉一度打算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義父(因為日本有關白隻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衛、鷹司、一條、二條、九條等“五攝家”世襲的傳統),但秀吉最後放棄此計劃,而要求朝廷賜予新的姓氏。於是朝廷便賜予他“豐臣”這個姓氏,並就任關白。豐臣也由此成為繼“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後的第五大姓氏。不過“豐臣”未能象其餘四大姓那樣發揚光大,因為它隻傳了兩代就絕嗣了。

1587年秀吉又聯合已經歸順的毛利征討九州
島津氏,結果不僅迫使其投降,還使其家主島津義久出家,並讓位於相對親豐臣的島津義弘

1590年遠征關東,包圍小田原城並擊敗後北條氏,北條家主
北條氏政被迫切腹。使陸奧國的伊達政宗等東北諸大名皆歸服。至此秀吉完成全國統一。

1591年,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閣(たいこう, Taikō,又作翻譯太合)。



【晚年】


在完成對國內的統一後,秀吉出兵侵略
朝鮮,意欲將其作為侵吞中國的前哨,他的狼子野心在他給家人的信中昭然若揭——“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當以大唐(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為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為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關白一職,將視大和中納言與備前丞相二人情況,擇任之。”

1592年,豊臣秀吉發動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的約20萬大軍入侵朝鮮。起初,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先後攻占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朝鮮向明朝求救。明神宗命遼東總兵李如鬆入援朝鮮。在明軍和朝鮮全羅營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進攻下,日軍屢遭重創。最後,由於損失過大,豐臣秀吉接受明朝和談的條件,明朝封豊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日本侵略朝鮮的行動暫時停止。

但1596年,豊臣秀吉借口不滿朝鮮方未派人致意,再次遣兵入侵朝鮮。日軍盤踞釜山,再進逼漢城。然而明朝援軍入援後,日軍陷入困境,被迫死守於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於伏見城逝世,享年62歲,侵朝日軍在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漸撤軍。

日本稱這次入侵朝鮮的戰爭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禍、壬辰衛國戰爭,中國將其歸為萬曆三大征之一。

豐臣政權的統治體製頗為完備,但也存在許多隱憂:家康在地方擁有超過200萬石的領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權,因此最後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豐臣秀吉多因襲織田信長的經貿政策,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以控製都市、鑄造貨幣等政策規範金融。以太閣檢地(丈量土地、清查田戶)和刀狩令等政策用來確立稅製,徹底地兵農分離,為江戶時代的幕藩體製打下了基礎。





【係譜】




親族

母親:大政所
正室:高台院(有一段期間稱北政所,本名則有おね、ねね、禰、寧、寧子等寫法)
側室:澱殿(茶茶,淺井長政長女)
側室:加賀殿(麻阿,前田利家三女)
側室:鬆之丸殿(龍子,京極高吉女)
側室:三之丸殿(織田信長女)
側室:法鮮尼
姐:瑞龍院(三好吉房室)
妹:旭姬
弟:豐臣秀長
甥:豐臣秀次
甥:豐臣秀勝(後世誕下昭和天皇—裕仁)
長子:羽柴秀勝
次子:豐臣鶴鬆
三子:豐臣秀賴
義弟:淺野長政

養子:
羽柴秀勝(織田信長四子)
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長子)
豐臣秀次(秀吉之姐瑞龍院與三好吉房之長子)
豐臣秀勝(秀吉之姐瑞龍院與三好吉房之子,豐臣秀次之弟。後世誕下昭和天皇—裕仁)
結城秀康(德川家康次子)
小早川秀秋(秀吉正室高台院之甥)
豪姫(前田利家四女)

家臣

早期家臣:
黑田孝高(官兵衛、如水)、蜂須賀正勝(小六)、竹中重治(半兵衛)、神子田正治、山內一豐


賤嶽七本槍:
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脅阪安治、平野長泰、糟屋武則、片桐且元


五奉行:
石田三成、淺野長政、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


三中老:
中村一氏、生駒親正、堀尾吉晴


五大老:
前田利家、德川家康、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接替)、宇喜多秀家。



總綱:第三版 

出身低微

  在眾多日本人的眼中,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6~1598年)的誕生充滿神奇色彩。最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下:天文五(1536)年丙申(猴年)一月一日,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現名古屋市中村區)的農民木下彌右衛門的家中,在這喜氣洋洋的元旦氣氛中,誕生了一個男孩。彌右衛門的妻子平日篤信日吉權現(太陽神),經常向日吉權現祈禱能夠生一個男孩。有一天晚上,她夢見太陽進入她身體,之後,她懷了身孕。十三個月後,這個小孩誕生了。由於是日吉權現所賜之子,因此命名為日吉丸(Hiyoshimaru)。這個小孩,臉長得像猴子一樣,所以大家都叫他猴子。古今中外,英雄偉人的誕生難免染上神話色彩。上述的這則傳說自然也不例外,疑點甚多。譬如說,後來秀吉用來自我宣傳的《關白任官記》裏,就記載他的生日是天文六(1537)年丁酉二月六日。關於他母親因夢見太陽神而懷孕的故事,在後來豐臣秀吉寫給朝鮮國、中國等的正式外交文書中也有提及。其實,當秀吉受封“關白”(相當於朝廷中宰相的地位,通常由地位最高的貴族擔任)一職時,他曾說他的祖父是朝廷的公卿,因受小人的陷害而至鄉下生活。有一次,他母親至京都探訪親戚時,與公卿貴族發生關係而生下他。後來他又改口說是他母親與天皇發生關係而生下他,最後,終於發展成他是“太陽神之子”的神話。豐臣秀吉的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曾經在織田家擔任“鐵炮足輕”(火槍步兵),受傷後回到老家當農民。在豐臣秀吉一統天下後,或許他認為必須誇張自己的背景,使自己更具有權威性,另一方麵,或許隻是他自己的自卑感作祟而已。不過當他從替織田信長拿拖鞋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天下霸主時,連當時的知識份子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他似乎不隻是個凡人。因此,對於當時的一般民眾而言,或許“太陽神之子”是個能夠讓人接受的說法。

 
 默默無聞的童年


  根據比較可靠的史料《太閣素生記》,以及其他傳記的記載,秀吉確實長得像支猴子,因此他的綽號叫猴子。這並不隻是個謠傳而已,現存的織田信長的信中留有證據。此外,織田信長的信中還透露,秀吉還有個外號,叫做“禿鼠”。秀吉中年以後,毛發逐漸稀疏,晚年出征的時候,為了使自己更有威嚴,經常要畫眉毛,裝假胡須。不管是猴子還是禿鼠,總之豐臣秀吉的外貌極為不揚。秀吉在八歲時與父親死別,沒多久,一個名叫築阿彌的茶藝師當了他的繼父。在繼父的眼中,秀吉不管外表或個性方麵,一點都不可愛,而且家裏又貧窮,因此就叫秀吉出去當幫傭。秀吉不管到哪裏幫傭,都不受歡迎,每個地方都待不久。最後,在十六歲那年,秀吉拿著生父留給他的永樂錢一貫文離家出走,獨自尋找幫傭的主人。秀吉的出生地尾張(現愛知縣),介於京都與偏辟的東國之間,是塊肥沃的平原,可說是僅次於京都的先進地帶。這個地方商人熙來攘往,因此可以接觸各地來的訊息。在這種環境下,秀吉當然也得到一些商業的資訊,而且他天生聰慧,在旅途中,他將永樂錢換成便於攜帶的商品“木綿縫針”,然後再將縫針賣掉,獲取利潤成為旅費。最後,秀吉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遠江國(今靜岡縣)的鬆下嘉兵衛家中幫傭。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幫主人拿拖鞋。由於至武士家庭工作是他的最大願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奮,沒多久即受到嘉兵衛的重視,將他提拔為出納管理員。然而好景不常,秀吉的能幹與勤奮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經常在嘉兵衛的麵前中傷秀吉,盡管嘉兵衛再三保護他,但阻止不了眾人的誹謗,終於在嘉兵衛善意的說明原委之後遭到解雇。秀吉在鬆下嘉兵衛家裏工作四年,雖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謝嘉兵衛對他的提拔與嗬護。後來,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他派人去尋找鬆下嘉兵衛,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諸侯)。

  
侍奉織田信長

  回到尾張之後,秀吉想盡種種辦法接近織田信長。在織田家中,他的第一份工作仍是替信長拿拖鞋。雖然同樣是拿拖鞋的工作,但秀吉比從前更加用心。譬如說在寒冬的清晨,他將信長的拖鞋放進懷裏溫暖,信長對於這種用心當然會有所回報。在六年後,也就是永祿二(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發動奇襲,打倒今川義元,一躍而成為天下出名的武將。此時,秀吉擔任雜物采購官,發揮了開源節流的長才,他將支出減少了三分之二,當清洲城城牆破損而沒錢修理時,他又毛遂自擔任營繕官,將城牆修補完畢。就在桶狹間之戰的那一年,秀吉與織田家的淺野又左衛門長勝的養女Nene(後來尊稱為北政所Kita no Mandokoro)結婚。由於他是從步兵之子入贅於武士之家,所以改名為藤吉郎(Toukichirou),另一名字為秀吉。此時秀吉二十五歲。後來約在秀吉三十八歲時,他又從織田家的大老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兩人的姓中各取一字,改姓為羽柴(Hashiba)。永祿九(1566)年九月,當織田信長攻打美濃的齋藤氏時,織田軍最重要的戰術工作就是於墨保(Sunomata,現岐阜縣安八郡)建築堡壘。織田信長派遣三分之二的軍隊去建築堡壘,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來防衛敵人的攻擊。這建築堡壘的工作就由秀吉來負責。秀吉先將建築堡壘的木材運往木曾川的上遊,然後用木筏沿著河流運送下來。建材運到之後,才二、三天,堡壘就建好了。之後,秀吉又建議借用當地土豪的野武士力量,夜襲敵陣,結果獲得大勝。這次大捷,秀吉成為信長麾下的一名大將。

 
本能寺之變


  1582年6月2日拂曉,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殺身亡。這一個事件改變了秀吉的命運。根據《川角太閣記》(Kawazumi Taikouki)的記載,明智光秀在事變之後,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報告。沒想到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誤入羽柴秀吉的兵營中。此時正好是本能寺之變的第二天。秀吉知道此事後大吃一驚,同時他也預感到他的一生的命運將會有巨大的轉變。羽柴秀吉不敢張揚此事,翌日(4日)立刻與毛利(Mouri)軍的高鬆城城主清水宗治達成和談協議。6月5日清晨,秀吉從高鬆城撤退,揮兵討伐明智光秀。秀吉的軍隊在滂陀大雨中,日以繼夜的強行軍,奔馳了約一百零八公裏的路途,終於在七日的傍晚抵達自己的居城──姬路城。秀吉一回到姬路城,立刻跳進澡池裏泡熱水澡。他在澡池裏麵,發布出兵的順序,並命令將城中所有的資金與兵糧完全分發給將士,毫不保留。從這裏可以看出,羽柴秀吉為了這一戰,將他一生的命運孤注一擲。

  
山崎之戰


  此時秀吉心中應早有勝算。因為明智光秀背負著反叛主君的罪名,事實上連光秀以為一定會來援助他的細川父子都剃掉頭發,與他絕交。表麵上看起來,明智光秀似乎太過盲動了,其實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的主要將都在遠方與強敵作戰,而織田信長最忠實的盟友──德川家康也正在京都大阪觀光,幾乎不帶一兵一卒。因此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的時機並沒有錯誤,隻是他的運氣太差了,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現代日語中,有“天王山(Tennouzan)”一詞,意為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這是指明智光秀聽到秀吉率快軍往京都來時,他立刻帶兵前往自古有要塞之稱的山崎(Yamazaki,位於京都大山崎町),並欲控製山崎後方的天王山。沒想到秀吉已經早他一步占了天王山。此時,秀吉的軍隊約四萬人,光秀一萬六千人,勝負早已揭曉。光秀在逃亡中被土民殺死,他的軍隊也四分五裂。

  
賤嶽之戰

  山崎之戰後,秀吉的聲望扶搖直上。6月24日織田君的主要將聚集在尾張的清洲,討論信長的後繼人選,以及分配地的會議,這就是所謂的清洲會議。在會議中,大老柴田勝家推出信長的三男信孝當後繼者,但是秀吉卻決定由信長的年僅三歲的孫子三法師來繼承。柴田勝家的不滿可想而知,織田軍的內戰已不可避免,翌年(1583)終於發生賤嶽(Shizu ga Take,位於滋賀縣北部)之戰。在賤嶽之戰中,秀吉的陣營中傳來前線已經敗北而撤退的消息,但是秀吉卻對部下高喊:“我們打勝了!”秀吉判斷敵軍雖然戰勝,但一定已經精疲力竭,當天晚上將會在大岩山附近過夜。於是秀吉指揮軍隊,連趕十三裏的道路,來到退守的前線陣營。到了晚上,當柴田軍的佐久間勢站在大岩山,看到山下一大群火把在移動時,他嚇了一大跳,他作夢也沒想到秀吉那麽快就趕回來。賤嶽之戰,就在秀吉迅速果敢的行動中獲得大勝。

  
大阪築城

  在山崎之戰與賤嶽之戰獲得大勝之後,秀吉於1584年與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織田信雄(Oda Nobukatsu)的聯軍大戰於小牧(Komaki)、長久手(Nagakute)。遇到驍勇善戰的德川家康,士氣如虹的秀吉首次碰到釘子,但是他非常聰明,立刻與家康和談,並收家康的次子於義丸為養子。其餘的戰爭,如1585年攻打紀州與四國,1587年征討九州,1590年出征小田原,秀吉的軍隊都勢如破竹,邁向統一日本之大道。
  1583年,秀吉在大阪著手建築一座超越安土城的城堡。其天守饋外觀五層,內部八至十層,於1585年完成,其動員的人數,據史料記載,“超過六萬人”,“如同螞蟻進入蟻穴般”。秀吉為了向大家炫耀大阪城的豪華壯麗,經常招待訪客去參觀,其中還包括外國的傳教士。秀吉向傳教士說:“現在你們看到的房間,到處都是金、怠、生絲、綢緞、高級茶器,另一間房間則都是長短刀,以及其他的武器。”換言之,大阪城比安土城更像一座寶山。此外更令參觀者驚訝的是,秀吉還製造了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牆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黃金製造的,甚至連紙門的骨架也是黃金打造。他的寢室也是極為華麗,棉被是鮮紅色的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裝飾。這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軍燒毀,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饋是在1931年11月以鋼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傳教士佛洛伊斯於1593年的報告書中介紹秀吉的夜生活如下:“關白(秀吉)極為好色而不知廉恥,經常沉迷於動物性的肉欲中,在他的宮廷內,擁有二百名以上的女人。這不幸的暴君年齡已經超過六十歲(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但是他還派人出外搜尋美女,不管是商人或是工人的女兒,也不管是未婚或是寡婦,隻要是容貌美麗,都被他召進城內。而且他都隻留一二天,就讓那些婦女回家,隻有讓他滿意的,才長久留在城內。”他的側室為數眾多,比較有名的有:澱殿(Yododono,也就是淺井長政的長女茶茶)、加賀局(Kaga no Tsubone,她是前田利家的三女摩阿)、鬆丸殿(Matsunomarudono,京極高吉長女龍子)、三條局(Sanjou no Tsubone,蒲生氏鄉的妹妹阿虎)、三丸殿(Sannomarudono,織田信長的五女)、姬路殿(Himejidono,信長的弟弟信包的女兒)等。有人說,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喜歡搜集名門之秀當側室。

  
藤原秀吉與豐臣秀吉


  就在大阪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歲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權勢的“關白”一職。這“關白”一職,自古以來,都由藤原氏所獨占,特別是藤原家的近衛、鷹司、九條、二條、一條,稱為“五攝家”。因此秀吉乃先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幹爹(近衛亦為藤原一族),然後才晉升關白。至於,為何秀吉不擔任“征夷大將軍”而去當朝廷的“關白”一職,雖然有種種說法,但其實當時的戰國武將,一聽到朝廷要賜給他們虛有其名的官位,都會感動得流淚。所以秀吉晉升“關白”,自然會感到無限的光榮。晉升關白後的翌(1586)年,就在後陽成天皇即位的那一天,秀吉晉升律令製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關白”一職雖然代表最高權勢,但從正統的律令製度來看,仍屬“令外之官”,從此看來,秀吉擬依律令製度的官位重建天下秩序。另一方麵,或許秀吉認為藤原這個姓太過老舊,無法顯現出他是曆史上最大的偉人,因此秀吉又獲得天皇的許可改姓豐臣,象征日本統治者的豐臣秀吉於焉誕生。

「刀狩令」與「太閣檢地」


  戰國時代,人民擁有大量的武器,動不動就以武力來抗爭,因此連戰國武將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達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火槍等武器,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雖然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將實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麽徹底,而且是屬於全國性的。當時的農村究竟擁有多少武器,我們從加賀國江沼郡所沒收的武器即可一窺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長槍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國仙北郡則沒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長槍三百三十六支、火槍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頭盔五頂。農民的暴動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來解釋,但反過來說,一個農村擁有這麽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難。在秀吉的“刀狩令”實施之後,農民的武力可以說遭到去勢。在日本史上,有所謂的“太閣檢地”,這太閣當然是指豐臣秀吉,而所謂的“檢地”就是重新測量土地的麵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辭去“關白”,由他的養子秀次繼承“關白”,自己則成為“太閣”。“太閣”是“關白”禪讓之後的稱呼。就在秀吉成為“太閣”這一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因此稱為“太閣檢地”。其實,秀吉從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在這之前,其他的戰國武將為了想要重建業已崩潰的土地製度,因此也曾經做過檢地的工作。“太閣檢地”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那是代表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工作,同時,也表示他為了將來出兵朝鮮而預先作國力調查。此外,經過秀吉的嚴格檢地之後,每塊田地的收獲量都統計得很清楚,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擔負繳納年貢的義務,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剝削階級(豪農)從此消失。

  
禁止基督教與出兵朝鮮


  基督教是於1549年隨傳教士沙必略傳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後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經到達十五萬人,可以說是一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個基督徒,可見基督教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豐臣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豐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諸侯)將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勢。在禁令中的第一條提到,日本是神國,這表示日本開始吸收歐洲的文明,已經不在印度、中國的圈子裏。有人說,這是最早的“脫亞論”。就在長久的戰亂接近尾聲,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來臨時,1592(文祿元年)正月,豐臣秀吉突然發布出兵朝鮮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於朝鮮,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將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印度、東南亞。雖然有人說秀吉出兵朝鮮的動機,是由於他喪失了最心愛的三歲大的兒子鶴鬆(1591年),但是在這之前,他已經向傳教士說過要出兵朝鮮,所以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沒有一個封建領主不想擴大自己的領土,而且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已經沒有領地可以犒賞有功的將領。如果占領了中國,當然不愁沒有領地可以分發。就在出兵朝鮮的前後,秀吉分別寫信給琉球(1590年)、菲律賓(1591年)、高山國(台灣,1593年),要求服從朝貢。當時的台灣正是中國等海盜的根據地,是軍事、貿易、交通的要衝。秀吉的軍隊在攻打朝鮮二十天後,已經攻陷漢城,可謂勢如破竹,日軍的致勝關鍵在於擁有先進的歐式火槍。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際,朝鮮的遊擊隊開始在各地反擊,名將李舜臣更率領朝鮮的水軍,以龜甲船及船炮震天雷大破日本的軍隊,控製了製海權。進入嚴寒的冬天之後,明朝的救援軍隊又趕到朝鮮,日軍在饑寒交迫中犧牲慘重,厭戰氣氛彌漫。秀吉本來想要談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的國書,上麵寫著要封秀吉為日本國王,並將日本當作明朝的屬國。秀吉看了之後暴跳如雷,當天晚上發布命令,再度出征朝鮮。這次的出兵軍隊隻有十四萬,而且僅能占據朝鮮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後,日軍對朝鮮民眾的殘害更加激烈,而且日軍為了爭取戰功,將戰死的朝鮮軍隊的鼻子、耳朵割下,用鹽醋防腐寄回日本給豐臣秀吉,由於以數量記功,所以很多無辜的老弱婦孺都受到殘害。這些鼻子與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廣寺大佛的西側,今日則稱為“鼻塚”。至今,韓國人一提到豐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齒。秀吉的軍隊除了殺害朝鮮軍民之外,又強行押解五、六萬朝鮮俘虜到日本耕作。除了農民之外,日軍還強押大量的陶藝、印刷、刺繡等師匠到日本來,使得日本的陶藝水準大舉提高。陶活字的傳來,更帶動了日後江戶時代的出版風潮。朱子學者薑沆則帶給日本的朱子學莫大的影響。這是侵略戰爭無意中的文化產物。

  
夢中之夢

  在征服朝鮮的軍隊陷入苦戰之下,如同前麵所述,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關白”一職讓給外甥秀次,自己則引退,成為退休的“太閣”。可是在1593年8月,也就是秀吉五十八歲那年,愛妾澱殿又再生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取名為“拾”,亦即後來的“秀賴”。就在秀吉為如何替兒子的未來鋪路而傷腦筋時,秀次為了討好朝廷,獻上大量的金銀財寶。秀吉得知之後,即以謀反的罪名命他切腹,並將秀次的妻妾子女三十餘人斬首,據說當時鮮血染紅了京都的鴨川。

  1594年,秀吉五十九歲時,關白秀次的文書官在日記中記載,秀吉在晚上睡覺時尿床而不自覺。為了防止肉體老化,秀吉乃命令朝鮮的將士捕捉老虎給他進補。盡管吃了大量的虎肉與老虎的內髒,然而秀吉的健康狀況仍然沒有好轉。到了1598年,秀吉的身體情況稍好,乃於3月15日在山城的醍醐(位於京都市伏見區)舉行盛大的賞花大會。其規模遠比十一年前在北野(位於京都市上京區)舉行的茶道大會還盛大。然而與北野的茶道大會不同的是,當年的茶道大會,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參加,而這次的賞花大會卻是戒備森嚴,彷佛暗示著世人對豐臣政權的不滿。到了七月一日,秀吉夢到織田信長來對他說:“藤吉郎,你的時候差不多到了,我來迎接你。”秀吉回答說:“藤吉郎替主君報仇,是為了報答主君的恩惠。請主君再稍等一段時間。”信長猛拉著秀吉說:“不!我的孩子被你害得很慘,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等不下去了,快點過來!”秀吉醒來,發覺自己已經爬離床位了。自從作了這個夢之後,秀吉自己知道來日不多,他最擔心的仍是愛子秀賴的未來。八月五日,秀吉將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叫到床邊,不停地說:“拜托各位一定要照顧秀賴。”八月十八日,秀吉終於在伏見城內結束他那波濤洶湧的一生,享年六十三歲。他留下一首辭世歌:“隨露珠凋零,隨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之夢。”



豐臣秀吉的侵朝戰爭(1592年~1598年) 


豐臣秀吉以武力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轉移內部矛盾,遂於1592年4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
日軍總兵力約十五萬,陸軍自釜山登陸後,長驅直入,先後占領漢城、開城和平壤,挺進鹹鏡道,逼近中國邊境。但其海軍在閑山島被李舜臣擊敗。

1592年底,明朝開始派軍赴朝參戰。次年,明將李如鬆收複平壤和開城,日軍被迫退守慶尚、全羅兩道沿海城市,開始與明朝和談。明朝的和談使為嘉興人沈惟敬,沈本是市井無賴,所以在談判中一味大言欺騙。日方代表小西行長出身商人家庭,精於商業詐術,於是二人爾虞我詐,演出一場外交鬧劇。

1597年初,和談破裂,豐臣秀吉陸續增兵十四萬、戰艦數百艘,再次進軍朝鮮。10月,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中大敗日軍,明軍也再次進入朝鮮,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創日軍,迫其退守蔚山、泅川、順天等城。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日軍全麵後撤。明、朝聯軍於後追擊,最終在露梁海域殲滅日軍萬餘人,其殘部退回國內,戰爭結束。

  閑山島海戰(公元1592年)

1592年,日軍侵入朝鮮後,陸軍長驅直入,而海軍卻在玉浦、永登浦、赤珍浦等地遭到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的襲擊,補給物資損失無數。為了及時補充陸軍給養,日本海軍將領九鬼嘉隆派出三路艦隊侵朝,同李舜臣艦隊在閑山島前展開決戰。閑山島水深,利於朝軍的龜船行動,一開始朝軍就利用小規模攻勢誘使日軍進入包圍圈中,待日軍全部進入後,隱藏在閑山島北的主力立刻擺開了鶴翼陣,同時從正麵和側麵擊潰了日軍。此戰共擊破日軍59艘戰艦、殺死數千人,史稱閑山島大捷。此後不久,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消滅了敵殘餘部隊。

平壤大捷(公元1593年)

1593年1月3日,明將李如鬆率四萬三千大軍進駐肅川,1月6日,包圍平壤,次日發起總攻。日本將領小西行長占有地利,退縮在練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槍不停射擊,而李如鬆則憑借數量優勢強攻,同時以火攻對抗。雙方均傷亡慘重,連李如鬆的坐騎都中彈而死。最後明軍疲勞過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長同樣筋疲力盡,無力再戰,連夜率殘兵跨過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鬆派兵於後追殺,殲敵六百餘人。此戰共消滅日軍1646人,生擒5人,明軍傷亡為796人。

露梁海戰(公元1598年)

朝鮮抗擊日本侵略戰爭中的最終戰役。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病死,遺命從朝鮮退兵,日軍士氣低靡。9月20日,中朝聯軍水陸並進,向小西行長駐守的順天展開大規模進攻,並同時強攻晉州。11月,日軍的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小西行長提出和談遭拒絕,遂向海軍將領島津義弘求救。島津義弘集結了近五百艘艦船,企圖衝破聯軍防線,打通回國的道路。在露梁海麵,與明將陳遴和朝將李舜臣的水軍展開最後一次大規模水戰。戰鬥中,李舜臣和明朝老將鄧子龍先後中彈戰死,但島津義弘的艦隊也被殲滅了二百餘艘。小西行長倉皇率殘部逃回日本,朝鮮贏得了反侵略戰爭的最終勝利。



豐臣秀吉與《太閣記》 

相對於信長給人有冷酷﹑虛無的印象,秀吉則給人有平易近人的親切形象,在加上他以一介貧農子弟,能夠攀升至權力的頂
點,自然散發出一股草莽英雄的魅力。因此,飽受身份製度桎梏之江戶時代的一般庶民,對秀吉的成功物語充滿憧憬,並多少抱有秀吉情結。江戶時代也因而出版了為數不少的秀吉一代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閣記》。同樣以《太閣記》為書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於作者不同,因此書名《太閣記》上麵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瀨甫庵的著作稱為《甫庵太閣記》;川角三郎右衛門的作品則稱為《川角太閣記》。若隻以《太閣記》為題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閣記》。另外,也有附上插畫的《繪本太閣記》,由竹內卻齋撰寫,岡田玉山繪圖,自然也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無論何種版本的《太閣記》,其內容皆與史實有相當的距離,並且記載著各種有趣的軼事,不過那是史實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則不得而知。

  在各種版本的《太閣記》中,以土屋知貞的著作《太閣素生記》中所記述少年時代的秀吉之信憑度較高。不過,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著作,不如說是口述訪談的匯編,來得更恰當,裏麵收集了秀吉少年時代的各種情報。

  話說年少時代的秀吉沿著東海道東下賣針,結果走到引馬(即今天的濱鬆市),受雇於今川義元的家臣鬆下加兵衛。三年後的一五五四年,秀吉以十八歲的年紀回到尾張,遇到昔日玩伴一若。這時的一若已經成為織田信長下麵的一名小者頭(下層武士)。於是在一若的引薦下,秀吉也成為信長下麵的一名小者。其後,秀吉乃從小者﹑小者頭﹑足輕﹑足輕組頭﹑足輕大將,不斷地升遷上去,並且於一五六一年與以後的北政所(禰禰)結婚。一五七三年信長滅亡近江的淺井氏之後,秀吉乃獲得北近江三郡的恩賞。從此,秀吉也成為一國一城的領主,姓氏也從“木下”改成“羽柴”。

  除了自我努力之外,秀吉的運勢也很好。例如,一五八二年本能寺之變時,信長已遭暗殺的密信,由於送信的密使走錯陣營,竟讓秀吉因而搶得先機。另外,在秀吉完成統一天下的同時,由於冶金技術的進步(灰吹法﹑掘削法),秀吉的時代日本金銀產量大增。於是,秀吉在雄厚財力的的後盾下,不斷地建構城池(大城﹑城﹑伏見城﹑聚樂第),擴大內需,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

  秀吉能夠成功的另一關鍵在於他的政治智慧。如前所述,促使秀吉最早成為“一國一城之主”的領地在近江。由於近江一帶有琵琶湖﹑以及京都連結地方之四通八達的幹道,自古便具備了商業繁盛的環境。因此,提到近江自然會令人想起近江商人。當多數的大名領主還不懂得重視商業與禮遇商人的時候,秀吉便懂得“算盤優於武器”的道理。秀吉已經看出以一把槍便能闖天關的時代將不複存在。他在近江不斷錄用一些善於理財的家臣,相對於靠槍闖天下的武功派,這些人則被視為是吏僚派﹑或是奉行派。秀吉身邊近江出身的家臣為數不少,例如石田三成﹑增田長盛﹑長束正家﹑片桐且元﹑宮部繼潤﹑大穀吉繼等皆屬之。在秀吉的領導團隊中這些近江出身的家臣,自然也會進而帶動充滿近江商人性格的決策。

  (取材自三笠書房出版﹑小和田哲南的《日本の厤史がわかる》)


評論文章——《悲劇英雄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日本征服亞洲運動的開創者,也是日本脫離中華文化第一人。

日本戰國時代,戰亂頻仍,生靈塗炭。這是個重新洗牌的年代,百姓的苦難自不必說,大批舊貴族也在戰亂中紛紛喪生,新興武士“國眾”崛起,全日本分為六十六國大名。

其中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18歲即位,卻頑劣不堪,終日胡作非為,眼見得祖上的江山就要毀在他的手裏,有忠心家臣實在看不下去,竟自殺以諫,織田信長突然來了個浪子回頭金不換,從此幡然悔悟,從新做人,一變而為勵精圖治的英主。

1567年,織田信長吞並美濃國,仿周文王歧山起兵故事,建造岐阜城,以示一統天下之雄心,就此開始了統一日本大業。

織田信長大軍使用葡萄牙火槍,銳利無比,在統一戰爭中所向披靡。1568年,織田信長大軍占領京都,從此挾天皇而令諸侯。1573年,織田信長廢黜幕府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亡。1575年,織田信長與武田勝賴作戰,武田氏的騎兵驍勇,聞名全日本,但在織田信長的火槍之下潰不成軍。

秀吉者,出身貧寒,八歲時喪父,隨母改嫁,做了拖油瓶,連姓都沒有。因少年時生活太過貧苦,身體瘦弱,被人送了個“猴”的稱號。

秀吉不甘心如此貧苦一生,一無所有的他在二十歲時即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兼並戰爭的洪流中,在織田信長的部下做一小卒,結果就此發達,失去的是枷鎖,得到的是江山。

秀吉以其在苦難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聰明能幹很快展露頭角,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1569年,秀吉出任京都守護,1573年,更被織田信長封給大片領地,躋身於大名之列。此後,秀吉追隨信長出生入死屢屢立下傑出戰功。

1582年,秀吉出征被圍,織田信長率部來救。途中在京都本能寺安營休息,平時受欺壓太甚的家臣明智光秀突然叛變,將織田信長突然包圍於寺中,變起突然,織田信長毫無防備,既無援兵,又不甘被家臣俘虜,最後幹脆自焚了事。一代豪傑就此隕滅。

秀吉得知,迅速回軍,討伐叛軍,很快擊敗明智軍,將叛臣殺死。

此時織田信長的統一大業剛完成了一半,所有六十六國,織田已得半壁江山,餘下的未竟之業是由秀吉完成的。秀吉殺死明智光秀後,便以信長繼承人自居,引起信長部將反抗。秀吉接連鎮壓了信長諸子和重臣的反抗,此後繼續統一日本的戰爭,終於1587年基本統一全國。

1583年,秀吉建造了大阪城以為自己的根據地,後來成為日本第二大城市。

秀吉以統一有功,向天皇求“征夷大將軍”之位,但天皇的大臣們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堅決反對,秀吉隻好降格以求,求“關白”之位,又被群臣斥為非分之想,天皇卻懾於秀吉之威,不顧群臣反對,封其為關白,又賜以豐臣之姓。秀吉一直為他的出身所困擾,後來還編造了其母服侍過天皇的傳言,暗示他可能是天皇之後。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

可能是因為豐臣秀吉出身低微,思想上沒什麽條條框框,不象日本社會中上層那樣對中華文化奉若神明,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充當亞洲霸主的思想。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

豐臣秀吉決心拋棄日本對中華文化的仰慕,而是要將中國征服。首先要征服朝鮮,最後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這是此後數百年來日本征服亞洲思想的發端。

1592年,豐臣秀吉親率十八萬大軍發動對明帝國附屬國朝鮮王國的戰爭,迅速占領朝鮮大半,國王出逃,向宗主國明帝國求援。

此時的豐臣秀吉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他很快要到大明國的寧波府居住,因為那裏離印度較近,便於他指揮征服印度的戰爭,還命其子豐臣秀次第二年征服北京及周圍一百縣,遷都北京,讓天皇在北京居住。

1592年,明大將李如鬆率四萬明軍進入朝鮮,與日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所率日軍激戰,收複漢城。豐臣秀吉返回日本,留小西行長等留駐朝鮮南端。日本與明和談,但因立場差距太大,和談破裂。

1597年,豐臣秀吉再派水陸軍十四萬進入朝鮮,決心與明帝國見個高低。

明軍在大將邢玠老將鄧子龍的率領下,大破日軍。豐臣秀吉征服朝鮮的夢想破產。

對外戰爭的失敗使得豐臣秀吉一下子千夫所指,國內罵聲一片,那些本來就看不起他的貴族大臣們更是群情洶湧,豐臣秀吉病倒不起,終於1598年8月18日氣病而死。日軍也被迫完全撤離朝鮮。
豐臣秀吉死後,其家族頓時衰落,織田信長手下大名德川家康趁勢崛起,1600年,就是勇士米哈依統一羅馬尼亞那一年,德川家康在關原大戰中獲勝,一舉成為全國霸主,1603年,德川家康成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建立德川幕府,開始了德川氏對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統治。

豐臣秀吉,出身寒微,卻努力奮鬥,建立了統一日本的豐功偉業,困於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拚命地證明自己,卻在事業的高峰錯誤地發動了對明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成為對他的致命打擊,使得他一生功業化為烏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為一個悲劇英雄。

如果說日本戰國統一是一塊餅,則織田信長是種稻子的人,豐臣是做餅的人,而德川是這塊餅的享有者。

在信長生前,兩人是信長統一日本信念的堅定支持者,是信長的左膀右臂,然而信長死後,兩人都希望可以成為統一日本的後繼者,而表現出來的是兩人在對信長繼承人擁護上的對立。經過小牧山,長久手之後的作戰,雙方都無法戰勝對方,最終在德川的讓步下達成了和解。

最終豐臣統一了日本,臨死前希望德川在內的五大老可以輔佐自己的幼子,隱忍一生的德川發現自己有生之年有貫徹自己理想的可能。首先他利用武將派和文吏派的鬥爭清除了相當一部分異己勢力,最終找到借口逼死豐臣家殘餘,並建立了幕府統治。

天正六年(1579)三月,明智光秀討伐叛臣波多野家,為了勸降波多野家,明智光秀將自己的母親為人質,波多野家感其誠懇願意投降,明智光秀勸波多野投降,但是,織田信長段然拒絕了波多野家的投降,最後,憤怒的波多野軍殺害了明智光秀的母親,也許就是在這時光秀對信長有了不滿。

天正十年(1580)三月,織田信長在利用天皇敕令情況下,逼本願寺向自己請和,並放下武器成為皇家的祈願寺,無奈的本願寺家終於同意了信長的條件,結束了石山會戰,由於明智光秀在與本願寺和丹波的戰功第一,他得到丹波二十九萬石的領地和龜山城。

天正十二年(1582)明智光秀擔任了織田家禦食奉行之職,不久,前往京都的織田信長在途中停留於明智光秀處,光秀立即設宴招待信長,誰知信長食用的魚已經壞掉,被信長食出,不知情的光秀立刻遭到信長的責罵,拒說當時信長對他“以杖擊其頭”,這使明智光秀在眾人麵前非常難堪,之後,憤怒的信長命光秀離開自己的領地,去支援正在西國與毛利家作戰的羽柴秀吉,並聽羽柴秀吉的指揮,然後,織田信長帶領百餘人的衛隊氣衝衝的離開前往不遠的本能寺夜宿。
 
就在織田信長走後不久,明智光秀率領約千人的軍隊出發,當他路過本能寺時,光秀突然下士兵們下達了“敵在本能寺”的命令,向本能寺裏的信長發起進攻,最後,織田信長被殺,明智光秀立即進軍京都,京都守備信長的長子織田信忠率部在京都妙覺寺轉入二條禦所與明智光秀奮戰,不久,信忠自知不敵,切腹而死。

進入京都的明智光秀馬上發文天下,號召各大名響應自己,可是沒有成功,就在這時從西國趕回的羽柴秀吉率領三萬的大軍發起對光秀的討伐,明智光秀率部一萬六千餘人迎戰柴羽秀吉於山崎,最後,明智光秀戰敗,當光秀逃至阪本城附近的山路時,被當地的農民殺死。其短命的政權被人稱為“三日天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