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中國 - 下篇 - 文化與哲學
作者:high?
四、文化與哲學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文化是一個文明的靈魂。文化的先進與落後,決定了一個文明的興衰。
在這一篇裏我們將要討論,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要有其相應立
足的哲學基礎。
人類究竟是如何起源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學說有著不同的解釋。在唯心論者的解釋裏,
人是神造、神選的物種,天然就區別於其他動物。而在唯物論者的眼裏,人隻不過是相對
發達的高級動物,是從普通動物進化而來的。無論哪一種解釋正確,如果我們仔細觀察,
就會發現人有區別於普通動物的兩個本質特征。那就是人對未知的無限追求和永恒探索,
以及發達的抽象思維能力。
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止。人類社會可以長期地、係統
性地針對某個領域的問題進行觀察和研究,並且能夠進行有效的歸納和總結,而不會僅僅
停留在事物的現象和表麵。從最初對季節、曆法的研究,直到今天對宇宙和生命的探索,
人類從來沒有停下過自己求知的腳步。由於這個與生俱來的特征,也使得任何一個人類,
隻要他或她在生存與本能之外稍有暇餘,都避免不了要思考一些形而上問題。例如世界是
從哪裏來的?人是從哪裏來的?
人對於未知,對於客觀和精神世界的探索與思考,使得宗教和哲學成為人類永恒的課題,
也成為任何一種文明與文化起源和發展的基礎。從廣義上講,宗教也可以看做是哲學的一
種形式。哲學,如我們所知,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無論任何一門哲學都必須回
答,並且不能回避以下三個根本問題:
一、世界是從哪裏來的,世界的本質是什麽?
二、人是從哪裏來的,人的本性是什麽?
三、人應該如何認識和實踐這個世界?
一門哲學如果不能完整地、係統地回答以上三個問題,它就不可能構成完整的世界觀和方
法論,也就不能成其為一門完備的哲學。以不完備的哲學為基礎的文化,則不會是一個健
全的文化。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它完整地、係統性地回答了上述三個問題。世界是由上帝
創造的。世界以及世間萬物的本質就是上帝提供給人類,造福人類的物質基礎。人類也是
由上帝創造的。人類的本性是邪惡和有罪的。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認識與實踐,都要
以上述理論為基礎。所以信仰上帝,遵從聖經的要求,不斷地揚善除惡,是個人能否最終
達到救贖的先決條件。
因此,性惡論可以看作是西方文明與文化的一個出發點,立足點。對於人性惡的認識與判
斷,在西方社會起到了兩方麵的積極作用。從外在的方麵看,在社會實踐中人們對於人性
惡的本質,普遍地、公開地加以約束和防範,而不是僅僅依靠個人的自我道德約束和覺悟
提高。所以,在政治與經濟生活中,西方社會更傾向於依賴法律和製度來互相監督與製約。
從內在的方麵看,在個人生活中,性惡論要求人們普遍講求懺悔與寬恕。它通過定期進行
的教會生活的形式,使個人的精神世界,能夠有機會得到淨化與升華。從而能夠從自身的
角度,盡量去約束人性中惡的一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個人的精神淨化與升華是自覺、自願的,並且普遍被認為是不可靠的。
而社會外在的監督與製約機製,則被看作是必需的、強製性的。由此可以看出,植根於基
督教的人性論,使得西方社會從人的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麵,對於人性中的惡,進行了製約。
同樣,中國的儒家文化也存在著自己的哲學基礎。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儒家文化的哲學基
礎並不完善,也並不堅實,而是存在著先天的缺陷。首先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儒學本身並
不是哲學。運用中華文化的語言來講,就是儒家學說是“術”,而不是“道”。它非常側
重於對方法論的解釋,但是相對忽視對於世界觀的闡述。
雖然孔子在自己的著述裏麵連篇累牘並不遺餘力地談及道,推行道。從“大道之行也,天
下為公”,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直到最後“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但是,即
使以中華文化自身的標準來衡量,他的理論也並沒有能夠上升到“道”的高度。他沒有解
釋天地運行,宇宙的規則,萬物的本質。我們所看到的是,孔子終其一生,他所宣傳與追
求的都是治世、做人的方法與權術。
儒家對於上述哲學必須回答的三個基本問題,給出的答案並不完美。關於世界的來源與本
質,儒家借用和延續了老子的理論。少為人知的是,《易經》,是一本罕有的為儒家和道
家所共同尊崇的哲學經典。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被儒
家借用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如果排除道家在其後所進行神巫化、
世俗化的演繹,這個理論本身帶有強烈的唯物主義色彩。它缺少與神創論有關的唯心色彩。
對於神,儒家是持強烈的懷疑和否定態度的。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並且敬鬼神而遠之。
他還說,未知生,焉知死。對於世界和生命的起源,儒學並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答案。
儒家對於哲學需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即人的起源和人的本性是什麽,也沒有給出完整的
答案。對於問題的前半部分,它選擇了沉默。儒家隻是跳躍性地、武斷地提出了人性善的
觀點。它斷言宣稱:人之初,性本善。並且以此為依據,推導出了人類認識與實踐的準則,
儒家的一整套方法論。即我們在上篇中所提到的,以自我道德提高、自我行為約束為基礎
的仁愛理論。
對於儒學的“術”的本質,儒家本身以及曆代統治者們是相當了解的。董仲抒在向漢武帝
進言之時,明確提出的就是“獨尊儒術”這一口號。在明辨道統、禮製的儒生手下,這個
“術”字絕不僅僅隻是一個無意的疏忽或筆誤。在儒家文化統治中國的兩千年多裏,它對
於宗教的態度始終是既相對寬容,同時又非常曖昧的,心態相當複雜。一方麵,儒家對於
世界起源、人的起源並沒有自己的係統論述,所以它對於其它宗教,例如釋和道,隻能采
取相對寬容的態度。因為中華民族,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必須為這兩個有關人類起源
的根本問題找到解釋。而另一方麵,對於宗教,儒家從內心是厭惡,蔑視,甚至是懼怕的。
方士與術士,在儒家修撰的正史裏麵,多被歸於神巫一類,曆來為士大夫們所不齒。並且
一向被用來作為君昏世暗的兆象與替罪羊。
儒家文化在哲學基礎上的先天不足,導致它在體係結構上存在著弊端。儒家提出了一整套
做人、治世的方法。它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去認識和實踐這個世界,但是它並沒有告訴人
們為什麽要這樣去做。它詳細地提供了認識論和方法論,但是缺乏關於世界觀的闡述,以
及二者之間的必然聯係。這使得儒生們在認知世界的過程當中,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隻見現象,不見本質。
世界觀的缺失,也往往阻礙人們進行關於人生、人生意義的終極思考。而這些思考的過程
及其答案,是人們建立人格(dignity), 自尊(self-esteem),與他尊(respect)的基礎。這些基
本的人文素養的缺乏,常常導致人們表現出短視、自私、瑣褻、以及缺乏自尊等病態。
儒學的世界觀的缺失,也非常清晰和具體地表現在以文學、藝術為代表的中華文化領域。
在人類世界中,文學和藝術作品的表達,分為如下幾個層次。從寫景,生情,會意,至理,
達於道。我們看中國的文學和藝術,精於寫景,言情,乃至會意。但是會意,始終是中國
文學藝術的最高境界。你可以日出江花紅勝火;你可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你可以
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但是再向上攀登,窮辨真理,探究人生和宇宙的真諦與意
義,始終是中國文化的瓶頸。
相比之下,西方的文學藝術作品,涵蓋的內容則比我們要廣泛、深入的多。西方的作品在
描繪情景,表達意緒之外,更多關注的是對於人性,對於真理的鞭撻、掙紮、以及思考。
表達情緒,描繪意境,並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基於同樣的道理,嚴謹規範的科學,也很
難產生於中華文化的土壤。自然科學的發展,永遠隻可能立足於哲學研究的基礎之上。中
國人可以工於奇技淫巧,但是卻很難產生理論的巨人。
在個人思想之外,在社會生活領域,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前提假設,以及它的遠鬼神
的唯物主義色彩,使得它的整個方法論完全依賴於個人的道德提高與自我約束。它不具備
西方文明所擁有的外在社會約束和內在精神淨化。在沒有外部監督和內心自省的條件下所
倡導的仁,最終隻能是虛假的仁,虛偽的仁,呈現兩麵性的仁。這是由人類與生俱來的自
私的本性所決定的。
五、哲學與人性
在每一門哲學當中,人性論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世界觀與方法論之間的連接和
紐帶。人性論由世界觀所決定。同時它又決定每門哲學的方法論。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哲
學流派,都不能忽視關於人性本質的論述。有意思的是,唯物主義的學說,大多傾向於人
的本性是善良的,利他的。而唯心主義的學說,則大多傾向於人的本質是邪惡的,自私的。
這種現象並不難理解。因為在神性的光輝麵前,人和人性大約都是渺小而低級的事物。在
處理神與人的關係過程當中,人給予自身最方便同時也是最合理的解釋與定位,就是人具
有原罪和自私的本性。否則,神與人之間的被敬畏與敬畏,教誨與被教誨的關係,就很難
確立起來。
而在唯物論者的眼裏,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人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成為世界的主宰。人
的現實地位,毫無疑問地證明了人的優越。而人性惡的理論,顯然很難解釋人在唯物論、
進化論當中的主導地位。而人性善的解釋,則顯然要自然而合理的多。
拋開唯心與唯物、有神與無神的爭論,單獨關注人性本身,我們能夠發現許多體現人性惡,
人性自私的現象。無論是神造還是進化,人的生存和繁衍永遠是人類最根本的、支配性的
需求。人的人性,從根本上講,很難超越人的動物性。就象我們觀察幼稚的兒童,並不需
要成年人去教育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天生的本能就會使他們更多地去爭奪,而不是
分享;更多地去索取,而不是給予。站在社會的角度來看,人性的惡和自私,是與生俱來
的,並不是受到後天的、外界的影響。而人的人性與社會性,反而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如
此看來,西方文明的性惡論,似乎更接近許多事實的本相。而儒家文化所立足的人之初,
性本善的論斷,則與很多的基本事實相衝突。
基於同樣原因,在中國傳統社會裏麵,皇室、士大夫以及庶民階層,每一個集團都會去追
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三者之間的利益,往往是互相衝突的。在三者之中,由於前兩者
掌握了國家機器,並且缺乏外在的製約與內在的自省,因此利益榨取的對象,往往會集中
到弱者身上。最終達到土地兼並,民不聊生,赤野千裏,易子而食的局麵。而弱者在忍無
可忍的情況下,往往會揭杆而起,改朝換代。在新一輪循環開始的時候,社會各階層往往
能表現出相對克製,相對約束,得以出現所謂文景、貞觀、康乾等治世。但是,由於人性
自私的本質,最終官僚階層會結為朋黨,上與皇權博弈,下同百姓爭利。從而拉開新一輪
朝代更替的序幕。
對此問題,儒家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和平時期內上與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應該自
我克製,安分守己,恪守綱常。即所謂克己複禮,遵從君君臣臣的一套禮教、製度。如果
是桀紂當道,禮崩樂壞的局麵出現,則可以以有道伐無道,替天行道,由新政權取而代之。
這個解決方案,是儒家處理中國社會問題的終極辦法。理智的人們可以看出,這套解決方
案實際上僅僅是一套補救辦法,是一個低級而淺薄的方案。它沒有提供足夠的製衡、監督
以及預警的機製。它隻是以簡單的改朝換代,這個暴力政治的解決辦法,來掩蓋儒學自身
在哲學基礎方麵,在世界觀和人性論方麵,存在的嚴重缺陷。
我們再來參考另外一個例子。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唯物主義發展的頂峰是馬克思主義。
其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基督教一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回答上述三個哲學基本問題
時,能夠很好地自圓其說。世界本質是物質的。其來源和發展是無限的並且是自然存在的。
關於人類的來源,馬克思主義受到了同時期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刻影響。曾經有人預言,如
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晚些時候出現或發表,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係不可能如期地、順利地
得以建立。關於人性論,馬克思主義持人性善的觀點。所有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
社會能夠建立的條件和基礎,是人的道德和覺悟可以大幅度提高並且能夠長期維持。此外,
人性善的觀點還在曆史唯物主義當中得到體現。人的善良的本性,在原始社會中能夠得以
保持。而隨著階級社會和私有製度的產生,外界刺激和鼓勵了人性惡的一麵。共產主義實
現的過程,就是一個消滅人性惡,回歸人性善的過程。並且是現實可行的。作為私有製產
生的基礎和細胞,家庭應該被解體。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經過了完整的、
全麵的設計和研究。它具有完備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完整地回答了哲學的所有基本問題。
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應該脫離當時的曆史現實。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擴張
主要還是依賴對外掠奪,對內壓榨。其不公平性、不合理性顯而易見。這一點,在當時的
各種文藝作品當中得到了廣泛的反映。作為有良知、有理性的知識分子,馬、恩等人試圖
給出社會問題的解釋與答案是非常自然,無可厚非的。雖然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其不完善之
處,但是我們並不應該全盤否定它對人類貢獻。
人類對於世界與自身的探索和實踐,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也永遠不會停止。它是人類
前進的動力。社會主義實踐雖然失敗了,但是其遺產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應該得到尊
重與保護。這份遺產,是人類探索自身社會的結果,並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的代價。簡
單粗暴地對待社會主義運動,並不可取。當前在世界範圍,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門學科,
仍然是人們研究的對象。當代西方,在處理社會矛盾的過程當中,積極借鑒並吸收了社會
主義理論中有價值的部分。原始野蠻的資本主義,已經轉型為在競爭與福利之間不斷進行
自我調節的,現代資本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綜合體。
如果我們了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儒家學說之間,存在著共同的人性論基礎和唯物主義色
彩,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共產主義思潮能夠在中國取得巨大的成功。馬克思主義的引入,使
得那些出身於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但同時又對儒家文化抱有強烈反感與失望的中國知
識分子們,輕而易舉地就找到了一個替代品,一個新的圖騰。這是掛著新的招牌,提供新
的解釋的另一麵理想主義旗幟。時代的浮躁,救亡圖存的迫切,以及對舊文化批判的不徹
底,使得為數眾多的舊中國知識分子,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跳上了馬克思主義這條航船,
團結在新的旗幟下。他們驚喜地發現,原來仁愛與人性善的光輝,在儒家之外,竟然還可
以找到另一種看起來是如此先進,並且充滿了黃油味道的科學解釋。
翻開1949年前夜的中國畫麵,我們會地發現,所有與舊文化、舊道德割裂開來的知識分子,
幾乎都聚集到共產黨人的旗幟下。而國民政府的基礎,除卻極少數在中國還處於萌芽狀態
的買辦和民族資本,幾乎全部來自於那些尚未從儒家文化中脫胎換骨的,舊時代的遺老遺
少們。而以胡適為代表的,代表改良資本主義的所謂第三勢力,在中國則毫無立足之地。
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必然的,絕非偶然的。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儒家思想,這兩個
帶有強烈唯物主義色彩,同樣崇尚暴力政治的學說之間,完美結合的必然產物。
如果我們承認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麽,無論以何種名義進行的革命,勝利之後都避免不
了變質、變修的問題。綜觀人類社會曆史,以馬列主義的暴力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共產黨
人,是人類曆史上迄今為止,組織最為嚴明,紀律最為嚴格,手段最為無情的政黨。正是
由於它的近乎自虐、自殘的嚴酷性,使得它可以有效地保持自身的純潔與效率,從而能夠
迅速取得成功。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在組織上、紀律上嚴酷無情的政黨,當它取得了政
權之後,也必定會屈服於人性的壓力,從而無可避免地走向變質。
當前對毛澤東的評價,趨向於兩個極端。人們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上,盛讚者有之,詛咒
者有之。無論如何評價毛的功過與品質,都不應該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即毛是一個極端的
理想主義者。毛在取得政權以後所發動的曆次政治運動,不排除其中有權力鬥爭的因素。
但是同樣不能否認,如何使一個曾經革命的政黨,能夠永不變色,永保青春,是另外一個
更大的動機。正是由於這個動機,使得劉與林相繼失寵。也正是因為這個動機,導致毛最
終發動文革,推出了“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那麽,在無產階級專政的
條件下,毛究竟是要革誰的命呢?
以毛的威望和地位,他應該清楚地知道,中共體製內無人能夠在生前對他提出挑戰。他所
擔心的是身後之事。即所謂紅旗能夠打多久的問題。從他發動群眾,有係統、有步驟地打
擊官僚體係的舉措和安排,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於中共官僚體係的變質是焦慮和失望的。
他是在有目的地進行中共曆史上又一次嚴酷無情的自殘。但是,令他無奈的是,曆史的巨
手是無情的。毛遇到的困難顯然超出了他的預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所麵對的中共
官僚體係,既是他的打擊對象,同時也是他掌握政權所依賴的對象。從而我們發現,打擊
與妥協,搖擺與反複,始終占據著文革的舞台。即便以毛的威信、權術和力量,他仍然無
力與人性對抗。
毛澤東酷愛曆史。在二十四史裏麵他最愛讀明史,而明史裏麵又最喜歡前麵一段,即描寫
朱元璋的一段。朱在建立明朝政權之後,為了保持其後代的江山永不變色,同樣也是煞費
苦心。朱對官僚士大夫階層的殘酷,在曆代君王裏麵,無出其右。但是,無論是人皮楦草,
還是黨獄連坐,有明一代,腐敗並沒有得到有效遏製,反而愈演愈烈,並且最終葬送了朱
明王朝。實際上,毛與朱都在與人性的私與惡,進行著無休止的鬥爭。我們看到,晚年的
毛就象一個孤獨的堂吉訶德,身邊跟著桑丘周,這個三心二意的仆人,徒勞無望地挑戰著
人性的風車。
我們看待人類社會中的很多鬥爭,實際上並不僅僅是政治鬥爭,也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鬥
爭。它們往往是哲學的鬥爭,是人性論的鬥爭。
六、中國之前途
人類社會的鬥爭多種多樣。軍事鬥爭與武裝衝突,也稱為熱戰,是最終、最低級的一種形
式。在此之上,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也稱冷戰,要相對高級。孫子兵法講,不戰
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孫子是站在一位軍事家的
立場上來講。實際中,在伐謀、伐交與政治鬥爭之上,還存在著文化與哲學領域的鬥爭。
一個帝國倒下的身影背後,反映的往往是一種文化,一種哲學思想的沒落。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曆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但是我們有幸親曆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
柏林牆倒塌,蘇東波解體,依然曆曆在目。羅納德裏根,在美國被視為可與小羅斯福並肩
的英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築,遍及全美。人們普遍認為,蘇聯解體,是他對蘇
強硬政策的結果。直接因素是他所推行的,迫使蘇聯參加並最終將其拖垮的星球大戰計劃。
曾經有人說過,短視是人類固有的、致命的頑疾。拖垮蘇聯的,並不是裏根的政治和軍事
計劃。他不過收獲了前人播種所結出的果實。同樣,克林頓政府的新經濟奇跡,也應該歸
功於幾代美國人不懈的努力。最終迫使蘇聯垮台的,應該是西方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文
明與文化優勢。這不是一場軍事與政治鬥爭的勝利,這是一場是哲學和人性論的勝利。
社會主義陣營最終失敗的命運,早在鐵幕拉起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一個政權,一種社
會運動,當它需要用高牆,用暴力來維持自己生命的時候,它就已經在道義上、文化上喪
失了優勢。它鏟起了為自己掘墓的第一鍬土。與此同時,全球的人才與精英,正如過江之
鯽,奔向自由的燈塔,湧向自由女神腳下。在美國的大學、實驗室、研究所、劇院、畫廊、
創作間裏麵,聚集著猶太人、阿拉伯人、俄羅斯人、匈牙利人、中國人、日本人。這些五
顏六色,五洲四海的人們在一起並肩工作。在這場兩種文明,兩種文化,兩種哲學的對抗
當中,華約集團無疑處於劣勢。
令人遺憾的是,今天在美國國內,仍然有短視的人們,沒有總結曆史的經驗和教訓。當今
美國,麵對伊斯蘭世界的挑戰,企圖用武力在中東強行推廣民主和自由。他們不了解,民
主、自由、人權這些文明層麵的社會組織形式與表現形式,是由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即由
當地的文化所決定的。當今的伊斯蘭文化裏麵並不能支持,也不能容忍自由、民主與人權
這些文明形式。
對於西方來講,明智和現實的做法應該是,再一次運用文化的優勢去影響和衝擊伊斯蘭世
界裏麵的年輕人。用NBA、NIKE、牛仔褲以及好萊塢,去挑動高出生率下麵成長起
來的一代年青人。讓他們把怒火燒向年老的毛拉與阿訇們,而不是把他們推到M1A1戰
車的對立麵。死亡和鮮血,帶不來民主和自由,也帶不來西方的繁榮和穩定。隻有對文化
的征服,才能夠做到。一部在伊斯蘭青年中偷偷傳播的好萊塢電影,其威力不亞於一艘在
波斯灣遊弋的航空母艦。
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起,也一定會伴隨著先進文化的誕生與發展。中國想要
改變自己做世界工廠,做廉價勞工的命運,想要提高自己的世界地位,首先就要具備與之
相應的文化。一個文化上的追隨者,是不可能站在人類文明的前列。這正是寫作本文的目
的。在這裏想提醒中國同胞,不應該再局限自己的目光,不要拘泥於去尋找解決文明某個
局部、某個方麵問題的所謂振興之路。中華民族的複興,決不僅僅隻是依靠簡單的擁共與
反共,民主與獨裁,這種政治範疇內的解決辦法。任何形式的政治之爭,都從根本上改變
不了中國的命運。同樣,中國的振興,也不會僅僅依靠經濟體製改革,科技水平提高,這
種簡單的辦法。任何一個個別文明層麵上的努力,都不是長期的、根本的解決辦法。真正
的辦法在於重塑中華文明的靈魂,變革中華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再一
次走在世界文明的前麵。
中國想要成為世界文明的領袖,就必須要能夠推出有別於當今西方文化的新的文化體係。
這就要求必須要有新的哲學發展,至少要對現有的哲學或宗教體係有創造性的繼承。而
這點,則往往伴隨著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這個要求對於當前滿目瘡痍,步履維艱
的中國學術界來說,顯然是困難重重。
那麽我們不妨采取一個較為切實可行的辦法。我們可以把中學為體,中學為用作為一個遠
期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向之努力。而在當前階段,先施行拿來主義。把西方現有的哲學或
宗教,介紹到中國,並且與中國的原有文化相結合。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不再是中學
為體,西學為用。而是應該恰恰相反。西學,是用來起到哲學的基礎作用。主要用於提供
世界觀,以及部份的方法論。而中學,則主要是作為外衣和包裝,作為框架,提供人們所
熟悉的語言環境和具體的方法論。之後,在此基礎上,處理文明層麵的各種問題,理順各
種社會關係。例如改革政治體製,完善經濟秩序,提高科技水平等等。作為遠期目標的第
二步,在科技與教育發展的基礎上,中國有可能確立新的、更高層次的哲學思想和文化體
係。從而引領世界文明前進的腳步。
毫無疑問,這個設計方案會傷害很多華人,尤其是華人知識分子的自尊。但是,我們必須
要清醒地意識到,中華文化本身確確實實存在著根本性、結構性的問題。它的哲學基礎,
它的世界觀和人性論存在著根本問題。不意識到這一點,不承認這一點,中華文化將永遠
在原地停步不前。中華文明將永遠維持在現有的水平,乃至沉淪。中國社會將永遠在治世
與亂世的循環中往複。古人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味地抱殘守缺,刻
舟求劍,其結果隻能是日薄西山,與世界潮流漸行漸遠。
在人類曆史上,拿來與借鑒新的哲學或宗教理論,並最終青出於藍的例子,屢見不鮮。羅
馬帝國接受基督教,使羅馬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英國接受新教,最終成就日不落帝國。
民族和地域的區別,並沒有使他們放棄與抵製先進的思想。麵對人類共同的財富,真正的
強者持有的是健康和開放的心態。
以中華民族的聰明和智慧,中國不會永遠是文明與文化的追隨者與接受者。我們期待在亞
細亞的海岸線上,有一天能矗立起一座人類思想的燈塔。它的光芒就象劃破夜空的閃電,
刺破無盡的黑暗,指向蒼茫的宇宙,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誠若如此,我願做一盞微弱
的燭光,做那點點的星火,同所有的華夏兒女一道,去燃起那燦爛奪目的光芒。
總結
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提供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文明、文化與哲學這幾者的區別,
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文明是物化的人類發展程度。每一種文明,都包括很多方麵的具體內容,例如政治組織形
式,軍事組織形式,科技發展水平等等。都有相應物化的表現形式。這些不同的方麵,組
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文明的物化的整體,或稱文明的軀體。
文化是一個文明的靈魂,或稱內涵。文化是抽象的,非實物化的概念。文化是在同一個文
化圈內部,在人們之間相互傳承的,存在於人腦之中的信息的集合。每個個人的文化,是
整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所有個人頭腦中信息的集合,則構成民族文化的整體。文化可
以有物化的載體。例如詩歌、音樂、電影等文藝表現形式。但是這些載體本身並不是文化,
載體所承載的抽象的內容才是文化的一部分。
人類曆史上的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要有其相應立足的哲學基礎。
而任何一種哲學,都必須回答有關世界與人類的起源和本質的幾個根本問題:
一、世界是從哪裏來的,世界的本質是什麽?
二、人是從哪裏來的,人的本性是什麽?
三、人應該如何認識和實踐這個世界?
這些問題的提出,是由人類求知、探索和抽象思維的特性所決定的。
文明、文化與哲學,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世界的衝突從表麵看是軍事鬥
爭,政治鬥爭等文明層麵的衝突.實際上,其背後往往隱藏著文化的,哲學的,世界觀和人性
論的衝突.
中國近代的落後,對外表現的是政治體製、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等等在文明層次上各方麵
的落後。而實質上,其內部根源是文明的靈魂和內涵,中華文化的落後。
中華文化的落後,其原因在於其中居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缺乏完整與堅實的哲學基礎。
儒學本身不是一門哲學,它是一門闡述方法論的學說。它在世界觀、人性論等方麵的缺失
與不足,使它具有強烈的唯物主義色彩和暴力政治傾向。綜觀人類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
觀和暴力政治的方法論,二者往往是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
中華文明的崛起,要求中華文化必須能夠領導世界文化的潮流。要求中華民族必須在哲學
領域,要有所創新。人類世界的領袖,從古至今,都首先必須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領袖。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為中華民族繁榮富強而奮鬥犧牲的民族英烈。中華民族萬歲!
[high? 2007年6月6日 於 燕雲堂]
[全部文章請參考博克 high? 之 燕雲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5291]
有道理.能量,質量,時間.有時間認真讀一下.
世界從虛空(能量)當中來,到虛空當中去。
人是大自然演變的結果。人有天性沒有本性。
去實踐。實踐就是認識。
一、世界是從哪裏來的,世界的本質是什麽?
二、人是從哪裏來的,人的本性是什麽?
三、人應該如何認識和實踐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