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宋曉軍:奧運會與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

(2008-08-15 10:28:20) 下一個


 

今年是中國開始自行研製核潛艇50周年,也是中國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20周年,正好趕上奧運會。於是我在上一期《三聯生活周刊》寫了一篇“奧運會與中國核潛艇”。現在貼在這裏留個記號。

                              奧運會與中國核潛艇

    “正當主流媒體全部被北京即將於8月8日至24日舉行的奧運會籌辦工作所吸引時,一個明顯的事實卻被忽視了。事實上更重要的是:中國正通過建造意在國際舞台上挫敗美國的核武器以圖稱霸世界。與這一即將發生的事件相比,奧運會就顯得如此蒼白。”這是美國多家媒體的特約撰稿人南希·薩爾瓦多(Nancy Salvato)7月25日在美國共和黨保守派的著名網站——GOPUSA上發表的題為“180枚彈頭:中國的軍事野心”文章的開頭。文章中根據美國軍事專家的提供的“證據”稱:中國目前擁有的5艘094型核潛艇可攜帶的JL-Ⅱ彈道導彈至少有180枚核彈頭,這些核彈頭將用於打擊關島、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看了文章後,我想到了20年前的奧運會與中國核潛艇。

    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始前的9月上旬,我在渤海邊的一個招待所裏,與眾多媒體人員和科研人員等待著目睹中國第一彈道導彈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JL-Ⅰ潛射彈道導彈)的時刻。當時很多體育迷企盼著天氣快點好起來,爭取能趕上回北京看奧運會轉播。閑暇時大家的話題自然就是奧運會金牌和當時蘇、美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實力對比。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如同金牌排名一樣,蘇聯的潛射導彈數量是絕對老大,而美國的是第二。不過,潛射導彈數量排名作為序數並不能反映質量,因此就像當時很多人關心女排能否在漢城拿到金牌一樣,大家更關心的是在中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於1981年4月下水後一年時間裏,美、蘇相繼服役的第四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和“台風級”的質量。因為當時隱隱約約知道4個多月前,中國核潛艇剛剛進行了深潛試驗,而且似乎有些“驚險”。

    彈道導彈核潛艇作為第二次核打擊力量,可以在深海裏隱蔽待機,因此潛艇耐壓艇體的質量就十分關鍵。比如 “俄亥俄級”在建造時,為了保證耐壓艇體的質量采用了HY-80低合金鋼。鋼錠經過加熱、淬火、回火後被鍛成鋼坯,隨後再被鍛造成最小厚度為4英寸規格不同的耐壓艇體用鋼板。在這個過程中,鋼板在攝氏1750~2100度高溫中鋼材的晶粒尺寸會發生變化,這樣保證了每平方英寸鋼板具有5~6萬磅的有效載荷、8萬磅的屈服載荷和10萬磅的斷裂載荷。然後鋼板和肋骨在經過焊接成為耐壓艇體的基本件,接下來再由2~4個基本件經過精密焊接和彎曲形成圓柱形的耐壓殼替組件,最後再將各個組件合攏焊接為耐壓艇體。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每條焊縫都要進行射線檢測,有的還要進行磁粉探傷檢查。

    20年前我們之所以關心這些材料和加工製造工藝最基礎的指標,就像體育記者關心運動員的體能、飲食、訓練方法甚至心理狀態一樣。可直到4年後我看到剛剛出版的《當代中國國防科技》一書後,才詳細了解到1988年4月28日中國核潛艇的南海進行第二次深潛試驗時發生的事情。“當潛艇到230米時,艇內陸續發出11次響聲,有19處漏水,個別支撐角鋼彎曲。艇長王福山沉著冷靜,指揮若定。艇員均堅守崗位……。當核潛艇潛到最大工作深度,艇體不再發出響聲,漏水亦未加劇。潛艇繼續下潛。12時3分,2艙深度計的指針擺到極限深度,標誌著參試人員寫下了中國海軍潛艇史上的最高紀錄。深潛試驗結果證明,耐壓艇體結構和通海係統可靠……。”如果1988年的9月15日在我們看見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完成水下發射那一瞬間之前親眼見到了那一幕,我們還會覺得回北京後看到中國女排與蘇聯女排那場比賽有那麽扣人心玄嗎?

    20年過去了,美國與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對比像奧運金牌排名一樣發生了逆轉。截至2007年底,美國擁有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約1728個實戰部署彈頭,而俄羅斯僅擁有1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攜帶約624個實戰部署彈頭。這一“核不對稱”的現狀,也許正是南希·薩爾瓦多寫那篇讓美國人少關注奧運多關注中國核潛艇文章的真實意圖。不過作為中國人,看到她這篇文章以及美國大選期間一些政客對中國海基核力量說三道四時,也應該了解這樣一個事實:自2002年後,美國將5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從大西洋調至太平洋,擴大了對中國目標的覆蓋。此後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威懾性巡邏有60%在太平洋,而20年前這一比例隻有15%。

注:南希·薩爾瓦多是一個為美國民眾進行憲法掃盲以提高民眾政治素質的基礎教育項目負責人,她同時也為伊利諾斯州一位共和黨參議員服務。(文章原載2008年第29期《三聯生活周刊》


我20年前在另外一條船上拍的當時中國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