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軍用手槍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裏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遊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隻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板,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采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製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裏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采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製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鬥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裏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曆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麽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麽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隻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醜得可愛的標準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M1896式7.65mm自動手槍
“毛瑟”手槍完全分解圖
毛瑟手槍槍套完全分解圖
毛瑟手槍零部件總圖
M1896式毛瑟手槍
M1896式毛瑟手槍與配用的10發橋式彈夾
M1896式毛瑟手槍機匣左側的“毛瑟”商標特寫
M1896式毛瑟手槍右側機匣特寫
M1896式毛瑟手槍的標尺特寫
舊中國山西“晉廠”仿製的毛瑟手槍,口徑改為11.43mm
精美的毛瑟工藝手槍
M1932式毛瑟手槍,俗稱“快慢機”
配用10發彈匣的M1932式毛瑟手槍
毛瑟步槍
的設計而改為固定在槍機後部,直到98式步槍為止,這個拉機柄在槍機閉鎖時都是呈水平狀態向右直伸而出,隻有少數特殊型號(卡賓槍、狙擊型和自行車步槍)才是下向彎曲。在1924年研製的標準型步槍上,仍然是使用直拉機柄,直到98k式步槍開始,才統一讓拉機柄向下彎曲。下彎式拉機柄不但使步槍在攜帶時更方便,不容易絆上雜物,而且也使槍機操作時更舒適。
保險杆位於槍機後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險杆有三個操作位置:當保險杆撥到右邊時,同時會鎖住擊發阻鐵和槍機體,此時步槍既不能射擊,也不能打開槍機;當保險杆撥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時,隻是鎖住阻鐵,步槍不能擊發,同時擋住瞄準線,但槍機可以打開,能進行裝填或清空彈倉的操作;當保險杆撥到左邊位置時,隻要扣動板機步槍就能發射。扳機為兩道火式的設計,既安全又可靠。
雙排固定式彈倉是毛瑟步槍的另一個特征,槍彈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裝入。裝填槍彈有兩種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橋夾。每條橋夾裝5發槍彈,剛好夠裝滿一個彈倉,在機匣環上方有機器切削出來的橋夾導槽,打開槍機後,可以把夾滿槍夾的橋夾插在導槽上,然後把5發槍彈用力壓進彈倉內。壓完彈後,空的橋夾可以用手撥出,但如果不用手撥,在關閉槍機時也會強行拋出橋夾,這樣的設計在激烈的戰鬥中非常有效。另一種方法最簡單,隻需要打開槍機,用手一發一發地把槍彈壓入彈倉內,一次一發。用這種方法裝滿彈倉會比較慢,但如果在戰鬥的間隙想把半滿的彈倉重新裝滿,則可以用這種方法。
1811年7月31日,當時符騰堡(Württemberg)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在德國黑森林的一個小鎮奧伯恩多夫(Oberndorf)建立一間皇家兵工廠,該工廠於第二年開始運作,雇用了133個工人,專門為普魯士軍隊生產武器。毛瑟兩兄弟——威廉與保羅自小就跟隨父親在這家兵工廠當學徒,也是在這家工廠開始嚐試設計槍支。在1867年,毛瑟兩兄弟以法國的夏塞波後裝槍為基礎,設計了一種旋轉式閉鎖槍機的後裝單發槍,這種步槍於1871年被德國軍隊采用,並命名為71式步槍,這就是曆史上第一支毛瑟步槍。威廉·毛瑟(Wilhelm Mauser)在1882年1月13日去世後,保羅·毛瑟(Paul Mauser)繼續在輕武器設計方麵進行研究。為了提高71式步槍的射速,保羅·毛瑟在槍管下方增設了一個管狀彈倉,這種改進型後來被命名為71/84式步槍。
毛瑟公司簡史
毛瑟公司的曆史可以追溯到
威廉·毛瑟(1834-1882) | 保羅·毛瑟(1838-1914) |
到了1886年,法國率先采用了以無煙發射藥為推進藥的勒貝爾(Lebel)1886步槍,無煙發射藥使步槍彈頭的初速和有效射程都大大提高,世界各國對無煙發射藥技術都趨之若鷲,德國也需要盡快換裝無煙發射藥步槍,於是就在1888年通過一個軍事委員會把無煙發射藥和曼利夏式彈倉和其他國家的步槍上的先進技術都揉合在一起,從而誕生了眾所周知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1888 Commission Rifle),這種步槍發射的步槍彈被命名為“8×57 J”。
當時德國步槍的設計和生產都掌握在保羅·毛瑟手裏,他很不滿意德國軍隊擅自設計和采用88式步槍,並開始著手對毛瑟步槍進行改進,很快就推出了毛瑟1889式和毛瑟1891式;其後,保羅·毛瑟又設計了一種不隨槍機旋轉的拉殼鉤,提供了供彈可靠性,並推出了毛瑟1892式步槍;在次年推出的毛瑟1893式步槍又把單排彈倉改為雙排彈倉,使彈倉長度縮短。在政府的支持下,毛瑟步槍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也促使保羅·毛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他的設計,先後推出了1894式和1895式步槍。從92式到95式這一係列的毛瑟步槍被賣到比利時、西班牙、墨西哥、智利、烏拉圭、南非共和國(布爾人德蘭士瓦和奧倫治自由邦)、中國和伊朗等等國家。隨著毛瑟步槍的名氣不斷攀升,保羅·毛瑟也逐漸全麵控製了皇家兵工廠的股份,最終在1897年把皇家兵工廠重新改組成毛瑟武器製造股份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
除了生產步槍外,毛瑟公司也生產該工廠雇員菲德勒三兄弟設計的駁殼槍,但由於該手槍最後申請專利的是公司的老板,所以這種手槍也被稱為毛瑟手槍。毛瑟公司最著名的產品是98k式短卡賓槍,這是二戰前在原來的98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和縮短而成的,並在二戰期間成為納粹德國的製式步槍。在1940年,毛瑟公司被邀請參加新型半自動步槍的投標,但可惜毛瑟公司的G41(M)試驗失敗,在經過短期試產後就被取消。
當納粹德國戰敗後,奧伯恩多夫處於法國的控製之下,整個兵工廠遭到占領軍的破壞。後來,3個毛瑟公司的前雇員在奧伯恩多夫建立了H&K公司,H&K公司最終完全取代了毛瑟公司為德國軍方供應輕武器。現在的毛瑟公司隻是屬於德國防務企業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下的一個子公司,其主要的業務隻是生產BK-27轉膛式自動炮,在輕武器業務方麵已經完全沒落,隻有一些名氣不大產量不多的民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