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宋曉軍:俄美格魯吉亞之爭對中國的警示

(2008-08-12 13:01:02) 下一個

俄美格魯吉亞之爭對中國的警示
(2008-08-12 07:53:56)

    美國軍事論壇一位骨灰級網友透露:一位被俘的格魯吉亞軍官承認,薩卡什維利兩年前就為武裝奪取南奧塞梯作了準備。他們利用以色列的無人機技術,美國提供肩扛和車載防空導彈,美國特種部隊老兵還專門訓練了狙擊手。8月8日,奧運會期間薩卡什維利終於動手了。薩卡什維利的設想是,利用奧運會開始一個斬首行動,迅速占領首府並破壞通往北奧塞梯的道路並埋設地雷,防止俄羅斯部隊進入。這個網友透露,賴斯24小時前就知道並告知了布什,但是他們告訴薩卡什維利,如果他想奪回南奧塞梯美國不會在軍事上支持。不過在兩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衛星和情報網一直為格魯吉亞提供支持,這位網友稱:布什在北京奧運開幕式上看焰火的時候他就到了薩卡什維利開始進攻了。但是布什吃驚是俄羅斯的反應如此之大。目前俄羅斯已經俘虜了一些穿著格魯吉亞軍裝的西方人,其中有兩個美國人、5個以色列人和3個烏克蘭人。另外,中央情報局和美國軍方的衛星為薩卡什維利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情報支持(這位網友注明:以上信息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信息來源)。這位網友是最早在論壇裏貼出格魯吉亞將進攻南奧塞梯和俄羅斯黑海艦隊將出動貼子的。

    從俄羅斯獨立軍事網站上透露,俄羅斯軍隊強行進入後,遭到了經過美國特種部隊訓練的格魯吉亞軍隊和阻擊手的襲擊,而以色列提供的防空預警係統也起到了作用,至少一架TU-22和一架SU-25被擊落。

    威廉·恩道爾在《石油戰爭》一書中寫到: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部分由於布熱津斯基和美國石油公司的積極遊說,克林頓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裏海石油問題是一個戰略問題。1996年7月,華盛頓啟動了南巴爾幹地區發展計劃,與保加利亞、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討論輸油管道合作問題。該計劃規劃了兩條裏海輸油管道線路。一條將從巴庫通過格魯吉亞直到土耳其的傑伊漢港。1997年,老布什的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為7月21日出版的《紐約時報》寫了題為“美國在‘新絲綢之路’上至關重要的利益”的文章。這位即將在後來的小布什政府中成為主要人物的貝克認為:“與格魯吉亞建立最強有力的經濟、文化和政治聯係是美國的戰略利益所在。”格魯吉亞地處裏海石油和西方市場的中間地帶。“裏海石油最終將可能像今天的中東石油一樣對工業世界產生重要影響”,他補充道。當時,貝克還是英國石油-阿莫科在巴庫利益的代理人。

    第二條輸油管道線路,受到美國政府和第一波士頓銀行支持的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石油管道公司(AMBO)已經冷卻好幾年了。在繼續推進之前,華盛頓決定不得不先除掉米洛舍維奇政權這個障礙。

    恩道爾在描述了克林頓政府不顧聯合國憲章以“人道主義”名義殘酷地對塞爾維亞平民進行了轟炸開始將科索沃分裂,隨後又入侵了伊拉克後,在“控製俄羅斯和她的能源”一節中寫道:

    美國的戰略著眼點既不是伊拉克,也不是伊朗和她豐富的石油儲備,而是要建立對俄羅斯的控製,這一點十分清楚。

    接著他在“四處屯兵”一節中寫道:

     美國軍事占領伊拉克,使世界能源的舊格局像推翻多米諾骨牌一樣完全改變,這個幕後推手正是華盛頓。格魯吉亞,這個位於從裏海到土耳其傑伊汗港輸油管道的關鍵位置上的國家,實際上從2004年初起就受美國的保護。當時,在美國受過教育的36歲的律師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在“玫瑰革命”中登上總統寶座。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由華盛頓和索羅斯基金會扶持,另外還受到詹姆斯·貝克的個人幹預和支持,詹姆斯·貝克的法律公司是代表裏海英國石油公司利益的。

                    

            2003年從阿塞拜疆經過格魯吉亞到土耳其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管道開鋪設

    今天,美國媒體開始分報道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對格魯吉亞問題的言論,看來美國媒體已經不指望布什這一屆政府能解決這個問題了。也許他們清楚這個有關石油的博弈太大了,要慢慢來。那麽這個美俄之間的大博弈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警示呢?我一個月前在《三聯生活周刊》上的專欄上有一篇文章,我貼在這裏:

 

                              華盛頓的“勸阻戰略”


    兩個人搏鬥了一陣後,體力仍有大量剩餘的強壯一方對體力不支的一方的羞辱,是很多大片中常見的情節。但問題是導演為什麽會熱衷於展示這樣的情節呢?“請放心,莫斯科!”——這是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伯林(Henry Obering)7月15日針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莫斯科聲稱要對美捷簽署部署反導雷達協議實施“軍事和技術”反製措施的回應。隨後亨利•奧伯林接著說:“我們在歐洲建立並測試反導係統在伊朗沒有發展出洲際導彈前不會投入運行。”很顯然,亨利•奧伯林在協議簽署一周說的這番話,與其說他是在安慰俄羅斯,倒不如說是對俄羅斯的羞辱。
   “我們在波蘭部署的攔截導彈速度隻有6.3公裏/秒,是無法追上俄羅斯部署在烏拉爾以西洲際導彈的。”這是不久前俄羅斯對美國將在波蘭部署由兩級“飛馬座”火箭助推的地基中段攔截導彈(GBI)發出警告後,亨利•奧伯林與導彈防禦局首席科學家對俄羅斯人耐心的“安慰”。當時亨利•奧伯林之所以強調攔截導彈的速度是6.3公裏/秒,是要強調這種攔截導彈是用於攔截伊朗於2003年9月22日在兩伊戰爭爆發23周年展示的“流星-3”彈道導彈的。當時根據西方的情報證實,“流星-3”彈道導彈的射程在2000公裏以內(1300~1400公裏)。根據計算,射程在3000公裏彈道導彈的彈頭再入大氣層的速度應為5公裏/秒以下(最快為4.86公裏/秒),而射程在10000公裏的洲際導彈的彈頭再入速度為7.18公裏/秒。也就是說,由於俄羅斯目前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都在10000公裏,而美國將部署在波蘭的攔截導彈是不可能追上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的。
    有意思的是,當亨利•奧伯林聲稱將部署在波蘭的攔截導彈追不上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後不久,美國科學家喬治•劉易斯(George N Lewis)西奧多•波斯托爾(Theodore A Postol)在今年5~6月號的《原子能科學公報》期刊上發表的題為“愚蠢的歐洲導彈防禦網”文章中指出:根據美國導彈防禦局公布的火箭級段數據和公開的“飛馬座”火箭手冊上的數據,亨利•奧伯林所聲稱的6.3公裏/秒是完全不信的。也就是說,雖然按照設計部屬在波蘭的攔截導彈將比部署已在美國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的攔截導彈少一級位二級火箭,但並不意味著最後被助推的重為60公斤的“大氣層外攔截器”(EKV)速度會從三級火箭助推時的8.5公裏/秒以上下降為6.3公裏/秒。事實上,根據美軍海灣戰爭的經驗,設計速度為1.7公裏/秒“愛國者Ⅱ”的攔截彈頭按說隻能攔截射程為300公裏的早期型號“飛毛腿”導彈,但是在實戰中卻以2.4公裏/秒的速度攔截了射程為660公裏的“飛毛腿”改進型導彈,這證明了實戰中的速度比設計速度提高了40%。而負責總承包部署在波蘭攔截導彈的波音公司雖然拿到了8000萬美元的訂單,卻至今也沒有進行兩級火箭助推的攔截試驗。
    當然,如果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問題的關鍵也許並不在於美國會不斷升級助推火箭和 “大氣層外攔截器”(EKV),甚至也不在於美國會對將要部署在捷克的雷達不斷升級,而更在於俄羅斯自身戰略武器的發展潛力。自蘇聯解體後,由於洲際導彈的研製生產資源有75%在烏克蘭,俄羅斯隻發展了1型洲際導彈——“白楊M”。當時根據《第二階段俄美銷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STARTⅡ)限製,俄羅斯在發展“白楊M”時隻研發了單彈頭型,雖然俄羅斯在布什政府退出《反導條約》後於2002年退出了STARTⅡ,但是在今年3月18日美俄舉行的有關反導問題和銷減戰略性進攻武器的“2+2“談判上(因STARTⅠ於2007年底到期),並沒有看到俄羅斯威脅要拿出類似將“白楊M”發展為多彈頭型的“軍事和技術”反製措施。
    事實上,美國不在乎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堅持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不僅僅是要羞辱俄羅斯,也許更重要的是要把這個羞辱的過程不斷展示給全世界。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那些效仿俄羅斯仍在大力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而言,這個過程的展示很可能有一種“後現代”的威懾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專家羅伯特•馬丁內奇(Robert  Martinage)在5月6日的一篇文章中,已用中國為例把這種威懾定義為了“勸阻戰略”。(原載《三聯生活周刊》)

 

    其實對於同樣非常需要石油的中國而言,美俄在格魯吉亞的博弈最大的警示是:實力是第一位的,而投降和依附都是沒有希望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