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內” --- “紫石英”號事件
(2007-10-31 11:56:34)
下一個
本文的主要參考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戰史》、《周恩來軍事文選》、《葉飛回憶錄》、《英艦“紫石英”號事件》(康矛召)、《陳粟大軍征戰記》《炮打紫石英號——-中英南京事件始末》(董晨鵬)、《征戰記事》(葉飛 ),在此表示感謝。
曆史進入1949年4月,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已經毫無懸念。我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的百萬雄師雲集長江北岸,準備對頑抗到底的國民黨政權予以最後一擊。國民黨政權仍妄想憑借長江天險 ,作最後垂死掙紮。4月中上旬,人民解放軍已徹底掃清長江北岸的殘敵,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橫渡長江的戰役已經迫在眉睫 。
慌亂中的國民黨反動派猛然想起了他的又一個主子英國。為阻止解放軍大軍渡江,他們縱容英艦遊弋於我國內海和長江,希望以此對即將渡江的人民解放軍造成軍事威懾。
其實在“紫石英”號事件發生前,中央軍委對渡江戰役中可能出現的外國軍隊主要是美軍武裝幹涉的情況,是有所防備的。在渡江戰役的部署上,特意將二野緊靠三野,渡江後二野沿浙贛路進軍,四野迅速南下,以備不測。突破敵人長江防線後,三野十兵團占領江陰、無錫、蘇州;九兵團主力迂回到南京以南,指向上海;七兵團沿京杭國道,直插杭州,完成對南京的包圍。二野三兵團出徽州,沿浙贛路前進,保障三野側翼,其餘部隊擺在浙贛路沿線。這樣部署,用意很明顯:萬一美國出兵幹涉,我軍有足夠的兵力應對。
然而,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中央軍委預料中的事還是發生了。
1949 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國內和平條件,毛澤東、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偉大的渡江戰役開始了。就在這一天,在南京附近的長江江麵上,爆發了一係列相當激烈的水陸炮戰,這就是中國曆史上頗為著名的中英南京事件,即“紫石英”號事件。
一、先簡單介紹一下事件的雙方。
參戰的英國軍艦有四艘,分別是改進型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紫石英號(HMS Amethyst),由斯蒂芬斯船廠建造,1943年11月2日建成,二戰中舷號為U16,戰後舷號改為F116。該艦排水量1475噸,長91.3米,寬11.6米,吃水2.9米,主機功率4300馬力,航速20節,艦員192名。武器裝備為雙聯102毫米高平兩用炮3座、雙聯20毫米厄利孔機炮4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4座、深彈投擲器8座。該艦於1957年退役解體。
CO 級驅逐艦伴侶號(HMS Consort),由斯蒂芬斯船廠建造,1946年建成,舷號為R76,後改為D76。該艦排水量2530噸,長110.5米,寬10.9米,吃水3米,主機功率40000馬力,航速36.7節,艦員230名。武備為單管114毫米炮4座、雙聯40毫米博福斯機炮1座、單管40毫米博福斯機炮4座、單管 20毫米厄利孔機炮2座、四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深彈投擲器4座。該艦於1961年退役解體。
郡級重巡洋艦“倫敦”號(HMS London),由普次茅斯船廠建造,1929年1月31日建成,1939年至1941年進行大規模改造,相當於重建,所有郡級重巡洋艦中隻有“倫敦”號接受了這樣的改造,改造後的外觀接近於斐濟級輕巡洋艦,與原來差別甚大。改造後排水量9750噸,長192米,寬20.8米,吃水5米,主機功率 80000馬力,航速31.5節,艦員685名。武備為雙聯203毫米炮4座、雙聯102毫米炮4座、八聯2磅乒乓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10 座,可載水上飛機1架。該艦戰後舷號為C69,於1950年退役解體。
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 “黑天鵝”號 (HMS Black Swan),由亞羅船廠建造,1940年1月27日建成,二戰中舷號為U57,戰後舷號改為F57。該艦排水量1300噸,長 91.3米,寬11.6米,吃水2.6米,主機功率3300馬力,航速19.25節,艦員180名。武器裝備為雙聯102毫米防空炮3座、雙聯20毫米厄利孔機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2座、深彈投擲器8座。該艦於1956年退役解體。
由以上可以看出,四艘英艦總噸位達1.5萬噸,除 “伴侶號” 驅逐艦外軍參加過二戰,實戰經驗豐富,火力非常強大,僅102毫米以上火炮就有32門,另外還有中小口徑火炮38門。
指揮這次戰鬥的是人稱“拚命三郎”、時任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軍長的陶勇(1912-1967)。參戰的解放軍部隊為: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所屬炮兵第3 團、炮兵第6團、炮兵第1團和23軍、25軍所屬的炮兵部隊。據說對岸的國民黨軍第51軍也曾經參加過對英艦的炮擊(這點未得到證實)。
二、事件經過
1949 年4月20日清晨大霧彌漫,大戰將至,長江江麵十分平靜。9時許,大霧漸漸散開的時候,在泰州以南的江麵上出現了一艘外國軍艦,配屬第二野戰軍第8兵團第 20軍渡江作戰的三野特縱炮兵三團(隸屬於葉飛任司令員的三野十兵團)7連的觀察哨首先發現了這艘軍艦,7連觀察哨馬上向團部報告:“發現敵艦一艘,炮口對向我北岸陣地。”經辨認這艘懸掛米字旗的軍艦正是英國輕型護衛艦“紫石英”號。
我軍即將渡江,英艦卻橫在長江防線上,其威脅的意味不言而明。為保證渡江戰役的順利進行,我軍立刻鳴炮示警,勒令英艦“紫石英”號離開。“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少校卻對此置若罔聞,不顧我軍鳴炮警告,命令 “紫石英”號強行逆江而上還將艦炮瞄準北岸。盡管此時離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還有五個多月,但曆史已經翻到了新的一頁,斯金勒等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我國內河橫行的英艦氣焰如此囂張,我軍將士義憤填膺,三野特縱炮兵三團炮兵終於首先開炮。雙方展開激烈的炮戰。“紫石英”號中彈受傷後,掛起了白旗,被迫停在鎮江附近的江中。20日下午,停泊在南京江麵上的軍艦“伴侶”號前往救援,也被解放軍炮兵擊傷,連中5彈後,倉皇逃離。英國遠東艦隊副總司令梅登中將(總司令布朗特上將此時在倫敦)聞訊後,親自帶領遠東艦隊旗艦、萬噸級重巡洋艦“倫敦”號與護衛艦“黑天鵝”號從上海前來全速趕來增援。21日上午,英艦行至江蘇泰興縣口岸江麵,此處為三野東路軍十兵團二十三軍防區。
而在此之前的21日淩晨,中路軍在安慶蕪湖一線已渡過長江天險,21日下午是十兵團的渡江時間。二十三軍軍長陶勇請示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是否向英艦開炮。葉飛接電話後,開始以為是即將要起義的國民黨海軍林遵艦隊。葉飛問陶勇:“這些軍艦是不是掛的規定的聯絡信號旗?”陶勇回答說:“掛的是花花綠綠的旗。這些軍艦老在我們正麵長江上不走,妨礙我軍渡江,有點不懷好意,是否把它打掉?”
按慣例,對外艦還擊要請示上級,可渡江戰役馬上就要打響,沒有多餘的時間等待指示。葉飛當即命令前沿哨所升起信號,警告它迅速離開,否則就開炮轟走。
二十三軍炮六團接到命令後,對英艦發起警告。但英艦沒有任何反應,還將艦炮一齊對準解放軍陣地,氣勢洶洶。於是,葉飛下令開炮。炮六團和部署在沿岸陣地上的炮兵都投入了炮戰,解放軍炮火之猛、射擊之準確令人咂舌,有外電報道稱“解放軍炮兵猶如進行了一次精彩的實彈演習”。炮戰中“倫敦”號指揮台被擊中,但仍繼續西進。在靠近“紫石英”號時遭到炮一團的猛烈轟擊,“倫敦”號、“黑天鵝”號無法接近“紫石英”號,隻得返回上海。此次事件中,英國海軍死亡45 人,其中包括“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失蹤1人,傷93人。我二十三軍亦有不小的傷亡,炮戰中傷亡官兵達252人,其中202團團長鄧若波犧牲。
炮戰後,三野司令部打電話詢問葉飛,是誰先開的炮。葉飛回答:“英國軍艦先開的炮。”葉飛隨後與陶勇通話,通報了野司的查問。陶勇正為自己手下愛將鄧若波的犧牲而悲痛,對野司查問有些不滿,氣衝衝地說:“有什麽好查的!”於是葉、陶二人簽訂了“攻守同盟”,都說是英國人先開炮。建國後二人談起此事,心領神會地一笑了之。
“紫石英”號事件的發生純屬偶然,中共中央並沒有發出過向英艦開炮的指示。知道“倫敦”號前來救援的消息後,中央認為英艦並非有意與國民黨勾結阻攔解放軍渡江,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22日指示總前委可以允許“倫敦”號營救。但當得知“倫敦”號、“黑天鵝”號與解放軍之間發生了新的炮戰,且解放軍方麵有 252人傷亡後,中央的態度有了變化。毛澤東親自起草了新華社4月22日《抗議英艦暴行》的社論,指責“英帝國主義的海軍竟敢如此橫行無忌和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在一起,向中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挑釁,闖入人民解放軍防區發炮攻擊,英帝國主義必須擔負全部責任”。23日,毛澤東指出: “對紫石英號的方針,必須英方承認不經人民解放軍同意擅自侵入中國內河是錯誤的這一點,才能釋放,否則決不能釋放。”(《毛澤東年譜(1893- 1949)》下,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520頁)23日,中央軍委向前線部隊發出了英艦“如敢再犯,則打擊之”的指示。1949年4 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就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向我人民解放軍挑釁被擊傷事件發表聲明,嚴正抗議英國軍艦這種幹涉行徑和暴行,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和賠償,外國的“軍艦、軍用飛機、陸戰隊等項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 1991年,第345頁)李濤強調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不能接受任何外國政府的任何帶威脅性行動。
一場因“紫石英”號事件而引起的中英外交糾紛,一時間成了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三、談判
英艦為什麽在那種敏感時刻進入長江呢?
原來,在1948年11月,英國駐華大使拉福?斯玳文遜在征得國民黨政府同意後,請求英國遠東艦隊派一艘軍艦停泊在南京附近水麵,其本意是為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救助大使館及英聯邦國家僑民。但斯玳文遜的這一行為頗具冒險性:1943年中英新約已經廢除了英國軍艦在中國內河的航行權,在解放軍渡江前夕英艦這種帶有挑釁性的航行,顯然會引起解放軍的憤怒。而此時的美國政府,業已撤退了停泊在南京的軍艦。況且這樣重要的一件事,斯玳文遜事先並沒有告知英國政府。在“紫石英”號事件發生當天,英國內閣召開的緊急會議,對斯玳文遜未經內閣同意私自調派軍艦向大使館運送和平補給品表示了不滿,認為英艦在國民黨潰敗,在沒有取得長江北岸軍事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解放區政權安全通行保證的情況下,派軍艦進入長江水麵,這是極不明智的舉動。
斯玳文遜當然知道此時長江水域十分危險,即將爆發大規模戰役,他也對英國遠東艦隊副總司令梅登表示了自己的不安。但梅登無視解放軍的戰鬥能力,不以為然。梅登認為,解放軍的炮兵不過是小米加步槍,是不會主動對英艦開炮的,即使開炮也不會對英艦的強大火力構成威脅。 “紫石英”號遭解放軍炮擊擱淺後,梅登派軍艦前往救援,但未成功,衝突有升級的危險。此時的斯玳文遜與梅登,才意識到事件的棘手。
長江上的炮聲震撼了世界,也震動了英倫三島。消息很快傳到了倫敦,朝野頓時嘩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則發出了狂妄的戰爭叫囂,要求政府“派一兩艘航空母艦到遠東去實行報複”。英國首相艾德禮發表聲明,蠻橫地宣稱:英國軍艦有合法權利開進長江執行和平使命。
保守黨要求政府報複解放軍,但政府采取了冷靜的克製態度,英國政府根據梅登做的較為客觀的報告,認定事件並非是中共高層有意為之,完全是一次偶然事件,所以英國政府連抗議都沒有提出,而是堅持通過談判來解決。但英方並不覺得自己侵犯了中國主權,因為他們認為已征得國民黨政府的同意,因此艾德禮拒絕作出任何道歉。
中方也注意到了英方的反應,對前線部隊向外國軍艦開火作了專門的規定,要求部隊沒有中央的命令,不得向外國軍艦開炮。中央軍委也確定了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的方針———隻要英方承認“不經我方許可擅自進入人民解放軍防區,且與國民黨兵艦及南岸陸軍勾結在一起,向我軍進攻”。
鑒於被困的 “紫石英”號官兵供應短缺,英方十分焦急,希望早日與中共高層直接會談,但由於雙方沒有外交關係,中方不承認英方外交人員的身份。英方通過各種渠道與解放軍高層接觸,均未成功。中方把這一事件定性為地方問題,堅持由雙方前線軍隊指揮官協商解決,但英方不願進行低層次談判,希望進行高層外交界談判,但無結果。
握有主動權的中共中央並不願意在這一事件上陷入沒完沒了的糾紛。中央軍委作出了讓步,決定將認錯、道歉、賠償等問題與“紫石英”號開走修理問題分開處理。艾德禮首相與海軍部都準備接受這一方案,解決紫石英號事件的時機似乎已經成熟了。
但英方的反應太遲緩了。6月23日,但英內閣對這件事進行討論後並沒有作出結論,隻是授權外交大臣霍爾與海軍大臣貝文協商後做出決定,當霍爾與貝文磋商完畢,已經有些晚了。英國人傲慢的遲遲未作出答複,中共方麵有些惱火,認為老牌帝國主義是在刻意怠慢。在7月5日的新一輪談判中,根據中央的決策,中共代表康矛召堅持英方必須在換文中寫上“未經允許”、“侵入中國內河”並明確承認“基本錯誤”。
英國內閣對此堅決反對,由於雙方立場相去甚遠,談判陷入了僵局。
四、“紫石英”號逃跑
由於談判毫無成效,“紫石英”號準備逃跑。7月30日夜,滬寧杭地區有一次大的台風經過,這是逃跑的極佳時機。“紫石英”號代理艦長克仁斯未經英國政府許可,事先也未向斯玳文遜等人請示,臨時決定率艦潛逃。“紫石英”號強行靠近此時正好駛過鎮江水麵的中國江陵解放號客輪,以此作為掩護。當解放軍發炮警告其停駛時,“紫石英”號悍然開炮,並撞沉木船多艘,逃出長江。
事實上,中共方麵對“紫石英”號的逃跑,持默許態度。在無法獲得英國政府的認錯和道歉的情況下,中共中央不願因此耗費過多的精力,下達了僅限於解放軍前線高級指揮員知道的“紫石英”號逃跑時“沿江部隊可不予攔截,而在事後發表聲明予以譴責”的秘密命令。但中方認為,如英國采取武力威脅方式,那就決不能讓 “紫石英”號逃跑掉。中共中央後來命令,如果英艦接應“紫石英”號或“紫石英”號擅自逃跑,則給予堅決打擊,但在打擊“紫石英”號時不要將其擊沉。“紫石英”號逃跑後,中方反應平靜,除了予以譴責,此外再無進一步反應,也不提及英國外交部在“紫石英”號逃脫後發表的聲明中所說的“仍然準備在適當的級別上討論4月事件的責任問題”。一場引人注目的國際糾紛,就這樣以英艦逃逸而結束。
五、結束語
“紫石英”號事件引發的軍事衝突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英國,紫石英號事件被視為大英帝國在中國實行了百年的炮艦政策的最終收場,也被視為列強時代在中國的終結;在中國,則象征著即將登上中國政治舞台中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捍衛國家主權堅如磐石的決心,也昭示了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人民忍受屈辱外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曾幾何時,帝國主義的軍艦在中國的內河橫行霸道,想撞就撞、想打就打,無人敢管,那是何等的威風凜凜。1926年英艦炮轟四川萬縣、1927年英美軍艦聯合炮轟南京、1928年日軍在濟南悍然襲擊北伐軍,不顧國際法殘酷殺害國民政府外交官蔡公時,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五三慘案,蔣介石含痛忍辱繞道北上……帝國主義列強公然武裝幹涉中國革命,中國軍民死傷慘重,卻無人敢出來與之理論。那時節中國不過是列強們的殖民地,這真是弱國無外交!
然而在戰火中成長的中國共產黨的軍人卻是鐵骨錚錚,他們不怕鬼、不信邪!你敢來,我就敢打!在與英艦炮戰之後,我軍指戰員說:“先開炮又怎麽了?打便是了!長江是中國的,英國軍艦憑什麽把開進來?英國佬滾出中國去!”真是豪氣幹雲大長中國人的誌氣!
兩黨兩軍在同樣遇到帝國主義列強武力幹涉時,所采取的作法真有天壤之別。
嚴格的說,我軍炮擊“紫石英”號等英艦卻有不妥之處,畢竟英國軍艦沒有向解放軍宣戰。雖然我方不承認南京政府簽訂的條約,但萬全之策仍然是先通過外交渠道先禮後兵為宜。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這麽幹傲慢的英國人也不會主動撤退,隻是開打的時候更占些理罷了。那一次連打了三回,轟了四條英國軍艦,英國艦長就死傷了三個,遠東艦隊副司令都險些被打死,英國人叫罵了一番,也隻有無可奈何了。最後還是解放軍睜一眼閉一眼,重傷的“紫石英”號才得以挾持一艘客輪從長江奇跡般的出逃,也算沒丟盡皇家海軍的麵子。據說蔣介石得知此事後沉吟良久,說:“造反起家的毛澤東膽大包天!”
說句心裏話,那時節中國被洋人欺負了一百多年,這硬氣一回雖然莽撞,卻是幹對了。後來解放軍開到青島,勒令美軍撤出海軍基地,美軍就撤了;解放軍攻打上海,江上的美英艦隊哪裏還敢做武裝幹涉的準備,真應了那句話“真理就在大炮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