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97)
2009 (69)
2010 (71)
2011 (60)
2021 (2)
近來翻看年少時寫的詩樣的東西,發現不少句子都有合掌之嫌。合掌者,即對仗的兩句用基本相同的結構,表達基本相同的意思。這樣的句子,似乎常為初學者采用,因初學,想法比較簡單,意思也比較單一,不太用很多心思去構思。下麵是我的一首合掌詩:
《別鄒老師》
忽聽良師欲遠行,心如高峽水難平。
三年細草蒙風潤;四季鮮花感雨泠。
卻憶春晨勤勉勵;還思秋夜細叮嚀。
餘心願化風和水,共入南昌敘友情。
此詩寫於1963年,是送我高中的語文老師的。因為他要調離上海,到江西南昌去了。此詩頷頸兩聯都合掌,說的都是同樣的意思。
再看另一首:《考取大學後》
而今更上一層樓,來路縱橫眼盡收。
不做飄然隨水藻;願為剛毅逆風舟。
路遙豈阻嘶天馬;浪險難磨博海鷗。
胸有青春豪傑氣,千山萬水敢悠遊。
此詩如果說頷聯還有點似合非合,頸聯合掌是無疑的。這首寫於1964年,和上麵一首一樣,都是對律詩略有所悟時寫的。那時什麽合掌,孤平,三平,平水韻等等一概不知,就這麽憑感覺寫。
我想合掌可能多少受了日常生活中對聯的影響,因為廣為流傳的對聯中合掌者甚多,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寶劍鋒從磨礪出,臘梅香自苦寒來”等等都是合掌的對子。毛澤東詩句“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急”有合掌之嫌,而“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兩句,更是一個標準的合掌典範。文革時這四句詩,當作春聯貼的,可謂比比皆是。
合掌常為詩家所病。但是否一定不可以,似乎也未必。因為合掌從積極的方麵看,可加強意思。一句意未盡,再頂一句。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兩句一起讀,就有淋漓酣暢之感。但合掌造成的通病,往往是一個淺字,一個費字。淺指其意,沒有深化;費指其詞,多用筆墨。試看老毛“獨有”這兩句,難道不令人感到有點嘮叨羅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