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97)
2009 (69)
2010 (71)
2011 (60)
2021 (2)
寫近體詩,有一些硬規定,必須遵守,如平仄音韻,如避免孤平和三平尾。除此之外,還有些“軟”規定。所謂“軟”,因為並無權威的明文規定,隻是大家都這麽說,時間一久,也就似乎成文了。如格律詩中避免重字,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重字,是指在不同句子中重複相同意思的字,而不是指同一句中帶有對仗比較或排比的句子,如“相見時難別亦難”,“花開花落兩由之”,“應難去惡還留惡;豈可唯賢又忌賢”。也不是指疊字,如“無邊落木蕭蕭下”等。
寫近體詩,注意重字問題是必要的,但又不能把它看作一個死規定,以致為了遷就它,把詩意都弄死了。避免重字,不知道是誰在什麽時候先提出來的。袁枚說古人其實並不避重字,那就是後人提出來的了。其實不避重字的好詩有的是。且看毛澤東這首廣為流傳的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首詩裏“軍”用了二次,“水”用了二次,“千”用了兩次,“山”也用了兩次。一首七律,四個重字,但人們讀時,並不感到這四個重複使用的字,影響這詩的詩意。說實話,這詩讀了多少年,我還是最近才發現這個嚴重的重字問題。
有趣的是,毛澤東寫這詩時,第五句原來是“金沙浪拍雲崖暖”。一位毛並不相識的朋友建議他改成“水拍”,目的是避免和第三句的浪字重複。毛對此建議的回答是:“是可以的”。不知他的意思是指重複是可以的,還是這樣改是可以的。但他後來還是改了,可見也感到改了好。但毛澤東這位朋友不會不知道,這一改,浪雖然不重了,水其實和第一句也重了。但相對來說,水的重複比浪的重複要好得多,因為如不改, 兩個浪字靠得太近,讀起來一浪剛去,一浪又來了,韻感不好。這也就是重字有時確實影響音律,而要適當注意的地方。
前些時候讀到伊梅轉貼的蘇東坡一首詠梅的詩,那重字就更厲害了:
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嚐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這短短的一首七絕裏,梅用了三次,花、開、不、盡都各用了兩次。全詩28個字中,11個是重字。但東坡這詩還不是流傳了下來,被依梅收藏了嗎?
我個人認為,重字能改則改,感到改了反不好,也不必硬改。當看到別人詩中有重字時,可以先想一想,有好的改動辦法沒有。如想不出,就讓它重一重也無妨。
1305-237
可是古人故意用重字,加重意義。如: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春盡在宜春,
醉送東風淚滿巾。
今日春歸倍惆悵,
相逢不是去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