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中俄戰機交易中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 作者:貝特勒斯基

(2008-06-23 10:18:17) 下一個

中俄戰機交易中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 作者:貝特勒斯基
2008-06-23 00:20:52 點擊:1554


原文發表於:防務雜誌第51期

作者:俄 貝特勒斯基

編譯:PUPU

上個月中國舉行的"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演中,中國和俄羅斯的武裝部隊展示了強大的作戰能力和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秩序的決心。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聯合軍演,同樣被外界視為對過去15年來,兩個偉大國家之間軍事合作的一次全麵檢驗,使用俄製現代化武器裝備的中國軍人,顯示出高超的專業素質和傑出的軍事技能。由中國軍人駕駛的蘇-27/30殲擊機和"現代"級導彈驅逐艦,與俄羅斯遠程航空兵駕駛的圖-22M3遠程轟炸機和圖-95MS戰略轟炸機一道成為這次演習中的焦點。

在演習過程中,《紅星報》記者,原防空軍國土航空兵師長亞力山大?伊萬諾夫大校,用手指著從頭頂飛過的蘇-30,對在場的國防部新聞官謝羅夫?維拉切斯拉夫?尼古拉耶維奇上校說,快速識別這一型號,到底是屬於我們,還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好方法就是"如果飛機看上去是較為現代化的,就是屬於中國空軍的,比較陳舊一些的就是我們自己的"。

這多少反映出俄羅斯武裝力量和國防工業的現狀,雖然自普京總統上台以來,國家經濟全麵回升,武裝部隊也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飛機工廠,如果無法獲得中國或印度這些大客戶的訂貨,就一天也支持不下去。原因很簡單,即使是相對經費充裕的2005年,俄羅斯空軍向阿穆爾共青城飛機製造廠(KnAAPO)采購蘇-27SM多用途殲擊機的數量,也未達到同一時期向中國出口蘇-30飛機的水平。不過就蘇霍伊公司副總經理兼商務經理亞曆山大?克列緬季耶夫的立場而言,17架蘇-27SM的訂貨數量就夠讓人歡欣鼓舞的了,因為這已經是俄羅斯聯邦自成立以來最高的采購記錄。

還是在幾年前,中國飛行員興高采烈地自KnAAPO接收了又一批蘇-30MKK,這一具有強大穿透能力的多用途殲擊機,使中國空軍迅速成為遠東地區最具攻擊能力的空中力量之一。空軍(指俄羅斯空軍,編者注)突然發覺,自己的武器庫中居然找不出可以與之相媲美的型號,國家也沒有采購這一型號或類似機型的經費。在向中方交付飛機的儀式上,空軍司令米哈伊洛夫?弗拉基米爾?謝爾蓋耶維奇大將,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弗拉基米爾?魯沙伊洛私下嘀咕說:"如果有一天,這些蘇-30因為迷航或者其他的什麽原因誤入我們的領空,請您不要指望我有什麽手段去攔截他們。"空軍總司令以半開玩笑的口氣抱怨說,在那一地區(指遠東地區)的空軍和防空部隊,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他們的主戰裝備了。

根據協議,嚴格限製具有強大攻擊能力的蘇-30飛機部署在黃河以北,但隨著中國空軍越來越熟練地掌握蘇-27和蘇-30,其重點建設的"拳頭部隊"在全國各地的空軍基地之間頻繁調換已是家常便飯。這其中,不但包括了西藏這一原本被認為不適合蘇式戰機活動的地區,從黃河以北到中國西北、東北等廣大疆域同樣也在這些飛機的活動半徑之內。很顯然,中方的目的並非是試圖對俄羅斯進行挑釁。今年2月美日之間將台灣海峽設置為共同防禦的陣地,對北京提出直接挑戰。同時美國拒絕將其軍事力量從中亞撤離,這與已經加強的美日聯合盟約,從東西兩側形成了對中國的包圍。對此北京當然不可能無動於衷。

在美國軍事力量拒絕自中亞地區撤出後,中國加強在這一區域的力量存在,對俄羅斯來說是有益的。另一方麵,日本航空自衛隊經過性能提升的F-15J加強在東海和黃海地區的活動,韓國空軍也引進威力強大的F-15K多用途殲擊機。大量先進技術兵器在這一地區的集結使北京感到不安,特別是中日之間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的爭執,以及朝核問題的久拖不決都對這一地區的未來造成影響。

在中俄兩國順利解決全部的邊界劃分,並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之後,可以說兩國之間全麵合作的最後一道障礙已經被清除。在兩國日益接近的今天,沒有任何理由對我國最大的武器采購者表示過分擔憂。況且中國也不希望看到一個衰弱和分裂的俄國,這樣將造成本地區的動蕩和混亂局麵。自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北京一直在督促莫斯科加強在這一地區的力量存在。中國希望看到一個強大而穩定的俄羅斯,作為這一地區力量均衡的砝碼和事實上的同盟者,從而避免北京獨自承擔一切壓力的局麵。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俄中聯合軍事演習,就是這一係列步驟中的一部分。

俄羅斯工業科技部國防工業司司長柯普特夫認為,拋開向中國出口高技術裝備所獲取的豐富利潤不談,從更廣泛的國家利益而言,增強中國的軍事力量也使俄羅斯自身受益非淺。這使自前蘇聯解體以來失去力量均衡的遠東地區,不至於出現災難性的局麵。一個已經與俄羅斯解決了一切領土爭端,並有著廣泛合作基礎的中國,遠比那些一再聲稱要擴大對俄羅斯進行全方位投資,但卻始終對南千島群島虎視眈眈又糾纏不清的國家要可靠的多。對中國出售俄製新型武器,是在雙方都處於相對虛弱狀況下的互助行為。這將對未來兩國關係乃至這一地區的安全和秩序造成深遠影響。
另外,將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一廂情願地寄托在鄰國國力和軍力不要增漲得太快太強上麵,是幼稚可笑的。由於美國和日本不斷增強在中亞和遠東地區的軍事存在,並於今年2月從法理上落實其軍事合作的規模和深度。無論中國或是俄羅斯,都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以保持這一地區的力量均衡。隨著國家經濟狀況的好轉,增加對武裝部隊的投入,加快俄羅斯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速度,使之能夠履行捍衛國家利益,保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才是唯一有效的辦法。俄羅斯國防工業,可以為解決武裝力量現代化提供所需的技術力量和手段,在這一方麵俄羅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同米哈伊洛夫大將在卸任前所言,俄羅斯空軍技術改裝的最優先任務,應該是研製未來的前線航空兵係統,即第五代殲擊機。該機可解決現在蘇-30MKI和蘇-30MKK所帶來的,出口型號優於本國自用同種飛機一係列問題。在為武裝部隊提供現代化武器裝備同時,還要適當提升軍人的福利和待遇,使那些具有專業特長的軍人,能夠安心地在軍隊中發揮自己的專長。

令一切具有愛國主義情操的俄羅斯公民感到可惜的是,無論在阿爾巴特軍區機關(莫斯科市中心街道名,俄羅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所在地),還是在國家杜馬中依然有著這麽一撮人始終沒有看清這一點,或者說因為某些原因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他們其中一些人對於向中國出售武器裝備感到不滿,叫嚷著這是自掘墳墓的愚蠢行為。可同樣也是這些人,多年來一直在堅持不懈地試圖削弱俄羅斯軍隊的戰鬥力,拒絕為武裝力量投入更多的資金,拒絕改善軍人的生活條件和增加他們的收入。他們自己卻從這個或那個西方大國資助的基金會裏領取高額的補貼,或者幹脆充當西方跨國集團領取豐厚酬勞的所謂顧問。同樣也是這些人,多年前試圖將自古以來就屬於俄羅斯的南千島群島割讓給日本人。卻對通過友好協商達成邊界協議的中俄邊界條約說三道四。這些人對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顏色革命"可以視而不見,對於北約東擴的步伐日益加快甚至滲透到前蘇聯地區幾乎無動於衷。反而對我們的國防企業向中國出售一些武器裝備而大加抱怨。

友誼地久天長

當我們尊敬的國防部長,一位從未在任何一級軍隊主官位置上工作過的前克格勃軍官,軍隊國家化後俄羅斯第一任文官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在得知蘇霍伊航空裝備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兼公共聯係部主管尤裏?切爾瓦科夫公開對記者表示,"中國空軍將很快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強大蘇式戰機部隊"之後大發雷霆之怒,並在令人尷尬的氣氛中聲色俱厲地訓斥蘇霍伊公司有關人員"不負責任"的發言對國家和武裝力量造成的傷害,並威脅要收回蘇霍伊公司的出口權。切爾瓦科夫則毫不客氣地回敬道:"如果您能保證將空軍的供給提高到哪怕是印度的采購水平,那也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了。"

蘇-30飛機是在2000年獲得對中國的出口許可的,此前中國空軍已經大量采購蘇-27殲擊機。早在葉利欽時代,克裏姆林宮就向北京發放了蘇-27飛機的生產許可證,第一架由中國自行組裝的蘇-27在1998年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目前為止沈陽的飛機工廠已經完成了飛機的國產化工作。蘇-27已成為中國空軍最重要的作戰飛機,中方賦予自己生產的蘇-27以殲-11的編號,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對飛機進行有條不紊的升級和改造工作。這是自1961年前蘇聯向中國轉讓米格-21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再次將俄製先進殲擊機作為主戰機型納入自己的裝備序列。

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把蘇-27甚至蘇-30MKK看作是他們"自己"的飛機。在演習過程中還曾發生過這樣一些事情,中方警衛人員一度禁止俄羅斯軍官和飛行員接觸停放在同一機場的殲-11和蘇-30。這一被俄方人員稱之為"可以被理解的不可思議行為"並未破壞雙方的友誼。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蘇霍伊公司和KnAAPO在交付給中方的飛機上裝置了先進的電子和武器係統,其中一些隻是在最近才裝置在俄羅斯空軍的蘇-27SM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對印度的軍售過程中,印度空軍使用的蘇-30MKI殲擊機上裝置的推力矢量控製係統(TVC)至今也沒有被任何一款俄羅斯空軍的戰機所采用。但是並沒有人對此感到任何不安。

與印度一樣,中國有著長期豐富的使用俄製飛機的經驗。中國航空工業完全是在前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之前中國根本沒有什麽像樣的重工業。像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一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將振興古老而貧困國家的希望,寄托在大規模的重工業基礎建設上。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的主要標誌,現代軍用飛機自然成為中國領導人最為關注的幾個方麵之一。尤其是朝鮮戰爭的爆發,裝備著蘇製米格-15殲擊機的中國空軍與前蘇聯空軍並肩抗擊入侵的美國空海軍航空兵,這也直接促使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米格殲擊機的修理和製造技術。

第一架由中國自行生產的米格-17在1956年交付使用,中國人稱之為殲-5飛機。這是中國生產的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這也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掌握噴氣式殲擊機生產能力的國家(原文如此)。隨後不久莫斯科又批準向中國轉讓了米格-19超音速殲擊機,中國空軍迅速進入超音速時代。中國自行生產的米格- 19在1962年投入使用,中國人稱之為殲-6飛機。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一共生產了近4000架殲-6,他們全部由沈陽飛機製造企業負責生產。南方的飛機工廠則在殲-6的基礎上發展出一款相對簡單的強擊機,這種被稱為強-5的強擊機一直到現在都是中國空軍近距支援的主力。

隨後發生的事情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非常不幸的,這直接導致兩國關係悲劇性的發展。赫魯曉夫在1960年一夜之間從中國撤走了全部的援建專家,使中國的國防工業和國家發展規劃受到嚴重影響,中國人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彌補前蘇聯專家撤走後,幾乎陷入完全停頓的國家建設。對於這種將兩黨在意識形態方麵的衝突擴大到兩國的關係上的做法,即使在前蘇聯,當時也有著不同的看法。赫魯曉夫也曾試圖糾正自己的錯誤,這也是為什麽他於1961年3月批準向中國轉讓米格- 21殲擊機和圖-16中程轟炸機。曾經有一種說法,認為莫斯科是以新年大甩賣的心態向北京推銷過時的型號。這是完全不正確的,在當時米格-21是前蘇聯前線航空兵最新裝備的殲擊機,而圖-16則是空軍遠程航空兵的主力。向中國提供這些飛機足以說明當時的前蘇聯政府是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對華關係的,但是由於一些非常複雜的原因雙方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越滑越遠。

對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很難評價是非功過,即便是在沒有過去的那種幫助下中國人依然以最快的速度展開了兩個型號的仿製工作。但是由於米格-21和圖-16 飛機的複雜程度超過了以往中國所獲得的同類型飛機,所以上述兩個型號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被中方完全掌握。前麵已經提到過,中國生產了近4000架殲-6,大量生產這一在前蘇聯空軍中早已被淘汰的型號,說明中方對米格-21的仿製並不很成功。實際上真正具備現代作戰能力的殲-7M型飛機一直到 1983年才由成都的飛機工廠,在英國馬可尼公司的幫助下製造出來,在這個型號上改進出來的一係列殲擊機到目前為止依然是中國空軍的主戰裝備之一。

除此之外中國還一直試圖獲得米格-21MF和米格-23MS殲擊機,並希望在這兩種型號的基礎上,開發適合中國空軍使用的技術。然而即使是相對簡化係統的米格-23MS,也已經讓中方技術人員有吃不消的感覺。仿自與米格-21MF的殲-7C/D,還有在米格-23MS基礎上結合殲-8I技術特性,所開發的殲-8II飛機,都是在1988年才開始服役的。

失去前蘇聯的技術援助,使中國空軍作戰飛機的技術進步緩慢。"達曼斯基島事件" (編者注,即珍寶島事件)後,中國空軍飛機活動情況表明,在中蘇邊境地區活動的主要作戰飛機是殲-6,這些飛機很少作超低空飛行,也不過於靠近中蘇邊境地區。原因是操縱性不好,並且缺乏精確的導航係統。甚至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一直沒有配套的空空導彈可用。如果1969年邊境衝突升級而爆發局部戰爭,前線航空兵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複雜氣象條件,對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實施外科手術式的襲擊。1999年一名退役的中國空軍軍官如此描述當時的困境,"如果前蘇聯轟炸機利用複雜氣象或夜間入侵,我們隻有紅旗-2(S-75)導彈和高射炮可用"。

即便如此,這些攔截手段也是相當薄弱的。攜帶空地導彈的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突防時的速度,足能將攜帶霹靂-1或霹靂-2空空導彈的殲-6甩脫。當時超音速的米格-21數量極少,仿製的殲-7因為技術質量問題一直沒有大批量生產。這些飛機攜帶的紅外製導空空導彈根本不能在雲層中使用,圖-22 飛機卻有完善的全天候飛行設備,並且有雷達瞄準的尾部航炮。中國空軍多數是晝間殲擊機,很難在複雜氣象條件下使用,追逐雲層中的目標也十分困難。尤其是冬春季常常有大片雲層覆蓋中國大片地區,美國的無線電偵察飛機也常利用這樣的天氣入侵。在冷戰中期,中國作戰飛機根本不能為國土防空提供有效保障。中國空軍計劃發展雷達製導的空空導彈,解決全天候和全向攔截目標的問題。然而由於缺乏底蘊,研製項目一直沒有完成。因此在中蘇邊境衝突時期,隻有少量殲-5甲配備霹靂-1無線電駕束製導導彈來對付惡劣氣象下的入侵。

70年代前蘇聯圖-22M"逆火"轟炸機,以及米格-25飛機服役後,中國空軍航空兵幾乎完全失去了攔截能力。這種飛機能夠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在超低空沿複雜地形飛行。中國的殲-5和殲-6都是很不好控製的飛機,而且缺少機載雷達,靠飛行員肉眼難以進行超低空搜索和攔截,這些僅僅是防空作戰所麵臨的問題

b 70年代末期,在《解放軍報》的主導下,中國開始對戰爭初期問題的公開討論。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八股文風格。所有1967年和1974年發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間的空戰,對中國空軍產生了衝擊。中國空軍的高級指揮員公開討論,作為主力裝備的殲-6爭奪戰場製空權能力的"效能衰竭"問題。破敗的裝備,對前蘇聯強大的航空兵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威脅。這也使得北京在對前蘇聯的擔心下,開始傾向從西方獲得先進軍事技術。

半是晴天半是雨

1969年發生在達曼斯基島(珍寶島)的武裝衝突,對於整個國際局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西方國家開始重新審視其對中國的政策,過去那種認為中蘇鐵板一塊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由於克裏姆林宮的領導人未能及時對事態進行幹預和調整,反而對所謂"數百萬中國軍隊即將湧入有爭議地區"的說法信以為真。

其實這些擔心來自於對中國多變的政策和民眾自發激進行為的一種誤解。與前蘇聯一樣,在所謂的政治運動中,多數人為表明對領袖的忠誠,往往做出過激的行為來取得信任。前蘇聯作為毛澤東樹立的修正主義靶子,自然成為這類人最好的表現機會。有著同樣曆史經曆的前蘇聯領導層本來應該很輕易地識破這些幼稚的政治把戲,但是我們的外交官和情報人員並不理解中國人的特性,於是上報的中國方麵情況不可能樂觀。這導致莫斯科明顯錯誤理解了中國方麵的政策方向,以及控製國內政局的能力。所以當中國在運載火箭和核子武器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後,了解和掌握中國軍隊在軍備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情況就成為莫斯科賦予軍方情報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一不幸事件在給中蘇關係造成極大傷害的同時也直接促進了中國與以色列的關係。據最新解密的文件顯示,特拉維夫通過秘密渠道向北京提供了最新型反裝甲武器的樣品和設計圖紙。這使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對付蘇軍新型坦克的能力,在此之前中國士兵發現他們的反坦克武器在T-62坦克麵前幾乎毫無作用。阿爾巴特的將軍們相信,中國的軍事工業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在10年內生產出對付T-62的有效武器。

由於二戰期間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簽證就允許猶太人進入的國家,使大約五萬七千多名猶太人得以湧入上海而免於遭受納粹德國的迫害。因此很多以色列人,對中國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好感也是情理中的事情。當然,也並非總是如此。多年來美國和歐洲的某些猶太利益集團,一直試圖破壞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就如同當年他們在美蘇之間所做的如出一轍。即使是在中國與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和較為親密的合作關係後,這些利益集團依然沒有停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詆毀和誹謗。最近發生的,美國幹涉以色列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一事,並不能簡單地被視為超級大國的介入,利益集團的目標不僅僅是如此。這已經是外交界公開的秘密,即使是以色列政府也無可奈何。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拉維夫一直試圖與北京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由於美國的幹涉和北京恐怕影響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而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邊境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國防軍中一些懷有"上海情結"的軍官私下透過香港的走私渠道向中國提供新型反坦克武器的樣品和圖紙。再經由曾為納粹德國服務的華裔工程師加以改進,使中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在反坦克武器領域獲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舉動據說得到了梅厄夫人的默許,並最終促成了中國與以色列之間的軍事合作關係。而參與這一"獅虎情誼"行動的有關人員在多年後成為中國與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主要協調者。

大為震怒的克裏姆林宮向特拉維夫發出了直接的威脅,以色列人則用擊落阿拉伯人的米格飛機這一獨特的方式表達其對莫斯科的蔑視。無論是克裏姆林宮還是阿爾巴特都相信,如果不是美國因素的存在,以色列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到底會發展到怎樣一個的程度和規模,到今天都是一個迷。可以證實的是,在70年代末以色列再次向中國出售了新型反坦克炮和步兵雷達以及軍用通訊裝置。來自中國的技術人員在以色列專家的幫助下改進了他們的殲-7殲擊機,其中包括將以色列自己設計的 "蜻蜓"空空導彈裝置在中國的飛機的上。

在整個的70年代,中國空軍的裝備水平與60年代初相比沒有任何實際進展。即使是最新型的殲-7前線殲擊機,也都是前蘇聯50年代的產物,而且將近10 餘年都沒有較大的改進。使得這個時期成為中國空軍作戰效能衰退達到了最嚴重的時期,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當時的狀況。以至於前蘇聯遠程航空兵的" 逆火"機群曾經有一段時間考慮取消殲擊機的護航編隊,因為他們清楚中國空軍沒有任何從空中打擊他們的手段

1979年4月,前蘇聯駐越南軍事顧問小組通報了中國軍用飛機入侵事件。根據越方情報,當天一個目標深入越南腹地後,消失在山區。此外還有四個目標侵入越方領空,隨後向北退出。這幾批來自中國方向的入侵目標,在海防和中越邊境活動了近半小時,越方北部防空部隊進入了最高等級的戰備狀態。不久後越南方麵通報一架中國空軍標誌的飛機墜毀在海防以南80公裏的海後縣境內,並且要求前蘇聯有關人員也前往勘查。當天深夜,中國方麵提出外交照會,要求交還飛機殘骸和飛行員屍體。

前蘇聯專家小組抵達事故現場,發現這是中國引進生產的米格-19S型,中國的正式編號為殲-6。前蘇聯在60年代初,已經停產了這種飛機,而中國當時還在生產。盡管經過多年的改進,這型飛機與當年轉讓型號沒有多少區別。中國人最大的改是將兩種型號的空地電台、以及無線電瞄準測距裝置改為晶體管的國產型號,專家小組分析了電路後發現,這種電台可以用收音機接受,毫無保密和抗幹擾能力可言。除此以外,這種飛機根本沒有全天候飛行的設備,不具備自主穿雲飛行能力。當天正是越南北方陰天,雲層厚度將近1000米,而且雲低高僅300米。這種氣候條件使得僅配備常規儀表的飛機在山區根本無法低空飛行或起降,這也是事件發生時,越南空軍沒有戰鬥機起飛的重要原因。這架中國的殲-6飛機幾乎直接撞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陡峭山體上。

當時中國唯一有效的空空導彈是仿製前蘇聯的K-13紅外空空導彈,在中國國內編號為霹靂-2。這種導彈隻能在目標後半球很小的角度內進行追尾攻擊,而且在雲層中不能使用。為此,中國空軍的殲-5甲和殲-6甲殲擊機一直維持配備一定數量的霹靂-1導彈。霹靂-1是早期仿製前蘇聯K-5型無線電駕束製導的空空導彈,盡管前蘇聯國土防空軍作戰使用的結果表明這一型號的空空導彈根本無效,而且很難控製操縱。但是中國空軍依舊將其作為攔截雲層中飛行目標的手段。早期仿製的前蘇聯殲擊機在設計之初,並沒有為攜帶空空導彈進行機動空戰留有餘地,因此中國空軍的殲擊機沒有真正攜帶導彈進行製空作戰的能力。更可悲的是中國殲擊機沒有綜合火控雷達,殲-5甲等全天候飛機上的雷達甚至比當時民航機飛行避碰雷達性能還差,作用距離僅有數公裏。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空軍,對於將"蜻蜓"空空導彈裝置在殲-7上非常感興趣。雖然這種導彈與當時前蘇聯和美國的新型空空導彈相比已經是落後的東西,但是對於裝備極其落後的中國空軍來說,"蜻蜓"導彈將使其擁有真正的空空導彈攻擊能力。這顯然不是莫斯科所願意看到的。除了"蜻蜓"之外,以色列還提出向中國出售Kfir"幼獅"飛機。這種在法國幻影5強擊機的基礎上,換裝美國J79-GE-17渦輪噴氣發動機發展出來的作戰飛機較殲-7先進得多。一旦中國空軍獲得"幼獅"或類似的現代化飛機,將使其空中打擊能力獲得大幅提升,不過由於"幼獅"使用的是美國發動機,所以這一計劃在當時因為華盛頓的堅決反對而作罷。
編輯:龍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