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戰略試探與決心,戰略選擇與交易--------張鼓峰和諾門坎

(2008-07-18 14:47:46) 下一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戰略中,原來有兩個戰略選擇:一個是北進戰略,即將蘇聯作為主要假想敵,向北進攻西伯利亞,配合德國夾擊並滅亡蘇聯;一個是南進戰略,即以美國、英國為主要假想敵,向南進攻南洋群島。日本陸軍主張采取北進戰略,鞏固和擴大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向北進攻蘇聯的西伯利亞。而日本海軍主張采取北進戰略,以中國為根據地,向南進攻南洋群島。究竟采取哪一種戰略,關係到把日本軍事力量的重點放在什麽方向的問題。日本陸海軍爭得非常厲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決策層決定采取“南北並進”戰略。根據這個方案,陸軍軍備以實施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蘇聯作戰;海軍軍備以實施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美國作戰。

  這個戰略是個折衷方案。但是,北進戰略仍然強勢,日本並沒有動搖北進的企圖。然而,1939年後,日軍卻放棄了南北並進的戰略,采取了“南進戰略”。結果,蘇聯得以集中兵力拖垮了德國。而日本南下,以珍珠港事件為標誌的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被迫參戰。英美俄聯盟成立,加快了德日的滅亡。

日本放棄“南進戰略”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結果,其中重大因素之一便是兩次戰略試探的失敗: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

張鼓峰事件

  1938年7至8月間,日、蘇兩國軍隊在圖們江下遊中國東北張鼓峰地區發生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事件。日俄戰爭後,日本陸軍一直把俄國作為假想敵國。1938年7月9日,蘇軍在張鼓峰構築工事。日軍決心以武力對蘇聯的軍事實力進行“偵察”,駐朝日軍第19步兵師奉命向圖們江南岸邊境地區集結。7月29日,日軍出動2個排的兵力與在沙草峰構築陣地的蘇軍小分隊發生軍事衝突。30日夜,日軍以2個團的兵力發起攻擊,於31日先後攻占張鼓峰和沙草峰,將蘇軍逐出該地區。8月2日,蘇遠東方麵軍第40步兵師實施反擊未果。6日,兵力大大增強的蘇軍發起進攻,遭日軍頑強抵抗,雙方發生激戰。7日,蘇軍攻占58高地;8日和9日先後攻占張鼓峰和沙草峰部分陣地。10日,日軍企圖奪回陣地未果。當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次日停火。14日,日軍奉命撤離張鼓峰地區。此戰,蘇軍憑借優於日軍的武器裝備、戰役指揮和諸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挫敗日軍北進企圖。日軍亡526人,傷914人;蘇軍亡236人,傷611人。


諾門坎事件

一直主張“北進戰略”的日本陸軍,積極準備對蘇聯的進攻。1939年,中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日本陸軍認為可以在中國東北集中兵力與蘇聯作“武力偵察”式作戰,於是挑起了諾門坎事件。

  諾門坎位於中國內蒙古與蒙古交界地區,隔哈拉欣河與蒙古相望。蘇聯把這個事件稱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師長小鬆原道太郎中將率部向駐守在這一帶的蘇軍第57特別軍發起攻擊。後來,日本關東軍第6集團軍也投入了作戰。戰役初期,蘇軍接連失利。

  斯大林根據報告,明確日本的意圖是試探蘇軍實力,為日後進攻蘇聯做準備。他認為,必須堅決粉碎日軍的進攻,否則後患無窮。當時,朱可夫正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他在中國戰場考察過日軍作戰,對日軍有所了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達戰場,根據最新情報認為,必須向這一地區增派部隊,並決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裝甲作戰。

  斯大林滿足了朱可夫的要求,連續向前線增派了57000人、542門火炮、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和515架飛機。斯大林對朱可夫隻有一句話: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入侵的日軍,但行動不越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

  7月2日,日軍趁蘇軍增援部隊還沒有到達戰場的機會,向蘇軍和蒙古軍隊發起了猛烈進攻。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是:日軍有38000人,蘇蒙聯軍隻有12541人,日軍占有絕對優勢。然而,朱可夫沉著組織防禦。蘇軍人少,但是坦克和裝甲車卻多於日軍。朱可夫指揮坦克和裝甲部隊連續實施反擊,不斷疲憊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日軍傷亡慘重。

  小鬆原道太郎原來擔任過駐蘇武官,應該說對蘇軍的作戰樣式有所了解,特別是蘇軍一度取消了裝甲部隊,使他記憶猶新。他沒有想到蘇軍的裝甲部隊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對眼下這個名叫朱可夫的對手了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沒有想到,他們的一個師可以打敗中國國民黨的軍隊十餘萬人,卻在兵力優於蘇軍的情況下,被打得如此狼狽。

  於是,日本開始大規模地向諾門坎地區增兵,為此,還專門組建了第6集團軍實施諾門坎作戰,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這時,日軍兵力已達75000多人,並準備在8月24日向蘇軍發起更大的進攻。然而朱可夫卻悄悄做好了反攻的準備。他使用的戰法是:發揮機械化部隊的優勢,諸兵種聯合作戰!

  為了迷惑敵人,朱可夫在實施反攻前成功地進行了戰役欺騙。比如,為了實現坦克攻擊的突然性,他將幾輛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後沿前沿陣地不斷地來回行駛,以此讓日軍對蘇軍的坦克調動習以為常;為了隱蔽反攻企圖,朱可夫把幾部功率猛烈的音響裝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樁機的聲音,逼真地造成大規模修築防禦工事的假象,讓日軍誤以為蘇軍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實施防禦。

  這一切戰役欺騙都取得了成功。日軍沒有料到蘇軍發動了反攻。

8月20日5時45分,朱可夫指揮蘇蒙聯軍向當麵日軍發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轟炸機、幾百門火炮向日軍前沿陣地、縱深炮兵陣地及部隊集結地域實施了猛烈的轟炸和炮擊。睡夢中的日軍非死即傷,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這一切驚呆了。一個名叫小穀的日軍上士這樣記錄當時的情景:

  炮彈遮天蓋地般地落在我們的前前後後,真可怕!觀察哨想盡一切辦法找尋敵人的炮兵陣地,但都失敗了。因為敵人的轟炸機在轟炸,殲擊機在掃射。敵人全線獲勝!

  隨後,朱可夫下令全線實施進攻,日軍潰逃。

  諾門坎戰役,日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傷亡和被俘了61000人,損失了660架飛機,被迫向蘇聯求和。9月16日,蘇聯與日本根據達成的停戰協定結束了諾門坎戰役。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遭到失敗後不久,放棄“南北並進戰略”,開始推行南進戰略。

蘇、日在1940年開始接觸談判,並於1941年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該條約的簽訂某種程度上解了日本南下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後顧之憂,同時亦使蘇駐防於東部邊境的軍隊抽調西部,參與了莫斯科保衛戰。

到1945年2月,德國在歐洲戰爭已經奄奄一息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討論戰後領土瓜分事宜,會議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抗擊日本軍隊的問題。

  在雅爾塔,斯大林提出了蘇聯出兵的條件,2月10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將斯大林關於蘇聯出兵的條件協定草案遞交美國駐蘇大使哈裏曼。當天,斯大林同羅斯福再次會晤,對草案作了修改,成為正式文本。但是,斯大林向羅斯福表示,大連不能成為國際港口,蘇聯需要得到旅順港周圍的海軍基地……

  《雅爾塔協定》主要內容: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2、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複,即:a)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些島嶼須交還蘇聯;b)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複;c)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係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裏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