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印對華戰略的天然屏障尼泊爾已倒向中國

(2008-08-12 13:12:55) 下一個

印度媒體日前刊文稱,中國借文化團體在尼泊爾擴張勢力。而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次對中尼走近心存疑慮了。尼泊爾一直被印度視為勢力範圍,印度最不願看到的,可能就是尼泊爾倒向中國這個日益強大的鄰國。

先擔心通鐵路,後擔心建"中心"
 
《印度快報》刊登文章,指責中國借"中國研究中心"在尼泊爾搞擴張,並進行反印宣傳。文章引述印度官方人士的話說,北京近年沿印中邊界進行的外交與軍事活動,有增無減,如今更讓印度政府感到關切的是,北京支持成立的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已從7個分支機構增加到目前的19個,並且仍在持續增加,成員超過千人。報道說,"中國研究中心打著民間文化交流招牌,卻經常從事政治宣傳活動"。印度官方消息人士甚至說,該中心在尼泊爾已儼然成為中國幹涉尼泊爾內政的有效工具。

去年12月底,《印度快報》也曾刊文,對尼泊爾要求將青藏鐵路由拉薩延長至加德滿都表示擔心,說一旦中尼實現陸路交通,尼泊爾在經濟、能源以及地理上對印度的依賴性將不複存在。
尼人覺得印度太敏感
 
據記者了解,尼泊爾人普遍反感印度的這種態度,一些印度人視尼泊爾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多年來在尼各界進行滲透,卻對中尼正常往來充滿猜忌,態度過於敏感。 

印度擔心的"中國研究中心"記者非常熟悉。該中心由一些尼泊爾對華友好人士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醞釀,於2000年正式成立。該中心在加德滿都市租有一棟小樓,雇有工作人員數名。研究中心是在尼泊爾內政部注冊的非政府組織,所有會員不僅不拿分文,而且要每年上交會費以維持運營。其成員確實超過 1000人,但多數是學者、教授、前政府官員、退休大使等。

該中心舉行的許多活動,如中尼經貿論壇、青藏鐵路與中尼關係討論會等,得到尼泊爾各界的熱烈回應。而正是這些觸動了印度一些政治家的神經。該中心主席、尼泊爾著名戰略問題專家雷格米先生一直被印度視為"反印人士"。
200印度外交官駐在尼泊爾

尼泊爾位於中國與印度之間,是南亞內陸小國。而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尼泊爾一直占據著非同尋常的位置。去年,印度政府曾公布對本國戰略利益最重要的 10個國家,尼泊爾排名第7,中國則排名第8。上世紀50年代,印度領導人尼赫魯曾公開宣稱,整個喜馬拉雅山南麓(包括尼泊爾、不丹和錫金)都是印度的勢力範圍所在。80年代初,一位印度外交官曾直言,印度要在數十年內,將尼泊爾變成印度的一個邦。對印度一些政治家來說,尼泊爾不僅是印度對華戰略的天然屏障,而且是印度急需的水電資源的絕好來源。

鑒於此,曆屆印度政府都不遺餘力地加強對尼泊爾的滲透,印度的宣傳和影響可謂無所不在。印度駐尼使館外交官多達200餘人,是大多數國家的10倍,據稱印度在尼的"灰色人員"更是10倍於此。幾年前,印度在尼南部城市比爾根傑設立領事館,在尼泊爾與印度接壤的南部地區直接開展工作。根據尼泊爾法律,為維護國家主權,所有外國援助必須直接撥給尼財政部。但印度政府於2003年與尼泊爾簽訂雙邊協議,印度獲得特權,可以越過尼泊爾中央政府,直接向地方或個人提供經濟援助。
印度影響力滲透尼國
 
尼泊爾雖然沒有"印度研究中心",但由印度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多達數十個,記者每年收到的各類相關研究報告和宣傳材料數不勝數。據當地朋友介紹,尼泊爾有數百家報紙雜誌,大多數直接或間接受印度方麵的資助。在尼很有影響的"尼泊爾第一電視台"總部就設在印度首都新德裏。印度電影、電視劇和流行音樂滲透到大多數家庭。

在經濟上,尼泊爾受印度的影響更大。尼泊爾是印度經援最多的國家。尼是內陸國家,所有進出口要通過印度的加爾各答港進行。尼的石油、天然氣、化肥等主要戰略物資,以及大部分工業產品要從印度進口。1989年,由於對尼泊爾試圖從中國進口部分軍工產品不滿,印度封鎖了絕大多數尼印邊境口岸,結果導致尼泊爾經濟在數月之內迅速惡化,接近崩潰,最終尼政府不得不無條件向印度妥協。

尼泊爾曾對印度擔心青藏鐵路向尼泊爾延伸回應說,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尼泊爾和中國走近隻是為了實現自己外交的多元化,從而使國家利益最大化,這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本能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