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進生終於拿回來一個讓老媽稍微振奮點的成績單(kinder)。
以往的成績單都是很多分項打分,絕大部分部分都是“滿意”-印象中隻有藝術拿過"優秀"-老師的評語簡單的說就是兒子很乖,沒有惹禍。
當慣了後進生的媽好處就是容易“滿意"。
這回的成績單有點不一樣,閱讀,科學,藝術等等都具體列出了強弱條目,給下一步指明了方向,評語部分開頭一如既往的說孩子是她的一個blessing(估計還是乖,不惹禍),然後說當遇到hard work and determination時兒子是個好榜樣(這個絕對不符合我的觀察, 他在家裏依賴性很強),接著居然說兒子是她遇到的最有創造性的小孩。
很驚訝,不至於吧。估計是教齡太短,識人有限。
興奮之餘,有點睡不著,就把圖書館借回來很久的一本有關John Dewey作為教育者的書多看了兩頁,正好這兩頁提到John Dewey不認同過早的教朗讀和數學,應該讓孩子小時候自己摸索體驗讀和數的需要,9歲是個分水嶺,9歲以後再係統的教比較好,那大概就是3年紀了,難怪這裏曾經有童鞋說美國的學校3年紀以後一下變難了很多-現代美國教育的確采納了很多現代教育家的觀點。還有書裏前麵也提到,小孩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正是他學會觀察的很好時機,一旦他會說話了,直接觀察反而少了。
兒子說話很晚,閱讀和數學很差,估計這些有助他的“創造力”。
對了,IQ不測創造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