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冷戰間諜案顯露間諜事件對美國政壇的微妙影響---來源: 環球時報

(2007-10-09 07:47:05) 下一個

兩起間諜事件在美國政壇掀起了軒然大波,先是白宮爆出菲律賓間諜案,接著副總統切尼的辦公室主任利比又因卷入“特工門”事件被迫辭職。間諜事件對於美國政壇的影響一直都很微妙,而在幾十年前爆發的三大間諜案則影響了整個美國的政治走向。

二戰結束後,隨著冷戰的展開,美國意識形態開始迅速右轉,在以臭名昭著的反共參議員麥卡錫為首的右翼分子的煽動下,媒體不斷渲染美國已被共產黨間諜滲透,使極端反共產主義思潮開始在美國泛濫,這種病態的思潮讓許多美國進步人士成了“間諜臆想症”的犧牲品。在那個時期,美國連續出現了三件與意識形態問題緊密聯係在一起的間諜案,震驚了美國政壇。

“中國通”被誣陷為間諜

1945年6月6日,《美亞》雜誌編輯菲利普·賈菲、凱特·邁克爾、記者馬克·蓋恩、國務院中國科專員伊曼紐爾·拉森、外交官約翰·謝偉思和海軍中尉安德魯·羅思突然被美國聯邦調查局以“通共泄密”罪逮捕。隨即,一份顯然早已擬好的新聞公報把這一消息昭示全國。美國副國務卿格魯親自上陣,發表聲明稱:“逮捕六人之事,為一精密之安全計劃的成果,吾人將繼續無情執行此計劃。”

謝偉思童年時代在中國四川成都度過,並在中國長期從事外交工作,是美國知名的“中國通”。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曾在延安生活過三個多月,多次會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共領導人。作為一名正直的外交官,謝偉思如實地向美國政府反映了蔣介石政權的反動腐化,並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做了相對客觀的評價,這引起了美國政府內反共分子的記恨,於是他們開始炮製所謂的間諜案。

很快,有人向聯邦調查局告密,稱謝偉思曾把一些關於中國問題的報告底稿交給《美亞》雜誌。其實在美國,外交官和報人之間交換非保密材料是很正常的,但在聯邦調查局的眼裏,這卻成了一種叛變行為。

謝偉思等6人被捕後,美國各大報刊直指謝偉思是個“赤色分子”。受謝偉思案的影響,一批同情中國共產黨的美國外交官員也被撤換。隨後,美國政府對謝偉思等人進行了長達14年的審查和折磨。從1945年起,謝偉思幾乎每年都要就安全和忠誠問題受到質詢,但聯邦調查局的密探們並沒有查出什麽問題。然而,麥卡錫和國會內的反華集團仍然抓住不放,要求繼續審查謝偉思的忠誠問題。1951年12月,國務院公務員忠誠審查局在右翼勢力的壓力下,做出了不公正的裁決:謝偉思忠誠有問題。隨即,謝偉思被國務院解除外交官職務。

被解職後的謝偉思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在一家製造蒸氣閥門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背負冤屈的謝偉思沒有停止抗爭,繼續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直到1959年,國務院才恢複了謝偉思的名譽,然而時間已過去了8年之久。此時,謝偉思間諜案終於告一段落,但是此案的影響卻遠未消除,由此而煽起的反華情緒又持續了多年。

政壇明星因間諜案隕落

謝偉思案還未平息,一起間諜案再次震動了美國政壇。這一次,故事的主角是美國國務院官員阿爾傑·希斯。希斯是當時美國政壇冉冉升起的明星,他曾以美國總統羅斯福顧問的身份出席了雅爾塔會議,還擔任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席。

1948年8月,《時代》周刊編輯、前美國共產黨員錢伯斯向當局舉報希斯是他的黨內同誌,稱希斯和他的同誌們企圖在政府機關內安插共產黨員及其同情者。錢伯斯的大膽“舉證”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希斯立刻被推上了潮頭,不得不站出來在法庭上與錢伯斯對質。雙方辯論了多次,牽動了整個美國人的眼球。

隨著兩人爭執的尖銳化,錢伯斯開始宣稱希斯是間諜,曾偷竊國務院密件叫自己傳送給莫斯科。錢伯斯交出了希斯親筆寫的筆記和國務院密件,還帶人到自己的農莊,找出藏在挖空的南瓜中的幾卷間諜照片底片,稱照片是希斯拍攝,內容全是國務院和海軍密件。盡管希斯極力辯解,但最終在1950年1月被判5年徒刑。

44個月後,希斯提前出獄,由於沒有工作,妻子離他而去,他隻好以推銷文具為生,並出了兩本回憶錄,在書中,希斯始終堅持他的清白與無辜。這起間諜案直到現在還是一個疑案。

希斯間諜案的最大得益者是後來的美國總統尼克鬆。當時,尼克鬆剛剛當選眾議員,一心想往上爬,他充分利用這起案件,在聽證會上大肆攻擊希斯的賣國行為,他手持放大鏡仔細察看底片的鏡頭頻頻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使尼克鬆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奠定了通向白宮之路的基礎。

原子彈間諜案判決不公引發各國抗議

1949年8月,僅僅在美國研製出原子彈4年之後,蘇聯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裝置。這一消息震動了整個美國。一些人得出的結論是:很可能是原子彈的核心技術資料被蘇聯人竊取了。隨後,美國政府、國會等有關部門在國內刮起一場追查原子間諜的浪潮。

經過偵察和排查,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了曾在美國核武器研究基地工作的羅森堡夫婦。當他們得知羅森堡夫婦是美國共產黨員時,更加確信間諜案主謀就是這對夫婦。但羅森堡夫婦堅決否認自己是間諜,無罪可認。然而受當時美國國內瘋狂的反共氣氛影響,法院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於1951年4月5日判處了羅森堡夫婦死刑。

這一案件的判決,在美國引起了司法大爭議,有不少司法人員和律師公開站出來表態,認為這是一件冤案。美國國內掀起了抗議的浪潮,有1.3萬美國

人在華盛頓特區遊行,為羅森堡夫婦鳴怨叫屈,但是艾森豪威爾政府不為所動。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也對美國政府的行為進行抗議。總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發出了聲援,巴黎有上萬人到美國派駐機構抗議,意大利還發生了大罷工以示聲援,倫敦人群堵塞了交通。不少科學家表示,他們交給蘇聯的原子彈資料並不重要,蘇聯科學家無需偷來的情報即可製造原子彈;許多世界級知名人士如愛因斯坦、哲學家羅素、羅馬教皇等人紛紛致函白宮,要求網開一麵。然而,美國當局認為這些都是共產黨在幕後煽動起來的,艾森豪威爾總統始終拒絕頒布特赦令。1953年6月19日,羅森堡夫婦被電刑處死,成為美國反共意識形態的犧牲品。

發生在冷戰初期的這三起間諜案,深深地影響了美國後來的政治格局,使得右翼勢力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占據了美國政壇。“反共鬥士”麥卡錫在此期間發表了聳人聽聞的講話,指責國務院裏窩藏了200名以上的共產黨人。麥卡錫的追隨者還以“親共和反美活動”為借口隨意捕人,造成大量的冤案,拉開了美國曆史上格外黑暗的一幕。由於美國政府利用這些案件大肆迫害和鎮壓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美國共產黨人數從1944年的8萬劇降到1956年的2萬;到1974年時則隻剩下2000多人。然而後來的一切都說明,這些案件是被美國的一些政客和政府機構當作了政治工具利用了。當時的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後來在訓斥一位副手時,無意中透露了這些案件的真相:“如果你不斷胡說美國共產黨沒有威脅,我怎麽好從國會弄到撥款?”


1951年4月5日,美國法院以向蘇聯提供原子彈情報的罪名,判處羅森堡夫婦死刑。


尼克鬆(右)和助手查看希斯的間諜照片底片,這張照片被美國媒體廣為刊登,為尼克鬆撈足了政治資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