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影視世界

收集的電影僅供學習參考,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正文

【較量】大型文獻記錄電影

(2008-03-25 11:50:50) 下一個

【較量】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新中國發出一次次警告,哪一次被傲氣十足的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放在眼裏。他之所以敢於下令向三八線以北全力挺進,就依據一條堅信不移的結論:中國不會出兵。本片以大量生動確鑿的事實和鮮為人知的史料,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戰場紀實鏡頭,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各次戰役的全過程,表現了雙方統率部及高級將領運籌帷幄,戰場上的激烈廝殺以及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唇槍舌戰等。影片是一曲中朝人民並肩作戰的戰爭凱歌,是一首大長中華兒女誌氣,揚我軍威、國威的恢宏壯闊的戰爭史詩。長白山鬆常青,鴨綠江水長流,中國人民誌願軍所建立的豐功偉績,爭輝日月,萬古流芳!

1995年度廣電部“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獎;
1995年中宣部第四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
1996年獲第十六屆“金雞獎”紀錄片特別獎;
1996年獲第四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短片一等獎。
2001年第一屆“武漢大學生紀錄片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推薦理由

  1996年由八一廠攝製的反映中朝軍民在戰場上擊敗美國侵略軍的大型紀錄片《較量》在當時取得了轟動效應,如在廣州,它擊敗了進口大片,票房超過了當時的美國大片《恐怖地帶》、《亡命天涯》、《生死時速》、《獅子王》,成為廣州近十幾年來第一部賣座的紀錄片。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中朝人民經過與侵略者一番驚心動魄的較量,戰勝頭號強國。

  而恰恰是這部紀錄片中的較量對手,今天又是中國影人如骨梗喉的新的“闖入者”。

  曆史同樣疊印著一種巧合,就是,四十多年前的較量,再次以膠片的較量贏得了勝利。

  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觀眾的歡迎,我想,恐怕恰恰在於影片昂揚的主題、無畏的民族精神和純真的時代激情。

  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這些影片中的中國人不是那種孱弱、怪僻、醜陋的形象,而是體現出一種鮮活、尊嚴、勇敢的光彩。

  我們中國人不是這樣是非不明、愛憎丟失、呈瘋瘋顛顛狀的。《較量》中的中國人,不是有很出色的表現嗎?熱愛《較量》的中國人不是以他們熱烈的共鳴在闡述著中國影人們要拿出一個大寫的中國人,而不是炮製禽獸樣的讓人感到與“狗”等級的一類,不然的話,我們當年就沒有必要砸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輕蔑和侮辱了。

  影評

  每一寸都是無價之寶

  五十年代初,朝鮮半島上演出一場殊死的較量,主要角色是中國和美國。趾高氣揚的美軍統帥大叫:“三個月拿下整個朝鮮!”麥克阿瑟

有理由自信,因為在太平洋打日本時他是常勝將軍。奇怪的是這位戰神不靈了。一敗二敗五六敗之後,美軍代表不得不乖乖地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美軍參謀頭子說,不過不是耀武揚威,而是垂頭喪氣了。錯誤的根由何在,此人不說,也說不出。一向偏袒美國白人的上帝也不曾給予任何啟示。哀哉!

  感謝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較量》。影片真實地、客觀地、簡明暢達地、熱情澎湃地表現了當年的較量。每一寸膠片都是無價之寶,不但應當珍藏在片庫裏,更應當珍藏在億萬中國人的心裏。這是兩個世界、兩種思想體係、兩種價值觀的較量。一邊是為化名為人道民主自由的大資本而戰,另一邊是為國際主義、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戰。武戲演過了,文戲早已上場,較量仍在繼續。當年毛澤東主席說過:“打一百年也奉陪到底。”

  說《較量》的紀錄是真實的和客觀的,一是因為沒有低估敵方的優勢:軍事裝備,後勤供應,資本大國的支持等等;二是沒有隱諱我方的劣勢:建國伊始,百廢待興,裝備落後,補給困難等等。優勢和劣勢的變化,而且是迅速的轉化,究竟是怎麽回事?正義之戰必勝,人民戰爭必勝。身穿臃腫棉襖的毛澤東和彭德懷打敗軍服筆挺的西點軍校高材生們,正是因為這兩條。中華英雄兒女不懼強敵的衝天氣概,對於高過自己百倍的現代武裝,包括細菌彈在內的蔑視,也正是因為這兩條。



part 1: http://www.megaupload.com/?d=VVI8JCG0

part 2: http://www.megaupload.com/?d=AOJ4KHV8

part 3: http://www.megaupload.com/?d=O71F398W

part 4: http://www.megaupload.com/?d=R68SRR0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