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與丈夫喬冠華(資料圖片)
關於章含之,除了一致認同的漂亮聰穎之外,加在她頭上的稱謂也一直都那麽引人注目:民國時代,她是大律師章士釗的養女;共和國時代,她是國家主席毛澤東的英語老師;再後來,她成了當時外交部長喬冠華的妻子。十年春秋,相濡以沫,章喬之愛,難舍難分。
初見喬冠華
在章含之的評語裏,喬冠華始終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一個捍衛自己尊嚴而又高傲的人。其實這個印象,在章含之第一次遇見喬冠華的時候,便深深地烙在腦海裏,再也抹不掉了。
那時,是文化大革命處於高潮的時候,1967年的4月或5月,連章含之自己都記得不是很清楚了,而地點就在章含之家胡同斜對麵的一家小文具店。那天早上,章含之正在店內挑選著那少得可憐的文具,外麵進來了一個消瘦修長的身影,他戴著眼鏡,神色嚴峻。她莫名其妙地留意起來,禁不住多看了他幾眼。隻見那個人目不斜視地買了寫大字報的紙,掉頭走了。從售貨員的交頭接耳中,她才知道這個男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喬冠華。
等章含之第二次再見到喬冠華的時候,已經是1971年的暮春了。那時,章含之剛被調入外交部。有一天上午,章含之正要趕回在四樓的辦公室,發現電梯壞了,隻好匆匆地跑向前廳的大樓梯。她剛邁出沒幾步,抬頭就看到一個瘦長而蒼老的背影在前麵扶著樓梯的把手步履維艱地往上爬著,每一步仿佛都帶著鉛,十分費力;在老者的背後,還跟著三四個中年幹部,章含之認出他們是部裏頭的幹部。
章含之猜測那老者應該是個什麽領導吧,可她沒顧得上那麽多,為了趕時間,她拔起腿就跑,想從旁邊超越前麵的老者。沒等章含之跑上來,手就被別人一把抓住了,“別跑!前麵是喬部長!”那人小聲地警告她。“哪個喬部長?”她有些糊塗。“外交部還有幾個喬部長?喬老爺,喬冠華你知不知道?”章含之驚訝了。她根本沒辦法將眼前這個佝僂的背影和四年前那個高傲的身影聯係起來。她並不知道,那時,喬冠華的夫人剛去世,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而且他的身體不好,還大病一場,這都讓不到六十的他看起來如此蒼老。章含之不禁心疼起來,內心充滿了同情。
扣書事件
雖然在同一個部工作,此後章含之卻一直沒有機會再碰到喬冠華,直到父親的《柳文指要》出版。那時,父親要含之親自把書送給喬冠華,表示對他的感謝。可作為小職員的她卻怕別人誤以為她“走上層路線”,就把書放在了自己的櫃子裏。後來,父親在醫院碰到了喬冠華,問起書的事情,喬冠華愕然,回到外交部之後馬上叫秘書查清楚這件事情。直到這時,喬冠華才知道章含之的存在,但他沒有見到章含之,他派秘書親自把書給取了回來。
這件事情到此還沒完。到了當年的11月,中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席位,第一個代表團即將出使。喬冠華是團長,而章含之是翻譯之一。在代表團成立大會上,喬冠華在上頭點名,讓大家互相認識。這時,點到了章含之。當時她還在門外,人太多擠不進去,她就在外麵站起來,探了下頭。正打算坐下,喬冠華突然說:“你就是章含之?你就是章老的女兒?”
章含之當下大窘,隻好又站起來,輕聲說:“是的。”喬冠華並沒有放過她,又問:“就是你扣了我的《柳文指要》?”章含之更不知所措了,最後,才聽見喬冠華說:“好吧!今天算是認識你了。”
也許章含之一直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事實上,正是從這個特別的見麵式開始,喬冠華認識了這個美麗的姑娘。
惟一的愛情太短
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並不幸福,卻一直拖著沒離婚。在代表團赴紐約聯合國大會之前一天,毛主席竟然當著眾人的麵讓章含之要作出明智的選擇。喬冠華也是從這裏知道了章含之的內情。
終於有一天,喬冠華忍不住了,趁身邊沒有人的時候突然問章含之:“那天主席講的情況是屬實的嗎?”章含之一時沒反應過來:“什麽情況?”“你個人生活的情況。”章含之感到有一些微妙的事情發生了,她有點慌亂,也就照實說了。過了幾天的晚上,喬冠華突然“下旨”要章含之等四五個人“到他的房間聽音樂”。章含之是最後一個離開的,在悠揚的鋼琴聲中,她的心不再平靜了,一種磁性在兩人之間產生、作用著。
喬冠華比章含之大足足23歲,而且是外交部長,這段懸殊的愛情讓章含之走得分外艱難。有那麽一段時間,她難受得不得不對喬冠華提出分手。那天,她自己跑了出去看電影,可喬冠華這邊卻炸開了鍋。酒量並不是很大的他喝完了整整一瓶茅台,醉倒在家裏,嘴裏還念念有詞地問:“章含之在哪裏?章含之在哪裏?”每隔幾分鍾,他就給章含之的宿舍打一通電話,查問她的消息。
那天,章含之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了。她的同屋跟她說:“喬部長好像出了事,你趕快去一趟。”她嚇了一跳,什麽都來不及想,第一時間衝到了喬冠華的床前。這時,喬冠華已經醉得不省人事了,口裏仍然念叨著章含之。這時,章含之感動了,她決定,無論多艱苦,再也不離開這個這麽愛她的男人。
章含之說,在幻想之中她曾為自己安排過一千種結局,獨獨沒有想過她會進入外交部工作,會嫁給外交部長喬冠華。章含之說過,她所有的幻想都是那麽美好,從來沒有想過她那惟一的刻骨銘心的愛最終變成生離死別,天各一方,她覺得她的愛情太短了……(來源: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