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自稱他“於長短句稍懂一些”,想是實話。我讀毛澤東詞,常為他詞意轉折時的筆力暗暗叫好。如早年那首《沁園春》長沙,從首句“獨立寒秋”開始,一路往下,鋪陳寫景,山,水,林,木,天上的鷹,水裏的魚,浪中的舟,一一詳實,直寫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一並收攏。景寫完了,再寫什麽呢?隻見他筆鋒一轉,來了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從景轉到情,從實轉到意,既自然,又別開生麵。前麵鋪陳寫景,別人也寫得出,而悵寥廓後這三句,就隻屬胸有雲水的高手了。北國風光那首也是這樣,下半闋一路寫盡曆朝的雄圖大略的帝王,正當你眼花繚亂之際,他筆鋒一轉,把剛才鋪陳的一並掃開,來了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實到意,轉得同樣自然,同樣氣幹雲天,終成千古名句。不妨再舉一例,《浪淘沙》北戴河。這詞從大雨落幽燕開始寫眼前的景色,進而勾起懷古的幽情,到“蕭瑟秋風今又是”時,似乎是一首沉鬱的悲秋詠史之作了,不料作者筆鋒陡轉,從“今又是”引出“換了人間”四個字作結,字字鏗鏘,到了令人眼前豁然一亮的地步。聽人說《沁園春》雪是胡喬木所作,《沁園春》長沙是同學相會集體所填,此說真也偽也,我無從考察。但文革前讀過胡喬木送呈毛澤東請毛修改的詩詞,其氣韻和格局,和毛澤東相比,總還差一個檔次,似乎寫不出如此氣吞千古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