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抗日十大名將
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阪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複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曆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5/11/whhj05110051.jpg)
李宗仁:第二名將。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日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裏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莊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麵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台兒莊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麽彩。後來,幹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隻憑台兒莊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3/27/2006032715240567a32.jpg)
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阪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嶽萬家嶺戰役麵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42年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副司令出征緬甸,雖然戴安瀾在東瓜獲勝,孫立人在仁安羌也大敗日軍,但最終遠征軍還是失敗了。對於這段曆史,眾說紛紜,功過是非很難說清,因為有些戰略決策不經過親自實踐,很難判斷對錯。
![](http://chinaeconomy.ce.cn/no3/newsmore/200507/30/W020050730283526257012.jpg)
孫立人:第四名將。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勳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勳章,由此聲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緣於此。不過,我並不認為英國人的命比中國人的命更值錢。 欣賞孫立人的是他對日本俘虜的態度,對那些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禽獸,盡管成了俘虜也照樣格殺勿論,此舉大快人心。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1400040/images/004-1.gif)
薛嶽:第五名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勳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讚此戰與平型關、台兒莊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嶽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嶽是受之無愧的。不過,薛嶽雖軍事上成就顯著,但治理湖南卻頗遭物議,為了謀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廣東,結果使湖南百姓在豐收之年餓死無數,百姓編民謠罵他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5-31/U1220P27T1D292892F3DT20050916165022.jpg)
衛立煌:第六名將。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適的。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日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敗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隻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最不為蔣信任。
![](http://i33.tinypic.com/t70ln9.jpg)
傅作義:第七名將。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日將領。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日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40年,傅作義又殲滅日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複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複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林彪在平型關戰鬥後的總結中曾表示了對晉綏軍的不屑,晉綏軍的戰鬥力也的確一般,但傅作義顯然是晉綏軍中的一個異數.
![](http://news.nen.com.cn/72351232362020864/20060301/556604.jpg)
戴安瀾:第八名將。第5軍200師長。曾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台兒莊大戰等。在昆侖關戰役中,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直至身負重傷才下戰場。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東瓜保衛戰中,率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日寇5000餘人,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又率200師收複棠吉。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戴安瀾與杜聿明的關係頗似張靈甫與王耀武的關係,兩位長官的結局相同,兩位同為抗日名將的下屬結局卻大相徑庭,令人感慨不已。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21/xinsrc_3820802211518078110032.jpg)
張靈甫:第九名將。第74軍58師長。張靈甫曾三次聞名,一次是抗戰前因殺妻而聞名,再一次是作為解放戰爭時被我軍擊斃的為數不多的國軍高級將領而聞名(蔣介石曾尊張靈甫為民國第一烈士)。這都不是什麽光彩的事。張靈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戰八年間,他跟隨王耀武,幾乎年年對日作戰,戰功赫赫。尤其是在萬家嶺戰役中,擔任團長的張靈甫率一支小部隊偷襲德安張古山,隨後又堅守該陣地數晝夜,身負重傷,消滅日寇數以千計,對萬家嶺大捷的取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
![](http://news.nen.com.cn/72351236656988160/20060614/620998.jpg)
王耀武:第十名將。第74軍長。37年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38年參加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45年指揮了國軍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王耀武精明強幹、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http://www.gscn.com.cn/Up_pic/BeyondPic/2007-4/18/3720012.jpg)
共軍抗日十大名將
彭德懷:第一名將,八路軍副總司令。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盡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 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305/0019b900a7e80755f35902.jpg)
林彪:第二名將,八路軍115師師長。雖然他隻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鬥意義非同小 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這次勝利就如同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樣,成績雖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4642/20060717/721/144244/144244.jpg)
劉伯承:第叁名將,八路軍129師師長。抗戰頭叁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係列對日戰鬥,大多是伏擊戰 ,比較著名的有七亙村重疊設伏、黃崖底、廣陽、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等戰鬥,規模雖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總成績也頗為可觀。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305/0019b900a7e80755f42a01.jpg)
楊靖宇:第四名將,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豐碑,他的偉大不能用數字即打了幾次仗、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評價,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當年,我看《黑的土,紅的雪》,對這位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大為欽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詫風雲的抗聯領袖竟然被一個鼠輩出賣,慘死於賊寇之手時禁不住悲從心來、喟然涕下。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xinsrc_3720602200918984243442.jpg)
粟裕:第五名將,新四軍1師師長。韋 崗之戰雖然隻是遊擊隊級的戰鬥,但畢竟是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的處女戰;車橋戰役雖然是葉飛指揮的,但畢竟是粟裕籌劃的;一師滅敵十萬人雖然大部分是偽軍,但畢竟有不少是鬼子。
![](http://www.liangkuai.com/image/200612/20061225090235775.jpg)
聶榮臻:第六名將,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主要戰績:配合林彪打平型關戰鬥,指揮楊成武打黃土嶺戰鬥,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多次指揮反掃蕩。聶榮臻軍事作戰戰果並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勞是建設晉察冀根據地,反掃蕩。晉察冀深處日軍大後方,牽製了大量日軍主力部隊,對全局來講,功勞很大。
![](http://cn.netor.com/m/box200007/pic/m2715a.jpg)
陳賡:第七名將,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八路軍建立後,129師385旅大部留守陝北,129師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劉伯承的戰績和陳賡基本上是一體的,劉策劃,陳戰場指揮。陳賡的軍事指揮水平很高,並不亞於一些元帥。
![](http://img1.qq.com/book/pics/1278/1278898.jpg)
羅榮桓:第八名將,山東軍區司令兼政委。前期主要是配合陳光作戰,負責政治工作,隻有梁山戰鬥和叁打白彥算兩人共同指揮。後期擔任山東軍政最高領導後,除了反掃蕩,主要是消滅偽軍。建立我軍最大的敵後根據地,功勞和聶榮臻相似。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622/images/12424844_2005062216592524225300.jpg)
呂正操:第九名將,冀中軍區司令。呂正操抗日很堅決,不僅在八路時期,即便在張學良手下時,也是強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軍區部隊戰鬥力不強,大多是反掃蕩,主動對日作戰不多,戰果並不十分突出。由於冀中根據地文化人多,解放後描寫冀中抗日鬥爭的文藝作品很多,影響較大,呂作為冀中軍區司令,水漲船高,自然名氣很大。
![](http://cimg2.163.com/cnews/2007/6/28/2007062817592190110.jpg)
趙尚誌:第十名將。趙尚誌的悲劇色彩比楊靖宇還濃。楊靖宇雖然雖然慘死於日軍手下,但在革命隊伍裏畢竟還是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趙尚誌則不僅要外抗日寇,對內還要遭到自己人的懷疑、責難和處分,兩次開除黨籍,遭蘇軍逮捕。堂堂的抗聯總司令後來隻能帶一個小分隊和鬼子作戰,最後和楊靖宇一樣,遭蟊賊出賣,被鬼子殺害,令人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