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諾門坎之戰---鮮為人知卻又深刻影響二戰結局的戰爭

(2008-07-18 14:52:25) 下一個

發表於: 2006-10-31 16:41    作者: changshaliuliu    來源: 春秋中文網

以下主要依據《朱可夫戰爭回憶錄》,《朱可夫傳》,《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林三郎《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一個日本關東軍軍醫的戰爭回憶,其他相關資料為輔寫的,本人能力有限,難免出現疏漏和失誤,歡迎指正。
  ----------------------------------------
  諾門坎簡介
  
  諾門坎(諾門坎·布爾特·歐波) 地區,是指白阿鐵路末端阿爾山北約50公裏,海拉爾南偏 西約200公裏的哈爾哈河以東,汗達蓋- -將軍廟--阿木古朗之線以西地區,東西 約30公裏,南北約70公裏。這一地區的邊境線,原是有爭議的:蒙古國認定的邊界線是汗達蓋--將軍廟--阿木古郎一線,偽滿洲國則堅持邊境線應以哈爾哈河為界。
  ----------------------------------------
  諾門坎戰役雙方兵力對比
  
  日軍
  陸軍步騎兵;第23師團(丙,全額),第7師團(甲,部分),第8國境守備隊(團編製),滿洲興安騎兵師(團編製)等.
  陸軍裝甲兵;第1戰車師團的第3、4聯隊.
  陸軍航空兵;飛行第7、9、12、15旅團.
  
  蘇軍
  陸軍步騎兵;第57師,第82師,第36師(摩托師),第152師第1團,第5機槍旅,蒙古騎兵第8師,第6師(團編製)等.
  陸軍裝甲兵;坦克第6旅,坦克第11旅,摩托裝甲第8旅,摩托裝甲第7旅,摩托裝甲第9旅.
  蘇聯空軍;空降兵第212旅,遠東空軍,第22飛行團(外貝加爾軍區增調)等.
  
  日軍方麵的補充:
  第7師團參戰部隊:步兵第26聯隊的4個中隊 ,歩兵第28聯隊的1個大隊,第7師團直屬部隊。
  第6集團軍:8月4日,關東軍司令部把哈拉哈河前線所有部隊編一起算是一個軍,司令官為荻洲立兵中將。很多文章把第6軍敘述為異常“精銳”,的確當時關東軍把手底下能機動的重裝備都調上前線了,但戰前關東軍已經把很多重裝備調進關內支援侵華戰爭,其火炮,坦克,裝甲車都遠不如對岸的蘇軍。
  第二飛行集團:轄7,9,12,15,4個飛行旅團,共8個戰鬥機中隊、輕轟2個中隊、重轟6個中隊、偵察2個中隊。
  我對日本陸軍師團的甲,乙,丙劃分,參照二戰結束後的一種劃法,以便直觀反映其實力。
  
  蘇軍方麵的補充:
  1939年6月蘇空軍參戰序列:第22,70戰鬥機團,第38高速轟炸機團,第150混成轟炸機團,共301架飛機。
  7月份到達的增援部隊:第56戰鬥機團,第56高速轟炸機團,T-3轟炸機中隊,機場防禦飛行團。
  加上原有的,8月蘇前線空軍有532架飛機。
  
  ---------------------------------------
  諾門坎戰役的前奏---“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10月)
  
  1936年3月12日,蘇聯同蒙古國簽訂了《蘇蒙友好互助條約》。
  
  1938年7月9日,蘇軍進駐張鼓峰,並在主峰構築工事,“張鼓峰事件”爆發。當時日本陸軍正全麵侵華(武漢會戰),偽滿洲兵力薄弱,日軍在華32個師團,東北方麵8個,第1,2,4,7,12,8,23,104師團,其中前5個是甲種師團,後2個乃新建的丙種師團,第8師團原駐日本本土。東京大本營打算對蘇忍讓,關東軍不服,組織部隊反擊,抽調了駐朝鮮的第19師團第38旅團。
  
  1938年7月20日,大本營決定停止使用武力,並把這個決定下達給朝鮮軍司令部(村孝太郎中將)。在圖們江西岸集結完畢的第19師團38旅等部,根據朝鮮軍司令部的命令,返回原駐地。
  
  1938年7月30日,第19師團第38旅團在得到關東軍加強後,猛攻張鼓峰。31日上午5時,占領山峰陣地,6時占領沙草峰。蘇軍沒有退卻,反複爭奪;炮兵猛轟日軍炮兵陣地。8月2日,蘇軍大批飛機轟炸日軍前線部隊,並猛烈轟炸慶興、古邑等北朝鮮各地。盡管如此,日軍守住了張鼓峰至沙草峰一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進攻行動,未經過軍司令官(朝鮮軍司令官)許可,是尾高師團長違背違背大本營和軍司令官所堅持的不擴大事件的方針,抗命下達的。
  
  1938年8月3日,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下令編成步兵第三十九軍(步兵第32師、第39師、第40師,機械化第2旅、第59國境警備隊和航空隊等組成),任命遠東方麵軍參謀長希特侖為軍長。8月5日,蘇軍開始猛烈反攻,並出動坦克,飛機支援。8月6日傍晚,蘇軍第40師前鋒部隊占領了張鼓峰,日軍組織夜襲,並反複爭奪。
  
  1938年8月10日夜,雙方就有關停戰規定終於達成協議。11日,大本營陸軍部下令朝鮮軍司令官,停止攻擊,同時蘇軍也停止了炮擊,雙方軍隊從實際戰線各自後退500米。8月11日12時,交換戰俘,軍事衝突完全停止,雙方都未完全占領張鼓峰(蘇占大部)。
  
  
  “張鼓峰事件”總結
  “張鼓峰事件”後,蘇軍擁有了張鼓峰的實際控製權,贏得戰略上的勝利。但客觀的說,蘇聯的勝利是在集中了優勢兵力的情況下獲得的,大概是受侵華戰爭(武漢會戰)的牽製,日本政府始終比較克製,在蘇聯大舉反攻時沒有增兵擴大事件。而遠東蘇軍殺雞用牛刀的動用一個集團軍規模兵力,坦克飛機支援下,也沒能完全攻占日軍不足2個旅團編製兵力防守的張鼓峰陣地,引發了日本關東軍對蘇聯紅軍戰鬥力的輕視,直接證據就是,大本營沒有追究第19師團長尾高在擴大事件中應負的重大責任,反而提拔為軍司令。
  
  與此對照的是,蘇聯在戰後的論功行賞中,首功的第40師師長獲得了列寧勳章,擔任遠東軍司令的布留赫爾元帥---國共第一次合作時的“加倫將軍”,卻什麽獎勵都沒有。相反8月18日,希特侖取代布留赫爾,被任命為遠東方麵軍司令。布留赫爾元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加倫將軍”,不久即受清洗,10月下旬被捕,11月下旬被槍決,據說罪名為“充當了日本特務”,成了“張鼓峰”事件,蘇軍實質上的失利的替罪羊。
  
  關東軍司令部研究了張鼓峰事件後,1939年4月25日關東軍總司令植田謙吉大將簽發了《滿蘇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綱要指出下次在遇到類似國境糾紛就學習朝鮮軍第19師團步兵38旅團堅決回擊並借機占領爭議地區堅決守住,造成既成事實迫使蘇聯承認關東軍的領土要求。張鼓峰事件不久關東軍又組建出了第24師團與第23師團,實力有所增強,其中24師團為野戰師團,23師團為國境警戒師團。
  
  蘇聯也檢討了在張鼓峰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解散了蘇聯遠東方麵軍,改為2個特別集團軍,找了布留赫爾元帥做替罪羊後,迅速結束了遠東地區的大清洗。11月,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在總結這次戰鬥時,指出了蘇軍自身建設上的種種不足。隨後,國防人民委員部的總軍事委員會采取一係列重大步驟,以改善遠東軍隊的戰鬥狀況,為之後的諾門坎戰役打好了基礎。
  
  張鼓峰事件戰後統計
  蘇軍傷亡約3500(傷2700,亡800),日軍約1400(傷900,亡500),僅做參考。
  ---------------------------------------
  
  諾門坎戰役第一階段(1939年5月-6月)
  
  1939年5月11日,外蒙軍小隊在諾門坎地區哈拉哈河畔與偽滿軍發生衝突。
  
  1939年5月13日,駐防海拉爾的第23師團報告到達關東軍司令部,司令部依據才下發不久的《滿蘇邊境糾紛處理綱要》作出決定,23師團師團長小鬆原中將,向諾門坎派出師團搜索隊(騎兵中隊、裝甲汽車中隊各一,指揮官東八百藏)和1個步兵大隊(缺2個中隊),
  
  1939年5月15日,東八百藏部在第10飛行隊轟炸機配合下,向諾門罕地區的蒙軍部隊發動"閃電式"的襲擊,蒙軍當即退回哈爾哈河西岸。與此同時,蘇聯依據36年簽定的《蘇盟友好互助條約》,出兵蒙古。
  
  1939年5月22日至24日,日陸軍航空兵與蘇遠東空軍交戰,蘇空軍因受大清洗等因素影響素質下降而處於劣勢。
  
  1939年5月28日,第23師團的騎兵聯隊加一個裝甲車中隊(指揮官東八百藏),成功偷襲蒙古軍第6師的師部,師長沙日布陣亡,但隨之遭到附近的蘇軍和蒙古軍餘部夾攻,於次日被全殲。
  同日,第23師團的步兵第64聯隊(指揮官山縣武光),攻占742高地,並構建工事。在東八百藏的騎兵聯隊被殲後,遭到蘇蒙聯軍的圍攻。
  
  1939年6月1日,朱可夫將軍接到莫斯科命令去報道,次日即到達國防人民委員會(國防部),國防人民委員伏羅稀洛夫元帥宣布調令,年輕的朱可夫被委任為第57軍軍長。(集團軍編製)
  
  1939年6月5日,朱可夫到達第57軍的指揮部,聽取了軍區委員會的戰況匯報,6月8日,國防人民委員命令,解除了費克連科第57軍軍長職務,任命朱可夫為該軍軍長。在詳細分析和討論後,朱可夫得出結論:“我駐蒙古的第57特別軍的兵力無力阻止日軍的軍事冒險,特別是如果日軍同時在其他地域和其他方向發動進攻的話,就更無能為力了”,並向國防委員會遞交了份報告簡述蘇蒙聯軍行動計劃:增加兵力堅守哈拉哈河東岸的登陸場,同時準備從縱深進行反突擊的作戰。第二天得到答複,國防人民委員及總參謀長完全同意朱可夫等人對情況的判斷和下一步的行動。朱可夫還要求加強空軍力量,增調不少於3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的兵力,並要求加強炮兵和航空兵。國防委員會不久就回複,滿足其要求。增派的空軍力量中,還包括21名駐白俄羅斯空軍飛行員---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經驗豐富,同時送來了新型飛機,即當時十分先進的伊-16和"歐"型飛機。(朱可夫回憶錄)
  
  1939年6月7日,傷亡慘重的第64聯隊接到師團部的命令,撤出戰鬥,歸隊的不足400人。
  
  第一階段小結
  蘇蒙聯軍方麵,蒙古軍一個騎兵師受重創,師部被襲,師長陣亡;日軍第23師團,一個聯隊(師騎兵搜索中隊+裝甲車中隊12輛92式)被全殲,一個聯隊受重創,雙方戰果大致持平,考慮到蒙古軍戰鬥力不強,日軍實質上損失更重點。(參戰的2蒙古騎兵師才5000餘人)
  之後第23師團得到補充,有的文章說第23師團補充了大量重裝備被加強到甲種師團(原為丙種),個人認為過於誇張,第23師團主要是減員嚴重,師團作為一個戰鬥團體,不是簡單的補充了重裝備就能迅速提升戰鬥力的。
  
  -----------------------------------------------
  
  諾門坎戰役第二階段(1939年6月-8月)
  
  1939年6月19日,關東軍司令部收到第23師團的“捷報”,宣稱取得重大戰果(端了一個蒙軍師部,擊斃敵師長被誇大為滅了一個師),司令部馬上上報給東京大本營。很快收到來自總部的“參字547號電”,對取得的“勝利”表示祝賀,並默許可以擴大戰果。得到授意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大將,於6月20日向偽滿州國內的關東軍下達了集結令:將第23師團和第7師團的26聯隊+28聯隊的一個加強大隊調往諾門罕,同時將第二飛行集團調到海拉爾,為了對付蘇聯的裝甲部隊,植田謙吉還將當時東北日軍唯一的裝甲部隊:第1戰車師團也調往了諾門罕前線。
  
  1939年6月21日,嵯峨徹二中將率領第二飛行集團總部抵達海拉爾機場,隨後第7、9、12、15飛行旅團先後抵達,完成集結。
  
  1939年6月22日,第二飛行集團的120架戰鬥機與蘇聯空軍的150架戰機在哈拉哈河上空遭遇,日軍損失30架,蘇軍40架。(蘇軍簡史上為14:56,有捏造之嫌,蘇空軍受大清洗影響很差,所以朱可夫特別要求調白俄羅斯飛行員)
  
  1939年6月27日,日本空軍(指揮官寶藏寺少將)成功空襲遠東蘇軍的3個空軍基地,事後寶藏寺給關東軍總部發了“捷報”: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麵蘇機25架,共124架。(某資料說實為26架)
  遠東軍機場被襲後,蘇聯加速增援前線,蘇炮兵司令沃羅諾夫、裝甲兵司令巴甫洛夫、空軍代理司令鮑爾吉金等都去了哈拉哈河前線視察。西伯利亞空軍被調去支援,坦克,火炮也源源不斷得補充前線。
  
  1939年6月29日,第1裝甲師團到達諾門罕的集結地點,第23師團全部,第7師團所部也都到達集結地點,至此完成了關東軍司令部的部署。
  諾門罕前線的日軍兵力大致為4個步兵聯隊,即第23師團的64、71、72和第7師團的第26聯隊,外加第7師團第28聯隊的一個加強大隊;大半個騎兵聯隊,也就是5月被打殘了的東八百藏的師搜索聯隊;2個坦克聯隊,即第1師團的第3、4聯隊;2個炮兵聯隊,即獨 立野炮第1聯隊和野炮第13聯隊;2個工兵聯隊,即工兵23、24聯隊。外加一個飛行師團,一個汽車聯隊。軍備大致有212門火炮,速射炮(反坦克炮)128門、山炮24門、野戰炮36門、九O式野戰炮24門,飛機180架,坦克82輛,裝甲車26輛,汽車400輛。
  
  1939年7月1日,認為摧毀了蘇遠東空軍的日軍發起了進攻,擊潰了河東岸的蘇蒙駐軍,推進到哈拉哈河,開始準備攻過河去,消滅南岸蘇蒙聯軍,解決有爭議地區的歸屬問題。
  日軍諾門罕前線總指揮小鬆原中將製訂了兩岸夾擊蘇蒙軍的作戰方案:以日軍第7師團的步兵第26、28聯隊為主力,從哈拉哈河上遊渡河,進入西岸哈瑪爾達巴山,殲滅蘇蒙軍炮兵陣地,居高臨下以炮轟東岸蘇蒙軍陣地;將軍廟的第23師團和第1戰車師團及滿洲國興安騎兵師(團編製),從正麵進攻哈拉哈河東岸的蘇蒙軍,形成夾擊,全殲蘇蒙聯軍。
  
  1939年7月3日淩晨,日軍一部(第26、28聯隊,指揮官小鬆原)順利偷渡哈勒欣河,強攻巴英查崗山,由於日軍的兵力優勢,加上蒙軍準備不足,日軍上午就占領了巴英查崗山及其鄰接地區,防守的蒙第6騎兵師撤到巴英查崗山西北地區。但蒙軍第6騎兵師的頑強抵抗,為朱可夫贏得了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朱可夫接報後火速趕到了巴英查崗山地區,連發三道命令:命令炮兵第185團的重炮營派出偵察群並對日軍集結地域發動炮擊;命令位於河東岸用以支援摩托裝甲第9旅的炮兵向巴英查崗山上的日軍炮擊;命令所屬蘇軍飛機接到戰鬥警報後全部起飛。(一些機場跑道在27日的日軍空襲中被毀,隻起飛了部分)?
  10點45分蘇蒙聯軍的反攻開始,航空兵轟炸浮橋及橋頭陣地,而其重裝甲部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渡河後的日軍沒有想到兵力占劣勢的蘇軍還敢反擊,雖然配置的反坦克火炮擊毀了上百輛蘇聯裝甲車和坦克,但麵對滾滾而來的幾百輛紅軍坦克(150,一說185)和裝甲車的鋼鐵洪流,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午,蘇軍突破了日軍防線,裝甲部隊一部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迂回到了渡口處的第7師團26聯隊側翼渡口處,一部直插到了第23師團的師部附近,主要為步兵的小鬆原部頑強抵抗至下午,不得不撤進巴英查崗山。
  對岸擔任正麵進攻的日軍當然沒閑著(指揮官安岡中將),30分鍾炮火轟擊後,中,輕型坦克87輛,裝甲車37輛,在第23師團步兵聯隊、騎兵聯隊的配合下,分左、右兩線發起進攻。兩道蘇軍步兵防線被突破。這時,朱可夫的裝甲指揮優勢得到良好體現,在第三道防線遭到蘇軍大炮阻攔後,日軍坦克和步兵聯隊被分割,缺乏“協同作戰”的,呆板的日軍始終沒能突破蘇蒙聯軍防線。(某些文章裏描繪的精彩的蘇日坦克大對戰,皮薄炮弱的日軍坦克被蘇聯坦克狂K,據考證乃YY)
  
  1939年7月3日夜,第1戰車師團第4旅團在指揮官玉田大佐利率領下,利用大雨成功夜襲蘇軍第36摩托化步兵師的炮兵陣地,擊毀蘇軍122MM 榴彈炮18門,152MM榴彈炮6門,玉田部隻損失了一輛坦克(第2中隊指揮官藤喜久中佐陣亡),此戰後來成為偷襲戰的典範,收入各國軍校教材。
  
  1939年7月4日,退守巴英查崗的日軍,組織數次衝鋒都被擊退,至5日下午,蘇聯紅軍終於奪回了巴英查崗山頭,小鬆原率隊撤回對岸和安岡中將會合。
  
  1939年7月7日,減員嚴重的第23師團得到補充(關東軍司令部從第8國守備隊等抽調2000餘人),第23師團第72旅團組織夜襲分隊,成功占領對岸蘇軍陣地,但次日淩晨遭到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群反撲,沒有裝甲戰車和重炮支援的日本步兵很快被趕了回去。
  此後朱可夫一麵構築河岸工式反登陸,一麵安靜的等待後方援兵到來,日軍畢竟在兵力上占了優勢,蘇軍損失也很慘重,如果不是靠那幾百輛裝甲車和坦克,蘇蒙聯軍恐怕早全軍覆沒了。
  而對岸日軍則堅挺不已,8、9、10日連續三夜夜襲,都被蘇軍擊退。之後也再沒氣力勃起了,眼吧吧的等增兵。
  
  1939年7月15日,蘇軍已經秘密著手組織反攻,把第57特別軍改編為第1集團軍,朱可夫任集團軍司令,所屬部隊計有:第36師(摩托師),第57師,第82師,裝甲兵第11坦克旅和第7、8,9摩托裝甲旅,並配屬第212空降兵旅。
  
  1939年7月16日,大本營正式命令關東軍撤兵,已多次拒絕大本營撤兵建議的關東軍司令部頭頭們頭疼不已,但還是決定孤注一擲搏一把,調了直屬重炮部隊等部上去以期扭轉局勢。
  
  1939年7月23日,得到休整和補充的日軍集中了86門重炮(一說72+38門)發射炮彈5,000發試圖壓製蘇軍火力,但得到的是猛烈的還擊,加上對岸蘇軍也沒閑著半個多月來一直修築工事,據說縱深3公裏,裝甲兵一直沒占優勢的日軍使上了吃奶的勁,甚至用人 體炸彈攻擊蘇軍坦克,啃了好幾天,依舊沒啃動。(蘇軍第11坦克旅旅長雅可夫少將陣亡)日軍終於認識到與蘇軍的差距,重裝甲,大火炮的重要性,而來自東京大本營的壓力與日俱增,關東軍司令部無奈地下達了:“立即停止進攻,占領東岸戰線,構築陣地,準備持久戰”的命令。
  
  1939年8月12日,日軍在22架轟炸機,炮兵掩護下、一個加強有裝甲車和坦克的步兵團終於攻占了岸邊蒙古軍防守的一塊高地,並固守。(柿子專挑軟的捏- -#)
  之後的日軍再沒氣力反攻了,巨大的傷亡和物資消耗引起大本營的嚴重不滿,關東軍的偽滿總動員,增援什麽的,都是大本營極力反對的,為此大本營和關東軍已勢成水火,為戰後大本營大開殺戒埋下了種子。
  ------------------------------------------
  
  諾門坎戰役第三階段(1939年8月-9月)
  
  1939年8月20日,就在關東軍騎虎難下,半死不活時,朱可夫謀劃已久的大反攻拉開了序幕。
  朱可夫建立了三個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 央集群,計劃 主要為步兵的中 央集群牽製正麵的日軍,南、北裝甲機械化集群2翼包抄圍殲。
  集群編製如下:南部集群:步兵第57師、坦克第6旅、蒙古騎兵第8師、摩托裝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兩個坦克營、一個自行火炮營、防坦克第37營和一個噴火坦克連。北部集群:坦克第11旅、摩托裝甲第7旅、步兵第36師第601團、蒙古騎兵第6師和防坦克第87營。中 央集群:步兵第36師和第82師、步兵機槍第5旅和兩個炮兵團。朱可夫的預備隊是摩托裝甲第9旅和空降兵第212旅。
  5點46分,蘇蒙軍首先對日軍的高射炮陣地進行猛烈地炮擊,接著以150架轟炸機和1OO架戰鬥機向日軍轟炸掃射。
  8點15分,各種口徑的火炮和迫擊炮向日軍陣地轟擊。
  8點30分,空軍第二次向日軍前沿陣地轟炸掃射。
  8點45分,空中升起了紅色信號彈,蘇蒙軍部隊在炮火掩護下,渡過哈拉哈河,開始全線總攻。
  在蘇空軍、炮兵的強烈壓製 下,一個半小時內日軍炮火無力進行還擊,觀察所、通信聯係及炮兵陣地均被摧毀。但日軍仍很有鬥誌,在混亂中頑抗,戰死不降。21日、22日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在大沙地域,蘇聯紅軍遇到了異常頑強的抵抗,為此,朱可夫開始動用戰略預備隊,命令摩托裝甲第9旅投入戰鬥,並加強了炮火支援。26日傍晚,蘇軍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完成了對日軍整個第6集團軍的合圍,隨後開始穿插分割,日軍頑固抵抗,蘇蒙軍仗打得很艱苦。(有些文章說朱可夫連撤2任因傷亡較大而抗命的師長)
  
  1939年8月26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決定增派第7師團給第6軍,還計劃將第2、第4師團也調往前線。同時令第23師團死守待援。日軍的數次突圍也都被擊退。蘇軍投入了新型坦克和戰鬥機,取得戰場製空權,僅24,25日兩天,蘇軍飛機出動了二百一十八架次,進行了十次空戰,擊毀日機七十四架,配合地麵部隊成功阻止了日軍的增援。至此,第23師團覆滅已定,日本人輸了這場戰爭。30日第6軍司令萩洲立兵中將向第23師團小鬆原師團長下達了自行突圍命令,31日,小鬆原(後切腹自殺)帶領殘部2000餘人突圍而出。
  
  1939年8月30日,東京大本營方麵的中島參謀次長來沈陽,向關東軍方麵傳達了"諾門坎方麵,作戰不應擴大,立刻設法終結"和"關東軍兵力不足,應該立足於長期堅守"的命令.實際上是要關東軍認輸放手,不過措辭相當委婉.然而關東軍極力遊說,認為應當"以四個師團全力攻擊,然後再轉入冬季防禦."反過來,中島和隨行人員居然被說服.可在中島回東京的9月1日,德國與蘇聯秘密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入侵波蘭,歐洲戰火爆發,大本營的態度再度變為謹慎.中島再次來到關東軍時,已經完全反對原有的攻擊計劃.關東軍司令植田中將幾乎是哀求要東京準許至少發動一次"收容死難將士屍體的進攻,否則就將我解職。集怨已久的大本營順勢接受了辭呈,解除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陸軍大將、參謀長磯穀廉介陸軍中將職務;一個月內又陸續免去了參謀本部次長中島鐵藏陸軍中將、作戰部長橋本群陸軍中將及參謀本部作戰部長與關東軍司令部作戰部長和所有作戰參謀等將佐的職務。
  
  1939年9月3日,日軍大本營徹底否定了關東軍調動兵力重新發動攻勢的計劃,開始通過外交途徑收拾局麵。
  
  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茂德同蘇聯外交當局談判停戰問題。
  
  1939年9月16日,簽訂了《蘇日停戰協定》。主要內容是:日滿軍和蘇蒙軍於9月16日上午2時(莫斯科時間)停止一切軍事行動;雙方軍隊停止在9月15日下午1時的控製線上。雙方同意交換戰俘,並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劃定哈勒欣河地區蒙古國和滿洲之間的邊界。
  
  --------------------------------------------------------------
  
  戰後統計
  蘇軍傷亡2.5萬(傷1.5+亡1),日軍傷亡1.8萬(傷0.8+亡1)。
  日軍方麵投入了不到2個師規模的兵力(8月20日前)2.7萬,傷亡比例67%。
  蘇蒙方麵投入了至少4個師規模的兵力(8月20日前)5.7萬(蘇5.2+蒙0.5),傷亡比例45%。
  日軍除了航空兵大致和蘇軍持平外,炮兵,機械化裝甲兵,後勤保障方麵都遠不如蘇軍,加上雙方總指揮官的差距,日軍戰略角度上的失敗(沒守住有爭議地區),1個師團被打殘,在情理之中。8月份的反攻中,蘇軍集中2個步兵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團級編製的蒙古騎兵師,1個機槍旅,在絕對優勢的飛機和坦克支援下,才勉強圍殲日軍1.5個2流師團,傷亡超過40%,其實際戰鬥力也並不比日軍高多少。
  
  
  參考資料
  蘇聯方麵
  注:蘇聯傷亡解密數據可以查閱克裏沃舍夫準將(GF Krivosheev)的出版書籍。英文版
  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名稱 陣亡 傷死 病死 失蹤 合計
  張鼓峰之戰 759 ── 106 95 960
  諾門坎之戰 6472 1152 51 2028 9703
  名稱 受傷 疾病 合計 總損失合計 年份
  張鼓峰之戰 2752 527 3279 4239 1938
  諾門坎之戰 15251 701 15952 25655 1939
  
  1939年6月21日蘇聯空軍參戰部隊序列:
  第70戰鬥機團:伊16戰鬥機60架,伊15bis戰鬥機24架,總共84架;
  第22戰鬥機團:伊16戰鬥機35架,伊15bis戰鬥機32架,總共67架;
  第38高速轟炸機團:59架SB轟炸機;
  第150混成轟炸機團:76架SB轟炸機,15架R-5Sh轟炸機;
  總共301架飛機,6月份的戰鬥中損失49架,7月份戰鬥中損失88架。
  1939年8月1日蘇聯空軍參戰部隊序列:
  原有部隊:
  第70戰鬥機團:伊16戰鬥機77架,伊15bis戰鬥機32架,總共109架;
  第22戰鬥機團:伊16戰鬥機32架,伊15bis戰鬥機14架,總共46架;
  第38高速轟炸機團:53架SB轟炸機;
  第150混成轟炸機團:71架SB轟炸機;
  7月份到達的增援部隊:
  第56戰鬥機團:伊16戰鬥機64架,伊15bis戰鬥機37架,總共101架;
  第56高速轟炸機團:SB轟炸機57架;
  T-3轟炸機中隊:23架
  機場防禦飛行團:伊16戰鬥機21架,伊15bis戰鬥機44架,總共65架;
  總共裝備532架飛機,其中戰鬥機321架,轟炸機211架。8月份的戰鬥中損失77架,9月份戰鬥中損失16架。
  整個戰役期間蘇聯空軍損失戰鬥機96架,轟炸機53架。
  
  日本方麵
  <ソ連・外蒙軍>(蘇聯・外蒙軍)
  狙撃2個師団 自動車化狙撃1個師団 機関銃1個旅団 戦車2個旅団 ほか
  裝甲車3個旅団 空挺1個旅団 モンゴル軍2個騎兵師団
  兵員57000名 戦車500輌 裝甲車385輌 火砲・迫撃砲542門 飛行機515機 諸説あり
  <日本・満州國軍>(日本・滿洲軍)
  兵員2萬數千名 戦車0輌 火砲・迫撃砲100門
  損失
  參加人員 戦死者 戦傷者 行方不明 戦病 備考
  第6軍合計 58925 7696 8647 1021 2350 第一次事件は含まない
  その他 約5000 93 165 4 124
  現在日軍曆史的教材一般籠統地說是損失2萬人。





偌門坎戰役的影響和意義
  
  評論(一)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當局討論“南進”、“北進”方針時,軍方認為,在正常動員的條件下,日蘇雙方師的戰鬥力大體為一比一,而由於蘇德戰爭,遠東蘇軍整備狀態欠佳,戰鬥力隻及日軍師的七成五。因此,對付蘇軍遠東15個師,日本隻需動員11個師,也即東北現有兵力即可勝任。但如考慮保證全勝,須2倍於敵之戰鬥力,即動員22個師,就需要從關內抽兵。
  但這一估算的基礎為遠東蘇軍為應付德軍進攻抽調一半,即30個師中的15個(70萬人中的35萬),以後才成為“熟柿”狀態。結果至8月初,蘇軍在遠東始終保持20-25個師,成為日軍所謂“澀柿”狀態。且日軍情報部門研判德軍本年內無力迫使蘇軍投降,而明年形勢也不一定有利於德軍,所以日軍最終不得不放棄了“北進”計劃。而日軍始終無法下決心抽調更多一些兵力北上的原因,即在於中國戰場對其的牽製。
  
  評論(二)
  諾門坎戰役確保了二戰中蘇聯東部邊境的穩定
  1939年9月15日,日本被迫與蘇聯在莫斯科簽訂《諾門坎協定》,規定雙方立即停戰。為追究責任,日軍大本營在戰役後期撤換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陸軍大將、參謀長磯穀廉介陸軍中將;戰後一個月內又陸續免去了參謀本部次長中島鐵藏陸軍中將、作戰部長橋本群陸軍中將及關東軍司令部作戰部長和所有作戰參謀等將佐的職務,關東軍內的對蘇“強硬派”幾乎被一掃而光。
  諾門坎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也讓日軍看到了蘇軍的強大戰鬥力。這場戰役樹立了蘇軍對日軍的心理優勢,也奠定了蘇聯遠東邊境地區的穩定,它也是日本放棄“北進戰略”,未敢與希特勒聯手從東方進攻蘇聯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使得衛國戰爭開始後,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可以集中精力對付納粹德國,從而迅速扭轉了戰局。
  
  評論(三)
  此戰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沉重的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而且促使日本將“北進”的國策改為“南進”,這就為日本在二戰中的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
  通過諾門坎之戰,使蘇聯能夠在莫斯科戰役的關鍵時刻敢於抽空遠東邊境的20個亞洲師投入歐洲戰場,起到了扭轉乾坤的決定性作用。對亞洲戰場而言,諾門坎戰爭期間正值我國抗戰的艱苦時期,關東軍向關內增兵的計劃無法實施,也有力的支援了我國的抗日戰爭。更為關鍵的是,日本大本營在“南進”戰略的主使下,偷襲了珍珠港,不但失去了與德國在遠東會師的機會,使自己陷入不能支撐的太平洋戰役,而且終於將美國拖入了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格局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評論(四)
  日本天皇裕仁是“南下”派,1936年借“二·二六”兵變清洗了“北進”的皇道派,39年借“諾門坎”之敗清洗了“北進”的陸軍實力派;另外蘇日是死敵,蘇聯一直在邊境部署大量兵力防備日本;日本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沒有足夠的兵力再進攻蘇聯,且西伯利亞沒有日本所需的資源。
  假如日本選擇“北進”,一旦形成德、日夾擊蘇聯的形勢,美、英可能不會全力支持蘇聯,因為英、美的東南亞利益沒有受損害,意識形態上又是死敵。英首相丘就一直是堅定的反蘇派,戰後急急拋出“鐵幕論”。而美國,最可能的選擇是考慮同德、日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也會表麵譴責對蘇聯的侵略,同時繼續同日本做生意,大發橫財。 毫無疑問,一個巨大的變數的突然出現——中國頑強抵抗、堅持抗戰,使得歐亞戰略格局發生完全出乎常規的變化,並造就了上述的形勢:日本因為戰略資源短缺的問題被迫放棄“北進”,隻能選擇“南下”並同英、美交戰,從此走向失敗的深淵.同時也導致了軸心國軍事上無法協調,各行其事的糟糕局麵;蘇聯則一舉擺脫絕望的、必敗的戰略態勢,全力以赴對付西麵的威脅,從而在戰略上奠定了勝利的格局。
  (這裏需糾正以往長期形成的錯誤觀點:1938年夏季和1939年夏季,日軍在張鼓峰和諾門坎慘敗,才使日本放棄了“北進”,改為“南進”——較典型的見吳廷繆《日本史》第720頁。這是蘇聯史學界為突出本國作用,不遵循事實求是原則的誇張之詞,遺憾的是被我們一直因襲至今)
  
  
  
  
  以上4個評論乃摘抄,基本把我想說的說了,我再補充些個人看法。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諾門坎戰役”的影響
  1939年8月23日,蘇德於莫斯科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諾門坎戰役產生直接影響,戰爭關鍵時刻,東京大本營下決心壓製了關東軍的增兵要求,匆匆同蘇聯簽定了《蘇日停戰協定》。
  蘇聯當時也沒有認為這場仗贏得光榮,日軍不堪一擊,畢竟是集重兵乘偽滿兵力空虛打贏的,得勝也沒追擊。
  1941年4月13日,為進一步緩和同日本的關係,蘇聯和日本簽定《蘇日中立條約》,主要內容是:"第一條,締約雙方保證維持他們之間和平和友好關係,並相互尊重締約另一方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第二條,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締約另一方在整個衝突過程中將保持中立."雙方還同時聲明:"蘇聯政府和日本政府莊嚴地聲明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之後蘇聯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
  
  “諾門坎戰役”後日本“北上→南下”的過程,我的大致總結如下。
  1939年8月23日,蘇德於莫斯科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日本的國家戰略產生了不小的影響。36年11月25日德日簽署《反 共 產國際協定》,日本人視德國為盟友國,結果和正在諾門坎交戰的,敵對國蘇聯秘密簽約,連個招呼都不打,引發日本民眾對政府的強烈不滿,直接導致支持和德國結盟的平沼內閣(偏右傾)垮台。接著上台的內米內閣(左傾)比較弱勢(反對加入反 共3國結盟,反對擴大侵華戰爭),很快下台。之後近衛內閣(右傾積極分子)第3次登台組閣,9月27日,和德國,意大利一起簽署《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集團正式誕生。
  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簽定《蘇日中立條約》,顯示出“北上”派的失勢。
  1940年6月4日,德國攻占敦刻爾克,6月14日,巴黎淪陷,日本乘機入侵法屬印度支 那。(南下派得勢)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入侵蘇聯,蘇軍一潰千裏。(北上派抬頭)
  1941年7月3日,大本營陸軍部提出《伴隨世界形勢發展的時局處理綱要》,23日至25日,近衛內閣討論了該《綱要》,27日由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通過,初步確定“南下”。
  1941年7月7日,日本“北上”派決定一搏,陸軍部組織號稱百萬的“關東軍特別大演習”,以策應德國的對蘇西線攻勢,和考察自身陸軍實力,評估如對蘇宣戰,取勝把握。
  1941年7月22日,之前“北進”後轉為“南下”派的東條英機出任陸軍大臣。
  1941年7月23日,美國因法屬印支問題,提出禁運,凍結日本人在美財產,日美矛盾開始激化。
  1941年8月1日,美國宣布對日石油禁運,英,荷等國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深深刺激了資源短缺的日本。
  1941年8月9日,大本營估計年內德軍還打不跨蘇聯,且認為蘇軍在遠東保持了60個師以上的兵力,2700輛坦克,為日軍難以對付的"澀柿",鑒於諾門坎事件的教訓,陸軍也沒有很足的底氣,再加上海軍力爭,美英等國對日本的禁運引發資源危機,東南亞石油等資源的吸引,終於決定“南下”。9月6日禦前會議批準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計劃在11月底前完成對英美作戰準備。
  1941年10月2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正式向野村大使遞交備忘錄,重申美方的四條原則,要求日本撤走在中國及印 支的軍隊等.
  1941年10月16日,不夠“強硬”的近衛內閣受到來自軍界的強大壓力,被迫辭職。
  1941年10月18日,東條英機任首相兼陸軍大臣,晉上將,登台組閣,標誌著“南下”已成定勢。
  1941年10月24日,東條內閣主持召開大本營聯席會議,按照陸軍省提出的計劃全麵部署了對美開戰事宜。
  1941年11月5日,日本禦前會議作出了對英、美開戰的決定。
  1941年11月10日,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同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對同時攻擊珍珠港和東南亞的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
  1941年11月25日,德,意,日等國在柏林簽署《延長反 共 產 國際協定的議定書》。
  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率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對日宣戰的演說。8~10日,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古巴,巴拿馬,危地馬拉等國,陸續向日本以及德,意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新的階段。
  
  可以看出,日本在“諾門坎戰役”後還曾在“北進南下”中反複搖擺,舉棋不定,最後對華戰爭兵力牽製和“諾門坎戰役”之敗影響“北上”信心,美英等國的禁運成為最後根稻草,迫使日本選擇了“南下”。


日軍的損失由於史料記載不詳隻能按蘇軍公布的戰果為準了,大約為25000人(包括偽滿軍)。蘇軍損失為:戰死6831人,失蹤1143人,飛機207架。諾門坎戰役讓日軍正確認識了蘇軍的戰鬥力。戰後,蘇日雙方達成了暫時的妥協。蘇日再次交戰時以是1945年8月了。
————————————————————
按照俄羅斯最新的數字顯示,蘇軍死亡失蹤9703人,總傷亡25655人。

日軍的數字是戰死8000餘人,總損失17000人,應該是隱瞞了傷亡的。

不過不管怎麽說,雙方的損失比是差不多的。經曆大肅反的蘇軍戰鬥力其實不強。蘇軍圍殲23師團時小鬼子的人體炸彈也讓蘇軍吃了苦頭。


1939年6月12日,日軍發動了第二輪攻勢,派出強大的機群對蘇蒙軍的陣地進行突擊。蘇軍立即出動了60架N-15殲擊機截擊。突然出現的蘇軍機群,打亂了日軍毫無戒備的航空兵編隊,本來準備對地麵進行強擊的日軍殲擊航空兵急忙應戰。N-15殲擊機很快擊落了數架日軍轟炸機。日軍殲擊機企圖撕開N-15的陣形,但蘇機一直保持編隊,前後掩護,使日機始終無隙可乘。20分鍾後,日軍約50架殲擊機加入戰鬥,它們從高處向蘇軍N-15編隊發起攻擊。蘇編隊指揮員立即命令部分兵力迎擊來敵。戰鬥在兩個高度層次同時展開。蘇機已無法保持原有隊形,遂以單機與敵格鬥,空中一片混亂。雙方不時有油料耗盡的飛機退出戰場,立即又有新的兵力加入戰鬥,空戰規模越來越大。戰鬥最激烈時,交戰飛機多達280架。由於空中飛機密度過大,雙方都出現了誤傷己方飛機的現象。這次空中交戰持續了整整8個小時,蘇軍損失了34架飛機,擊落擊傷日機50多架。

      蘇聯空軍首次大規模參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日軍為了奪取戰場製空權,從國內抽調了有經驗的飛行員的到這一地區參戰。為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蘇軍也從境內陸續抽調了8個大隊200架最先進的N-16殲擊機,以加強其在作戰地區的空中優勢。

      6月26日,蘇軍出動了一個殲擊航空兵團共50架N-16飛機對日軍幹珠爾機場實施強擊。在接近機場時遇到60架日軍殲擊機的攔截。N-16殲擊機在遠距離發射火箭彈,日軍飛行員對這種遠射程大威力武器毫無戒備,中彈的飛機當即淩空爆炸。短短幾分鍾便有6架日機被擊中。空戰持續2個多小時,直至雙方油料耗盡。這次交戰蘇軍以損失2架飛機的微小代價換取了擊落19架日機的勝利。

      8月20日,蘇蒙軍隊發起了全殲日軍第六集團軍的總反擊。這天清晨,蘇軍153架轟炸機在100架殲擊機的掩護下開始突擊。蘇軍機群飛過敵軍前沿,主要突擊敵炮兵陣地和裝甲部隊集結地。由於此時日本空軍已處於完全被動地位。因此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陣地被蜂擁而至的蘇軍飛機炸得支離破碎。6時15分,蘇軍地麵部隊各種口徑的火炮對敵目標進行了2小時45分鍾的火力突擊。8時30分,蘇軍再次出動200架飛機突擊了日軍的前沿陣地和縱深預備隊,這種超強度的火力準備已經打亂了日軍的防禦部署。15分鍾後,地麵部隊以坦克為先導發起了衝擊,很快突破了日軍防禦陣地。

      21日淩晨,日軍出動了臨時拚湊起來的40架輕型轟炸機和少量重型轟炸機,在20餘架殲擊機的掩護下,準備突然襲擊蘇軍後方集結的重兵集團,企圖減輕地麵防禦部隊的壓力。早有準備的蘇軍幾個N-16殲擊機中隊聞訊後立即起飛。剛剛開始轟炸的日軍機群發現蘇聯飛機,慌忙扔下炸彈返航。一些飛機還未來得及投彈便掉頭就跑。蘇軍航空後緊追不舍,在追擊中又擊落敵轟炸機10架,殲擊機6架。與此同時,蘇軍航空兵對被圍日軍進行輪番轟炸和掃射,經過了近一天的空中打擊,蘇軍於8月30日全殲了日軍第6集團軍。



以下戰鬥描述,評論和數據,部分來源於網友

5月28-29日的戰鬥描述
  東八百藏率領的偷襲分隊,編成是一個乘馬(偵察)中隊(106人 6挺輕機槍 6具擲彈筒) 一個重裝甲車中隊 (裝甲車約12輛 卡車12輛 13毫米機關炮5門 車載機槍10挺).
  蒙第6師師部周圍駐紮的蘇軍有1個裝甲戰車連(12輛噴火坦克),1個機槍營外加1個戰鬥工兵連;蒙第6騎兵師還有兩個76MM山炮連。
  28日晨,成功偷襲蒙第6師師部,師長沙日布陣亡,可能是戰前偵察出了問題,也可能是自信蘇蒙軍拿他沒什麽辦法,得手後的東八百藏,沒有迅速撤出戰場,隨後遭到蘇蒙軍圍攻,帶的12輛92式裝甲車(蒙6師的裝甲營及時趕到,36輛裝甲車45MM加農炮)很快被蘇蒙軍裝甲車隊幹掉。這時,日軍單兵的良好素質得到體現,失去裝甲戰車護衛的騎兵下馬,結成散兵線,利用蘇蒙軍裝甲戰車死角,近距離投擲反坦克手雷,打退了進攻。
  與此同時,不遠處的第23師團的步兵第64聯隊(指揮官山縣武光),攻占742高地,也減輕了東八百藏的壓力,得到喘息的東八百藏部沒有考慮突圍後撤,反而修築戰壕,等待轉機。
  下午,一隊山縣的步兵突破蘇蒙軍包圍前來接應(7,80人左右),得到增援的東八百藏,決定依托臨時工事,堅守至晚上夜襲。蘇蒙軍識破了其意圖,調來了高強度探照燈,把東八百藏部逼回了工事。
  29日晨,集結了優勢兵力的蘇蒙聯軍發起了對東八百藏部的總攻,蒙騎6師17團團長丹達爾中尉率領全團騎兵在蘇蒙裝甲戰車的掩護下順利突破東八百藏部的臨時工事,絕望的東八百藏帶領餘部發起自殺性衝鋒,很快被潮水般的蘇蒙裝甲戰車隊淹沒。
  至此,東八百藏的偷襲分隊被全殲,計一個騎兵中隊、一個裝甲車中隊外加一個步兵小隊。
  
  第23師團渡河作戰(7月2日~5日)簡述:
   7月1日早上04:00時,約10000名日軍在小鬆原中將帶領下向西進發。崗本德三大佐的第71步兵聯隊走在最前麵,酒井美喜雄大佐的第72步兵聯隊緊隨其後,然後是炮兵和工兵部隊以及小鬆原師團部,原定作為乘車預備隊的第26聯隊,卻因汽車被調去運送舟橋而滯留在將軍廟。日軍前進至弗衣高地附近,作為前衛72聯隊的西川大隊與蒙古第6騎兵師一部遭遇,日軍以傷亡近80人代價擊退蒙古騎兵,占領弗衣高地。
   7月2日晚,迷路的運送舟橋第四汽車聯隊總算被師團參謀找到,3日02:30時運到在河邊等待多時工兵手中。為趕回時間,71聯隊第1大隊藤田幹也少佐帶領部下將10隻舟艇抬到河邊開始槽渡過河,至06:30時71、72聯隊的步兵完成渡河。
   04:46時,蒙古第15騎兵團的哨兵發現渡河日軍。藤田大隊擊退小股蒙軍騎兵後,向巴英查崗山前進了1000米左右就遇到第6騎兵師的裝甲車營反擊,藤田少佐被機槍打死,同行辻正信少佐接替指揮,這時反坦克炮中隊還沒有趕到,日軍隻能一邊以燃燒瓶和重機槍還擊,一邊掘壕躲避。不久第2大隊及反坦克炮中隊趕到,總算將蒙均裝甲車營擊退。酒井聯隊也在右翼展開,擊退了約100名蒙軍反擊。
   由於東岸的安崗支隊的提前進攻吸引了蘇軍的注意,使得朱可夫對小鬆原的迂回行動一無所知,正好蒙古蘇聯軍事顧問阿夫寧上校當時正驅車前往巴英查崗山附近蒙軍第6騎兵師的陣地視察。他吃驚地發現黑壓壓的日軍正向蒙古部隊發起進攻,把他們驅趕向西北方向。阿夫寧毫不遲疑地趕回第1集團軍司令部向朱可夫匯報了他所看到的情況。
   朱可夫很快明白了日軍企圖,迅速調整了他的作戰計劃,原定移至東岸的第11坦克旅、第24步兵團、第7裝甲車旅轉向北方打擊日軍渡河部隊,並命令炮兵和空軍全力轟擊日軍渡河點。
   08:15時,第11坦克旅的第2坦克營一部首先向71聯隊發起攻擊,消滅一門反坦克炮,有8輛BT-5被擊中或起火,死傷10人。
   08:45時,第2坦克營長率領BT-5坦克15輛和KHT-26噴火坦克5輛繼續攻擊71聯隊,阻止其前進。有9輛BT-5和5輛噴火坦克被擊中或起火,死傷21人。
   10:00時左右,經過了很大一番折騰後,日本工兵終於完成了可以行駛汽車的浮橋。11:00時第26聯隊的第1大隊率先乘車渡河,其餘部隊也相繼渡河。
   11:30時起,第11坦克旅長雅克夫列夫帶領坦克第1、3營共94輛BT-5坦克從南、北兩個方向,再次衝入日軍集結地,用槍炮及履帶殺傷敵人。
   12:00時蒙古第8騎兵師的裝甲車營也投入戰鬥。
   13:00時第24步兵團從北麵向第26聯隊發起進攻。
   15:00時,急行軍150公裏第7裝甲車旅的第247裝甲車營到達戰場,50輛裝甲車隨即分兩個梯隊進攻72聯隊陣地。各進攻部隊在16:00時前分別撤出戰鬥。
   蘇蒙軍進攻雖然是逐次投入戰鬥,相互缺乏配合,在日軍反坦克炮、燃燒瓶及“肉彈”的打擊下坦克及人員損失很大,但阻止了日軍合圍企圖,蘇軍坦克隨意進出,甚至深入到渡口不到1000米地方追擊小鬆原中將和關東軍副參謀長矢野少將乘坐的別克轎車,這對日軍指揮官們的自信心造成極大打擊,開始考慮如何撤退。
   16:00時,矢野少將向小鬆原中將建議將部隊撤回東岸,理由是:日軍隻有一座2.5米寬的橋,補給困難;今天已消滅半數蘇軍戰車,剩餘彈藥已不多;撤退責任將由關東軍軍部承擔。
   小鬆原中將自然接受了上級建議,他命令岡本大佐率領71聯隊確保巴英查崗山,作為全軍撤退後衛,其餘部隊撤退順序為26聯隊、炮兵部隊、72聯隊,全軍在次日配合安岡支隊進攻。
   19:00時,蘇軍第24團在第11坦克旅支援下,重新發起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天黑,打亂日軍撤退布署。午夜時分,71、72聯隊先行撤退。次日03:00~04:00時26聯隊的第2、3大隊才在須見大佐帶領下退到軍橋,而第1大隊處於蘇軍包圍中無法脫身。
   4日04:30時,在弗衣高地集中的日軍被蘇軍發現,密集炮火隨即打了過來。師團參謀長大內孜少將被炸死,日軍人馬四處逃散,花了一天時間才把部隊收容完整。這天蘇軍除去24團繼續圍攻26聯隊第1大隊,其他部隊忙於回收戰損的裝甲車和坦克。須見大佐耐心等到天黑,將軍旗留在河東岸,自己帶領第3大隊的300餘人,返回西岸救援第1大隊。由於晚上蘇軍收縮防守,一般不主動進攻,因此須見大佐總算平安將殘餘的第一大隊人員救出,趕在5日天亮前從軍橋返回東岸,隨後工兵聯隊長齋藤勇中佐炸毀橋梁。
  
  ------------------------------------------------------------------------
  諾門坎事件時關東軍參戰部隊:
  5月12日組成東搜索隊,隊長東八合藏中佐,轄步兵第64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田板豐少佐)、搜索第23聯隊主力和“滿洲國”軍興安騎兵團。5月22日編成山縣支隊.轄步兵第64聯隊、搜索第23聯隊、師團自動車隊、“滿州國”軍興安騎兵團、第12飛行團等。
  8月4日,令編組第6軍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將,參謀長藤本鐵雄少將,以第23師團和第8國境守備隊等部編成為基幹,並指揮第2、7師團,參加了諾門坎事件,軍司令部設在海拉爾,其戰鬥序列:
  第6軍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將,參謀長藤本鐵雄少將。
  第23師團師團長小鬆原道太郎中將、參謀長大內政大佐、岡本德三大佐(繼任)。
  第23步兵旅團:
  步兵第64聯隊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步兵第71聯隊聯隊長岡本德三大佐、長野榮二大佐(繼任)、步兵第72聯隊聯隊長酒井美喜雄大佐。
  野炮兵第13聯隊聯隊長伊勢高秀大佐。
  安岡支隊(6月20日編成,7月10日曾解除,15日再次組編,由第23師團指揮)支隊長安岡正臣中將:
  第1戰車團司令部:
  戰車第3聯隊聯隊長吉丸清武大佐、戰車第4聯隊聯隊長玉田美郎大佐、步兵第22聯隊第2大隊、獨 立炮兵第1聯隊聯隊長宮尾幹大佐、工兵第22聯隊、自動車第3聯隊聯隊長甲斐隆之助中佐、高射炮第2聯隊1個中隊。
  須見部隊(由第23師團指揮)部隊長須見新一郎大佐:
  步兵第26聯隊、第7師團速射炮隊2個中隊、第7師團自動車1個中隊、第8國境守備隊速射炮中隊
  兵站自動車隊(由第23師團指揮)隊長田阪專-大佐:
  自動車第1聯隊2個中隊、自動車第3、4聯隊
  工兵隊隊長齋藤勇中佐:
  工兵第23聯隊、第8閏境守備隊速射炮分隊、兵站自動車1個中隊
  搜索第23聯隊聯隊長井置榮一中佐
  炮兵團(由第23師團指揮)團長內山英太郎少將、少將細勇三郎(繼任)。
  野戰重炮兵第3旅團司令部、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聯隊長三鳩義一郎大佐、獨 立野戰重炮兵第7聯隊聯隊長鷹司信熙大佐、關東軍炮兵司令部、穆棱重炮兵聯隊聯隊長染穀義雄中佐
  野戰高射炮隊隊長山岡重孝中佐:
  高射炮第10聯隊第1、2中隊、臨時高射炮第5、6中隊、第13師團第13、14野戰高射炮隊
  飛行第15戰隊主力
  第8國境守備隊2個支隊
  第2師團師團長文井藤治中將(吉本貞一於11月6日到任):
  步兵第15旅團(8月末參戰)旅團長片山省太郎少將:
  步兵第16、30聯隊、野炮兵第3大隊
  第7師團師團長園部和一郎中將、國崎登中將(8月1日任):
  步兵第14旅團旅團長森田範正少將:
  步兵第26聯隊、步兵第28聯隊2個大隊、野炮兵第7聯隊1個大隊
  海拉爾第8國境守備隊。
  
  7月中旬,日軍增調以下部隊:
  野戰重炮第一聯隊:150榴彈炮16門;
  獨 立野戰重炮第7聯隊:100加農炮16門;
  穆棱重炮聯隊:150加農炮4門;
  旅順重炮第三旅團:150加農炮4門;
  8個速射炮中隊;
  沈陽第獨 立1守備隊;
  步兵第14旅團;
  騎兵第3旅團;
  石蘭斌混成旅;
  第7師團步兵第28聯隊。
  坦克第3、4聯隊撤回公主嶺。
  
  -----------------------------------------------------------------------
  個人的一些評論:
  關於蘇軍傷亡問題。
  根據戰場形勢來看,激烈的戰鬥大致是8月24號開始。
  前幾天蘇聯人進展很順利,日本人被打蒙了。朱可夫隱蔽工作做得很好,日本人完全沒想到他們日夜進攻的蘇軍,還能準備一支如此強壯的部隊,後勤也能保障其消耗---朱可夫修的那條簡易鐵路?
  還有個疑問就是,抗戰中日本人打戰都很精明的,很少真正硬拚,往往選擇國軍防線上最薄弱的地方進行突破,穿插迂回,而這次戰役,日本人好象腦子鏽逗了,除了7月份前幾天的進攻比較出彩,之後都是和蘇軍正麵硬磕硬。
  當然,日軍沒有打機械化運動戰的能力,但至少應該組織一支相當規模的軍隊在上遊或者下遊輔攻,而不是把主要兵力用於敵人正麵突破,這是很愚蠢的,是古今中外軍事指揮家都會盡量避免的,也許是後勤跟不上,也許是因為和大本營衝突無法調集更多兵力,也許是打紅了眼頭腦發熱過度轉不了彎。
  而8月20號後第6軍大部被圍,關東軍司令部才決定抽調師團上前支援,這也是兵家大諱----添油戰術。總之戰役後期,與其說朱可夫的指揮如何英明,還不如說日軍的後期指揮如何垃圾,有限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正麵強攻,給朱可夫很輕鬆的包了餃子。
  24號以後,回過神的日本人沒有選擇退卻,而是選擇了堅守陣地,力圖吸引蘇軍,等待援兵到來,2麵夾擊----類似於孟良崮戰役的後期情況吧,我倒認為朱可夫下死命令強攻以迅速解決頑敵,是明智的,不是頭腦發熱,長痛不如短痛,迅速解決戰鬥造成既定事實,不然等日軍增援上來,這仗就白打了。
  之後蘇軍強攻日軍陣地,殲滅防守的上萬日軍,造成嚴重的自傷是可以理解的,本來日軍戰鬥力就不弱,短短幾天工夫就想吃完,不掉幾顆門牙,怎麽行。
  
  關於後勤問題。
  朱可夫修了條簡易鐵路,動用2個鐵路兵工程團,300公裏;日本人就沒這本錢了,為一個師團打仗修鐵路。
  可以說沒這條鐵路,朱可夫就打不起反攻,這與後方大力支持分不開,反觀日本則是關東軍頂牛大本營。
  日本人的想法是堅守待援,關東軍司令部給小鬆原中將的命令就是堅守,24-25號的反擊是反擊的分割包圍,而不是打算打開缺口逃跑。這也是日本人一貫的風格,寧死不退,本來關東軍就是頂著大本營幹的,如果還選擇逃跑那是自己伸脖子給大本營去砍。
  關於鐵路的資料:
  6月份朱可夫剛到諾門罕前線不久,委員會就下令2個鐵路兵工程團修一條築從蘇聯的博爾集亞到蒙古的桑貝斯(現在的喬巴山市)的戰備鐵路,2個團的鐵路兵用了58個時間便完成了這300多公裏的鐵路施工,鐵路的通車,使蘇軍的補給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在7月下旬,蘇軍總共給諾門罕前線補充了6萬噸物資,平均一個人超過一噸。這些補給,不但補充了前段時間的作戰消耗,而且為反攻儲備了充足的物資。
  
  最初,諾門罕前線離博爾集亞火車站大致650公裏,有一條土路,汽車來回5天的時間,蘇聯人汽車多,不比日本人從東北運,氣候地理環境差,汽車又少,還很多用的騾馬,7月23日的炮擊,日軍後勤拚死拚活為重炮部隊拉來了5個基數的炮彈(賊鷗說日本人此戰消耗了整個東北大口徑炮彈儲備的3/4),對日本人來說,這樣“闊綽”不算絕後也是空前了,之前一般打仗也就一個基數。
  蘇聯的鐵路修到桑貝斯,之後幾百公裏還得車運,起碼縮短一半了;比起日本人那點後勤物資來,蘇聯人運的那物資淹都可以淹死日本人,日軍前線和後方都沒想到蘇聯反攻如此凶猛,對蘇聯後勤能力估計的偏差肯定是個原因。

  
  ---------------------------------------------------------------------------
  張鼓峰事件
  --------日本--- VS -- 蘇聯 --
    戰鬥兵力: 6814 VS 15000
    動員兵力: 8862 VS 32000
    火炮____: 37 VS 237
    戰車----: 0 VS 285
    航空支援: 0 VS 250
    戰死____: 526 VS 792
    傷______: 914 VS 2752
    病______: ? VS 527
    傷亡率__: 21.1% VS 27.1%
  
還有些 張鼓峰 諾門坎戰爭回憶錄,日本陸軍編製,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師團分布,關東軍沿革等資料,太長就不貼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