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很多大院,軍隊大院,國家機關大院,科研大院科學院,大學的院。。。,每個大院都有圍牆,門口有軍人站崗, 後是看門老頭,現在是保安;這裏的居民大多屬於外來人口,來自五湖四海,說著操有家鄉味的普通話,他們是第一代北京移民。大院的裏設備齊全,副食店,糧店,食堂,飯店,理發店,澡堂應有則有,不出院門就解決了。
在我住的院裏,居民有五萬多少人,南方人居多, 孩子們都在一個學校讀書,年長的都是父母的同事,所以從小就滿大街的叫叔叔阿姨,要不就屬於沒有禮貌的孩子,家長也要受“牽連”。夏天的傍晚晚飯後,人們都出來遛遛彎,互相打著招呼;孩子在一起玩耍,年輕的媽媽們在交流著育兒的經驗。過年過節單位裏都發的食物幾乎相同,家家飄出的香味卻不同,那年頭帶魚是必發的,可我就是受不了那腥味。
這個大院可是塊風水寶地,每天早晨四周歌聲繚繞,周圍美女如雲,讓你應接不暇;大約4:00多鍾 就能聽見, 中國京劇院的國寶們的喊嗓,他們的練聲方法,一般在清晨,空曠地區,大聲喊出“唔”, “啊” 等單元音,由低而高,反複進行,待聲音舒放後,再以唱段進行練習。中間還夾雜著, 東方歌舞團的花腔女高音的練聲,胸腔共鳴聲,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複不斷。更有意思的是還有軍隊的起床號聲,出自解放軍藝術學院(以前叫學校)。院裏的年輕都願意到他們的操場去運動或踢球,最翁之意不在酒,那裏很多漂亮的舞蹈演員或學員在晨練。
這個區有個購物商場,有百貨商店,新華書店,飯館,和自由市場,烤羊串的還真的是地道的維族兄弟,他們大多是民族學院的裏麵人的親戚,味道的確不錯,我和朋友每次路過都要來幾串;到下午4-5點後大量的美女們就會出現在這裏,北京舞蹈學院的學生,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演員等等。。。上身穿著T-shirt,下身穿著練功褲紛紛來逛逛,那年頭她們也沒有多少錢,這身打扮對她們來說既隨便又特殊,我想連她們都沒有想到,這練功褲居然成了流行裝,北京街頭巷尾到處都是穿著緊身褲的年輕女士們,也不管自己是竹節腿,蓮藕腿還是大象腿,反正鋪天蓋地都穿著一樣的褲。
現在那裏變的我都不認識了,到處都是水泥方盒子,非常想念那裏曾經有過的濃厚生活氣息。
依然麵目全非也!!!
謝謝開水姐,太喜歡你的牡丹花了。
想念北京!
嚴重同意。那一帶是美女成“山”的地方,看來你的“艷”(眼)福不淺啊。
綠絲絛寫的北京回憶簡簡單單,卻很傳神。謝謝你讓我想起了一些心靈深處的美好東西。。。
綠妹啊,藝術細胞到沒有被熏到,還落下一個毛病,聽不得尖叫聲,一聽就開始偏頭痛。
謝謝,可我從來不吃帶魚。
告訴你個小秘密:帶魚身上的白色,把它除掉就沒腥味了。。。