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舊文新義 -東地中海的軍事化跟新石油走廊的形成 (轉載李良書簡)

(2008-08-13 13:19:23) 下一個

舊文新義 -東地中海的軍事化跟新石油走廊的形成 (大觀係列叁: 人類與戰爭) (轉載李良書簡)

(李良書簡二零零八年八月十一日之五)

二零零八年八月九日, 因格魯齊亞(或喬治亞) 戰事, 俄羅斯總理普京自北京奧運匆忙返國處理. 北約東擴, 美俄兩國各利其利, 跟這篇文字所指有關. BTC油管經戰亂之地一百英裏有餘, 而裏海跟黑海之間係來往中東油叁角之通道, 二戰時德俄兩國舍死忘生, 犧牲百萬軍人之史太林格勒之戰即為此, 故美俄兩國必爭之地也!

此舊文一篇存此, 以供背景之了解.

李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東地中海的軍事化跟新石油走廊的形成 (大觀係列叁: 人類與戰爭)
- 關於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李良書簡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自以色列行暴巴勒斯坦, 摧毀哈瑪斯民主政府, 入侵黎巴嫩領土以來, 這兩叁個裏拜裏, 巴勒斯坦人民真有如水深火熱. 轟炸進行中平民傷亡的慘狀不說, 單是由戰事引起的五十萬以上流離失所的難民, 如果你考慮到他們在高溫之下急就章地需要的住所, 食物, 用水, 醫藥等問題, 你腦子裏就不免要憧憬出一幅人間地獄的淒慘圖麵來.

造成今天人間地獄的慘狀, 有遠因, 有近因. 遠因方麵我已有專文分析, 不在此重複. 倒是引發當前諸般禍事的近因, 鮮為人知. 而現下許多中英文的分析報導, 多捉不到癢處, 有在此解說的必要.

今年七月十叁日, 就在以色列轟炸黎巴嫩的前一天, 一條長達一千七百五十公裏, 每日可輸送原油一百萬桶的油路正式宣告落成典禮. 這條始建於1998年, 連結 位於高加索地區亞塞拜然(Azerbaijan)瀕臨裏海(Caspian)的Baku市, 經由喬治亞(Georgia)首府Tbilisi, 而止於土耳其(Turkey)地中海濱的Ceyhan港(見圖), 簡稱為BTC (Baku-Tbilisi-Ceyhan)油路.

那麽, 以色列的轟炸黎巴嫩, 跟這一事有沒有關連呢? BTC油路落成典禮之日, 這條油路的大股東們, 包括幾個有關國家的首腦和石油公司的頭頭, 先是冠蓋雲集於土耳其的Ceyhan港, 然後一起前往土耳其的首都Istanbul, 大利將臨, 於是摩肩接踵, 杯酒言歡, 談笑高歌; 由主其事的英國石油公司董事長Browne爵士做領隊, 成員中有英國, 美國, 和以色列的政府高官, 跟其它參與其事, 利益分沾的西方石油公司, 如Chevron, Conoco-Philips, 法國的Total, 意大利的ENI 等等的代表.

一天之後, 由美方供應以色列的炸彈, 就彈如雨下般, 落在巴勒斯旦人民的土地上, 母失其子, 兄死其弟, 遂而涕淚連綿, 哀聲遍野.

跟英國石油公司密切合作, 負責興建這條造價四十億美元油路的, 正是跟美國副總統狄克 錢尼與小布希政權裏許多高層人員有關的Halliburton公司. 但工程上的利潤是小事, 整個西方戰略和能源的布局, 才是關鍵. 這條BTC油路. 經過前蘇聯屬地亞塞拜然和喬治亞共和國跟土耳其. 眾所周知, 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早已淪為美國的保護國, 成為美國跟北大西洋公約國的軍事同盟; 而土耳其更是對美附首貼耳, 甘為忠狗久矣. 因此, 經由BTC油路傳送的高加索原油, 就全然地避開了俄羅斯聯邦國的控製地域. 尤有甚者, 亞塞拜然和喬治亞跟以色列有長期的軍事合作關係, 單2005一年, 喬治亞就接受了來自以色列卻由美國納稅人買單的, 價值兩千四百萬的軍購訂單. 而亞塞拜然的石油跟天然氣資源的輸入, 占以色列現在所須的五分之一,這 條油路的建立, 當然可讓以色列來自裏海棚架的油源高枕無憂.

由是之故, 自前蘇聯解體, 俄羅斯也相對地弱化之後, 以色列就被賦予一種新的地緣戰略意義, 作為保護東地中海自土耳其的Ceyhan港以南, 輸送石油走廊的安全. 因此, 以色列的侵黎戰爭, 也就有了一種新的色彩, 就是東地中海的軍事化.

以色列的轟炸黎巴嫩, 並由此而擴大到敘利亞跟伊朗, 是符合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上, 地緣政治上, 戰略上, 及能源維護上的利益的. 轟炸及入侵黎巴嫩一事, 早經仔細的計劃, 然後執行. 軍事的進行, 是服務於背後由西方油公司推動的, 有關戰略石油和輸送管道的大計與時間表. 在黎巴嫩戰事的層麵上來看, 以色列就是控製東地中海海岸安全的執行者, 而使猶太複國主義的進行多了一重正當性, 可巴勒斯旦人民所受的苦痛, 就由此百上加斤, 不知那一天才能見底.

由英國石油公司主控的BTC油路, 不但建立起了一道新的, 自地中海通達裏海的石油走廊, 更大大地改變了東地中海的地緣政治麵貌. 經由這條油路, 英美軸心已建立起了一個新的, 包括了亞塞拜然, 喬治亞, 土耳其, 和以色列等四國的聯合陣線, 而以色列早已是不折不扣的英美軍事軸心的部份, 替西方在中東和中亞的石油利益作伺服工具. 至此, 西方國家為何對巴勒斯旦人民的苦痛熟視無睹, 也就不言而自明了.

這條BTC油路, 不隻使能高加索原油運到西方, 還計劃在土耳其的 Ceyhan港跟以色列的西岸Ashkelon港之間, 建築四條海底油管, 使原油不但能直接運到以色列, 還可經由以色列自身的油路係統, 讓高加索原油直送到紅海海岸的Eilat港, 並由此以船運, 進入諸如印度和遠東的亞洲市場. 因之, 除了供應以色列自用, 這BTC油路還能肩起將原油運到東方的用途. 這個作用更是影響深遠, 是個一石叁鳥的絕計; 經由以色列軍事保護的東地中海油路運輸, 把中亞原油運往東方市場, 一可弱化俄羅斯的影響, 二可隨時切斷對中國的供應, 叁可孤立伊朗. 與此同時,以色列就搖 身一變, 成為操空控世界能源市場的巨子. 一個一窮二白, 既無水又無油的以色列, 由窮光蛋到大賈, 靠的就是資本主義跟帝國主義的一貫掠奪殺戮的罪惡運作, 從一無而到大有, 更讓我們看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巧取豪奪本質.

要知, 除了油之外, 未來控製日趨沽渴的潔淨水源, 也是同等重要. 跟這條油路平行, 以色列跟土耳其更計劃建築一條輸水管, 將鄰近土耳其東南領土, 幼發拉底和底格裏斯兩河上遊的潔淨水源, 運送到以色列. 這也是以色列長久以來要將敘利亞和伊拉克斬盡殺絕的毒計, 因為幼發拉底和底格裏斯這兩河的水, 不諦是敘利亞和伊拉克農業跟飲用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卻成了以色列和土耳其軍事合作的議程之一.

建海底油管和水管需費耗大, 以色列跟土耳其還有個平行計劃, 就是通過敘利亞跟黎巴嫩, 建陸上管道. 這就須要控製住包括敘利亞跟黎巴嫩的東地中海沿海地帶的陸地. 於是主題出現, 這個陸地管道計劃, 就必須透過將東地中海沿岸, 由土耳其的Ceyhan港起, 將敘利亞跟黎巴嫩的海道和陸路軍事化, 這就是目前以色列打擊巴勒斯旦入侵黎巴嫩的近因.

以色列總理Olemert說入侵黎巴嫩將會延續一段很長的時間, 也就是說跟美國號稱的反恐一樣, 這是個長期戰爭. 而不久前美國務卿Rice到中東, 更是麵無慚色地公開說, 她的使命, 不是要讓以色列停火, 而是要孤立敘利亞和伊朗. 於此同時, 美國也加速了對以色列軍火的補充和授受, 準備著一個超越黎巴嫩領土之外的長期戰爭.

前此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入侵Kosovo, 名為保護那兒的穆斯林不受信東正教的Serbs族屠殺, 因而在Kosovo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Camp Bandsteel. 今日看來, 原來真正目的, 還是為了保護中亞裏海石油的油源, 卻讓Slobodan Milosevic做了陪葬品.

我們除了搖首太息於自命民主自由者的偽善和肆無忌憚之外, 還能做些什麽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