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大型超市叫“大中華超市”。它有兩層,一樓賣服裝,二樓賣家電。服裝的營業額很大,構成了這家超市利潤的80%,二樓各式家電應有盡有,但不知道為什麼銷售額總是上不去。
最近超市換了個新老闆,習總。這天,在超市乾了十多年的經驗豐富的財務總監老張在向習總匯報工作時,提了一個很關鍵的建議:
“我希望大中華的家電營業額能從現在的20%提升到70%以上,這樣我們才有未來,因為高檔家電的利潤率比服裝大得多,而且因為惡性競爭,服裝的利潤率將來隻可能越來越薄,越來越難做。”
老張見習總連連點頭,很受鼓舞,打算把事先準備好的一攬子計劃全盤托出:豪華裝修二樓、大作廣告、低價促銷、抽獎、在二樓騰出一個角落開設一個兒童遊樂園,在邊上開一個咖啡甜點店。
老張還沒開始,習總一拍桌子:“有道理!我知道怎麼辦了!你可以走了。”
習總下令:
一樓服裝部減少服裝的種類,撤掉最旺銷的服裝品牌。
一樓冬天不得開暖氣,夏天不得開空調。
一樓的營業員要對顧客愛搭不理,翻白眼,說髒話。
僱用社會流氓在一樓尋釁滋事。
“顧客們在一樓實在買不到什麼東西,難受得待不下去,就都上二樓,家電的營業額自然就上去了。”
這就是習總的如意算盤。
結局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到:顧客們沒有被趕到二樓,而是被趕別的超市了,家電的銷售沒有任何起色,而服裝銷售一落千丈,大中華超市在一年內完成了從每年盈利一千萬向每年虧損三千萬的轉型,年底就關張了。
聽起來很荒唐、很奇幻是不是?
此時此刻,這個奇幻正在中華大地上上演。
2021年年初,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向鬆祚在東營的著名演講裡對中國經濟現在的脫實向虛的趨勢發出了嚴厲警告:中國經濟過於依賴消費,私營企業對實體經濟和研發的投資嚴重不足,長此以往將導致中國經濟斷崖式下跌。他認為中國經濟應該脫虛向實,重新向實體經濟傾斜。
明白我的比喻了吧?
互聯網、網遊、快遞等虛體經濟就是大中華超市的一樓,它現在對經濟的貢獻最大。實體經濟、製造業、研發就是超市的二樓,它吃力不討好,不賺錢,卻是長期拉動經濟發展的真正希望。超市的顧客就是投資,目前都流入一樓的虛體經濟。向鬆祚就是那個目光銳利的財務總監,他希望把二樓做得更有吸引力,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這樣一來,一樓依然有一樣多的顧客,而二樓的顧客增加了十倍,從而導致二樓營業額所佔比例大幅增加。這才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而中國現在正在進行的對阿裏、騰訊、滴滴、美團、網遊等虛體經濟的全麵打壓,就是習總的將顧客(投資)趕去二樓的妙方。
眾所周知,中共打壓這些企業的其他原因還有:
擔心這些互聯網巨頭客大壓店難以控製。
中共囊中錢盡,於是殺雞取卵。
但希望籍此脫虛入實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結局肯定是顧客們(投資)沒有去二樓,都跑到其他超市(國外)了。
是什麼造成中國實體經濟投資的萎縮?
第一,服務型企業需要僱傭的員工數量遠遠小於實體經濟,所以利潤率更大,而資本都逐利。
比如,一個工廠的利潤和產量成正比,而產量和工人數量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如果你產量一億時需要顧1000個工人,產量十億時或許就要顧6000個。
字節跳動的利潤和用戶人數成正比,而用戶人數和字節跳動僱傭的員工數目是沒有正比關係的。假設用戶一億時它顧五百人,十億時它可能隻需要增加到六百人。
這個互聯網經濟利潤高的因素在國內國外都有。但西方國家為什麼就沒有對實體經濟和研發投資的萎縮呢?因為它們不麵臨下麵二個因素。
第二,各級政府沒有民選政府挖空心思、想方設法扶植企業的動機。相反,私營企業是地方政府的錢包。除了名麵上的多如牛毛的稅收,供水、供電、供氣、消防、治安、環保、衛生,每個管理部門都是企業的祖宗,都要明裡收費、暗裡打點,打點得不好,每個部門都能掐死你。中國企業的各種費用和稅收的總和比美國還要高,所以曹德旺才會選擇把他的擋風玻璃場建在美國。
但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企業,你的係統都在雲端,辦公地點在哪裡都沒關係,一個月換一個地方都沒關係,這個月在北京,下個月就可以搬到廣州,甚至出國上市。這樣一來,政府對你的管控能力就大為削弱。
所以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運作比實體企業容易很多。
第三,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半導體、醫藥、高端機床、冶金材料、航空,等等等等,都需要不斷創新。而創新是最耗時燒錢的行爲。你嘗試一千次可能沒有一次成功。你願意去冒這個險,就是因爲你一旦發明了一個新技術,你的知識產權可以得到保護,你可以大賺一筆。
而在一個政府組織大規模剽竊的國度,在一個政府想要誰的技術甚至企業就直接沒收的國度,大家賺到了錢第一個想的是移民,第二個是抄房炒股。別人用一億炒房,一年滾到二億,你花五年投入一億去研發,就算大獲成功,還沒等你量產,仿造品就雨後春筍了。
所以在中國傻子才會去搞創新。
最鮮明的例子是中國爲了突破美國的芯片封鎖投入天量資金,但宏芯、紫光等企業拿到幾十幾百億的資金後仍然沒有投資開發,幾年就相繼破產,巨資去向不明。
上述三個原因,才是大中華超市二樓生意冷清的真正原因。
正如向鬆祚在東營這次講話和他以前多次講話中指出的,中國經濟正在迅速放緩,私營企業正在經歷嚴冬,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國企正在被中共迅速做大,但國企一概嚴重虧損,做得越大,給經濟的拖累就越大。阿裏、滴滴、美團、字節等互聯網經濟是中國經濟碩果僅存的亮點,是唯一一個健康的、有競爭力的、賺錢的行業。習總的神操作,是在中國經濟的棺材上釘上的最後一個釘子。
比較一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吧。 看看一到兩年內,半導體-低端-中端-高端的內部提供/外部進口的比例吧。看看中國能多大程度自己解決問題。
但這種模式同樣也有軟肋,就是你嚴重依賴這個市場,因為不具備類似GE那種多樣化的特點,這是互聯網經濟的死穴。
你覺得中國這些公司失去中國市場還能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獲得,開什麽玩笑?
美國如今也在做同樣的事情,要分拆Google和facebook這些公司,也是基於同樣的因素,形成壟斷沒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