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巴以戰爭是美伊衝突的前哨戰
(2009-01-17 06:58:34)
下一個
巴以戰爭是美伊衝突的前哨戰
作者:吳稼祥,原載“中國網”
對正在加沙進行的戰爭可以下許多定義,也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解讀,比如“用暴力終結暴力的戰爭”,前一個暴力指的是以色列的軍事暴力,後一個暴力指的是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恐怖暴力;也可以認為是“信仰之戰”,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和以色列都相互承認對方生存權,並劃分了邊界之後,巴以衝突就主要不是生存權衝突,而更可能是爭奪被國際化的聖城耶路撒冷的實際控製權;還可以認為是巴勒斯坦人內部權力鬥爭的國際化,是法塔赫與哈馬斯之間的政治鬥爭演變成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暴力戰爭……
每個解讀都有道理,關鍵是看你的眼楮往哪裏看。我想看的是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身後,法塔赫躲在以色列身後,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則支撐在以色列身後;在哈馬斯身後的,當然是伊朗。從這個角度,加沙之戰,可以被看成是美國和伊朗之間可能要爆發的戰爭的前哨戰,也就是美國的代理人以色列,和伊朗的代理人哈馬斯之間的戰爭。
美國中東政策最失敗的地方之一,是總是處理不好伊朗和伊拉克問題,總是按下葫蘆漂起瓢,按下伊朗,漂起伊拉克;按下伊拉克,漂起伊朗。和伊朗前國王巴列維度蜜月時,冷落伊拉克,忘記了國王的勁敵,伊朗伊斯蘭什葉派領袖霍梅尼那個大葫蘆就漂在那個國家。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向伊拉克擴張,美國農夫把凍僵了的薩達姆抱在懷裏,結果大家都知道,暖和過來的薩達姆狠狠地咬了美國一口。氣急敗壞的美國打死了那條蛇,但打不死什葉派穆斯林。被薩達姆獨裁統治鉗製的親伊朗的什葉派穆斯林,被美國解放了,伊朗在伊拉克的勢力開始膨脹。占領伊拉克,幫了宿敵伊朗的忙,這是美國打伊拉克之前可能沒有想到的。
不僅如此,通過什葉派穆斯林和對美國的強硬態度,伊朗還把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很多阿拉伯國家,比如黎巴嫩,敘利亞,某些海灣國家,當然還有哈馬斯。有了這個底氣,伊朗便開始在中東謀求自己的霸業,想重溫強大的波斯帝國之夢,讓伊朗人睡在上麵做夢的席夢思,便是核武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人對伊朗的這個夢想並非沒有警惕,伊朗核武器危機出現之後,美國好萊塢就拍攝了《斯巴達300勇士》的大片,試圖把美伊衝突聯想為當年以古希臘斯巴達為代表的西方文明,抗擊波斯為代表的東方野蠻入侵的繼續。
十分明顯,比美國還不能容忍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是以色列。這涉及到它的生死存亡。即使美國袖手不管,以色列也絕放不過伊朗。如果不能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以色列必定用武力解決。這次加沙之戰,第一就是要表達這個決心,第二是主動為美國出頭,打擊哈馬斯背後的伊朗氣焰,把伊朗逼到核問題談判桌前,第三是既給即將上任的奧巴馬送一份禮物,也想避開可能的障礙,在奧巴馬宣誓就職之前結束戰事。
假如伊朗在核武器問題上還一意孤行地堅持自己強硬的立場,美國的選擇空間將十分有限。它要不能讓伊朗在核問題上就範,伊朗就將成為穆斯林的軸心國家,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將被大大壓縮,伊斯蘭極端好戰分子和基地組織也將更為猖狂。
因此,無論美國與伊朗在核問題上是軟壓還是硬打,加沙之戰都是一個鋪墊。
200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